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性格内向,明明经历过很多事,说话却还是幼稚,怎么改变?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3-01-14
手机版

  内向与年龄无关,内向只与迄今为止受到的教育、周围人给出的待遇有关。

  至于经历不少、说话还是幼稚?

  没有解决底层的认知问题,年龄和经历对“说话”不产生太大意义。

  从根本上解决认知的问题,“说话”才会找到出口。

  .

  

  .

  1.内心和身体的成长并不完全同步,这个要明白。

  虽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的强健,我们会逐渐承担人间责任、也遭受人间的意外刺激...但这不代表性格的养成、就一定与身体同步了。

  若环境不允许,以至内心的成长总跟不上趟,甚至经常处于被迫倒退的境地(如否定、人格攻击、信心击溃...下的自信丧失、自我攻击等),那内心的正向成长就很难谈得到。

  .

  当然,内心的纠结甚至是倒退,不会很明显地影响身体的成长。

  只要营养到位、没有大的意外,身体自然会长成健壮、优美的样子...至少是正常的健康状态。

  而内心,因为不具形象,所以很难如身体般得到及时的重视。内心只是默默隐在那里,随命运(环境)的摆弄。

  .

  所以“我到了这个年龄,就应该能这样、或能那样”的想法,从根本上就不科学。

  就如同身体需要充足且科学的营养,内心亦是。

  若得不到细致地呵护、正确地养护及引导,那心只会在不成长、甚至是负成长的状态下蹒跚前行。

  ..

  2.内向与年龄无关,内向只与成长经历有关。

  若入口的食物不对,身体搞不好会遭到破坏,健康受损。

  经历对于内心的影响也是同样。

  经历固然能使我们更有智慧、更加坚定且强大...但如果经历总是负面的、得不到正确引导的,那经历就有可能变成入脑的毒药。

  又在日积月累的经历之后,在内心划下一个个难以愈合的丑陋伤口。

  所以经历未必就全是正向的、促进发展的作用。经历固然重要,但经历背后的真正内涵,也需要消化个大致,才能真正作用于内心(包括说话)。

  ..

  3.“幼稚”,是因为说话的训练根本没赶上趟。

  有AB两娃,都是普通家庭,父母的社会成就也相差无几。

  但A娃父母相对开朗、开明,日常对小孩引导多于命令、包容大于苛责,且经常耐心细致地教导“关于社会”的知识。

  B娃的父母则严厉过分,控制欲强烈,甚至经常把自身的具体痛苦、化为莫名的怒气,倾泻到小孩身上,社会实践教育则基本为0。

  这样的两个娃,性格的区别在早期 已是明显到不能再明显。

  A娃在进入社会后,即使暂时看不出有什么大的成就的苗头,但至少社交是没有问题的,也很少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而经常性处于高度内耗的状态。

  ——而B娃,则基本的社交经常出现问题,不懂得如何说话、揣摩人心,亦不知如何评价自己......又因为不断的自我否定,自己把自己经常打翻在地。.

  有些人年纪不大就很会说话,头头是道、话题满满,周围人情不自禁就被吸引了。

  他们并非天生的巧嘴、外向。只是在过往的无数个日夜里,周围的环境给出了养成巧嘴的无数条件,使之一点点成为现在的样子。.

  同样,“明明年龄到了,说话依然幼稚”之幼稚,也并非智商、甚或是性格的问题。

  只是他们的社交教育根本就一直没在线上,“不幼稚”的基础本就不牢靠,那幼稚就只可能是应有的体现。

  这就是再正常不过的因果关系,没有其他。

  ..

  4.解决基本的认知问题,“说话”才好找到逻辑出口。

  一智商挺高的哥们,在专业上表现优秀,经常能侃侃而谈。

  但一到具体的生活中,就经常说错话、表错情,不知不觉就得罪了人。

  因为这个,哥们的职业之路受到很大影响。单位基本没人支持他,明明机会很符合他、也坚定地不给他。

  哥们当然并非智商不行。他很聪明...但在社+情方面,他的确是欠缺太多,那门课估计启蒙都没做到。

  找到问题,就解决问题。

  后来,哥们想了许多办法、付出许多努力,终于把社+情补了上来,社交生活才算慢慢沿着正轨前行。.

  解决基本的认知问题,“说话”才能有基础可言。

  如:

  1)充分了解社会架构的原理,不必认同,但至少要作用于生活;

  2)了解人的本性、本能...那些作为人来说最基本的东西,在生存和生活面前最真实的反应;

  3)了解具有共性的、人最细碎的心理活动;

  4)主动加入社会活动,通过不断的实践与观察,总结作为人的深层次的心理活动;

  5)(若社会场景不足)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并琢磨、总结各类现实场景下,各式人类的利益取舍;

  ......

  总之在社交生活中,要高度地GET到“各角度的人会怎么想、怎么做”,并有大致的应对方案。

  而非单一的“我认为”,那只会让迷茫的心更迷茫,说话更显幼稚。

  当然,这需要时间,需要不断的练习,非能一蹴而就。

  待积累到一定程度,也许不能舌灿莲花,但言之有物、正常的社交,还是没有问题。

  ..

  总之,自认为年龄不小,却依然内向、说话办事总是找不到方向,因此而自我怀疑到不可形容,其实大概率是从一开始,就责备错了对象。

  如同文化知识那般,社交能力也是一项需要基础知识、不断的训练、合格的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的课程。

  只不过因为这门课程并未纳入考试、并不能对发展产生明面上的影响,所以被自动忽略了而已。

  但幸运的是,26岁其实还很年轻,还有大把的社交实践机会等在前方。

  只须保持谦逊的心态,做正确的学习,勤加训练,同时不断自我纠正;

  同时,停止不正确的自我责备;

  待积累足够,就是不再幼稚、社交顺畅的自己。

  这事并不难,至少没想象中那般困难。

  举报/反馈

上一篇:【工作汇总】2022年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年度活动汇总
下一篇:《河中石兽》相关知识点汇总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