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讲仁爱”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17
手机版

  论“讲仁爱”

  “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因为老百姓都听得懂,也都喜欢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所以“讲仁爱”是今后文化强国的重点。但要讲“仁爱”,首先要懂什么是“讲仁爱”;还要知道古代的“讲仁爱”有局限性,近现代的“讲仁爱”有曲折;更要知道将来怎样用“讲仁爱”来强国。本文想站在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些问题。分七条:

  一、什么是 “讲仁爱”?

  二、传统文化“仁爱”的形成;

  三、古代“讲仁”的局限性:成就“理想人格”的人太少;

  四、“讲仁”在古代民间有,在每个朝代之初在上层那有,“忠恕之道”时断时续;

  五、在毛泽东年代“忠恕之道”得到推广,人格实现了独立;

  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讲仁爱”即将真正开始。

  七、对未来“仁爱社会”的憧憬

  一、什么是 “讲仁爱”

  “仁爱”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道的大白话,最早出自于西汉的《淮南子》。360百科是这样解释的:“仁爱,谓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孔子认为的理想人格……是上对下的一种爱……”

  把“仁爱”一词拆开。“仁”包含了一切美好的感情、品德,“讲仁”是指要努力成为仁者(具有理想人格的人)。“爱”是指爱护、同情的感情,,“讲爱”是指要努力爱护人。合在一起,“讲仁爱”是指要努力成为仁者,要努力爱护人。

  1. “讲仁”——要努力成为仁者,成就理想人格。

  怎么成为仁者呢?《荀子.子道》载:

  子路入,子曰:"由,仁者若何?"子路对曰:"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入,子曰:"赐,仁者若何?"子贡对曰:"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曰:"回,仁者若何?"颜渊对曰:"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孔子认为,要想成为仁者,前提必须自爱,大概就是一生持之以恒地学习、克己、修身、内省的意思。通过自爱,理解人生,学会爱人。然后去努力去爱护别人。“自爱”修身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爱人”的科学方法。“爱人”的实践又会加深内省,让人格更加完美,更加自尊自爱自信。“仁者自爱”和“仁者爱人”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内圣和外王的关系,有的时候又相互包含,又能相互转化。

  什么是理想的人格?古今中外标准不一,未来的标准更高,但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人格的独立。这个独立,包括物质的独立和精神的独立。颜回贫寒,但精神独立自由,也是“仁者”。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不能指望正常人能像颜回那样。即人格独立的普遍基础是经济独立。

  2. “讲爱”——要努力爱护人

  怎么爱人呢?

  在《荀子.子道》里,孔子认为“仁者自爱”比“仁者爱人”重要。是在提醒——“爱人”不能光凭热情,要先学会“爱”。因为有的时候,爱的不恰当,会伤人的。要想“爱人”首先要自爱,即学会爱。“自爱”的过程也就是获得“爱人”的科学方法的过程。“自爱”既是“成仁”之道,也是“爱人”之道。

  梳理孔子“爱人”的方法,应该是指“忠恕之道”。“忠”是指“己预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用今天老百姓大白话说,就是努力成全别人、做好事。“恕”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今天老百姓大白话说,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不做坏事。做到了“恕”就不会伤害到人了。“忠恕之道”教给了我们爱人而不伤人的方法,实在是人与人相处的黄金法则。

  3.总结什么是“讲仁爱”:

  “讲仁”,努力成为“仁者”——理想人格:人格独立,精神自由,不逾矩;对多数人来说,首先需要物质生活独立作为前提。核心词“独立人格”。

  “讲爱”,努力爱护人——先学会爱,再爱人。核心词“忠恕之道”。

  二、传统文化“仁爱”的形成

  文化的形成源于一个制度的长期约束。西周井田、分封、宗法、礼乐四大制度的四百年的稳定运行,为古代仁爱文化的形成涂抹了最浓厚的底色。井田制、分封制推动了孔子“仁者爱人”忠恕之道的思想的形成。宗法制、礼乐制推动了孔子“仁者自爱”独立人格的形成。

  和西周同时代的古印度、巴比伦、埃及都实行奴隶制度,比西周晚的古希腊、古罗马也实行奴隶制度。实行奴隶制度的文化肯定是不讲仁爱的。我国西周时期,没有实行奴隶制度,实行的是平民的井田制,在乡间井田耕作的人是农民,不是奴隶。西周土地归周天子所有,不允许买卖。农户定居,耕种规范。几百年间,乡里几户农家相互协作,耕地、兴修水利、婚丧嫁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当其他文明古国统治者正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奴隶时,我国的周天子和诸侯、卿大夫、士却在呵护着农户。这足以证明,我们的先祖是世界上最有人情味的,思想最深刻、最理智的远古居民。“仁爱”文化在之后的东周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一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封邦建国成为诸侯;诸侯必须定期朝觐天子、随天子征战四方、天子有难要勤王;下面还有卿大夫和士的层层分封。它是科学的顶层设计——满足了亲属和功臣封邦建国做一方面诸侯的理想;上级朴素地真心实意地对下级好,下级朴素地真心实意地对上级好;西周君臣建立了牢固的命运共同体。偶尔有破坏规则的,被惩罚,起到了强化“忠恕”纪律的作用——齐哀公忤逆周天子被烹煮、周厉王止谤引发国人暴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杀。分封制的出现,让“忠恕之道”不光是民间的自然,而且成为贵族的自觉。分封制四百年让西周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让乱世的人怀念的,分封制的内在规则——“忠恕之道”必将成为文字。孔子言简意赅,最终成为史册中的永恒。

  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我国有了私有制度后,在大的家族里,一定要把原来自然状态的家族成员关系制度化、和谐化。西周的社会制度是宗法制——上下贵贱,尊卑长幼,人各有序,等级森严,任何逾越和“犯上”皆属非法。西周的文化制度是礼乐制——有等级,但要和谐有序;不完美,但要安定团结。礼乐制度在冷酷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上面蒙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也确实是用心良苦——《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梁漱溟老先生曾说“这种伦理的经济生活,隐然亦有似的一种共产……谁曰不宜。”把不平等让所有人欣然接受,这大概就是制礼作乐的目的吧!西周时,制礼作乐目的达到了——整个西周和谐有序,贵族们各安其命,快乐自由!孔子怀念并羡慕不已,认为那就是“理想人格”了。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是传统“理想人格”的来源。“理想人格”仅限于贵族,贫寒的颜渊是特例。

  三、古代“讲仁”的局限性:成就“理想人格”的人太少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的独立性要在人类第二大形态社会里才会实现。

  要理解透这个问题,必须先要通过温习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来提高眼界。马克思在《1857一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依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经济形式的特点,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原文:“以起初自然发生的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最初社会形态。”这一阶段的历史使命是发展生产力,快一点进入工业文明。但中国上下五千年一直人为地强化着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性,强化着以农为本,所以始终处于最初的社会形态。

  第二阶段原文:“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并实现了人的独立性的第二大社会形态。”今天,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都处于人类第二大社会形态。第二大社会形态的历史使命是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增强人的独立性,培养人的全面的能力,满足人的全面的需要。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中国早进入这一社会形态几百年,西方在人的发展的各项指标上都优于中国,不过中国人有信心在五十年内全面超越西方。

  第三阶段原文:“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生产能力成为共同的社会财富为基础并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第三大社会形态。”人类社会只有发展到第三大社会形态,人类才能普遍实现最理想的人格——实现真正的全面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我相信中国会后来居上,率先实现这一目标。

  回到中国古代,因为儒家思想一直强化着宗法统治孝道亲情,社会结构必然是金字塔型的,少数人高高在上,只有他们才能初步实现人格独立,而多数人经济不独立,人格怎么独立。这是古代缺少“独立人格”的根本原因。今天,我们一定要创建扁平化平民社会,一定要提高养老金,逐代让人抛弃养儿防老的观念,这样人格才能真正独立起来。至于许多人潜意识里仍以梁漱溟坚持的那个伦理本位和费孝通客观描述的那个差序格局为荣,自夸中国最富有人情味,混圈子好办事,我们都必须检讨,必须互相批判,以真正解放思想。

  四、“讲仁”在古代民间有,在每个朝代之初在上层那有,“忠恕之道”时断时续

  1.“忠恕之道”是人与人相处的黄金准则,是真正的普世价值。是土地里生长的,在古代一直流淌在民间百姓的血液里的东西。

  《论语》里“君子”一词出现了一百多次,可见孔子多么重视人格的修养;“仁”一词出现次数略多于“君子”,可见孔子的学说确实可说成“仁学”;“礼”一字出现了七十多次,也非常多,说明孔子重视宗法制和礼制,所以孔门之学又称为“礼学”。孔子说“忠”有17次;但说“恕”仅仅2次;说“忠恕”1次。战国《中庸》又记载了1次“忠恕”。我把关于有“恕”和“忠恕”的句子都复制粘贴在下面:

  《论语?卫灵公》篇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里仁》篇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 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中庸·第十三章》载,“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从三段语录能看出,孔子很重视“恕”和“忠恕”。

  孔子深知“忠恕之道”是科学的成仁之方,自己需“终身行之”,但对外惜字如金,目的是不想干扰后世学“礼”(不学礼、无以立)。孔子说“仁”,目的是维护周礼——西周等级制度。孔子是想掩盖“忠恕之道”的价值,怕后世任意阐发,弄出自由、平等、博爱、公正、法治等洪水猛兽,冲击他欲拼死保护的周礼。后世儒者可能出于和孔子相同的顾虑依次封杀了“忠恕之道”在中国的推广。但这不影响将来“忠恕之道”参与世界价值观大赛而登顶,成为人与人相处的黄金准则,成为普世价值。“忠恕之道”规定了人与人相处应该怎么做:“己预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恕之道”规定了人与人相处不应该做什么,即底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简意赅,又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处世原则更全面更合理。仅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可以避免多少冲突与战争啊!

  2. “忠恕之道”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君主忠于下级、忠于百姓,就叫“得民心”。得民心者的天下。君主猜忌下级,刑罚残酷,过分压榨百姓,而无尊重之心,这违反了“恕道”,就会导致失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忠恕之道揭示了古代中国朝代更迭的内在规律,不以中国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支配着朝代更迭。儒者、统治者不推广“忠恕之道”是怕百姓觉醒,要求自由、平等、博爱、公正、法治,惹火烧身,但它是史册里的永恒。

  “忠恕之道”警示历代开国君主,要尊重人民。他们为了“得民心”而不断地丰富统治思想,丰富统治措施,极大地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唤醒了民众对大汉王朝忠诚。铁血的汉武帝一改秦朝屠杀匈奴降者或降其为奴的做法,优待匈奴,让他们把守边疆,换来了匈奴的忠心,也激起了少数民族学习华夏族文化的热情。汉光武帝刘秀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主动民族交融,进一步缓和了民族矛盾。此后少数民族贵族首领大多开始仰慕中原文化。他们仰慕中原文化里面的什么?应该是“讲仁爱”方面的吧!西晋、东晋、南朝贵族胸无大志,贪乐之风盛行,那是一个华夏族贵族整体堕落的时代。中华文明是靠什么避免同时代古罗马帝国因蛮族入侵而覆灭的命运的呢?靠的是华夏文明里有“讲仁爱”的内容,这是最大的软实力。建立中原政权的少数民族愿意放弃自己的文明,继承了华夏文明,并把华夏文明发扬光大。

  唐太宗常引用孔子的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可以理解成,唐太宗认识到,如果自己想过好日子,必须先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古代君王,唐太宗是最开明,让利于民最多。唐太宗对外族和外国同样开明、开放。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在藏族心中种下了对中原政权的友好感情,元朝时西藏正式纳入中华版图,也是瓜熟蒂落的事情。

  宋朝延续了唐朝开明的政策,在农业轻徭薄赋方面虽然不如唐朝,但是在鼓励商业及海外贸易方面却空前绝后,在增加科举取士名额开启民智方面也空前绝后。宋朝统治者是真心实意地爱民利民富民,所以两宋不仅未亡于农民起义,而且有大量民众自愿追随灭亡的大宋王朝而主动殉葬。我想如果不是真的陷入绝境,那么崖山的十万军民会为南宋血战到底的。大概是之前南宋朝廷做到了忠于人民,蕴藏在民众血液里的忠恕之道被唤醒。在南宋灭亡之际,南宋君民才空前团结。

  五、在毛泽东年代“忠恕之道”得到推广,人格实现了独立

  在近现代,传统的“仁爱”文化曾经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升华为“红色文化”。

  (一)最大的“忠”、最彻底的“恕”

  1.革命是为穷苦人打天下,要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的重点是工业化。从革命的目的和建设国家的重点选择上看,都体现了共产党人对传统的“仁者爱人”、“忠恕之道”的极大的提升。

  什么是对人民最大的“忠”,在近代就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现代就是让中国人民获得永远人格的独立。要想人格获得永远的独立,必须发展工业文明。这些见识,只有学透马克思主义的人才会懂得。毛泽东那一代领导人在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方面异常坚决,在工业化方面异常坚决,这都是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古代的“忠于人民”对于君主来说总有种“权宜之计”的味道,而对于中国的共产党人来说是却是永恒的理想、信念、使命。共产党人是没有任何自己私利的,这是对传统“忠”思想的升华。

  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古今中外律己最严苛最坚决的“恕”道。贺子珍的弟弟因为拿了寺庙一百文铜钱而被就地枪决;制造延安“桃色事件”的红军功臣旅长黄克功被依法枪决;建国后,枪毙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

  (二)独立人格的红色印记

  1. 毛泽东父子的伟大人格。

  建国初期,毛岸英写给了他的表舅向三立一封反对封建特权的家书。在信中,他首先回答了“新的时代”“新中国”与旧中国的“不同”:“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并进一步阐明“翻身是广大群众的翻身,而不是几个特殊人物的翻身”,表明要坚守初心,反对特权,“大众的利益应该首先顾及,放在第一位。”他写道,共产党人是讲“人情”的,但共产党的“人情”不能与人民利益相抵触,对亲人的“特殊感情”不能超过私人范围。阐明原则立场后,他也表达了对亲人们的热爱与关爱,“我爱我的外祖母,我对她有深厚的描写不出的感情”,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没有“权力”,没有“本钱”,更没有“志向”来做这些扶助亲戚高升等违背原则的事。这封书信语言犀利、情感真挚,娓娓道来一个共产党人应如何处理个人、家庭与人民的关系,尤其是对于两种“人情”的辨析,今天读来仍让人深思。

  伟大的人格必须要超越亲情,尊重所有人,平等对待所有人。不是让所有人立刻都做到像毛泽东父子那样大公无私,但我们必须仰望毛泽东父子,把他们的精神和品质作为我们后代努力学习的方向。

  2. 人民群众的人格独立、自由。

  那是个中国新价值观引领世界潮流的神奇的时代,列举三件事。

  国家主席刘少奇握着掏粪工人时传祥的手说,我们只是分工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之后的一断时间里,国内各界,及驻京外国人都以尝试背粪为风尚。

  毛泽东、周恩来培养了农民陈永贵做国务院副总理。全世界都看到了,在新中国,“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不是口号,工农群众是真正的国家主人。

  普通体力劳动者的工资待遇是高于普通公务员、教师、银行职工的。经济独立,人格自然独立。

  当时中国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大人不以生养孩子为负担,小孩子再多也都能快乐成长。这都是当时虽然贫困,但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表现。整个中国朝气蓬勃、昂扬奋进。

  3. 有史以来最讲仁爱。

  有太多耳熟能详的模范英雄人物了,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两弹元勋邓稼先等。其实背后是中华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

  那时,假如中国人均产品略微富足,中国会是世界上最渴望来移民的地方。

  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讲仁爱”即将真正开始

  但毛泽东年代的劳动热情不可能永远持续,劳动者个性独立自由的状态也不可能永远持续,因为计划经济模式不行,提供不了真正能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丰富的产品。邓小平在干部群众火热激情并没有明显消退之时,果断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在1992年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为中国“仁爱”文化的再建找到了一片真正广阔的天地。

  要说透这个问题,必须再温习一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描述:

  我制作了一个表格,说明一下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社会形态三分法的依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三分法对应的经济形式三分法五分法最初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起初自然发生的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 (我的理解:绝大多数人没有独立性)自然经济第二大社会形态资本主义西方、社会主义中国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并实现了人的独立性市场经济第三大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生产能力成为共同的社会财富为基础并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产品经济

  真正能给底层人民带来人格独立的是以物的依赖性为主的充分的市场经济的实践。大白话,人格独立,第一需要能赚到足够的钱和想要就有的丰富的商品,第二需要有能锻炼各种能力和全面发展自己的环境,二者缺一不可。计划经济不可能提供这些,尤其是商品。所以说,毛泽东年代,中国人不怀念,是不懂历史或没有感情,当然也可能是立场问题;但如果想回到毛泽东年代,那是糊涂。市场经济的历史使命是发展生产力,增强人的独立性、满足人的全面的需要、培养人的全面的能力,进而为实现所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个性自由解放、进入共产主义准备充分的物质和精神条件。所以说,我们应该感谢邓小平,为中华民族民族复兴探索出一条依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经济形式配套的新文化应该是“讲仁爱”。

  1.无论国企、民营,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理性建构的核心都应该是“忠恕之道”

  (1)从分封制吸取的经验教训

  现代企业里不要有等级制度,但是要有责任制,每个领导和职工都要履行自己职责。领导要做员工履行自己职责的表率。任何人没有履行自己职责,反思的是集体,惩罚的是也集体,教育的也是集体,而不是简单的针对个人。企业与员工建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现代企业里不要等级森严,领导作为老员工,更要为企业殚精竭虑,要真心实意地对新员工好,让员工忠心敬重领导,愿意以领导为榜样,愿意听领导的话。民主集中制,以领导为核心,培养企业集体主义观念。

  (2)从唐宋的开明政策汲取的经验

  把员工当成是企业的主人或合伙人。企业分红首先想到的是员工。

  (3)从毛泽东年代的“讲仁爱”汲取的经验。

  企业要坚决向科技进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构建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即充分竞争,又均衡布局。

  企业内部任何人都不要有特权思想,人与人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尊重员工,相信员工,依靠员工。

  在工资待遇上,领导和员工不要有过大差距,同龄员工之间也不要有差距,按工龄涨工资。大企业可以承担一部分社会职能,如幼儿园、学校、医疗等以减轻员工生活负担。

  2.现代企业要提供提高人的独立性的环境。

  (1)普通员工工资要普遍地涨起来的,不断调高最低工资标准,逐渐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让员工真正做到经济独立。只有经济独立,人格才能独立。

  (2)针对员工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有制度保障,比如房租补助,购房补足,生育补足,交通补助等,进一步让员工没有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

  (3)初中、高中、大学的语文课、历史课、思政课要延伸到企业。没有考试压力,但有阅读任务,提交讨论报告的任务。大家充分讨论,提高觉悟。

  (4)细致的职业培训,细致的无所不包的素质培养。企业内工种的调换,以培养员工的多种工作能力。

  3. 全民族认可“讲仁爱”这一观念,人民之间不是相互攀比、内卷,而是相互忠恕。全民族提高思想觉悟,以实现自我独立人格为目标,以帮助他人实现独立人格为志趣,让共同富裕从口号变成民族意志。全体人民思想解放了,思路捋顺了,全面改革才能推进得能更快些更深入。

  现在的年轻人担心养不起孩子,不想结婚,不想要一胎,不想要二胎,更不想要三胎。这里面有国家经济整体不够强大的原因,有收入分配的原因,也有后工业时代对孩子全面发展期望过高又担心培养不了的心理困惑原因,有社会思想混乱浮躁的原因,更有年轻人贪图享乐嫌孩子麻烦的原因。要树立有孩子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观念,三胎更完美。要成就自己完美、理想人格,一定要有自己的孩子。让生命延续,哺育下一代最快乐,应成为今后“讲仁爱”的重点。

  医疗、养老、生育、住房、教育等各各方面,政府都要完善各种保障制度、福利制度,实打实的无差别的取悦于民。不要以“福利高了,人民就懒惰”为借口而不作为,要相信人都是很要强的、理智的,关键是国家怎么去教育,怎么去调动积极性。中国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着办。老百姓生活共同富裕、素质共同提高、人格共同独立是今后中国最大的事业,而爱心能助力事业成功。

  七、对未来“仁爱社会”的憧憬

  一个人要经历出生、成长、学习、工作,婚育,退休、养老、死亡。我们的后代,他们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

  你的父母特别特别的爱你,亲自哺育你、呵护你成长,陪伴你学习生活,让你知书达礼,让你顺利的找到工作。父母做这些,不是他们的责任,不是他们的义务,而是他们的仁爱。父母“仁者自爱”,有了你才使父母人格完美,对父母来说——亲自把自己的孩子培养长大,是一个人的生命周期里的最有意义的一段经历。爱自己的孩子是“仁者爱人”不可缺少的,一个人一生没有孩子,没有陪伴孩子长大的经历,就不是完美的人生。事实上,从你出生到工作,一切开销都是国家负责的,以各种形式源源不断地送到你的父母的手中,你的父母精打细算,让你在没离开父母家庭前,学习、生活特别丰富多彩。

  你工作了,就离开了父母的家庭,独立在外居住,一生立志不再打扰父母。你工作了,工资不高,但单位给你提供了租房补助和交通补助,钱也够用。企业就像家庭一样继续培养你,照顾你,让你再次获得归属感。

  你结婚了,邀请父母参加你的婚礼。但你的家庭和你的父母是独立的两个家庭,没有互相帮助的义务。紧急的时候,互相帮个急,其他时候,还是要独立自主。接下来柴米油盐、生儿育女,很累,但很充实,这才是完整的人生啊!当初你的父母就是这样独自把你养大的啊!今天你也要独自养育自己的儿女。要在自己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完成生命的高质量的延续。最等到儿女长大了,工作了,要懂得儿女不是你的私有品,他们属于他们自己。要放飞他们,互不依恋。

  你曾经把你的热情分出一半奉献给了子女,今后要全部奉献给企业。你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制造出老百姓需要的商品,极大的满足了老百姓的需要,这里有你的一份功劳。晚年退休时,你获得了异常丰厚的退休金,让你可以年年全世界旅游度假,可以继续培养别的爱好兴趣,可以继续留在企业发挥余热,可以用自己的人生智慧为社区为政府建言献策。当你真的老了,你去了养老院,护工们对你进行最专业的呵护,最全面最细致的陪伴。临终时,你是微笑的、安详的。你剩下的资产,你的子女是不需要的,也不属于你的子女。你的财产国家收回,用于其他人的社会保障。

  这就是未来的“仁爱社会”该有的样子。

上一篇:经典的韩国电视剧(经典的韩国电视剧推荐几部)
下一篇:国内外各种类型电影电视剧动漫合集(100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