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研究院仇剑书:解读eSIM标准与安全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7-05
手机版

对新兴的物联网市场而言,对百亿级别的物联网设备的网络连接将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尤其是对于需要移动的设备,保证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通讯是一项基本需求,每换一个地方而去办一张M2M卡也不现实。因此,可以不受运营商限制的eSIM技术就已成为未来趋势。

背景

从Standard SIM到MIni SIM、Micro SIM和苹果发布的Nano SIM卡,手机用户使用的SIM卡正在越变越小。但对手机厂商来说,尺寸变小仍然不够,所以eSIM卡的概念也应运而生,eSIM卡就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

同时支持OTA(空中开卡)技术,运营商信息可以随时写入到卡里面,真正实现全球随便使用不换卡的目的。

在此前的2017CES Asia(亚洲消费电子展)上,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eSIM NB-IOT通信模组M5310受到业界关注。近期在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展期间,中国联通凭借“基于eSIM的消费物联网解决方案”斩获压轴大奖之一“最佳移动技术突破奖”。

作为运营商转型的重要推手,eSIM创新正在重新定义电信服务模式。各大运营商、芯片、卡商、终端厂商、虚拟运营商,都在积极布局,推动eSIM 标准制定。eSIM作为构建物联网的关键一环,已成为业界撬动这一产业新蓝海的重要技术支撑。

2017年7月5日,“第二届eSIM技术与创新峰会”在京召开,来自产业办的各大厂商精英齐聚一堂,全面探讨eSIM从技术到产业生态的演进历程与创新变革,聚焦运营商eSIM物联网平台建设、部署;关注eSIM产业发展困境与机遇,驱动eSIM在物联网的应用落地,共享万物互联新生态。

会上,中国联通研究院终端与智能卡研究中心智能卡组组长仇剑书在其“eSIM标准解读及关键技术介绍”的演讲中,与业界分享了关于eSIM的发展、标准与安全的观点。

发展

2015年,中国联通制定了基于eSIM发展消费物联网业务的战略,并确立了自主开发eSIM管理平台。

在早期,中国联通是第一家推出机卡分离的CDMA厂商,卡商制造好SIM卡后直接交到用户手中。而在物联网时代新的需求不断出现,像过去一样机卡分离的形态并不适合所有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包括卡片尺寸大小等方面不支持即时插拔的形式。然而如何实现嵌入式当下的新诉求?

苹果最早在消费市场进行应用,将eSIM在iPad上安装部署,借助硬件载体与卡数据分离的方式。经过几年的发展演进,远程配置成为eSIM的最本质特征。

“eSIM更确切的说应该是电子化的SIM卡,对于有人认为的eSIM卡的出现,使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切换运营商的说法,是对eSIM本质的误解,现在的手机已经能够随意的切换运营商,而eSIM并没有改变这种本质。eSIM的本质在于省掉了线下的操作环节。”仇剑书说。

标准

GSMA是国际上最主要的eSIM组织标准研究的机构,目前已制定了两套标准:一套面向农村市场,自2016年推出后,已发展到3.1这个版本;一套是面向公众消费市场的RSP标准,目前已发展到2.1版本。

仇剑书表示,未来两套标准有望融合。目前业界存在的MtoM标准体系较为完整,包括了架构的认证、技术标准的测试认证、PKI的体系证书的管理等,而关于消费市场的标准目前还在制定当中。

其中,架构规范更多的是关注于市场需求,技术规范着重于解决具体实现的问题,包括传输协议、安全的机制等。在整个标准研究中,架构的研究由运营商组成的一个团队参加,负责提出需求;而在这个技术的规范制定中,主要由产业链的伙伴研究制定。

仇剑书介绍,由于每张卡要在一个平台上面绑定,只有唯一的一个平台能够能够控制这张卡,所以不同厂商之间平台的切换过程对于eSIM的使用体验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的准在去年已经比较成熟。“然而由于批量数据的下载,需要用户手动确认。因此,需要通过绑定平台实现共享,在卡端和平台之间通过各持一安全密钥,从而实现数据的下载,保证一系列的触发活动的安全进行。”

安全

目前,在通信领域制卡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而在数据下载过程中如何保证信息安全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仇剑书表示,在此过程中有三个环节需要特别的关注,一是数据的生产环节包括生产状态、安全存储;二是下载的传输,必须保证数据传输安全不被窃取;三是使用的环节,从法律角度而言,数据已经存到了卡上,在终端上需要保证不被攻破、不被黑客去窃取造成泄露等。

上一篇: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召开2018届毕业生汉中本地实习大会
下一篇:1913年青岛德华大学老照片曝光:学生认真上课做实验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