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不如身教,从《误杀》里看让人忽视的中国式家庭教育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0-03-17
手机版

  去年年末,中国电影圈里出现了一部票房黑马,它就是《误杀》,电影源自于印度一部老电影,它还原了原版大部分故事架构,根据具体情况又做了一定量改编。作为悬疑侦探片,《误杀》里有烧脑的剧情,但小编从中看出了另一层面,即中国式的教育观念。可以说,电影里大部分逻辑和线索都与主人公李维杰的这个教育观念紧密相连,形成强烈矛盾冲突,将电影剧情推向高潮。

  极其普遍的言传教育法则

  电影里,李维杰在得知素察之死后,开始导演家人如何与警察的审讯对阵,这些技巧方法的灵感都来源于他平时看得电影。李维杰不仅要自己明白,成竹在胸,还要去指导妻女如何配合,以此形成完美的假口供去骗取警察信任。在这个过程里,李维杰第一要做的便是“言传”,即需要怎样表述与指导才能让妻女最大程度接受并完美演绎呢?根据剧情背景推测到,李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它的言传完全是建立在简单直接的面对面沟通之中,很明显,这个方案虽然笨,但无疑是最有效的。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几千年来莫不如此,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习俗影响下,父母的言辞教育很明显排在第一位,往往不经意间的言语都能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更不用说主动的面授了。电影里,在严峻的形势下(警察马上会侦察到),李维杰对家人的言传时间有限,于是采用了场景模拟,还原警察审讯的高压政策,面对面坐在桌子前,拿小台灯照射,为此李还将小女儿安安给吼哭了。不仅是小女儿被吼哭了,大女儿还有妻子都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紧张感,这至少说明了言传的效果。果然,后来面对警察闻讯,家人表现理想,顺利摆脱嫌疑。

  不能忽视的身教教育法则

  那么,仅仅是言传教育能在家庭教育里发挥出积极作用吗?应该说有作用,但不完全,毕竟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言传”之后还有“身教”。是的,家庭教育里,言传身教本就是配合使用,是一个整体法则,且往往言传更加普遍,但不如身教。回到电影里,李维杰前期固然通过高强度言传让妻女们与自己配合默契,但这根本不是重点,抛开电影主旨层面的要求,更大的残酷现实已经摆在李维杰面前,那就是自己的这些行为虽然能够让家人逃脱法律制裁,但也不可避免竖起了坏榜样。言传不如身教,李维杰的小女儿已经从中看到通过蒙骗可以逃脱罪责,最明显的就是后来妻子拿给李的那张经过明显涂改的100分试卷。

  在任何时候,家庭教育里言传身教都会带给孩子们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成长阶段的孩子。言传教育极其普遍,一日三餐、出行回归,家长必定与人打交道,说话语气态度孩子都会模仿到、学到;言传之后便是身教,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肯定会照着家长的行为习惯去学习,一旦成型,比之学校教育更难以纠正。从正面来看,家庭环境里积极的言传身教必然利于孩子的性格养成和后天成长,反之,则会阻碍孩子成长。

  中国式家庭教育核心:对下一代的期望

  不过,说到底,言传身教仍然只是中国式家庭教育观念的一部分,在小编看来,其理论核心是期望,即对下一代的希望上。还是说电影《误杀》,后半段李维杰主动坦白承认杀人被逮捕,这也是故事的争议点之一,即李为什么费尽心机在已经避过风头之后仍然要坦白。对此很多朋友都有各自观点:剧情主旨需要,李的个人信仰等等,在小编看来,它的举动也代表了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核心理论,对下一代的期望,自己固然犯错,但希望下一代能够改正,好好生活。

  很明显,李维杰可以不承认,也不必受法律制裁,但他真的能坦然生活下去吗?前面所述,小女儿受他言传身教,学会了撒谎,过程固然有苦衷,但孩子不会明白,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大女儿本来就和自己有隔阂,看到父亲可以通过这些逃避责任,以后只会更加自卑。李维杰活着是为了什么,不就是想着照顾子女,期待她们更好吗?可如果是这样继续下去,他如何保证妻女们好好生活,因此,对她们的期待和责任,让李维杰最终坦承罪责。

  作为一部翻拍电影,《误杀》必然不可能完全照搬原作,实际上,根据现实情况做出改编,使之更符合国人的观影习惯和思维方式才是最智慧的做法。有悬疑、有故事,还有中国式家庭教育观,这确实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

上一篇:雁山区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教育扶贫工作会议
下一篇:北师大联手腾讯举办“未来在线教育论坛” 1.6万名教育人云端开会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