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新高考”|成都市石室中学校长田间:继承性变革,系统性重构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3-01-22
手机版

  

  现行的普通高考制度为国家建设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为民族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因存在缺乏选择性、偏重智育评价、唯分数、唯升学等问题而饱受诟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考综合改革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明确要求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四川省作为第五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发布的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既关注了现实条件,又放眼于未来发展,实现了现实性与前瞻性统一;既继承了历史经验,又体现了制度创新,实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既强调了自主设计,又突出了开放吸收,实现了自主性与开放性统一;既做到了综合施策,又促进了协调发展,实现了综合性与协调性统一。四川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对普通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就改革背景而言,方案契合了发展现状、区域形态和国家意志。四川地域广阔,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但各地发展仍不均衡,后工业化、工业化和前工业化形态并存,农耕文明与信息化、智能化并存。教育如何与现在的社会形态相适应,如何满足国家未来发展的需求,四川省的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较好地从制度设计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既有合格考,又有选择考,尊重了不同学生的个性,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既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又提供多种组合的选择,体现了国家意志,尊重了个性发展;兼顾了社会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国家选才、高校选生、考生选科的需求。

  就方案本身而言,方案起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作用。“3+1+2”方案充分汲取了前面四批高考综合改革省市的经验教训,强调高中的基础性与学生的选择性,尊重学生个性与学科共性,注重教育规律与国家需求,真正起到立德树人作用;学生根据自身理想、自我认知、社会理解、学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多元选择,高校根据人才培养规律,提前发布选考科目要求,增大了高校与学生选择的匹配度,真正起到了服务选才的作用;四川2010年宣布进入新课程改革,因高考评价制度未随之跟进,仍然沿用文理分科的高考方案,选课走班一直处于学校自发探索阶段,虽然在高考命题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但教学组织方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本次发布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将从评价制度上有力地促进新课程改革,有力地推进学校因地制宜,实施选课走班,真正起到引导教学的作用。

  就基层学校而言,方案需要结合国情学习政策,结合省情研究方案,结合校情细化实施。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高考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不偏不倚地把握改革的精髓,避免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方向走偏、道路走错;二是认真研究《四川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充分了解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准确把握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安排、成绩构成、选考要求、录取方式等具体要求,不仅熟悉方案的具体内容,也要了解方案的背景前景;不仅知晓方案设计的整体思路,也要明白方案的详细细节。三是因校制宜制定学校具体实施方案。四川是全国第五批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作为基层学校,一方面,前期为新高考方案、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使用,或多或少进行了一些准备;另一方面,可以充综艺分学习借鉴全国高考综合改革先行省份学校的成熟经验,从容地迎接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当然,新高考方案虽然不是教育制度另起炉灶,但在一定程度上算翻天覆地的变革,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与之匹配,需要要素重选,资源重配,流程重造,机制重建,机构重设,人员重组,评价重构,环境重塑。

  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我们按照“3+1+2”方案制定了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细则,优化了选课走班方案,构建了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进行了学生发展指导探索;确定了行政班与选课班并存、班主任与导师制并行、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并举、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并重的机制;进行了学生选课走班模拟,对课表编排、场地安排、学生选课指导、课时潮汐性流转、教师结构性调整、评价体系构建、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软件支撑等关键环节,制定了细化措施。争取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让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在我校顺利实施。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赵子君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

  举报/反馈

上一篇:“天府粮仓”背后的种业“最强大脑”
下一篇:上海复旦大学博士生招生目录(2)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