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礼仪十篇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1

      然而,在当今社会,学生们多数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居多,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过分看重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对文明礼仪知识的无知、少知、偏知和淡知,从而导致违规违纪、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文明礼仪教育,使之学会正确的认识问题,掌握判断是非美丑、荣辱善恶的标准,为逐步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那么, 如何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呢?我做了一下尝试:

      一、创设一定的文明礼仪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因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资源,从营造丰富的环境入手,让学生在耳闻目濡、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而学校又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因此,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1、抓好校园建设。

      在学校的布告栏上张贴《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有关文明礼仪教育的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2、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1)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礼仪故事、古诗等导读环境,使学生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潜移默化习得文明礼仪知识。我在教室里开辟了一个“文明礼仪吧”,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或已经学会的歌颂美德的经典故事、古诗、名人名言等都放在吧里和伙伴共学共享。

      (2)我和同学们一起制作了一个文明礼仪专题板块,学生把自己对故事、古诗中尊老爱幼、关爱他人以及团结互助等方面的理解用绘画、剪贴等形式表现出来,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与欣赏。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

      (3)我还在教室的图书角投放《道德经》、《成语故事》、《弟子规》等礼仪方面的图书,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

      3、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如: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二、榜样示范,言传身教

      1、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师德规范中,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即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等。其实就是只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学生作出榜样,成为他们学习和效仿的楷模和表率。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强调了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终严以律己。纵观古今中外,但凡着名的教育家,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成为“万世师表”。 再加上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及其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向师性”特征,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为明显。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边会对“重要他人”产生模仿心里。除家长外,教师也是他们模仿的“重要他人”,而且还是主要的“重要他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家长与教师的观点不一致时,孩子们往往选择教师的观点。我们的言行举止在他们的心中就是不容置疑的价值标准。所以,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

      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我们不仅要保持“威信”,还应该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树立优秀学生榜样。

      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的方法。促进榜样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是模仿。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观察学习过程就是通过个体观察榜样的不同示范而进行的。而学习者通过这种榜样观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小学生的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案例:开学初,我在班上设立了“文明标兵”、“礼仪之星”称号,每个礼拜评选一次,并给评上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受到教育。我还还结合班级其他活动,设置情景,让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来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从而指导个人行为。记得那时:母亲节(父亲节)前夕,为了让学生了解父母亲的辛苦及对孩子的疼爱,就组织同学们通过回忆自己与父母亲之间真实的小故事,观察母亲一天的工作,说说母亲的心事等形式,让孩子们深深地体验到母亲对自己的疼爱和关心。在节日当天,我还邀请家长们一同来到学校开展亲子活动。如:给爸爸妈妈制作贺卡、给爸爸妈妈唱首歌,抱抱爸爸妈妈、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感激的话等等,从而让同学们学会感恩。)

      三、多种渗透,促进学生文明礼仪方面的发展

      1、课堂教学主动渗透

      在诸多教育途径中,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目的的贯彻落实和各种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教学途径实现的。因为在各种途径中,教学的知识容量最大,计划性、主动性更强,活动的效果更明显,因而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具有更强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把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结合教材《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等,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传授并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并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各个学科相结合,逐步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做到全员育人。

      2、课外活动延伸补充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或校外教育机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实施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可以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文明礼仪知识外,还应抓住课外活动的有利空间,进行延伸补充。其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思想政治活动:主要是结合国内外大事、节日、纪念日或其它重大政治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提高思想觉悟为目的的活动。

      (2)社会公益活动:这是指集体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的活动。它包括环境保护、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紧急援助、青年服务等。这类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校内课外活动:如:开展主题班会,增强文明礼仪意识。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开展文明礼仪讲故事比赛和知识竞赛,学习更多的文明礼仪知识。定期出相应的黑板报,进行文明礼仪宣传。

      3、家校互动,形成合力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使孩子养成文明的习惯,必须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教育效益。

      首先,召开家长会。让为人父母者重温文明礼仪知识,塑造文明礼貌的家庭,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从小懂礼貌、遵守文明规范,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向向家长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2

  三年来,笔者主持实施毕节市“六个三课题”《不同学段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研究》,课题已于近期经市专家组评审结题。笔者认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要特别重视礼仪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现就如何在不同学段小学生中实施文明礼仪教育谈几点粗略看法。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好的教育氛围可以塑造一个好的人才。“孟母三迁”这个典型的故事,也是众所周知,古往今来有许多教育学者,都是特别强调环境的熏陶作用。我们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是这样做的:

  (一)布置(包括班级布置),让校园内处处渗透礼仪教育内容

  (1)设置“文明礼仪”宣传专栏。我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墙,将中小学生日常文明礼仪习惯的要求书写在醒目位置,让学生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习惯。

  (2)置“礼貌用语”警示牌。将日常礼貌用语(例如:“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设置在校园内。

  (3)设置“礼仪教育”专用橱窗。宣传各种礼仪知识和礼仪教育故事等。

  (4)校门口设置“礼仪”主题教育小展板。每月活动主题设置于校门口,说明本月礼仪教育主题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我们将开展哪些活动等。

  (5)每班设置“礼仪荣誉榜”,记录本班学生礼仪文明表现。每周评出班级礼仪之星,学期再评出校园礼仪之星,填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

  (6)严格规范教师言行。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言行,因此,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我们老师一定要先做到,让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二)设置校园礼仪岗

  上学、放学时,在校门口、教室门口设置礼仪岗,主动向老师或同学问好,打招呼,敬队礼,说问候语(“老师,你好!”“同学们好”“老师再见!”“同学再见”等)。

  (三)设置校外文明礼仪监督员

  由学生和家长共同组成,专门对学生在校外的文明礼仪行为表现进行监督和教育,并作好记录,每周学校和各班将分别给予总结。

  二、开展文明礼仪认知教育活动

  文明礼仪教育不是教育者将文明礼仪规范强加于受教育者,而是需要受教育者通过认知、理解而产生的一种正确的、自发性的外在行为表现的活动。因此,我们的文明礼仪教育必须通过开展一些认知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知道文明礼仪规范有哪些,何种方式才是符合文明礼仪准则的。

  (一)明确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阅读一些文明礼仪故事,从文明礼仪故事中得到深刻的教育;熟记一些文明礼仪格言;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如:礼貌是儿童与青少年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二)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

  通过开办讲座,让学生知道各方面的礼仪知识,知道“我们的仪表要求是什么?”等一些普通场合应该做到的礼节要求。如:“接 、听电话应该怎样做”、“就餐时应该怎样做”等。

  (三)编写文明礼仪三字歌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字数比较多学生在背记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童谣的形式学生很喜欢,我们在学习文明礼仪规范的同时以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为内容编写了礼仪三字歌,这一活动受到了同学们欢迎。

  (四)开展礼仪教育主题队会

  积极组织各班召开“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班队会,在班会中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教育,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出自己在礼仪方面的不足,孩子们在活动中知道“讲文明懂礼仪”的深远意义。

  (五)制定《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手册》

  通过制定《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手册》,让学生系统地知道我们在礼仪习惯上具体应该做到哪些。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手册》包括四大方面:个人礼仪、交往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等。

  (六)礼仪进课堂

  充分挖掘《品德与生活(社会)》中有关礼仪的内容,组织课堂教学评比。

  三、开展礼仪教育实践活动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关鸿羽说:“习惯培养需要训练”。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任何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学生亲眼看、亲耳听、亲身实践,通过在多次体验中反复积累,最终把外在的行为表现真正内化成稳定的心理品质。我们的具体活动有:

  (一)“礼仪岗”角色体验

  我校充分运用各种庆祝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去体验礼仪中的各种角色。

  (二)开展了“我与父母学礼仪”活动

  今年“六.一”节,我们为学生及家长下发了“我与父母学礼仪”活动倡议书,要求学生带动家长学习文明礼仪,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形成一个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三)系列校外实践活动

  如:“我是小交警”、“学雷锋”、“小公民宣传员”等。

  (四)“礼仪小课题”调查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各种探究性活动(小调查、小采访等),通过自己真切体验,主动认识而深刻感受到我们在各种场合、与人交往时应该做到哪些。例如:“我身边的服务小明星”、 “礼仪现状小调查”、“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等题目。

  (五)礼仪小标兵评比活动

  礼仪小标兵评比活动使活动有始有终,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四、家庭教育和村社教育作用的共同发挥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3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2011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总目标、分目标、实施途径、组织实施等提出了系统性和规范性要求,这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第一次对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制定的指导性文件。《纲要》明确了礼仪教育在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将中小学开展礼仪教育视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实践证明,要将这个基础性工程夯实扎牢,必须要解决三个基本的认知问题。

  一、如何理解“礼仪”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准则和仪式的总和。[1]对礼仪内涵的认知,有几个需要厘清的问题:一是中国传统礼仪向现代转型中其内涵的变化,二是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区别与融通,三是中小学礼仪的独特定位。

  1.我们现在谈的礼仪,是对中国传统礼仪继承与现代转型的结果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其传统礼仪的内涵是非常宽广的,一是指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法律规定和伦理规范的总称;二是指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三是指礼节仪式和待人接物的方法。中国传统之“礼”是道德、观念、制度、法律、人际关系、习俗、仪式等内容的混合体,是礼的集大成者。[2]我们现在谈的礼仪,已经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传统礼仪,那么它的内涵界定到底在哪,还需要我们做更深层的思考。就目前而言,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明礼诚信”,到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我国现代礼仪较多地被定位于道德的层面,社会公德中的那些最简单、最易于操作的部分,与礼仪有着密切的关联,社会生活中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准则和仪式的总和,都可以称为礼仪。这里所说的“礼”的精神,更多偏重的是道德精神。也就是说,在现代语境里,礼仪既体现于一种道德精神状态,更体现于一种行为举止。礼仪是道德的外显窗口,美德是循礼的最高指向。

  2.我们现在谈的礼仪,是中国文化与国际礼仪融通的结果

  礼仪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礼仪根植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是我们本民族特有的循礼方式和规则。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礼仪的国际性特征也在凸显。特别是近代以来,西方礼仪借助国际交往平台形成国际礼仪通则,在言谈举止、服饰惯例、节日礼俗等方面对世界进行着广泛的渗透,这些规则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中国要走向世界,不可以无视国际礼规的存在。也因此,中国现代礼仪的内涵,必然不止是民族的,而且一定还是时代的和世界的。

  3.我们现在谈的中小学教育中的礼仪,既是国家宏观层面所倡导的礼仪,又是中小学微观层面独特视域里的礼仪

  国家层面所倡导的礼仪,是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而培育起来的道德精神和礼仪规范,其内涵具有完整性、规范性、国际性的特点,是在个人领域、社交领域、公务领域、商务领域、服务领域、涉外领域、习俗领域等方面可以用语言、文字、动作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规定的全覆盖式的礼仪,它贯穿于人的终身礼仪学习的全过程;而中小学礼仪教育中的礼仪,是中小学生成长阶段必须明白的礼仪,它是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科学地、系统地、有层次地进行构架的微观层面的礼仪。由于我国礼仪教育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目前对中小学礼仪的内涵界定尚不是很明晰,从而导致各校在推进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对礼仪的界定出现了许多问题,或外延扩大,或内涵缩小,教育的基本理念、运行模式差异很大,影响着中小学礼仪教育的基本水准。

  二、如何把握“礼仪教育”

  这里谈的认知问题,不是常规意义上对礼仪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的认知,而是针对容易或正在产生误区的几个领域的认知问题。

  1. 把握礼仪教育的着力点

  礼仪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它特别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同时发力,能力与德性的平衡塑造。礼仪教育的着力点并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礼仪知识,形成外在的礼仪形式;而是能不能在这个形式中注入礼仪的品质,使学生形成律己敬人的道德情感和秩序意识。因此,礼仪教育不能单纯以知识的掌握作为着力点,而应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为着力点。目前,由于对礼仪教育理解的偏失,使得教育过程过于注重礼仪技能的灌输,如怎邮褂锰遄恕⑷绾问褂镁从铩⑷绾我潜碚洁、如何遵守秩序等,而较少关注德性的实践,对如何理解礼仪的精神,使用礼仪来表达律己敬人的情感,做得很不够,从而使礼仪学习颇显浅薄,呈现重形式轻内涵的弊端。在一些学校,礼仪教育是华丽丽的来,静悄悄的走。如果我们的礼仪教育不能给人以身心合一的情感和对人的礼敬,就缺失了最本质的人文情怀,教育的平衡点就出现了偏差。

  2.重视礼仪教育的难点

  礼仪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种教育资源的集聚和整合。当前我国礼仪教育中有许多困难,其中几个突出的难点直接影响着礼仪教育的水平。一是礼仪规范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仍然是旧礼已去,新礼未成,一些礼规靠约定俗成,一些礼规是西方舶来,还有些是传统与现代的杂糅。我们至今没有国家层面制定的《礼典》,在中小学礼仪教育中,甚至连最简单的国旗礼、校服礼、成人礼都没有现成的范本;二是师资队伍缺乏来源渠道。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里,没有礼仪这个学科和专业,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和师资培养计划,中小学系统化的礼仪课程开设缺乏强有力的师资支撑;三是教材编写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教材是实用礼仪知识的堆砌,无法从理论上厘清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个人礼仪与公共礼仪的关系;一些教材是互相借鉴,缺少研究与创新,甚至出现知识点不规范的问题。教学内容、教学队伍、教材体系是学校礼仪教育的基础,要解决这些难点问题,需要政府层面、教育层面和全体公民的继续努力。

  3.认识中小学礼仪教育的独特点

  中小学礼仪教育与高等教育中的礼仪教育、职业教育中的礼仪教育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独特性。首先,它是一种奠基性教育,社会公德中与礼仪有着密切关联的那些最简单、最易于操作部分的掌握,必须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中解决,以此为我国公民文明素质的形成奠定基础;其次,它是一种习得式教育。需要反复学习、不断引导、贯穿始终,直至将知识沉淀为素质,将行为衍生为习惯,张口就来、伸手就有,举手投足、彬彬有礼;再次,它是一种系统性教育,需要课堂教学、校内外活动、学校日常管理等方面集体发力,内容、形式、资源、机制共同支撑,直至学生礼遇环境、礼遇他人、礼遇社会的文明习惯整体形成。

  三、如何科学构架中小学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是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尚处在探索阶段的一个新生领域,需要从中小学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教育等角度,厘清、界定中小学礼仪教育的定义、功能、内容、特征和方法及其与相关领域的区别和联系等问题,这就必须对当前国内中小学礼仪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更好地形成礼仪教育的共识,整合礼仪教育的内容,凝聚礼仪教育的力量,对礼仪教育进行科学的构架。

  1.内容构架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加强国民礼仪教育。加大对国家重要礼仪的普及教育与宣传力度,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研究提出承接传统习俗、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礼仪、服装服饰、文明用语规范,建立健全各类公共场所和网络公共空间的礼仪、礼节、礼貌规范,推动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和礼让宽容的社会风尚。”这是对我国礼x教育内容的新的宏观诠释。中小学礼仪教育的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在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国家重大仪式礼仪、民俗礼仪、网络礼仪的教育,培养学生仪容整洁,服饰得体、语言文明,举止优雅的良好社会形象。同时,要科学地整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选出一些最普遍、最适用的礼仪规范形成中小学各个年级的礼仪教材体系。

  2.环境构架

  礼仪教育的环境具有广泛性特征,包括人伦环境、文化环境、道德环境、生活环境,是一个全民教育工程。礼仪几乎可以对所有的社会生活进行约束,所有的社会生活也可以对它进行影响。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认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实际出发,制定规划,全面布置,健全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公民礼仪教育,培养全社会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文明习惯,让中小学生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优美的社会环境中感受到国家整体之礼;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要认真处理夫妻、长幼、邻里关系,将礼仪体现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中小学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与社会成员之间的礼让中感受人伦之礼;中小学在整体教育活动中,要将“守礼”作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基本要求,使师生交往做到彬彬有礼,营造出律己敬人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校园之礼。

  3.方法构架

  一是将礼仪校本课程与相关课程教学相结合。各校应尽可能地开设礼仪校本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并利用小学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高中的《思想政治》等相关课程渗透礼仪教育。二是将日常管理与学生自律相结合。要将礼仪规范写入日常管理的规则中,强调礼规的“刚性”约束力。比如对于国旗、国徽、国歌的礼仪;各种重大庆典的礼仪;公共卫生、公共设施维护和使用的礼仪等,应专门设计并自上而下地强制执行,使学生养成习惯并逐步形成自律。三是将校园文化活动与主题教育相结合。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抓住重要节庆日和公益活动的机遇,利用各类场所及传媒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四是将学生实践与教师引领相结合。要鼓励学生将礼仪知识用于学习和生活实践;加强教师礼仪培训,发挥教师模范带头作用,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创新礼仪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习惯,真正做到寓礼仪教育于整体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1]蒋Z萍.礼仪的伦理学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94.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4

  【关键词】口袋书;文明礼仪;校园;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3-0061-02

  【作者简介】陈松胜,王武利,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300)。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守礼仪已经深深地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民族传统。文明礼仪成为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和能否融入社会的重要前提。因此,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也就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绕不开的话题。为切实提升全校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淮阴实验小学以“口袋书”为抓手,大力开展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成功打造出一个富有特色的文明校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以“口袋书”为抓手,引导学生铭记礼仪规范

  2014年春季,江苏省文明委从培育未成年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制订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强调要突出抓好未成年人的“八礼四仪”工作。我们积极响应省文明委的号召,认真研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此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并紧密结合校情和学情,组织精干师资力量编写了一本校编德育教材《学生规范礼仪手册》。

  这本为德育工作量身定做的校编手册虽然只有手掌大小,但囊括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淮阴实验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的内容。手册免费发放给全校4700多名学生,并且被纳入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这在全区乃至全市尚属首家。孩子们一拿到这本小书,立即被图文并茂的文明礼仪内容所吸引,一条条文明规范一看就懂,一项项礼仪内容一学就会。

  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各班不仅利用班、晨会等时间组织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诵读,还将手册内容以多种方式渗透进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环节。对学生中讲文明、守礼仪的典型进行及时表扬,对个别学生身上存在的道德观念差、不懂礼仪、不讲文明的特殊现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如今,学生们在课余的时间总喜欢聚在一起拿出“口袋书”翻一翻、看一看、议一议,全校逐渐形成了知礼、懂礼、行礼的礼仪氛围,呈现出讲文明、修美德的新景象。

  2.以活动为平台,组织学生践行礼仪规范

  在深入学习“口袋书”的同时,我们还以活动为平台,引导学生践行礼仪规范,强化“口袋书”学习成果,以激发全体同学努力做一个受学校、老师和同伴欢迎的文明学生。

  一是结合节假日开展实践活动。每年端午、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佳节,我们会举办一系列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比如上学期学校结合重阳孝老传统举办了“讲礼仪故事,说文明事迹”征文比赛活动,本学期又结合清明踏青习俗举办了“改陋习促成长,明礼仪作表率”演讲比赛活动。由于准备充分、宣传到位,每次实践活动孩子们都能踊跃参加,活动的教育效果得到了保证。在此基础上,学校利用每周周三和周五中午的红领巾广播站这一平台,对最近一阶段的文明礼仪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播报,进一步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成果。同时我校每个班级的门前和后墙都制作了班级展示牌和班级园地,引导学生利用班级格言、中队特色、星级评比、我型我秀等栏目展示班级文明礼仪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营造了一个集分享与竞争为一体的学生礼仪风采展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遵守文明礼仪规范不仅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体现,更是一个人自我成长的需要,从而强化其内心对文明礼仪规范的认同,使其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生活习惯等方面都能严于律己,争当礼仪楷模。

  二是结合家长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离不开家庭教育。为此,我们自开学初就成立了家长学校,并把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相关常识作为家长学校学习的重要内容。本学期我们先后组织家长学校活动十余次,并利用这一窗口很好地宣传了我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果及经验,在取得家长普遍支持的前提下,共同筹划并开展了“五小”文明礼仪主题实践活动,即在家做关爱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做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护公物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勤奋自立的“小主人”。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讲文明、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使文明礼仪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是结合社区开展实践活动。社区、敬老院等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也是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平台。本学期,我们先后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文明美德进社区”和“我为社区添光彩”等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开展文明礼仪汇报演出。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崇尚礼仪、争创文明的良好风气,夯实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根基,获得了更广泛的支持。

  四是结合“班”创建开展实践活动。是全国人民心中永远的好总理,他的一生堪称文明礼仪的楷模。作为总理家乡的学校,我们把引导孩子“追寻总理足迹、学理精神”作为自己应尽的教育责任。要求所有班级都要积极融入“班”创建热潮,组织学生观看《》影片,阅读《传》等书籍,开展“学恩来精神、扬总理风范”演讲比赛,召开“我与总理比少年”等主题队会,使学生从伟人身上汲取文明礼仪的营养,从小做一个文明的淮安人。

  3.以评价为手段,激励学生推广礼仪规范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5

  关键词:礼仪教育 学前教育 幼儿教学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如何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就灌输给新一代的孩子,我们幼儿教师有着重要的作用。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由此可见,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及其好习惯地养成对于孩子来说,是会让其终生受益的。幼儿礼仪教育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日常教学的每个细节出发,我们具体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创设良好的礼仪环境和氛围

  环境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我们做好大环境的布置,走廊的墙面上贴满了有关礼仪方面的儿歌、小故事和班级礼仪小明星的照片,提醒幼儿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及生活中如何养成好习惯。比如,怎样走、站、坐,怎样打电话,怎样参与他人的活动,怎样分享玩具、食物等等。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让幼儿在环境的影响下,潜移默化的自觉遵守礼仪规范;在班级的图书角中我们放入了幼儿学习礼仪方面的图书、图片等资料。音乐角中投放了有关礼仪的歌曲,使幼儿在欣赏故事、诗歌、音乐及自己和同伴的歌表演的同时,学会和巩固各种礼仪知识。

  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

  幼儿礼仪包括生活礼仪、节日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交往礼仪、家庭礼仪等各个方面。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应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比如,早晨的晨间礼仪接待,每天请两名幼儿站在班级门口,披着彩带,站直、微笑地迎接家长和小朋友,并且互相问好。每个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教幼儿站好,眼睛看着国旗行注目礼,并且高唱国歌,这样培养了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吃饭时可以学习进餐礼仪,要求进餐时不说话,安静进餐,不挑食。礼仪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幼儿学习起来也更容易一些,更有兴趣一些。

  三、在孩子们喜欢的各种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内容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融入礼仪教育的内容,幼儿更加喜闻乐见。如音乐游戏《好朋友》和《拉拉勾》使幼儿懂得了要互相帮助,团结合作;歌表演《好娃娃》《让座》《小娃娃跌倒了》等培养了幼儿尊敬老人爱护小弟弟小妹妹的情感;角色游戏《三只蝴蝶》让幼儿懂得了好朋友之间要不离不弃。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幼儿轻松地明白了很多道理。

  四、结合节日对幼儿进行的节日礼仪教育

  节日教育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通过各种不同的节日,让幼儿学习节日礼仪。比如,教师节时,幼儿亲手为老师制作小花送给老师,并对老师说一句祝福的话,让幼儿对老师的节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国庆节时,幼儿亲手制作国旗,加深了幼儿爱祖国、爱国旗的情感;重阳节,教育幼儿回家对爷爷奶奶送上节日的祝福,开展我为爷爷奶奶做件事的活动,幼儿有的回家给爷爷奶奶捶背锤腿,有的扫地擦桌子,有的唱歌表演节目,让爷爷奶奶高兴。通过这些活动,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各个节日的含义。

  五、创设情境巩固教育成果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原因,造成理解能力差。如果只凭简单的说教,孩子有时很难理解,很难明白。我们就把礼仪活动融入到情境教育中,把礼仪儿歌编成小故事,让幼儿表演;每天做早操做的是礼仪操,让幼儿边做边说礼仪儿歌;每天轮流安排小值日生为他人服务,学习做客,做小主人,递接物品等,让幼儿进行情境表演,增加幼儿的兴趣。

  六、家园携手共同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我国古人就提倡“教子以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榜样。我们通过家园之窗进行宣传,并且召开家长会,告诉家长我们实施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教给家长如何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比如,看见公共场所的垃圾时要和幼儿一起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去,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等。家长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6

  一、从细微处抓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1.班规制定凸显礼仪,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礼仪

  如果只向学生讲礼仪要求,孩子缺乏亲身体验,会只“知书”却不“达理”。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可让孩子们在班规制定时直接参与有关礼仪内容的讨论,以增强他们对礼仪的认同感,同时这也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例如可以通过讨论制定课间礼仪:提前准备下节课的书本、文具;在走廊、楼梯行走靠右侧,轻步慢行,不大声喧哗,不追跑打骂;通过走廊遇到老师(客人)时,主动给老师(客人)让路……以这些具体、细致的礼仪要求规范孩子们的言行。

  2.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文明习惯是每一个孩子将来立身于社会的基本素质,因此要时刻注意对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礼仪教育要从课堂教学主阵地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预备铃声响,要做到静音、坐直,面带微笑看老师;物品摆放要整齐、有序;上课认真听讲,同学发言要注意倾听,中间不打断、不插嘴……一系列细致的课堂礼仪是课堂教学做到有序、高效的保障。

  3.校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礼仪习惯

  公共礼仪,具体指的就是人们置身于公共场合时,所应遵守的礼仪规范。它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们在交际应酬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校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公共礼仪习惯很好的途径。以文明乘车为例,可以有一些具体的礼仪要求:排队上车,不拥挤、打闹,不大声喧哗;主动让座,主动刷卡或投币;不把头、手伸出窗外……这样学生从小就可学会在公共场所与他人和睦相处。

  二、抓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两个原则

  一是榜样示范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良好的礼仪规范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榜样所起到的吸引或阻止儿童去模仿的教育力量,比任何说教的作用都要大而深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经常发现孩子们在和班主任相处一段时间之后,身上往往会带有班主任的影子。班主任亲切和蔼,学生就团结友爱、有礼貌;班主任经常“出狠招”“来硬的”,学生就会百般狡辩、不诚信,更容易形成老师面前彬彬有礼、老师背后出言不逊的双重人格。所以,老师首先要举止文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当学生向老师问好时,老师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错怪学生时,要勇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小节,会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7

  【关键词】 幼儿;礼仪教育;意义;方式

  幼儿在入学前,社会经历极少且可塑性强,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影响,故此幼儿期进行礼仪教育对孩子礼仪习惯的养成最为有效,且能预防幼儿受到不良影响。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礼仪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1、有利于幼儿养成健全人格

  幼儿在今后的人生中毫无疑问将接触他人,礼仪教育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懂得如何待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尊重他人及得到他人的尊重。

  2、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幼儿在学习礼仪的过程中,将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讲究卫生、独立自理、合作分享等,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也将在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其受益一生。

  3、提高幼儿情商,增加情感体验

  幼儿礼仪教育,可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在群体中生活、自处,学会在公共场所内遵守基本秩序,培养、提高幼儿的情商。

  4、促进幼儿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通过仪容仪表的学习,幼儿将逐渐懂得美与丑的区别,养成最初形态的审美观,也将慢慢懂得何为正确的礼仪姿态,并使自身保持正确的姿态。

  二、浅谈幼儿礼仪教育的几种方式

  1、生活随机式的幼儿礼仪教育策略

  幼儿礼仪教育的最终成果是使幼儿习得最基本的礼仪,并在生活中遵循这些礼仪进行活动,这也说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礼仪的较为有效的教育途径。因此我们可以将礼仪教育更为生活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机会对幼儿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生活中的礼仪教育虽不似集体教学那般立见成效,但若反复学习,亦能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例如帮幼儿在天气较冷时束好衣裤是作为教师的职责,在得到此种帮助后,仅有3名幼儿(占总人数的5%)在未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主动对教师道谢。在之后进行相关引导,幼儿在得到教师的语言提示后学会道谢,再假以时日,反复练习,能无需提示即主动道谢的幼儿有22名(占总人数的72%),剩余幼儿也能在教师稍许的眼神或动作提示后明白过来。生活不断重复,我们也可对幼儿进行长期生活化的礼仪教育,使其在不断重复练习中巩固习得的礼仪。

  2、角色游戏化的幼儿礼仪教育策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游戏往往能使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将礼仪教育融入到游戏之中,无疑能让孩子们学得更好,懂得更多。角色扮演游戏就是一个能将游戏和礼仪教育紧密结合的好游戏,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尽量创造更多的游戏角色,使幼儿扮演各种角色中,了解他人角色,体验该角色的情感、经验。如“来我家”游戏,可帮助幼儿学习各种不同角色礼貌用语,“客人”按门铃,家中的“家长”(爸爸或妈妈)在门铃响后问:“请问是哪位?”,“客人”则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某某某。”之后“家长”开门问候:“你好,欢迎你,请进,请坐,请喝茶。”这种角色扮演类游戏,可使幼儿学会各类角色的相关礼仪,更进一步锻炼幼儿的利益习惯。为使幼儿真正养成好的礼仪习惯,我们指导幼儿将礼貌用语运用于日常行为中,如幼儿在早间到园、课上学习、课间活动、家庭生活中都教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3、教师示范化的幼儿教育礼仪策略

  榜样、示范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影响不可忽视,幼儿很大一部门时间与教师在一起,他将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教师的各种行为。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主动与幼儿、其他教师及家长礼貌的打招呼,文明用语等等。这些很平常的行为习惯都将对幼儿的行为起到示范作用,使幼儿学会礼貌言行,在幼儿园中形成良好园风。

  4、环境渗透化的幼儿礼仪教育策略

  环境改变人的行为,积极、和谐的环境可引导人们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长期的教育培养,它既要有系统的课堂教育,也要有多种手段的生活细节教育。幼儿园应结合生活场景,营造一体化的礼仪教育环境。为促进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教师还要注重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时时处处渗透礼仪教育,营造浓郁的礼仪文化氛围,如创设礼仪文化长廊,介绍各种礼仪;创设礼仪漫画坊,让幼儿用漫画的方式来诠释自己眼中的文明行为等。其次是在幼儿园走廊、楼梯边的墙面,粘贴小动物的礼貌用语及具体对话(如“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通过卡通形象呈现的正确的坐、立、走等姿势。小朋友们对这些情景化的画面时时见、日日见,自然会对其进行模仿,从而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5、家园共育化的幼儿礼仪教育策略

  崇尚礼仪,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不只局限在幼儿园,而是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需要家庭、社会和幼儿园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以营造一体化的礼仪教育大环境。幼儿白天在幼儿园进行学习,其它时间都是在父母长辈的陪伴下度过,父母作为幼儿最亲近的人,幼儿对他们的教育也接受得更多、更快、更好,因此幼儿礼仪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配合和努力,才能带到更好的效果。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情况多进行沟通交流,使教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家长也能知道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情况,双方共同采取对幼儿发展更为有利的措施,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幼儿园也可以通过举行亲子活动、春秋出游活动,在外出过程中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方式,与家长一起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让幼儿得更好的学习。

  6、教学常态化的幼儿礼仪教育策略

  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幼儿礼仪教育要成为对启蒙教育的实施的一种目的性的手段的方法。幼儿教育与学期后教育有很大不同,因幼儿年纪小,理解能力有限,故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应特别注重因材施教,结合其相关特定制定定期的礼仪教育教学计划。一则教学素材要通俗易懂且是幼儿兴趣所在,如小动物的故事、卡通人物的故事等。二则不能单纯的进行反复的礼仪教育,而应将礼仪知识穿插于各门课程中,如美术课、户外活动课均可,这样可使幼儿时刻与礼仪教育有所接触,时刻受到好的熏陶,使幼儿得到全面均衡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亦是如此,它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健全的人格,塑造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幼儿教师应用上文所列举的各种策略,不懈努力,使孩子们在长大成人后更为优秀,为祖国培养拥有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 王敏.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原则和途径[J].山东教育,2009.3.60-62.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8

  关键词:柔道课程大学生礼仪素养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10―0069―02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大学生可以说是综合素养较高的一类群体,他们正当青春年华,接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享受着社会、学校和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人们心目中应该是举止大方,彬彬有礼,具有较高礼节素养的大学生。然而,目前实际中的大学生礼仪素养水平较低,与社会对大学生礼仪素养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在家庭中对父母长辈的尊重不够,大声说话、反驳,没有耐心去倾听;在课堂上不尊敬师长、随意接打手机及迟到早退;宿舍不能与同学和谐相处;在公共场合行为放荡不羁;在个人外在形象上肆意追求时尚、穿着不得体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形象,离社会对大学生礼仪素质标准的高要求相差甚远。

  1 大学生礼仪素养下降,进一步分析真正原因

  1.1 家庭教育能力下降,家长过于溺爱

  在家庭中,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全民生活条件已经改善的前提下,家长们则更加过分的保护、溺爱、放纵孩子的成长,原来的“小皇帝”们已经长成了如今的“大皇帝”,他们有主见、有想法,有自己获取信息的渠道,有沟通交流的圈子,有了基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家庭中,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能力已经下降,尤其在礼仪素养方面,对于礼仪家长的态度总是模棱两可甚至包容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礼仪知识和养成礼仪素养的机会。正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们更为叛逆、张扬、桀骜不驯,对于家长不同的看法他们经常时不予理会、辩解或者是直接的顶撞,对父母的关心不足等等都表明现在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已经有所下降。

  1.2 基础教育阶段的不重视,错过了礼仪素养形成的黄金期

  良好的礼仪素养应当从小培养,逐渐养成习惯,遵循一个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的递进规律,而不是在成人后再强加教育,现在的大学生已经错过了基础教育的黄金发展期,现在再去教他们礼仪,再去培养良好的习惯已经很难了。然而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和考试制度仍未得到根本改变,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只有学习成绩。基础教育阶段注重“成绩”教育而忽视“成人”教育,本来倡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只剩下应付考试的“智”,忽略了学生做人“德”育,使学生的礼仪修养不能从小得到很好的培养,以至于升入大学后仍然有许多不文明、缺乏礼仪修养的行为。

  1.3 信息科技的时代大背景下,大学生更为叛逆、个性、盲目崇拜

  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90后”的新一代,他们生长在信息快捷、思想进步的社会背景下,不会为基本的生存发愁,想着如何紧跟时代的潮流、了解最新的咨询、彰显自己的个性,而不会把更多的注意力主动地放在国际新闻、国内大事、传统文化、修身养性上去。随着社会开放程度深化,外来的思想文化不断地涌入中国,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传统文化不被重视,很多大学生面对各种的新鲜的生活方式和理想偶像充满了好奇和尝试的想法,但又缺乏对丰富文化资源进行选择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渐渐迷失了方向。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早已抛之脑后,导致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下降。

  2 柔道运动重视礼仪学习,柔道课程提高礼仪素养

  2.1 柔道运动更加重视礼仪素养

  柔道运动起源于日本,柔道运动的创始人嘉纳治五郎先生曾任东京高师高等师范学校(现国立筑波大学)校长,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他在创始柔道运动之初就确定了“精力善用,自他共荣”的柔道运动宗旨,其中重要的一层含义就是强调礼仪的重要性,练习柔道技术中要将技术力量进行最有效的利用,而不是实用蛮力,不是以大欺小,要与你的对手共同进步,互相帮助,礼始礼终。每一位练习柔道的小选手第一节柔道课程就要学习柔道的礼仪并开始行礼,从此开始柔道礼仪会一直延续到每次的柔道练习和平时的生活中。

  2.2 柔道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日:“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是道家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虚静”。虚是不主观,静是不躁动。虚静是一种静观默察的观照方式,也是应对现实的一种自我保护、防御机制。这便与柔道中的“柔”字相吻合,以柔克刚,要顺应实物的发展规律,不以蛮力取胜,更不欺压弱小,修身养性,礼仪待人,完善自我。

  柔道的“道”从字面上讲,是指正确的方法,其蕴藏的深刻的内涵却是指人生的道理、道德、修养,一种道德规范,也就是所谓的“武德”,而这些观念恰恰以儒家的“仁”“礼”为主体而构成。

  2.3 柔道礼仪与大学生礼仪素养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着重强调:“改变忽视人文基础等状况,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看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行。

  柔道课程中的礼仪教育是其一大特色,完全符合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需求,可以长期高效地提高和改善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在柔道课程中通过学习行礼的方式,如何向国旗、教师、伙伴鞠躬行礼,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行礼,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贯穿课堂始终,逐渐使柔道练习者形成本能、主动的行礼习惯,以养成积极乐观、与世无争、仁慈礼貌的人生态度,对待周围的人们要平易近人、谦虚礼让、宽厚待人、互相帮助,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人民、健康生活的思想。

  3 小结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9

  【关键词】小学生 文明礼仪 规范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023-02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讲文明、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明礼仪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2010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阶段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迅速增长与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接受良好道德意志品质和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小学时期养成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往往会影响人一生。因此,从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至关重要。

  一 文明礼仪教育的逻辑诠释

  文明礼仪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但礼仪的本质涵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尊重,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几乎所有的礼仪都与这个本质有关。

  1.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基本礼仪规范教育

  礼仪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礼仪包括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等方面。礼貌,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语言、动作方面相互表示谦虚、敬重和友善的行为规范;礼节,是指在人际交往中,

  相互表示尊敬、祝颂、慰问或哀悼等的惯用形式;仪表,是指个人的美好外表和良好形象,包括容貌、服饰、姿态和个人卫生等;仪式,是指在较大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规定的程式化活动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礼仪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两个方面。个人礼仪是指礼仪主体在律己方面应遵循的礼仪规范,主要包括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是交往礼仪的基础;交往礼仪是个人与他人交往中应当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领域与各种特定对象交往时应注意的行为准则、礼节和交际语言。

  2.文明礼仪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交往的枢纽

  《礼记·礼运》云:“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这就是说,礼仪是做人的重大事项,是用来讲求诚信、搞好和睦而牢固地规范制约人的行为举止的。礼仪是人们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去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正常生活。礼仪也是人际交往的剂,是沟通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人与人进行交往,双方第一个见面礼是握手问好,除此之外,还要面带温和笑容,彼此眼神中流露出诚意,这是构成人际交往首要的礼仪条件。正是通过讲究礼仪这一枢纽,达到促进情感交流、改善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目的,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3.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仪就是个人立身之本,国家治理之策。在特定的场合和环境下,礼仪可以反映国格,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水准之一;同样,在日常生活中,礼仪可以反映人格,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的尺度之一。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施行礼仪,以对他人的尊重为前提,以自尊、自重、自强、自律为基础,以满流知识与信息、寻求友谊和理解的需要为目的。

  二 文明礼仪教育的功能定位

  1.文明礼仪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需要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早在西周时期,礼仪就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把礼与法相提并论:“礼仪者,治之始也。”管子则把礼仪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我国古代童蒙教育的重要特点是以礼为核心,围绕礼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童蒙读物都是以礼为主线编写而成的,这些童蒙读物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篇押韵、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堪称中外儿童教育的典范。

  2.文明礼仪教育是促进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需要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不仅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更是良好的思想品德、文明行为、礼仪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形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将影响小学生一生的发展。在《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不少条文与礼仪有关,涉及课堂、校园、宿舍、家庭、公共场所等各种场合的文明举止以及对师长、同学、客人等各种特定对象的礼仪规范。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将规范变成习惯,使习惯成为自然,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和文化涵养,这将有力地促进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3.文明礼仪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礼仪素质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需的重要素质,应成为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礼仪修养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协调、沟通、开拓、创新的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修养和行为习惯,为未来立足社会、走向成功奠定了基础。因此,文明礼仪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三 文明礼仪教育的基本途径

  1.形成一体化教育网络,做好四个结合

  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具体丰富,涉及面广。因此,必须以学校日常管理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各项活动为辅助,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效应。一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二是与学校日常管理相结合。文明礼仪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明礼仪氛围。四是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要主动向家长和社会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要求,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在文明礼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注重实践性,坚持知行统一

  注重实践、知行统一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明朝的儒学大师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认为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和行是不能分开的。因此,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既要讲明礼仪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又要讲为什么这样要求以及怎样去做。文明礼仪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它的实践性。学生的思想品德、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又是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实践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归宿。卢梭也说过:“人的道德素养的真正形成,有赖于道德习惯的日积月累。这种道德行为习惯的积累,离开社会人际交往中的熏陶,只靠道德知识的讲授是无法做到的。”在文明礼仪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付诸实践。同时还要加强督促检查,抓好总结评比等环节,促使学生养成礼仪习惯,进而内化为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

  总之,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礼仪教育教给小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礼仪教育不应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还应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让小学生学礼仪,知礼仪,用礼仪。

  参考文献

  [1]黄正平.文明礼仪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基[J].人民教育,2011(18):24~27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10

  关键词:商务礼仪;教学;策略

  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对于现今社会来说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的修养、文明程度、内涵等方面的重要标志。但是现在不少中职学生对于礼仪的理解却存在着严重误区:他们认为礼仪不就是几个动作和几句文明用语,比踢足球、算数学题容易多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当学生在进行对外接待、迎接宾客时,面对来来往往的客人不知所措,种种失礼的言行,给自己带来了尴尬、遗憾、羞愧。这些情况已经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礼仪素质与社会的要求相差甚远,因而加倍努力学好礼仪,进行刻苦的训练也日趋成为大家的共识。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切切实实地“知礼、懂礼”,并能自觉而非被动地“守礼”呢?笔者认为,在礼仪课堂上实施模拟实训教学将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所谓模拟实训教学,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创造生动、形象、具体的模拟情境来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并进一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的教学方法。这是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礼仪知识运用的有效手段。具体如何实施呢?

  一、教师示范,学生模拟训练,教师指导纠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亲自示范更直观,学生模拟训练有利于增加自信心,如学习仪态礼仪时,教师示范站姿、坐姿、行姿、表情、动作就会更有说服力。根据职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规律,模拟实训教学法在礼仪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礼仪课的教学不能死搬教条、按部就班,而要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将正确与错误的动作一起示范,让学生纠错后,形成正确的认知标准,然后再让学生模拟训练,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总结要领,模拟训练

  如服饰礼仪中的西服的穿着、领带的打法等就可以通过音像光碟的形式分步向学生演示,同学们边看边练,如果有没学会的步骤还可以通过重放光碟、教师总结要点,指出易错之处、学生多次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小组合作练习,互帮互助、组长测试,优秀成员展示或小组竞赛来巩固,激发每位学生主动学习,直到学会为止,这样印象非常深刻。教师还可以结合小组比赛的形式,给出评分标准,让学生自查自纠,让学生不仅会打领带,而且要打得漂亮、打得快,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

  三、学生市场调研窗口优秀服务人员的礼仪,小组讨论总结,模拟训练

  课前布置学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结合本专业对相关的岗位窗口优秀服务人员的礼仪进行调研,学生将调研的资料:照片、视频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谈感悟,并各小组进行讨论,对优秀的服务礼仪进行模仿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职业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都是行之有效的。

  四、适时设置情境,学生角色模拟

  在商务礼仪课的教学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老师提出演练内容,然后由学生来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并加以模拟实际操作是不错的训练方法。例如,学了日常交往礼仪中的见面礼,同学们三、五个一组,模拟一个场景,将称呼礼、介绍礼、见面礼、名片礼、交谈礼等运用于其中进行正反演练,其他同学进行观看、讨论、找茬,老师最后做点评,纠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率很高。

  五、善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情境教学

  在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的主客观的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总体考虑,将模拟实训教学法与示范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有效组合,可以通过让学生个人的习惯,在生活学习中自然流露,并能做到语言、动作协调统一。每一位同学在参与过程中自如地掌握礼仪规范的重点,以便今后能较好地运用;学生自己设计,按日常交往礼仪及商务活动礼仪规范自编自演小品,让学生在角色的扮演过程中得到体验、锻炼,用礼更准确,更有信心。也可让同学帮忙找出不足,这样课堂气氛热烈,印象深刻,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猜谜语大全及答案3012个
下一篇:当贝市场为什么没有电视直播软件了,分享五种下载直播软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