
从科技基因到商业创新,需要跨过几道坎?| 特别策划
科技进步正成为推动商业创新的重要源泉,但对于许多科技型企业来说,它们普遍面对着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再走向大众市场的漫长周期。在基因检测行业,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优迅医学CEO伍启熹对此深有感触。优迅医学是一家创立于2015年的基因检测服务商,已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三五”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专项等重大项目。虽然在科技能力上已经得到认可,但商业化的道路依旧面临着明显的难关:“基因检测技术在不断涌现,但实际转化为一个临床产品,包括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降低成本让用户可接受,要经过很多轮的临床验证,付出较大的研发成本,最终转化周期可能需要3-5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是否有办法加速科技到商业的进程?在这漫长的转化过程中,又该如何走好每一步?这正是我们要与伍启熹一同探讨的话题。
优迅医学CEO 伍启熹
让产品经受专业级市场的考验
应对漫长的转化周期,优迅医学确立了专注服务临床市场的商业路线:“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更贴近临床的基因检测服务商。希望从临床切入,先让这些临床的专家使用和接受产品。“伍启熹介绍到。
对于技术创业型企业而言,面向专业市场其实会拥有更大的确定性。一方面,专业市场往往对技术本身要求更高,因此,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往往可以在这一领域获得较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专业市场更加垂直,企业在发展早期可以集中更多资源专攻特定的领域,避免摊大饼式的增长陷阱。
不过显然,选择这一路径的前提,便是企业拥有较高的科技实力。特别在基因检测领域,临床对于检测产品的稳定性、准确性、易用性都有相对高的要求。因此,优迅医学也正在着重锻造自身的技术实力:“包括技术的差异化、临床侧重点的差异化、及向上游卡脖子技术推进的差异化。”
具体来说,在技术上,优迅医学主攻液体活检,也就是对血液或尿液等做检测,无需手术获取病变组织,减少对人体的侵入风险。比如在产前检查或肿瘤医疗领域,只需抽血检测。同时,优迅医学还看重硬件布局,目前已和国内顶尖测序仪企业合作,获得有自主品牌的国产测序仪医疗器械注册证,同时它也在布局基于POCT(现场快速检测)平台的医疗器械,瞄准更具未来性的市场。
平台化组织架构,连接科研与市场
当科研实力成为公司发展的关键,科技人才的培养与管理自然成为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优迅也十分注重科研团队搭建,不仅引入生物科技领域优秀人才,也在搭建医学转化团队,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并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和北京大学等高校一起培养自己的博士后人才。
在内部,伍启熹鼓励形成创新氛围,常提醒研发团队:“我们可以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要在响应临床需求外,也能做到突破临床需求。”原来,基因检测行业会涌现表观遗传学,空间转录组等新技术,当下受制于成本或实验难度无法用于临床。但伍启熹认为,这些潜力方向可能在未来3-5年内嵌入临床,“现在基因检测领域在某些方面确实同质化,如果不能跟进新技术,将来就会落后。”
同时,优迅医学还引入平台化组织架构的管理方式,也就是让团队打破部门边界和职级边界,跨部门组成一个工作组,共同解决某一具体的课题。通常,一个临床基因检测产品项目需要搭配前端销售、医学联络官、医学研发科学家、生物科技研发等。
“平台化架构柔性强,能让有合作思维、擅长处理多元关系的人做团队负责人,让喜欢做研发的人待在实验室,跨部门联动也让组织更有活力,项目推进更有效率。”伍启熹道出缘由。
从科研到商业的三次跨越
事实上,伍启熹本人也是科研人员出身,而从研究者跨界成领导者,她经历了三次转型,一步步积累起成为科技企业领导者的基础能力。
最初,伍启熹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读博并参与课题研究,当时研究项目耗时长,过程曲折,但这为她养成了扎实的科研基本功。毕业后,伍启熹加入某课题组,同时进行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在这一阶段,她理解了如何将生物科技转变成临床检测产品。
之后不久,伍启熹加入优迅医学担任CTO,让科研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对接是这一阶段的蜕变主题。而在出任优迅医学CEO后,伍启熹又在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上着重提升自己,并且尝试改变往日温和的个人特质,把内心的狼性调动起来。
从科研跨界到管理,一扇新大门打开了。有时伍启熹觉得自己没变,因为商业规律本质和科学本质有共通之处,都需要尊重创新模式,对技术和产品有好审美;有时她觉得还是有变化,追求极致细节利于科研,却拖慢管理效率,她试图抓大放小,让中层抓细节。
2022年底,伍启熹入围“2022中国新增长·先锋人物榜”,带领优迅医学开辟新的商业模式、加强技术创新、打造立体的商业格局都是其为企业带来的重要增长亮点。
不过,即便已经从科研人员转变为一名先锋商业人物,伍启熹也依旧记得自己做科研时,课题组负责人嘱托自己的一句话:“It's all about Science。”意思是无论以后从事科研还是去产业界开发产品,都不要忘记科学的本质,要一直关注科技前沿。“如果你突破了科学的本质,一定会失败的。”
刘玥 | 文
刘玥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中心策划总监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联系方式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newmedia@hbrchina.org
公众号ID:hbrchinese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
- “一把手”坐窗口跟执法 提质增效解难题
- 下一次面对难题时,也许你会庆幸读过这五本经典|思维品书
- 原创尹天琪力擒小鸟球,成就LPGA首冠!惊险加洞决战引发热议!
- 为国际教育合作赋能 重庆一中与荷兰格纹贝克学校友好互访
- 2023阿拉尔·亚洲旅游形象代言人选拔大赛半决赛在阿拉尔市拉开晋级之战
- 【先进典型】凤冈大杉顶上的“超人妈妈”
- 从“去上海”到“来闵行”,逛街不用去徐家汇了……丨闵行情
- 振兴西部教育 银龄教师“老有所为”
- 加拿大研究生有多少类别
- 烟台坚持法治赋能,助力奔赴“万亿之城”
- 超2000人参与全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达标率超96%
- 青岛:职业教育助推“大国工匠”脱颖而出
- 故宫博物院:11月起严格实施上、下午预约入园制
- 信阳秋季旅游露营地推荐
- 新海南财经观察 | 海南:“非遗+旅游”如何融入现代生活?
- 全国举重冠军赛男子61公斤级比赛 福建广东四川各揽一金
- 试运营期间免费!再添出川大通道→
- 职教齐鲁出彩职教生丨不同赛道 同样精彩
- 为传统中医药融入现代元素
- 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青年希望提升工作技能
- 社工考证热升温,济南持证人数创新高
- “三化”建设|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聚力“三化”建设 实现招生就业工作新跨越
- 走捷径读博士?90后研究生被骗12万!警方提醒
- 天合光能多次募资扩产三季报预增 公司回应股价腰斩问题
- 截至9月底,河南普通干线公路投资已完成全年目标的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