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家庭伦理道德片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看的过程中想到了许鞍华的《得闲炒饭》,都女导演拍的,也是拉拉组合、中产阶级还有感情纠葛。然而在香港那边,“非蕾丝的调情挑逗”拍得轻飘飘,就像暖场小品,满足了窥视欲和观赏兴致,经不起推敲回味。这么讲并不是说《孩子们都很好》就很深刻,有人就直说了,如果移换掉女同性恋的家庭结合,保留捐精相认、第三者介入等情节,它还是一部传统的道德剧,没有出格之处。正如这些年好莱坞同性恋电影的回潮,前世今生谈完,《孩子们都很好》已经不满足于表现拉拉结合是否受待见、建立家庭的合法性,这些阶段都可以直接跳过。电影开门见山,开谈如何教育好她们的孩子,它的积极意义也在于此。

  在一个没有父亲,男性属于天然缺失的家庭中,成长问题无法忽视。这与是否放任自由无关,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他总会生出许多问题困惑。就好比在拉拉家庭中,孩子必然会想到那个不存在的父亲到底是谁,这也是电影的来头。尽管由两个孩子入手,但影片最后说的其实还是家庭问题。孩子们很好,大人们很好,家庭也很好。难怪有人把电影跟《鱿鱼与鲸》、《阳光小美女》等片相提并论,在这些年的好莱坞,中产阶级的审美情趣正是大势所趋。作为美国社会最坚定的一个阶层,中产阶级衣食无忧也不用冒险,他们重点考虑的也都是一些精神道德问题,比如孩子如何更好地成长,如何克服必然到来的情感倦怠。

  对广大异性恋者来说,《孩子们都很好》没有忽视他们的关注所在。片中大量提及两性关系和各类字眼,有一板正经的,有幽默打趣的。谈到女性的性心理,说她们是由内而外,观GAY片只是助兴。而在出轨过程中,浴缸一段也是情感转变所在。一个人的兴致起来了,另一个却突然离开。这时候印象不错的第三者乘虚而入,那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血缘上的正统父亲反倒成了人人喊打的第三者,这算是剧本上的一个小亮点,不过影片没有严肃去探讨道德与天性谁更正确,也没有涉及更复杂的两个家庭之争,只用重归于好来说明一家人度过了危机。

  《孩子们都很好》还安排了一些有所指代的地方,比如去修理后花园,为一个没有家的人修理打点,明显有问题。再者,女同的结合中,P方依然容易摇摆。另一边,所有人从中吸取了一些教训,电影还是把所有问题责任推给了外因,似乎也太过于想当然了。结尾更是来上一段总结陈词,生活是跑一趟疲惫的马拉松,人总要犯一些错,方能明白什么是珍惜可贵。这句话对正常家庭好像是老生常谈,但对一个同性恋婚姻家庭来说,似乎更加不易,她们也是正常人和正常家庭,这杆道德标尺是放对了地方。

  因此,我觉得这部电影在格局上没大突破,它胜在饶有情趣,演员抓人,切入视角新颖,这大概也是它能入围AFI年度十大的原因。【南方都市报】

  写给同性恋婚姻的情书,这部电影拍得不失幽默娱乐,相当可敬。 ——Justin Lowe(《好莱坞报道》)

  两位女演员发挥出色,她们处于极度放松和享受乐趣的状态,小情调有滋有味。 ——J. Hoberman(《村声》)

上一篇:心情不好夜晚喝咖啡的心情说说五十五句
下一篇:北方网2007年10月13日新闻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