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的有狐狸精么,长什么样子??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为什么一说狐狸精,就会想到那些漂亮,妖艳的妹子

  巜真正的狐狸精想成为狐仙,是狐狸的修仙之路,远比你们想的要残酷!》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狐狸修成人身,需要花多长时间?

  东晋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说:“万物之老者, 其精悉能假托人形, 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唯不能于镜中易其真形耳。”

  葛洪祖师说成了精就有了变化能力。但是“老物精” 的变化能力与其“老”的程度——修炼时间的长短直接相关。

  东晋郭璞所著《玄中记》曰:“千岁树精为青羊, 万岁树精为青牛, 多出游人间。”老树精活了千岁和活了万岁的, 因修炼时间长短不同, 获得的变化能力也不同, 分别化为“青羊” 或“青牛” 。

  动物修炼成精的很多,其中最擅长也最有可能修炼成功的是狐狸。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狐狸为什么能成精,,,,,,,,还不是多年媳妇熬成婆,成精主要靠资历,想知道非人类要修炼成精到底要费多少工夫,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修炼”在动植物界的概念。

  动植物禀赋灵气、获得超自然力的“精怪化”过程大致是先成精、再化人——非人的自然物先获得超自然力化为精怪,再进一步获得化为“人形”的神力。

  所谓“修炼” 是道家的概念, 指信道者通过修德积善和研习实施诸种方术以求不老不死, 最终达到长生永驻——成仙的目的。而非人自然物的“修炼” 仅仅是对道教修炼之术的模仿,等于是把神仙道教的修炼观念“移植”过来。

  自汉代以来,“物老成精”的概念深入人心。年久日深的自然物(包括动植物及其他无生命的器物)皆能获得精气, 成为精怪作祟人间。在这个概念里,任何物体都可以成精,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扫帚精、浮石精、树精、龟精、犬精、蛇精……。

  在巫鬼道影响下形成的“物老成精” 之说, 强调的是万物之“老” , 即活得久了, 天地日月精华吸得多了,便自然而然“成精” 、自然而然具有化为人形的能力——这对于变化的主体来说, 基本上是一个完全被动的过程。

  狐狸变成美女,需要花多长时间?

  东晋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说:“万物之老者, 其精悉能假托人形, 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唯不能于镜中易其真形耳。”

  葛洪祖师说成了精就有了变化能力。但是“老物精” 的变化能力与其“老”的程度——修炼时间的长短直接相关。

  东晋郭璞所著《玄中记》曰:“千岁树精为青羊, 万岁树精为青牛, 多出游人间。”老树精活了千岁和活了万岁的, 因修炼时间长短不同, 获得的变化能力也不同, 分别化为“青羊” 或“青牛” 。虽然不知道化羊和化牛哪个法力显得更高些。

  我们还是拿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精怪——狐狸精来举例。大概因为在人类中无可比拟的高人气,狐狸精是众多精怪中修炼时间和变化“法力”相关性最明显的一种。上面那本《玄中记》中说:“狐五十岁, 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 为神巫;或为丈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 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也就是说,要修炼到变化成妇女的境界,大概50年就够了,但是要变成美女,还要再花50年。是的,长相普通的妹子们和美女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不过,狐狸成精的年限各朝各代也有不同。清朝《子不语》中说,狐狸修仙要“先学人形,再学人语。学人语者,先学鸟语;学鸟语者,又必须尽学四海九州之鸟语;无所不能,然后能为人声,以成人形,其功已五百年矣。”为了修仙,学这学那,至少得花上五百年。

  变成妖精的狐狸有什么办法对付?

  《搜神记》中有“魑魅忌狗, 所别者数百年物耳;千年老精, 不能复别”的说法,即数百年老狐还怕狗, 但千年老狐就不怕了,而修炼境界较高的狐精还能与一些道行尚浅的伏狐者斗智斗法。

  捡到宝贝,就等于开了外挂

  在物老成精的设定下,想要成精貌似就一个字:等。但是很多动植物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早日修成得道。

  以受欢迎度仅次于狐狸精的妖精——蛇精为例。《白蛇传》中说,白娘子是修炼千年的蛇精。在千年这个时间上是没什么太大争议的,但可能是由于蛇精人气太高,民间流传了关于她的很多版本,在白蛇是怎么度过这一千年的问题上说法很多。

  杭州说书版的《白蛇传》中记载,宋朝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广度众生,化身成小贩,在西湖断桥边卖仙丹变成的汤圆。当时还是如花少年的许仙买了一粒吃了,结果三天三夜无法吃东西,家长认为这是严重的食品卫生问题,就拉着许仙跑去找吕洞宾算账。

  好心办坏事的吕真人知道许仙没有仙缘,就将他抱上断桥,倒拎着他把汤圆挤了出来。汤圆掉进西湖,恰好被一只乌龟精看到,乌龟精张嘴要咬,却被正在湖中修炼的白蛇抢先吞下,长了五百年的功力,白蛇就此与许仙结了缘。而那只乌龟,后来就变成了一个专门跟白蛇、许仙过不去的人,法号法海。

  所以说,在多久修炼成精的问题上,吞仙丹、仙物可以显著缩短修炼时间的。在别的版本中,白蛇要么在天庭闲逛的时候偷吃了王母的蟠桃长了道行,要么就是多吞了别人修炼时吐出的仙丹然后有了变化人形的神力,而《西游记》中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偷喝了佛前油灯的油,也能提前成精,后来还找托塔天王做了干爹。看来修仙傻等可不划算,还是要机灵。

  别以为做妖精就不用读书

  动物要早日成精,除了眼疾口快搞点仙丹,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加强文化知识修养。

  唐代《广异记》中有一个道士遇狐狸的故事。

  这个叫孙甑生的人本来是个养鹰人,有一次放鹰,误打误撞进了一个洞窟,“见狐数十枚读书。有一老狐当中坐”,正在上课。这位孙先生一看这是民办学校啊,就闯进去抢了狐狸的书跑了。第二天,有十多个人拿了钱和帛,上门求他,想把书赎回来。不用说,这些人都是狐狸变的。孙甑生不同意,狐狸就说:“你拿了也不知道怎么用,如果你能抄一本留着,书还给我们,就传法术的口诀给你。”于是孙甑生就学到了狐狸的法术,并约定狐狸的书不外传,否则就死于非命。结果到了天宝末年,唐玄宗听说了这个事,好奇心大起,非要甑生把狐狸书拿出来,甑生不肯,唐玄宗一怒就把他砍了。

  按照这个传说,狐精有供学习的书。这种书被称为“天书” 、“狐书”。

  最后顺便说一下,相比中国妖怪的艰难辛苦,日本的妖怪成精似乎要容易很多。比如日本传说中的猫妖“猫又”,十岁以上的老猫就可能变成猫又,尾巴会分叉成两条,之后每过九年,再分叉一次。等分成九条尾巴,就可以化为人形。有的老婆婆养的老猫变成猫又,就把主人吃掉,自己变成老婆婆……

  除此之外,日本还有家具器物变成的妖怪。人家里的伞、衣服、凳子等等,如果放置百年不理,就会吸收天地精华,或者积聚怨念成为妖精。这种妖怪就比较可爱,一般只会捉弄人,而且都有名字,比如琵琶变成的叫琵琶牧,灯笼变成的叫古笼火,葫芦变成的叫葫芦小僧……这就不叫修炼,叫卖萌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说:“人物异类,狐则在人物之间,幽明异路,狐则在幽明之间。仙妖殊途,狐则在仙妖之间,故谓遇狐为怪可,谓遇狐为常亦可。”

  狐狸介于人与动物、阴阳、仙妖之间,也就是说,它们在心智上与人最接近,所以最有可能修炼成功。

  当然,狐狸修炼的时间绝不短,郭璞《玄中记》中说:“狐五十岁, 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 为神巫;或为丈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 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也就是说,要修炼到变化成妇女的境界,大概50年就够了,但是要变成美女,还要再花50年。

  不过,狐狸成精的年限各朝各代也有不同。

  清朝《子不语》中说,狐狸修仙要“先学人形,再学人语。学人语者,先学鸟语;学鸟语者,又必须尽学四海九州之鸟语;无所不能,然后能为人声,以成人形,其功已五百年矣。”

  你看,狐狸要修炼,必须先学会各种鸟语,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学习人类的语言,幻化成人形。这就要花五百年时间。简单地说就是,狐狸要奋斗五百年,才能与人类一起喝茶。而且,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狐狸都有资格修炼的。

  狐狸成精也得通过海选

  泰山娘娘总管天下狐仙,每年举行一次资格考试。

  清袁枚《子不语》卷五“狐生员劝人修仙”云:有狐生员向赵大将军之子曰:“群狐蒙太山娘娘考试,每岁一次,取其文理精通者为生员,劣者为野狐。生员可以修仙,野狐不许修仙。”只有文理精通的狐狸才可以成为生员。考不中的就是野狐,是不能修仙的。

  又卷四《陈圣涛遇狐》云:绍兴陈圣涛与一狐女成夫妇。每月朔,妇告假七日,云:“往泰山娘娘处听差。”又卷五《斧断狐尾》云有妖狐阴惑民女,一日来向女泣曰:“我与卿缘尽矣,昨泰山娘娘知我蛊惑妇人,罚砌进香御路,永不许出境。”

  也就是说,动物的修炼是纳入官方的日常管理体系中的。

  除了考试之外,法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也对狐狸精的修炼有制约。

  比如《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就记载有人狐冲突时,人类打算到到土地庙去状告狐狸精。在同书卷十八中,狐狸精曾解释它们修炼时所受的制约:最具灵性的狐狸,是采用道教内丹法修炼,“讲坎离龙虎之旨,吸精服气,饵日月星斗之华,用以内结金丹”;天分差一些的就开私服外挂,用采补的方法,但是采补术有违天道,“不干冥谪,必有天刑”,也就是说,是要受法律制裁的。如果不是学霸,又不敢冒天罚的危险,就只能乘人睡觉时,吸取人的鼻息之气,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对花无损,而自己又能慢慢练级。

  狐狸精不仅要遵守天律,对于人间的法律、权威也必须尊重。据《五杂组》卷九记载:明朝时,天坛边有只白狐狸精,自称千余岁了,须发皆白。常常化为人形、穿着与人一样的衣服,与人交游。因为互相都很熟悉,大家就当它是个白胡子老爷爷,也不以为异。

  有一次天子要到天坛求雨,这位狐狸精就失踪了好几天,直到天子回宫才又出现。有人问他说:“天子出行,有众神护佑,连沟渠洞窟都有神灵看守,你能躲到哪里去呢?”它呵呵一笑:“天子这一动,整个华北的妖精都要避让。我一口气跑到泰山躲在山洞里了。”

  狐狸修炼的监管制度

  对于狐狸精的管理,《咫闻录》卷二“治狐”条介绍了基本原则:“狐之秉天地之气而生也,本属阳间之物;而其性属阴,故出没无常,变幻不测。神之不加以诛也,因其尚未蹈杀身之罪耳。然为害于民,咨嗟闾巷,官应驱之。而不识其巢穴,自宜牒之城隍,并力而驱,则狐无所遁匿矣。”大意是说,虽然天界允许狐狸精修炼,但是如果它们扰乱人间正常的生活秩序,官府就应该惩戒,同时阴间的城隍也需要配合人间政府,联合执法。

  狐狸精的修炼,并不同于游戏的练级,除了以上这些刚性的管理制度之外。它们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说,它们对德性的强调甚至比人类还严苛。

  清代沧州有位盲艺人蔡某,因为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老汉,两人很投缘,经常一起吃饭闲聊。后来蔡某感觉这老汉是狐狸精,不过因为两人熟悉了,也就不再避讳。某天两人谈到不久前的一场官司,因为涉及闺阁之中的绯闻。

  蔡某不由好奇心起,对狐狸精说:你既然能通灵,这事的秘闻肯定知道得一清二楚,给我八一八。没想到狐狸精勃然大怒:我是修道的人,怎么能乱传八卦呢?况且男女之事,向来暧昧难明,不足为外人道。如果一味逞口舌之快,那是要“伤天地之和,召鬼神之忌”的,损阴德啊!说完,竟然拂袖而去,此后再也没有出现。

  狐狸精的自我修养

  专心修炼的狐狸精,不仅不传绯闻八卦,还知道努力向上。

  有位老塾师曾经半夜经过一座古墓,听到墓中传来鞭打声,还有说话声传来:“你不读书识字,不能明事理,将来什么坏事做不出。等到触犯天律,后悔就来不及了。”

  老塾师觉得奇怪,深更半夜,荒郊野地里,谁在教育子弟啊!仔细再听,原来是狐狸精在训子。

  唐代《广异记》中有一个道士遇狐狸的故事。

  这个叫孙甑生的人本来是个养鹰人,有一次放鹰,误打误撞进了一个洞窟,“见狐数十枚读书。有一老狐当中坐”,正在上课。这位孙先生一看这是民办学校啊,就闯进去抢了狐狸的书跑了。第二天,有十多个人拿了钱和帛,上门求他,想把书赎回来。不用说,这些人都是狐狸变的。孙甑生不同意,狐狸就说:“你拿了也不知道怎么用,如果你能抄一本留着,书还给我们,就传法术的口诀给你。”于是孙甑生就学到了狐狸的法术,并约定狐狸的书不外传,否则就死于非命。结果到了天宝末年,唐玄宗听说了这个事,好奇心大起,非要甑生把狐狸书拿出来,甑生不肯,唐玄宗一怒就把他砍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至于狐狸精学雷锋做好事,甚至大义灭亲的故事,也并不少见。所以有人曾感慨说:“世有口谈理学而身作巧宦者,其愧狐远矣。”

  如果总结起来,狐狸精的修炼虽然不是官方活动,但一方面受到阴阳两界政府甚至天庭的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内心对伦理道德的自觉遵从。在修炼的进程中,它们比人类要付出多得多的艰辛。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的修炼进程就像平民努力上进一样,充满了励志的正能量。所以清末的经学大师俞樾说:“由狐而仙,譬如白屋中出公卿,方以为荣,何讳之有!”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它们修行法门,巜狐仙拜月》”是狐狸修道炼丹的法门,很多修道人也练过此功法!

  据传说狐仙、大蟒蛇,这些精怪动物成仙都走这个路线,可以修成人形。采月亮的精华,要在每月阴历的十四、十五、十六半夜子时,我这些秘诀现在都告诉你们,当年求来很不容易呀!但是告诉你们也没有用,你们不要随便炼,这只是大概原理。传说狐仙拜月,狐狸修道也能够炼出丹来。

  我们在山上住久了,到这个时候看见有动物在修道,它出来就盯着月亮动都不动,等于人定了,它在采那个月华。

  一个动物能够炼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起码要一两百年,比人可怜。所以你们看到时,千万不要害它,人家辛苦地活到一两百年,又没有害你,你应该帮助它。

  所以这个采日月精华,也是同类感应。那么我们人呢? 修道尤其像老年,精力不够了,只有借用宇宙这个力量。所以“道者盗也”,人可以把天地生命偷回来,可是要专修,不是像我们这样,白天做生意,晚上打个坐,这里的钱要赚,那边的也想赚,都给你赚完了,你又可以修道,别人修什么呢?对不对?所以这个修道是专修的。

  采日精月华我也看到过的,最好要在中国西北高原,北方一带;东南一带很难办,除非到海岛。采太阳的精华要在早上卯时,太阳在地平线下还没有上来,初一、初二、初三,三天可用。

  如果碰到下雨阴天就没有用了。所以都要在山顶上,高空里头,看到太阳刚刚跳上海面,跳上地平面,金红色圆圆的,这个时候眼睛对着,眼神同呼吸都采收这个太阳精气到自己身上来。

  这个要注意,尤其老年朋友,这就是采天地精华,补自己精气。只要你有一口气活着,你还有药可以吃,这个药不要钱买,就是天地的精华。不过这种炼采日精月华的方法,不算高明,只算是小路。正统道教不走那个小路,不过对于常人来说虽然小路却很有效果。

  附:“采精华法”摘录如下,仅供参考。

  采精华法: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阻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昃月亏,虚而不足取也。

  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而说起狐狸精,大家可能马上会想起《封神榜》中商纣王的宠妃妲己,妲己相传是九尾狐化身。

  《狐狸缘》中的玉面仙姑是九尾玉面玄狐精,最后被吕洞宾收服,割掉她八条尾巴。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狐狸精最早是以祥瑞的形象出场的。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吕氏春秋》曾记载治水的大禹到涂山时,遇见一只九尾白狐,后来化身为女孩,名叫女娇,并嫁给大禹。大禹娶了九尾白狐涂山氏的女儿为妻而生下夏朝第一代君主启的传说故事,说明了早在五千年前中中华民族就对狐崇拜。这也源于原始社会「万物有灵」观念。

  把它奉为图腾、精灵,可以修仙,所谓「物之老者,其精为人」,先秦古籍《山海经》已有精怪九尾狐的记载。九尾狐可幻化为美男美女,颠倒众生,据说每条尾巴都有不一样的法力。

  《太平广记》记载:「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酉阳杂俎》记载:「天狐九尾金色,役于日月宫,有符有醮日,可洞达阴阳。」

  二

  民间传说狐狸能修炼成精,化为人形,神通广大,若人类对之不敬,则以妖媚惑人,必受其害。民间尊为狐仙奉祀,以避祸免灾,祈求平安。自唐朝以来,崇信狐仙之风盛行,狐狸精的传说更在民间广泛流传。

  据张鷟的《朝野金载》记载: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狐狸在汉代的地位最尊崇,与龙、麒麟、凤凰什么的一起成为祥瑞之一,这大概与汉代人喜欢到处跟神仙套近乎有关。

  还有人总结说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前小后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时候头朝着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

  三

  依循正道,修练得果的狐精通常称为狐仙,相反,吸人精血,以此修练的则称狐妖。相传狐妖在醉酒后,会露出它尾巴。民间的传说,狐狸也具有相当的智慧,也会行道家的吐纳之术来修炼自己,有相当功力后,可以转变狐身为人身,更能修成正果,列入仙班,就称为狐仙。

  狐仙修练时,除了要吸收天地灵气外,还要吸收日月精华。所以它修练内丹时,要晚上向着月亮,用人的站立姿势,向空吐纳,吸取月亮精华。

  《聊斋志异》记载:有狐在月下,仰首望天际。气一呼,有丸自口中出,直上入于月中;一吸,辄复落,以口承之,则又呼之如是不已。对月练丹时,远看很易误会它正在拜月。

  道家之说,内丹即吐纳导引之术,外丹即丹炉炼约之术。而吐纳术修炼到一个地步,体内的能量可以凝聚、结晶,如一颗金色的丹丸在身体里面。相传狐仙的内丹能解百毒,吃了能增加千年道行,此外,对人类还有起死回生的作用,但狐精若失去自己的内丹,便会功力全失,打回原形。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狐狸怎么样才能修炼成精、成仙?

  修仙一要讲究缘分,二要讲究灵气。因为狐狸在动物界的灵性一等一,动物修炼成精的很多,其中最擅长也最有可能修炼成功的就是狐狸。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说:「人物异类,狐则在人物之间,幽明异路,狐则在幽明之间。仙妖殊途,狐则在仙妖之间,故谓遇狐为怪可,谓遇狐为常亦可。」狐狸介于人与动物、阴阳、仙妖之间,也就是说,它们在心智上与人最接近,所以最有可能修炼成功。

  ▌1. 狐狸成精是一个很长时间和一个复杂的过程

  这辈子若修不成,死后轮回续继修炼,可以说狐狸成精或成仙,需要很多代轮回与修炼才能成功。它们的修行,应该是灵魂和行为上的修行,即弃恶从善习,到人间多作好事,积极帮助或利益一切众生,只有精神意识和行为上的统一结合修行,方能够修成正果。

  狐狸的灵性,表现在它们知道机缘与巧合。有的懂得需要靠外力助缘及修炼,如吸纳日月之精华得道才能成仙。

  传说中有的狐狸至少要经过 500 年的修炼,才能修成人形(如变成绝色的美女或白胡子老头等人形)。它们白天往往躲在阴暗里休息,夜晚出来活动,夜色中眼睛会散发出幽幽的绿光,这就是修炼成精的主要表现。凡是经过不断磨练的,最后才有可能变成狐狸精,在继续往下修炼的才有可能修成狐仙。

  ▌2. 狐仙到底是怎么修炼的

  有人说要经过很长很长的日日、月月、夜夜的吐故纳新。就是说狐狸要经过长期的吸食日月之精华,最后才能得道、成仙。至于成后的狐仙,它们也是有等级和层次划分的,这就需要它们自身修炼的时间长短和修身的造化机遇了。

  某位硕儒与老学究一般的狐狸精为友,狐狸精每次与他聊天,总是劝他修道,说:「我们辛辛苦苦一两百年,才能修炼成人身,像你们人类一样体验饮食男女,生老病死。然后才能继续修炼以登仙界。你们现在已是人身,等于功成大半了,还如此浑浑噩噩,宁可与草木同朽,实在可惜。」

  对于修炼升级的过程,以及人类相对狐狸精的优势,《子不语》卷一「狐生员劝人修仙」条说得更细致:「如某等(即狐狸),学仙最难。先学人形,再学人语。学人语者,先学鸟语;学鸟语者,又必须尽学四海九州之鸟语;无所不能,然后能为人声,以成人形,其功已五百年矣。人学仙,较异类学仙少五百年功苦。若贵人、文人学仙,较凡人又省三百年功劳。大率学仙者,千年而成,此定理也。」

  你看,狐狸要修炼,必须先学会各种鸟语,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学习人类的语言,幻化成人形。这就要花五百年时间。简单地说就是,狐狸要奋斗五百年,才能与人类一起喝茶。而且,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狐狸都有资格修炼的。

  ▌3. 通过资格考试狐狸,才可以修仙

  泰山娘娘每年举行一次资格考试,只有文理精通的狐狸才可以成为生员。

  考不中的就是野狐,是不能修仙的。也就是说,动物的修炼是纳入地府的日常管理体系中的。除了考试之外,法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也对狐狸精的修炼有制约。

  比如《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就记载有人狐冲突时,人类打算到到土地庙去状告狐狸精。在同书卷十八中,狐狸精曾解释它们修炼时所受的制约:最具灵性的狐狸,是采用道教内丹法修炼,「讲坎离龙虎之旨,吸精服气,饵日月星斗之华,用以内结金丹」;天分差一些的就开私服外挂,用采补的方法,但是采补术有违天道,「不干冥谪,必有天刑」,也就是说,是要受法律制裁的。如果不是学霸,又不敢冒天罚的危险,就只能乘人睡觉时,吸取人的鼻息之气,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对花无损,而自己又能慢慢练级。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4. 狐狸精不仅要遵守天律,对于人间的法律、权威也必须尊重

  据《五杂组》卷九记载:明朝时,天坛边有只白狐狸精,自称千余岁了,须发皆白。常常化为人形、穿着与人一样的衣服,与人交往游玩。因为互相都很熟悉,大家就当它是个白胡子老爷爷,也不以为异。有一次天子要到天坛求雨,这位狐狸精就失踪了好几天,直到天子回宫才又出现。有人问他说:「天子出行,有众神护佑,连沟渠洞窟都有神灵看守,你能躲到哪里去呢?」它呵呵一笑:「天子这一动,整个华北的妖精都要避让,我一口气跑到泰山躲在山洞里了。」

  对于狐狸精的管理,《咫闻录》卷二「治狐」条介绍了基本原则:「狐之秉天地之气而生也,本属阳间之物;而其性属阴,故出没无常,变幻不测。神之不加以诛也,因其尚未蹈杀身之罪耳。然为害于民,咨嗟闾巷,官应驱之。而不识其巢穴,自宜牒之城隍,并力而驱,则狐无所遁匿矣。」大意是说,虽然天界允许狐狸精修炼,但是如果它们扰乱人间正常的生活秩序,官府就应该惩戒,同时阴间的城隍也需要配合人间政府,联合执法。

  狐狸精的修炼,并不同于游戏的练级,除了以上这些刚性的管理制度之外。它们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说,它们对德性的强调甚至比人类还严苛。

  ▌5. 狐狸修仙先要炼形,再有就是德行的修养

  狐狸修仙先要炼形,就是炼成人形。我们熟知的「狐狸尾巴,时不时会露出来」,说的就是炼形炼到一半的尴尬情景。

  有些狐狸精因为尾巴问题不能成仙,还要请人给她做断尾手术,这样又多少满足了人类的优越感。有的狐狸精已经炼成人身,但头还是狐狸头,晚上修炼时脱下狐皮,等天亮时再披上成为狐狸。

  再有就是德行的修养,狐狸精为了生存、修仙,不仅要勤于修炼,还要讲求「修齐治平」。

  修炼成人形不容易,要是不小心做点坏事,多少年的心血会全都白费。所以有些狐狸精拼命做好事,来积攒点阴德。有时,在对待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方面,狐狸精甚至比人还极端。

  清朝时,山西有一位姓孙的富商,接纳姓胡的一家租住。孙富翁与胡氏全家一接触,就猜到他们是狐仙。胡氏持家极严,每天都要读《道德经》和王阳明的《语录》,整日讲求心性问题,孙家的人都叫他们「狐道学」。

  可是有一天,胡家的孙子竟然对孙家的丫鬟进行性骚扰,丫鬟去胡氏那里告状。胡氏说:「你放心,我会收拾这小崽子的。」第二天,胡氏一家离奇失踪。孙家的人在他们租的房子里发现作为房租的三十两银子,还有一只掐死的小狐狸精。讲求道学到这种地步,即使朱熹、王阳明再世也未必做得到,也是太残忍了些。

  清代沧州有位盲艺人蔡某,因为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老汉,两人很投缘,经常一起吃饭闲聊。后来蔡某感觉这老汉是狐狸精,不过因为两人熟悉了,也就不再避讳。某天两人谈到不久前的一场官司,因为涉及闺阁之中的绯闻。蔡某不由好奇心起,对狐狸精说:你既然能通灵,这事的秘闻肯定知道得一清二楚,跟我说道说道呗。

  没想到狐狸精勃然大怒:我是修道的人,怎么能乱传八卦呢?况且男女之事,向来暧昧难明,不足为外人道。如果一味逞口舌之快,那是要「伤天地之和,召鬼神之忌」的,损阴德啊!说完,竟然拂袖而去,此后再也没有出现。

  ▌6. 专心修炼的狐狸精,不仅不传绯闻八卦,还知道努力向善

  有位老塾师曾经半夜经过一座古墓,听到墓中传来鞭打声,还有说话声传来:「你不读书识字,不能明事理,将来什么坏事做不出。等到触犯天律,后悔就来不及了。」老塾师觉得奇怪,深更半夜,荒郊野地里,谁在教育子弟?仔细再听,原来是狐狸精在训子。(《阅微草堂笔记》卷七)

  至于狐狸精学雷锋做好事,甚至大义灭亲的故事,也并不少见。所以有人曾感慨说:「世有口谈理学而身作巧宦者,其愧狐远矣。」

  道教有句话叫「修者如牛毛,得者似麟角」,可以想象有多么困难。在历史上,龙虎山天师府也有供奉「狐仙堂」。这是因其狐妖皈依正道,与张天师盟誓,护持玄门,已经修成了正果。只要妖类肯回心向善,不再作恶害人,道教都是宽容接纳的,否则,雷部行刑神将必将其诛灭。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如果总结起来,狐狸精的修炼一方面受到阴阳两界政府甚至天庭的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内心对伦理道德的自觉遵从。在修炼的进程中,它们比人类要付出多得多的艰辛。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的修炼进程就像平民努力上进一样,充满了励志的正能量。所以清末的经学大师俞樾说:「由狐而仙,譬如白屋中出公卿,方以为荣,何讳之有!」

  有人会有疑问,既然这些精灵拥有法力,那么它们为何又会被捕获?

  原因有二。

  一是,人乃地球中最灵之生物,有俗语云:三界之中,惟人最灵。人的灵性及福报最大。因此只有人类才可以享受世间万物。见现代人之饮食,可谓花样翻新,什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中游的,哪个不被人类食用?

  二是,有些灵性动物虽有法力但是它们在修行尚未达到变化人形时,也有「打盹」的时候,或者法力减弱之时,而这时人们乘「虚」而入或者误打误撞而将其捕获。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九尾狐仙的代表有玄狐元君等。

  道家内丹典籍《太乙金华宗旨》第五章:狐仙为色欲界投胎而来,其寿数千载。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玄中记》提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狐狸精最早是以祥瑞的正面形象出现的。上古传说中,即有狐之图腾崇拜,涂山氏、纯狐氏、有苏氏等部族均属狐图腾族。狐狸精对夏朝的建立也有突出贡献。大禹治水时,禹整天忙碌无心结交女朋友,一副有为青年事业为重的样子,眼看就要绝后。有一次他走到涂山,看见一只九尾白狐(九尾意味着子孙众多),意有所动,于是就在此地娶妻生子。他的儿子启,后来成了夏朝的开国君王。[1]

  此后,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对人尤其是女人的性格心理有着空前绝后的迫害和压抑,这种压抑的心态成了诞生“狐仙”文化的最佳温床。《朝野佥载》记述:“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饮食与人间同之,事者非一主。时有彦曰:无狐媚,不成村。”由此可见,狐狸在封建社会,最早是受到女性的喜爱,并将它作为讨好配偶的神祇的。狐狸漂亮的皮毛、小巧可爱的身躯和狡诈精怪的脾性,在古人心目中,实在只有娇媚的女人可与之相比。狐狸还似乎代表了某种诡秘的精神,尤其是涉及女性的性格心理。

  狐狸在先秦两汉的地位最为尊崇,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青鸟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还有人总结说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身材前小后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时候头朝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由此可以推论,狐狸在夏至汉两千多年的日子里,是生活得非常滋润的。[2]

  汉代以后,狐狸精作为祥瑞的地位急剧下降。先前对狐狸的好话全没了,剩下的都是些不体面的词,如狐疑、狐媚、狐臭之类,都快成为贬义词大本营了。长此以往狐狸精就成了生活作风出问题的代名词,成了著名的淫兽,至今仍未翻身。

  汉代的狐仙故事较为原始,极少有积极意义,狐的神通魔力也有限。到了魏晋南北朝,狐狸才开始人化,变得法力无边,还获得了人的感情和智力。如葛洪所著《西京杂记》一书中,有古冢白狐化为老翁入人梦的故事。《搜神记》一书内,谈狐的作品甚多,足见晋代喜谈狐仙,已成风尚。不过小说情节单一,程式化,结局凄惨,没什么人情味可言。故事当中的狐仙虽然神通广大,但有其自然属性的弱点。比如,它们怕狗,遇上就会现出原形;另外狐狸有臊气,变形后仍留有尾巴等。

  到了唐代,狐仙小说依然盛行,像《任氏》、《计真》等篇开始大肆宣扬与狐有关的灵异事件。宋代,民间还出现了“狐王庙”;明时,谈狐的作品渐少。至清代,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的笔记小说又大畅其说。《聊斋志异》更是集狐仙之大成,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蒲松龄笔下的狐仙们,集人类全部美德于一身,成为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强调友谊、尊重真情,反而比人类更可爱。[1]

  因正道之道教衰微,在民间有狐仙信仰,以乞求狐仙保佑食物年年不断。民间也多有狐仙下马的说法,即指七窍全开之人被狐仙附身后,可预测凶吉。《北梦琐言·沧渚民》载:“(狐狸)或于村落鸣,则有不祥事”。《宣室志·李揆》记李揆见白狐在庭中捣练石上,当时被认为是祥符,后来果然官至礼部侍郎。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文献记载

  在中国卫道除妖神话中,狐狸通过修炼、吸收日月精华或人气,能够化身成为人形。一说狐狸要幻化成人形需要作法,《酉阳杂俎》记载:“旧说,野狐名紫狐,夜击尾火出,将为怪,必戴髑髅拜北斗,髑髅不坠,则化为人矣。”一说“狐口中媚珠,若能得之,当为天下所爱。”狐妖多变为美女,以勾引壮丁或少女。

  《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五十三中《张立本》一则记女子被狐狸魅惑之后的情状:“女即浓妆盛服,于闺中,如与人语笑。其去,即狂呼号泣不已。”

  至于善良的妖狐,则出现在唐人传奇的《任氏传》中,狐精任氏守贞洁,持家有道,因此沈既济感叹:“异物之情也,有人道焉!遇暴不失节,徇人以至死,虽今妇人有不如者矣。”

  《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五十三《计真》中,计真的妻子死前告诉丈夫自己是狐狸,但计真依旧爱她至死不渝。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里,作品中常叙述善良的狐仙与凡人相恋的故事。

  九尾狐

  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山海经·南山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经·海外东经》。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邪媚的形象(按照正规说法,狐,狸是两种动物,只是人们叫习惯了,统称狐狸,似乎只有狐能修成妖精,狸只是动物)。

  《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喜“食人”的妖兽。到后来的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征子孙繁息(见《白虎通德论·封禅篇》)。“食人”之传渐隐,“为瑞”之说渐渐出现。但同样是东汉的《说文解字》中,解狐为“祆兽也,鬼所乘之。”可见,狐有妖气,在数千年前,已是公认。再到后来的唐宋时期,狐已经被人设庙参拜,而且十分流行。

  食人的所谓狐仙

  唐朝张鷟《朝野佥载》说:“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就更加丰富了。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妲己形象,就是在那时出现的,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最为知名的九尾狐是妲己。妲己原是商朝诸侯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被九尾狐附了身,使纣王变得更加残暴,最终导致商朝亡国。(《封神演义》),而《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所谓的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妖媚”、“邪气”、“神秘”、“狡猾”、“吃人”,可以说是中国人想到“狐”后最明显的感觉。

  贞狐

  有卖花老妇言:京师一宅近空圃,圃故多狐。有丽妇夜逾短垣,与邻家少年狎。惧事泄,初诡托姓名。欢昵渐洽,度不相弃,乃自冒为圃中狐女。少年悦其色,亦不疑拒。久之,忽妇家屋上掷瓦骂曰:“我居圃中央,小儿女戏抛砖石,惊动邻里,或有之,实无冶荡蛊惑事。汝奈何污我?”事乃泄。

  异哉,狐媚恒托于人,此妇乃托于狐。人善媚者比之狐,此狐乃贞于人。

  有一个卖花老妇说:京城有一所住宅靠近空的园地,园中本来多狐。有一个美丽的女人夜里越过矮墙同邻家少年亲昵,因害怕事情泄漏,就开始假托姓名。后来欢爱渐渐和洽,估计不至于相抛弃,就自己冒充是园中的狐女。少年喜欢她的美色,也不疑心拒绝。很久以后,忽然这个女人家的屋上有瓦片掷来,听到骂声说:“我居住园中长久了,小儿女们戏耍抛掷砖头石块,惊动了邻里,或者是有的。实在没有放荡迷惑人的事,你为什么污辱我?”事情才泄露出来。怪啊!狐狸精的诱惑常常假托于人,这个女人竟假托于狐狸精。善于诱惑的人被比作狐狸精,这个狐狸精竟然比人还要坚贞。

  《阅微草堂笔记》

  涂山氏

  居于涂山(安徽蚌埠怀远县)的妖狐氏族,其中最有名的是大禹的妻子女娇,夏朝第一代君主启的母亲。

  《淮南子》记载:"禹治洪水,凿轘辕开,谓与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去。'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化为熊,惭而去。至嵩山脚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有苏氏

  夏商周时期古老的诸侯国,其地约在今河南武陟东。有苏氏被认为是后世苏姓之始祖。

  苏妲己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坏女人之一,但也有人说她是被九尾狐附身。

  有苏氏被认为是后世苏姓之始祖。

  野狐

  刘元鼎旧说,野狐名紫狐,夜击尾火出,将为怪,必戴髑髅拜北斗,髑髅不坠,则化为人矣。刘元鼎为蔡州,蔡州新破,食场狐暴。刘遣吏主(“主”原作“生”,据明抄本改。)捕,日于球场纵犬,逐之为乐。经年所杀百数。后获一疥狐。纵五六犬,皆不敢逐,狐亦不走。刘大异之,令访大将家猎狗及监军亦自夸(夸原作跨。据明抄本改。)巨犬至,皆弭环守之。狐良久缓迹,直上设厅,穿台盘,出厅后,及城墙,俄失所在。刘自是不复命捕。道术中有天狐别行法,言天狐九尾,金色,役于日月宫,有符有醮日,可以洞达阴阳。(出《酉阳杂俎》)[3]

  日本文化

  日本的狐仙也很普及,甚至在日本佛教观念中将它们视为稻荷神或荼吉尼天的使者(印度荼吉尼天的坐骑原为胡狼,但日本并无胡狼所以以狐狸取代))。狐狸和其他动物修练成精的传说,在日本盛行的程度不亚于中国。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以上所谈,希望人们在遇到灵性之物,切勿伤害它们或者贪图口福之享,而使自己招徕无穷之烦恼和灾祸!

上一篇:环境伦理论文通用六篇
下一篇:草根评《海王》:光影华丽 视效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