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五年制大专报名条件
想上湖南五年制大专学校首先要参加中考,也就是五年制大专学校只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能获初中毕业证)。而且还是只招湖南省内的学生。两者满足其一也是不能上湖南五年制大专的。
五年制大专的报考条件:
五年制大专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7周岁以内(2019年9月1日前),欢迎广大考生报名,报名时需审核初中毕业证和户口本原件(或身份证原件),并办理预交学费手续。学校审核通过后统一发放录取通知书,开学时间、来校路线及迎新车辆接待安排详见录取通知书。五年制大专的学籍实行注册制,每年的9-10月为新生学籍注册的时间。新生录取资格审核主管部门为湖南省教育厅学生处,新生学籍注册主管部门为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
报名条件:
1、全日制湖南籍应届初中毕业生,年龄不得超过17周岁
2、品行端正,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不良嗜好和违纪记录,操行成绩良好以上。
3、身心健康,精神面貌好,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中专录取除了择优录取以外,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也是你必须有的,那就是初中毕业证书。很多人可能想着毕业证书没什么用,也不在意,就想着赶紧去读中专。在这里小编 要告诉你,初中毕业证书是必 须要有的,即使你分数再高,你没有毕业证也是徒劳。所以你必须要保证拿到毕业证书。
除了以上两 个要 素以外,下面小编也为你们准备了中职院校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报考: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初中毕业、高中 毕 业或具有 同 等学 历的公民;
3.身体健康,达到教育部制定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体检标准》;
4.本人户口和父(母)亲常住户口在我省;外来我省长期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复退军人、下岗职工。
5.凡报考艺术、体育类学校(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由省招考 院统一制定考 试 大 纲,各州、市组织的中职 艺 术、体育类 专业考 试。
(二)下列人员不能报考:
1.普通中学、五年制高职院校、中职学校 在校 学生;
2.上一年或当年被开 除学 籍、勒 令 退 学 的学生;
3.因触 犯 刑 律 而被追 诉或正在 服 刑 者。
一般选择读中 专的学生成绩都是不太 理想的,在校不怎么喜欢读书,想早些步入社会,学习一门技术。其实这种想法也是很 好 的,但是在选择专业和学校的时候要慎 重,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比较热 门,好就业的专业,当然这很 难,所以要认 真考 虑再做决定。
最后再一次提醒 大家一定要参加中考,尽力考出自己最好的成绩,另外初中毕业证一定要拿到噢!
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一路走走停停,你会发现有不一样的风景;在遇到岔路口的时候,不要着急做决定,停下来好好想一想,走哪条路对你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你选择 读 中 专,那么也要看选对学校,比如: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选学校就上五年制大专网,http://www.hnwnzw.com 考生都会看的网站,丰富的学校招生信息。让你一站式解决选校所有问题。
考生想了解更多关于湖南五年制大专中专信息请咨询以下。0731-82029261 15200864681
QQ微信:372954264
上一篇:读大学与不读大学的区别,现在就给你答案
下一篇:城市职院爱心援助云南一小学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
- 全国211大学排名榜单公布,划分2个行政级别!
- 小学语文阅读专项十五——说明文阅读的简单方法
- 线上学校为“数字化教师”赋能
- 广钢3所“大公办”幼儿园集中开园
-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巢湖实验中学今秋正式招新生
- 反驳俞敏洪,中小学教师绝对有资格,也绝对能胜任教学岗位
- 高考275人上清华北大,衡水中学却被质疑,看到这张图大家沉默了
- 大学生入党和不入党有什么差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学生考了60分,全班第3名,妈妈听后却哭了
- “鬼才”历史老师:重大“标志性”事件绘成表,初中3年不再愁
- 如果学霸当中小学老师,会不会提升档次?网友:学霸不适合当老师
- 中学校服收2300元:家委会别没“存在感”
- 三年级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汇总,很全面(可打印),期中考试要考
- 江苏最憋屈的大学,曾是全国重点大学,如今却连211都没混上!
- 高中数学:函数和导数题型你会做吗?
-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幼儿园开学时间终于敲定了,家长态度不一,对此,你怎么看待?
- 重要提醒:国务院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是否影响你?
- 重磅!四川公办民办高中取消自主招生考试,录取以中考成绩为依据!
- 西湖大学28位创始捐赠人中9位河南老乡 施一公:我很感谢他们
- 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 揭秘全美顶尖公立高中新泽西High Tech High
- 幼儿园小女生每天闯关1小时,妈妈解脱了,她却驶上“快车道”!
- 初中生“早恋”时,多半会偷偷做“3件事”,尤其第1件太真实!
- 网传贵阳一幼儿园20名幼儿食物中毒 教育部门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