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突破看沈阳」人民日报|大东区:向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一集团迈进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3-01-20
手机版

  人民日报社“振兴突破看沈阳”报道组

  

  日前,沈阳市大东区与双喜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喜”)举行了喜文化产业园区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双喜”这个拥有60余年历史的老品牌部分业务回归沈阳。

  时隔多年,“双喜”重回诞生地,这让企业负责人、土生土长的沈阳人姜天恩难掩激动,“‘双喜’将在大东建立研发总部、销售总部和喜文化产业基地。我们将以‘老字号’+‘新经济’的国产动漫有机融合,为家乡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游子”回家的动力不仅源于乡情,更来自大东区焕发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大东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21年,大东区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位列沈阳市第一,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32%。大东区也成为2021年东北地区唯一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区榜单的城区。

  今年年初,沈阳市赋予大东区“争创国家先进制造示范区,力争三年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一集团”的发展定位。“我们与国家级智库合作,跳出大东看大东,深入查找短板弱项,分析自身长处优势。”大东区委书记李刚表示,围绕“两区建设”,立足成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当好“跳高队”先锋队员,大东区提出到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1200亿元,增长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022年4月,华晨宝马大东工厂产品升级项目在沈阳正式开业。大东区委宣传部供图

  巩固提升产业优势

  7月14日,一列满载着261辆商品车的列车从沈阳华晨宝马大东厂区的专用铁路线驶出。当日,这条专用铁路线正式投入使用,让华晨宝马的日均商品车发送量提升了80%。

  宝马已与大东“结缘”近20年。2020年,宝马集团在全球交付的BMW车辆中,几乎每三辆就有一辆来自沈阳。如今,以沈阳为中心,方圆400公里之内,可以找到制造一辆整车的所有零部件。

  为了巩固汽车产业的支柱优势,大东区将扩大华晨宝马、通用北盛优势车型生产规模,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和竞争力。全面实施“强链、补链、延链”,提升汽车头部企业配套率。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品牌,培育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到2024年,汽车产业产值将达到2600亿元,建设东北第一个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区。

  在持续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大东区还将聚焦航空航天、新兴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提升产业规模、壮大产业集群,形成经济发展新支撑。

  营造创新生态 培育创新主体

  今年,大东区新入库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数量创历年最高;47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过此前4年申报数量总和。

  这离不开政策的支撑和保障。大东区深入推进市级科技政策、“兴沈英才计划”以及大东区“黄金双十条”政策联动,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对“雏鹰”企业给予10万元,对“瞪羚”“独角兽”企业给予最高550万元奖励补贴。

  “我们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全市最高。目前共有50余家企业递交申请材料,拟下达资金约1100万元。”大东区委副书记、区长王林祥介绍说。

  

  拜澳泰克(沈阳)生物医学集团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在开展细胞药物研发实验,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大东区委宣传部供图

  为激发创新动力,大东区将依托科技创新组团,加快建设新型科技园区。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搭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态化路演机制,实施重点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全面推行“产业项目+人才团队”的招才引智模式,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创新链条。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高质量孵化载体,引进高水平科技服务机构,打造科技服务业聚集区。

  展现转型升级新亮色

  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东区加快推动制造业“数智”转型升级。对标国家“智能制造”技术标准,推进工业企业从单台设备自动化到智能制造生产单元,再到智能工厂的全流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升级。发挥数字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牵引作用,持续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的深度和广度。

  

  沈阳希科泰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系统、动力总成控制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等系统研发。大东区委宣传部供图

  不久前,大东区“华为云”平台数字化赋能示范基地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名单。该项目服务于广大汽车零部件企业,已“上云”的43家大东区工业企业,经营效率提高20%、生产效率提高30%,企业数字化发展进程实现大踏步前进。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紧盯“双碳”目标,大东区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到2024年,要建成30个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建成1个近零碳园区、1个低碳产业和N个低碳入驻企业,推进工业碳达峰先导区建设。

  

  大东区时代公园夜景。大东区委宣传部供图

  此外,大东区将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打造以绿色低碳、产城融合、品质宜居和智慧生态为特色的三生融合发展新片区。

  “我们每年还将开展工业百强区竞争力对标达标工作,对标百强头部地区比增速、比效率、比质量,锚定国家先进制造示范区优结构、提效益、重创新,梳理大东区工业发展优劣势,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改进策略和举措,到2024年建成国家先进制造示范区、跃升至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一集团。”大东区委书记李刚表示。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2年国内高校30强排名,清北稳居榜首,复旦地位有所下滑
下一篇:2022年哈尔滨工程大学MBA招生简章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