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上热搜!一年去图书馆1424次,复旦“馆霸”被网友围观,其实还有更狠的……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3-01-23
手机版

  过去一年,

  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都发生了什么?

  “打卡王”孔同学,来了1424次;

  风雨无阻爱学习的潘同学,在馆天数301日;

  最爱泡图书馆的陈同学,在馆时长2325.5小时;

  “早鸟”李同学,168次开馆就来;

  “夜猫”王同学,225次学到闭馆……

  这两天,

  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公布的一组大数据,

  连续冲上微博热搜!

  昨天,网友们总结:“怪不得能上复旦”;

  今天,网友们感概:“这是世界的参差”……

  一起来看一下这组数据:

  

  这些勤奋努力的学霸被网友围观着,

  有人惊叹:“原来,比我聪明的人真的比我还努力!”;”这是世界的参差吗?“

  

  有人伤神:“我平凡是有原因的”;“我当年要是有这么努力……”

  

  有人感慨:“哪有那么多天生的学霸,只是他们比我们更努力罢了!”

  

  有人看破:“医科馆这三个字,让一起变得合理了起来。”

  

  

  一下火爆出圈,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也很意外。

  其实,这组数据只是不久前开馆纪念日“消违约”活动时,“顺手”发布的。

  17年11月原址重建的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新馆开馆,新馆建成后,每年都会发布类似趣味统计数据,今年的并不是最狠的。

  据医科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统计数据抓取的时间段每年会略有差异,而今年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医科馆地下一层并不是全面开放的,因此,今年的数据会比以往略少一些。

  其实,在历年的统计当中,一年来馆次数最多达1851次,在馆时间最长的达2894.7个小时,日均在馆时长达到7.9小时……

  不得不承认,复旦学子真的很努力,没有最狠,只有更狠!

  对于图书馆“馆霸达人”,医科馆也有“福利”,有时候会有违约消除券,有时候会给超级达人设置学习专座,有时候会送上医科馆文创等。

  除了达人榜之外,医科馆还做了一些其他的趣味统计数据:

  b1自修c区的b596号座位在过去一年里被预约了794次;

  “最受欢迎单人研究室”是402研究室,它被预约了802次;“

  大家最喜欢学习的一天”是6月27日,这一天的0-8点间,有517人在24小时自修室学习奋战。

  最适合熬夜的月份也是6月份,24小时自修室凌晨人最多的5天都在6月。

  

  上热搜后,医科馆趁机“推销”了一下自己,奉上了一大批美图。

  

  医科馆位于枫林路校区康泉图书馆大楼,设有24小时无人值守图书馆、24小时自修室、vr手术室、新技术体验区、多人研讨间、单人研究室、学术讨论区、上医人文库、特展区等。

  

  对于这么极致的“泡馆”这件事,“馆霸”们自己怎么说?

  “打卡王”的秘诀——先放下手机

  循着图书馆的大数据,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孔怡德同学找到了,就是她一年去了图书馆1424次,成为今年的“打卡王”!

  对于上热搜、被称为“卷王”,孔怡德不以为然,在她看来,去图书馆,对复旦大学的学生而言是一件最稀松平常的事情,而且自己经常会撞见很多脸熟的面孔,印象里,大家的出勤率和自己是一样一样的。

  只不过,去年暑假起,自己忙于推免,又在医院实习,没有回家的两个月,医科馆更是成了她的第二个家。“那段时间,从早上8点待到晚上12点,只在吃饭时临时离开。图书馆座位采取预约制,而进出图书馆也都要刷卡,这大概也都增加了我的打卡频次。”

  图书馆里不少空间,都配备电源、usb插座及台灯,还配有挡板,私密性较好,沉浸式氛围,无不提醒孔怡德珍惜图书馆时光。这些被交付、被投入的时光,总在点滴间积蓄能量,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成长的回报。如今,喜讯传来,孔怡德已正式推免至华山医院感染科,师从德高望重的“张妈”张继明老师。

  其他剧

  “其实,我刚入大学的那会儿,绩点并不高,我就问我的表姐该怎么办。”孔怡德的表姐大她4岁,一直是她成长中的榜样,表姐给出的秘方就是:“去图书馆奋斗吧!”

  这几天,有高中同学向她诉说自己定力不太好的苦恼,也为她的复旦光环动容。孔怡德建议他们:“先从戒除手机做起,逐步降低使用手机的频率,把多出来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

  “早鸟”的秘诀——少熬夜,不ddl

  每天迎着晨曦踏入图书馆,医科馆“早鸟”称号花落2020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一年级博士生李海燕。在过去一年里,她168次在医科馆早8点开馆时就准时踏入图书馆,是不折不扣的“早鸟”。

  “这主要是和每个人的作息相关。”李海燕说,早起对她来说,从来不是痛苦,而是融入生物钟的一种习惯。她从小就是7点起床,洗漱、吃早饭,即使是周末,7点起床,也几乎“分毫不差”。因此,不到8点就来到图书馆门前,成为了自然而然的选择和习惯,今年医科馆开馆时间改为7点半,李海燕依然会准时来到。“早上的图书馆非常安静,心也跟着平静,头脑清晰,特别高效,就算上午有课,也习惯先来图书馆坐坐。”

  李海燕很少熬夜,总是习惯于提前把事情规划好,“不喜欢赶ddl(最后期限)”是她的日常。“规律的养成,让我有持续的精力去专注做一些事情,当大部分工作在白天可以集中精力做完时,晚上就自然不用熬夜了。”

  李海燕喜欢坐在六楼靠窗的位置,时常用手机记录窗外的风景。在她心中,图书馆就像家一般的温馨,去学习,或者说想去安静一下自己内心的时候,总有这样一扇大门始终敞开。

  

  “我很享受这种状态,希望未来,我依然保持这样的作息,有规律、有计划地去做好下一阶段该干的事情,更加提高自己的效率。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让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李海燕说道。

  “猫头鹰”——披星戴月为理想

  在医科馆的地下一层,那里更有图书馆的贴心服务——24小时自习室。获得“猫头鹰”称号的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郭然同学,在过去一年间有167次学到凌晨,伴着星月,在0-6点间才刷卡离开图书馆。

  郭然的专业是临床医学8年制,现在已经是第7年了,选的科室是胸外科,白天基本是在肿瘤医院跟门诊和学习,因此,通常来说,是回到学校后才会去图书馆。

  “有时候是下午5点多回来了,晚饭后就去图书馆,到九十点回来;如果回来晚了,再去图书馆,差不多就要到凌晨一两点,再回宿舍睡觉。其实,12点左右,大厅里总还有三四成人正在学习!”郭然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特殊,只是自己现在快毕业了,论文、汇报是到了最需要发力的时候,比较晚一点离馆也属正常。

  

上一篇:22考研备考 “公共课” 避坑指南,教你少走弯路
下一篇:2016年中山大学894管理学(B)考研真题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