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少年自杀,24岁人大高材生自杀,背后是同一个原因!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前两周,在中国最为发达的两个大城市——上海和北京,先后发生了两起自杀事件。

一起是14岁的未成年人,另一起则是人大毕业不久的24岁高材生。

一南一北,两起悲剧事件,看到生活的不易,更要看到家庭教育、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悲剧背后,要看到,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身心健康,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才是人生发展的基石。

上海:14岁初中生服农药自杀

11月14日晚上,年仅14岁、正在上海一中学上初二的卢杰,冲动地喝下了50毫升“敌草快”农药。

在经过24小时的抢救后,他因呼吸衰竭,不幸身亡。

据当地教育局通报,卢杰因为扔同学笔袋,被老师教育,并要求其父亲卢某来学校沟通。

但其父亲当时因有事无法前往,与班主任商定11月19日下午再前往学校,沟通杰杰的学习和教育问题。

当天下午六点,卢杰和平日一样返回家中,其父亲当时感觉孩子心情不好,但一直不肯说话。

随后发现孩子不见,其父亲和卢杰的爷爷奶奶赶紧分头去找,才在离家100余米的河边,发现了全身湿透,喝了半瓶农药躺在地上的卢杰……

卢杰的祖籍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爷爷奶奶在20多年前从河南来到上海,在郊区承包土地,种菜维持生计。

而卢杰的父亲卢某,2010年因监守自盗而入狱。那一年,24岁的卢某并不光彩地上了东方卫视的社会新闻。

父亲入狱,母亲改嫁,卢杰与姐姐便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长大。

而卢杰的父亲,出狱后一直在外打工,直至今年才在附近谋得一职,然而错过了两个孩子的全部成长。

因为多年未见的生疏及愧意,他也很少和孩子交流,更谈不上教育和引导。

虽然卢杰的家属质疑孩子在学校受到欺凌,但孩子之间的打闹、取绰号、嘲笑,到底是否到达欺凌的地步,还真的很难说得清,只能有待警方进一步调查。

北京:24岁人大硕士自杀

11月19日晚,24岁的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王钰敏,因情绪不好独自离家,在北京方庄附近失联。

王钰敏失联后,其姐姐第一时间报警求助,同时还发布了相关的寻人启事。

11月22日上午,北京警方表示,在接到报警后,警方全力寻找王钰敏,于21日将其找到。

不幸的是,王钰敏已经身亡。目前,经过初步勘查,死者系自杀。警方表示,因涉及隐私,具体调查情况不便透露。

据其姐姐介绍,她妹妹一直是她们家的骄傲,本科、研究生均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就读,今年6月毕业后,从事金融工作(可能是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其姐姐说,王钰敏平时性格比较内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曾对姐姐说:“最近工作经常出错,什么都做不好,对自己很失望。”

在辞世前几天,王钰敏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请了半天假,姐姐陪她去了医院,医生诊断其为焦虑、抑郁,给开了一些药。

22日下午,王钰敏的姐姐曾对记者说:家属不会对公司追责。

“她一直很感谢公司的领导同事,她从未说过领导同事的任何坏话。她心情不好,我让她休假的时候,她还说不希望轻易休假,留下一堆烂摊子给经常鼓励、帮助她的同事们。”

限于信息来源,尚不得而知王钰敏具体的家庭教育背景,但不得不说,没有和公司纠缠,这样的家庭还是很开明的。

背后指向同一个原因——自卑与压抑

这两起自杀事件背后,都隐藏着同一个原因:一颗自卑与压抑的灵魂。

前者因为家庭破碎、贫困、受歧视,后者因为性格内向、交往能力不够、凡事追求完美。

在爷爷眼里,卢杰是一个内向但听话的好孩子,但是爷孙二人之间的代沟太大,回家后,卢杰从不说起学校的事情,“每天回家后什么话都不说,不管我说什么他就一个‘好’字回答。”

在医院抢救时,卢杰的叔叔也曾问过杰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不说,问什么都不说。“

卢杰的爷爷奶奶忙于生计,家庭贫苦,爷爷用三轮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但卢杰要求爷爷停得远一点,有时候放学,卢杰就躲在学校对面的大柱子后面,直到同学都走的差不多了他才出来。

到了抢救的后期,卢杰才开始自言自语说起学校的事情,当时已经有些口齿不清。

大概是说在学校被歧视、被辱骂、被打,因为脸上的三颗痣,因为穿的鞋太破,因为爷爷骑三轮车。

到了快不能说话了那时说,“爷爷咱们不在上海了,我想回老家上学。”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卢杰内心是非常自卑的,其爷爷、父亲也没有能力引导、教育。

而当地称为“菜中” 的学校,学生更容易嘲笑他,引发更深的自卑,进而将其深深压抑起来。

再加之是外地户口,到了中考,要么回老家,要么上职高,是没法在上海上高中的。老师的关注度也不够,对于孩子的内心缺少了解,至于在学校是否有心理干预,还不得而知。

破碎、贫困的家庭,同学的嘲笑,学校的忽视,最终导致卢杰,在一场矛盾后,将压抑已久的自卑爆发出来,走上不归路。

王钰敏在失联前,和朋友曹女士租住在丰台区芳古园。

据曹女士介绍,她和王钰敏是初中同学,王某敏生活和工作中其实都比较自卑,看起来总是丧丧的,但平日轻易不会向外人倾诉自己的苦闷,而是将其深深压抑起来。

“她平时比较内向,但是工作需要经常和人打交道,所以她做起来比较困难。”

曹女士回忆说:“两年前我还在国外上学时,王钰敏曾告诉我她得了抑郁症,在学校咨询了心理医生,也到医院就诊过。”

如此推测,当时应当是王钰敏读研期间,就已经有了抑郁症的迹象,但非常可惜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

在一般人看来,王钰敏本硕都毕业于人大商学院,毕业后又去了金融企业,妥妥的社会精英,怎么还会自卑呢?

是的,她很优秀没错,但是她身边的同学、同事也都是名校出身的天之骄子。而且她是从四五线城市考入北京,跟很多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同学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这种对比与落差是一种客观存在,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加上工作上的屡屡失误,成为压倒这个凡事追求完美的高材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并非想象中的学历高、前途好的精英群体就能幸免,而恰恰在这个高智商、高竞争,同时也偏于要强好胜、追求完美的人群中,更易发生悲剧。

金融行业看起来光鲜,其实压力很大,尤其像证券、期货、基金类、四大所之类公司,这些年不断传出行业精英英年早逝的悲剧。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坚强后盾、一生的动力

自卑,在每一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导致自卑的原因有很多,相貌、贫穷、生理缺陷、家庭异常、成绩不好,甚至肤色、民族等等,即使别人不歧视你,都有可能带来自卑(否则MJ为什么一直要漂白皮肤呢),更何况在有些场合,不可避免存在歧视。

还有的自卑,来源于家庭教育,很多父母把分数和成绩视为孩子的一切,一旦孩子成绩达不到期望值,就会焦虑不堪,对孩子怀疑、加压,甚至导致孩子崩溃。

还有的父母信奉“棍棒教育”、“挫折教育”,认为孩子需要接受打击才能成长,会给孩子带来长期的心理阴影。

不管是先天的、后天的原因,要将孩子从自卑中解脱出来,家庭教育、关爱和疏导才是重中之重。

良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逐步形成强大的内心和坚强的毅力,即使有别人的歧视,也会成为努力向前的人生动力。

孩子的健康成长,包含三个方面:第一,身体逐步成熟,身高、体重、机能正常;第二,知识结构、工作技能的完备;第三,健康、强大心理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而第三个方面,也就是社会适应能力,才能让孩子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形态下具备正常、良好的生存与发展潜力。

在当下升学竞争激烈的时代,很多家长往往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分数,忽视了心理成长才是孩子人生过程中的动力性、不可替代性的决定性因素。

尤其是普通家庭的孩子,社会、经济、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将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而这些困难,就像上面的卢杰一样,往往更多地由孩子自己去孤独面对和承担。

更艰难的是,面对某些社会现象,如对卢杰的取绰号、嘲笑,孩子是难以正确理解和解读的。

随着困惑加剧、痛苦加深,又无人解答、无人疏导,久而久之,超过承受限度,悲剧也就发生了。

作为父母,一定要亲自亲自管理自己的孩子,关注、关怀、理解、疏导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将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在初始状态,努力让孩子幸福生活、快乐学习。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隔代抚养,往往要么溺爱,要么没有精神交流,难有能力承担这种责任。

而爸爸的缺席,丧偶式育儿,只靠妈妈一人,也无力承这种责任。

成功的父母,哪怕远在天边,也是孩子一生的动力。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总会燃起生活的希望,去勇敢面对。

失败的父母,哪怕近在眼前,也会和孩子相隔千里,让孩子有一种无助感。遇到困难和挫折,更多地不是去面对,而是选择逃避,直至远离这个世界。

专注自身目标,才能超越自卑

自卑,本质上是一种主观感受,是想象的结果,跟外界没有特别大的关系。

只是在被别人嘲笑、讽刺后,如会进一步带来不安、焦虑情绪,进而放大自卑感。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提到,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关键看你怎么行动,自卑可以成全你,也可以毁灭你。

近年来,原生家庭的概念越来越被重视,诚然,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巨大,甚至可能是一辈子的阴影。

但是原生家庭是无法选择的,更是无法改变的,有智慧的人更在于摆脱原生家庭的烙印,去改变自身。

一个自卑的人,如果不过分专注于自己比别人差的地方,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目标上,即使自卑,也不会阻碍自己的正常生活。

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让自己内心世界变得强大,外界的一切自然不会影响你。

马云那么奇特的长相,并没有让他产生过多的自卑,至少没有让他逃避。

俞敏洪曾经高考了三次才考进北大,但进了北大以后,他非常自卑。因为上大学之前,他压根没出过远门,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娃,而身边的同学们,不是教授的孩子,就是军官的孩子,衣着光鲜亮丽,谈吐优雅自信。

他的大学是“一个人的大学”,除了宿舍的几个舍友,其他人都不认识。大学整整四年,没有谈过一次恋爱,没有参加过一次学生会班级的干部的竞选活动。

他怕向女孩子表白,被拒绝而丢脸;他怕参加学生会竞选,被哄笑。

俞敏洪说自己整整自卑了10年,但是当他做成新东方,并且把同学王强、徐小平从美国请回来一起干新东方的时候,发现自己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他的自信心就增强了。

有的明星在高压的家庭教育下成长起来,或多或少有些自卑。董卿的父亲从小严格要求董卿,从来不夸奖,不认可她。郑爽的母亲对她实行军事化管理,从小要求特别严格,稍有不如意,就会被打。

而董卿将自卑感作为激发自己的动力,逼着自己在工作中全情投入,终于成就一个自信优雅的“央视一姐”。

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全身心投入进去,哪怕不是做成一件大事,但只要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目标,自卑就会逐渐消散,自信心会慢慢提升。

《自卑与超越》提到,我们这个社会其实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人与人是合作互助的关系。

遇到问题,可以向别人寻求帮助,不要自己一个人硬撑着。心情不舒服的时候,可以向身边的人倾诉。内心的问题得到解决,心情畅快了,自卑情绪就会消散大半。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没必要和别人攀比,生活是自己的,而不是给别人看的。

心情不好,运动下、逛个街、喝顿酒、去旅行,放空自己,大不了从头再来。

人一辈子,从学习、工作到家庭,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别人的所谓光鲜,你看到的只是外在,内里多少苦痛,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看看那些生活艰难却依然乐观的底层人士,看看身边知足常乐热爱生活的大爷大妈,再不然去医院、火葬场呆上半天。

就会明白,神马票子、房子、位子、车子,都是浮云。

好好生活,热爱自己,热爱家人,才是最大的幸福,最大人生最大的成功!

上一篇:13平米学区瓦房售价30多万房子脱离住的属性是我们的教育跑
下一篇:一个14岁的上海打工子弟之死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