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与超人 ——《罪与罚》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超人思想比较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你千万别再当超人了,这会损害你的刚强性格的。”在近代的欧洲,有一种思想贯穿各国。无论是哲学家,还是文学家都对其做过或多或少的论述。这就是超人思想。“在话剧《卡尔·木尔》、《弗朗兹·木尔》、《弗叶斯科》和《普拉法乌斯特》中,‘超人’经常出现并成为话剧争论的直接对象……已经出现‘超人’思想的萌芽”而后来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和尼采(1844-1900)吸收了“超人”思想,并不断完善形成了各自的一套“超人”理论。

  超人哲学的创始者尼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极尽推崇,在尼采写给欧服贝斯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几个星期前,我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都不知道,因为我是一个不读报章杂志的懒书生。不料有一天我在一家书店看到了他的法译本《地下室手记》。这对我来说真是一种意外的的发现,就如同我21岁时发现叔本华,35岁发现司汤达一样。”并且在《敌基督者》中,尼采直接引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痴》里的人物。可见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有一定的共通性。两者的比较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精神危机下不同国家思考者应对精神危机的解决方法。而这对我们当今时代迅速发展下人民的精神危机的解决定能提供不小的借鉴。

  一、超人的背景

  1.科学消解了上帝的存在,上帝已死

  19世纪的科学发展突飞猛进。物理学上电磁理论成熟,化学上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被发现,生物学上细胞学说、进化论被提出。更加科学的世界观冲击了原有上帝的创世说。作为原有道德的形而上学的基础——上帝已经被逐渐消解。而这与一千多年的基督教道德产生了严重的冲突。道德的合理性和内容都被质疑,道德虚无主义渐渐盛行,人们的精神世界受到严重冲击,道德需要更加强有力的解释。

  2.近代规则伦理学对原有道德的冲击

  原本的基督教道德强调信望爱。最重要的就是爱,“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时诫命中的第一条,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并由爱引申出一系列的道德规范。但近代欧洲的迅猛发展中,基督教上帝的存在作为对于道德的解释,已经难以使人信服,所以哲学家们对道德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其中主要有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康德的义务论,洛克、霍布斯的契约论。但从内容来看,功利主义还是强调利他主义,密尔曾说“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全部精神,可见之于拿撒勒的耶稣所说的为人准则”。再看义务论,康德的绝对命令“要只按照你能够同时愿意它也应该成为普遍规律的那个准则去行动”与基督教的金律也有共通之处,叔本华就评价康德的道德律令只是对基督教金律的一种“模糊而伪装的表达”。最后分析契约论,“作为一种立约宗教的基督教,基督教教义的基础是契约”美国宪政学者卡尔·J·弗里德在其著作《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中提出了“西方的宪政根植于西方基督教的信仰价值及其表达世俗秩序意义的政治思想之中”,可见契约论也没有能超脱出传统基督教道德。虽然这时的规则伦理学还是在为原有的基督教道德做解释,但已经超出了上帝,为后来更彻底地反思和规范道德做出了重大贡献。

  3. 欧洲矛盾重重,英雄人物发挥作用巨大

  17-19世纪的欧洲革命不断,战争不断。不论是文学、艺术、军事、哲学、政治、科学等,都涌现出了一大堆杰出人物。这些英雄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影响巨大,也深深影响了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书中对拿破仑极尽赞美之词,“真正的统治者,他才可以为所欲为,攻破土伦……大概这些人的身体不是血肉之躯,而是铜铸的。”尼采一生见证了俾斯麦用铁与血来统一德意志国家,看到了杰出才能的人对整个国家的卓越贡献。

  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超人思想

  在《罪与罚》中,陀氏借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之口,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超人理论。陀氏在创作时常运用“多声部”和“复调”的手法,“主人公都是拥有独立意识的思想家”“作者的思想只是大型对话中一个平等的参与者”。但毕竟作者仍是作品的组织者,拉斯柯尔尼科夫提出的一套完整详细的超人理论,可以代表陀氏在一定时期的思想内容。

  1.超人的简单定义

  陀氏对超人有一个简单的定义——“他们爱人民,能为人民经受苦难,能为人民牺牲一切,与此同时却能在必要时不迎合人民,在某些见解上不予苟同。”从这个定义来看,陀氏的超人只是以往意义上的英雄,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在《罪与罚》中,这个定义得到了延伸,并且形成了一套复杂的理论。

  2.超人思想的系统理论

  拉斯柯尔尼科夫认为社会有两类人,第一类人只是普通的人,“他们是一种仅为繁殖同类的材料……他们大抵都是天生保守、循规蹈矩、活着必须服从并且乐意听命于人。”另一类人就是具有天赋的人,他们能对社会的弊病提出新的见解,并加以实施。想要达到这个对绝大多数人类的美好未来,他们可以做任何事情,去破坏,去犯罪,甚至有必要时可以忍心踏过尸体和血泊。但超人们并没有犯罪的特权,犯罪后被捕的他们被群众处死也是完全公正的。只不过为完成自己的理想——对绝大多数人类的美好未来,他们也要极力躲避法律惩罚,去实现理想。整个世界的情况就是“第一类人永远是现代的主人,而第二类人则永远是未来的主人。第一类人维持着这个世界,增加它的数目;而第二类人推进这个世界,引导它走向目标。这些人或那些人都有同样的生存权利。”

  3.对超人理论漏洞的反驳

  Ⅰ.第一类人认为自己是第二类人,做第二类人做的事

  拉斯柯尔尼科夫认为即使是天生循规蹈矩的第一类人也会有人想要以进步人士自居。但他们天资平庸,无法做出重大的罪恶。即便做出一些罪恶的事情,他们也会被社会迅速制止,无法造成更大的影响。

  Ⅱ.第二类人没有良心

  拉斯柯尔尼科夫认为“应该让他受苦,如果同情被害者的话……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对于有大智和深谋远虑的人永远是不可避免的。我觉得,真正的伟大人物应当忧天下之忧。”在破坏原有不合理时,超人即使良心受到严重谴责,也要忍下心来去逾越一切障碍。他们是为了更大的善而压抑住了心中的小善。

  Ⅲ.第二类人的泛滥会导致社会的极大动荡

  拉斯柯尔尼科夫认为不同天赋的人的出生受到某个客观的自然规律的影响。这个自然规律决定了伟大的天才即第二类人很少才会出现,更多的人都只是平凡的第一类人,不会造成社会上第二类人的泛滥。

  4.对超人理论的剖析

  在陀氏的超人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先前道德规范的影子。超人理论中最强调的就是爱,但不是对神的爱,而是对所有人的爱。这份爱可以超越善恶,超越生死。但这份爱只能被第二类人所拥有并加以实现。第二类人在实现这爱时,要坚持行为功利主义,不能被规则束手束脚,反而是大胆破坏。而第一类人就必须遵纪守法,循规蹈矩,坚持第二类人制定的规则就可以。而不管是哪类人,他们都有一种作者没有明说的良心。从整本书中,我们可以大致把握,这个良心就是原有的基督教道德。而两类人权利平等,出生受自然规律的控制,这也体现了自然法的观点。总的来说,陀氏的超人理论融合了以往的多种道德规范,并用爱来使超人超善恶,超越原有道德。

  三、尼采的超人思想

  尼采的超人哲学理论离不开他的权力意志、酒神精神和永恒轮回等一系列理论。在本文中,笔者只对尼采的超人哲学中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超人理论相关的内容进行论述并比较。

  1.超人的定义

  尼采对超人有一个反面的定义“我的心目中只有超人,他是我所关心的第一位和唯一的人,不是世人,不是邻人,不是最贫困的人,不是罪受苦的人,不是善良的人。”由此可知超人已经摆脱了原有道德的束缚,“不是用传统价值和旧道德可以理解的人”

  2.超人的诞生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把人分为末人、高人、超人,并分别对应了三种精神骆驼、狮子、孩子。骆驼在沙漠中行走时遇到了叫做“你应当”的巨龙。巨龙迫使他背负重压,也就是把原有的一套基督教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强加于人。尼采认为这些重压伤害了人们最宝贵的最真实的生命。“别再把头插进天国事务的沙里,而要自由地抬起头,这大地之头,给大地赋予新的意义的头。”与“你应当”的巨龙搏斗时,骆驼就变成了狮子。狮子要做的就是卸下身上的重压,并从巨龙那里夺回自己的独立精神。如果战败,狮子很有可能会退回成骆驼,甚至生命也无法保全。而如果战胜,狮子就将变成孩子,而孩子就是一个新的精神的开始。孩子精神超出了世界的道德,它的生命由自己掌握,而价值也是由它自己创造。超人也就由此诞生。

  3.超人的特点

  超人超越道德,敢于战斗,即使失败也不会抱怨。他们追求强力,并以此为自己的生命创造价值。他们不断超越并创造新的自己,在此过程中最能体现生命的活力。超人的命运最终是悲剧的,但他们可以用生命的强大活力来战胜生命固有的痛苦。

  四、超人思想的相同

  1.用对生命的热爱超越善恶

  无论是陀氏的超人,还是尼采的超人,他们的行为都是超出了善恶,超越了道德准则。陀氏的超人的作为本质上是破坏,所以大多会导致法律的惩罚和群众的抵制,但这种行为的表面的“恶”实际上为了更大的善。尼采的超人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权力”,成为强者;在他的价值观里,能增长“权力”的行为都是善,而弱化“权力”的行为就是恶。我认为两者的超人能超善恶的根本动力都是爱。陀氏超人是对全人类的爱,而尼采超人则是对生命本身的爱。

  2.人类的悲剧轮回命运

  陀氏的超人理论中,即使超人战胜了一切障碍,实现了理想,制定了有利于绝大多数人的制度,但最终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制度必然会阻碍人们追寻幸福,而统治者却是第一类人,无法提出新思想来改变,这就意味着仍需要一代代的超人去前仆后继,改变世界。前一代超人只是对后面超人的阻碍,而世界永远是第一类人的世界。这就陷入了一种永恒的悲剧轮回。尼采的超人哲学中,人生的悲剧无法避免,只有依靠酒神精神才能超越,克服生命固有的痛苦。但成为超人后,依然有着更大的绝望——永恒轮回。“借用海德格尔的解释,求强力的意志总是意欲更多的强力,一旦在某个强力等级上止步不前,它就变得无力,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颓废’。如此一切存在者就在求强力的意志中持续的‘生成’,然而这样的生成又决不可向它自身以外的某个目标,而只能指向强力自身,一味地返回这种强力之提高,作为这种合乎强力的生成,存在者整体页必然总是一再轮回反复,带来相同者。”

  3.通过感性来表现生命的活力

  “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活的生活’……这不是空的、死的、无灵魂的存在,而是有机的、充实的、有目的的存在。”拉斯柯尔尼科夫在《罪与罚》中基本上是生病的状态,但可以看到他的思想又是如此有活力,在愤怒时爆发出来的力量是多么惊人,一种病态的生命力迸发出来。而尼采所称赞的酒神精神本就是与代表理性的日神精神相反。他评判缺乏酒神精神、生命本能衰弱的基督教之流,主张即使毁灭而仍然欢乐的“病态振奋的酒神精神”。在他们的书中看到的不是克制的、理性的分析,而是感性的充满生命力的激情。

  五、两者超人思想的不同

  1.政治解释与人生哲学

  陀氏的超人理论主要是站在政治的角度上来说明超人的超然地位,并且从结果上对政治人物进行评价。超人破坏的对象也主要是不合适的法律、制度和价值,即政治方面居多。并且第一类人与第二类人无法从目的和过程来区分,所以只能是从结果来判断是否是超人。总的来说,陀氏的超人理论是从结果方面来对政治人物的成功过程的解释,例如拉斯柯尔尼科夫最推崇的就是“真正的统治者”拿破仑。但尼采对政治兴趣很小,他自称为“最后一个反政治的德国人”,他所有的哲学理论都是为人们在上帝死后,证明生命的意义。他渴望生命能突破原有的道德束缚,超越永恒的悲剧人生,真正找到生命的意义。“酒神精神和强力意志所强调的,都是以生命力的强大兴旺来战胜生命固有的痛苦,在于痛苦的抗争中体验生命的快乐。”

  2.对上帝的批判力度不同

  按照陀氏的说法,“否认的不是上帝,而是他所创造的理性。”在他的超人理论中,还保留着原有的基督教道德来成为所有人的良心和未经证明的“自然规律”掌控着第一类人和第二类人的数量。实际上在陀氏的超人理论中,上帝仍存在,但是却无法阻止第二类人去超越上帝并成为“人神”。而尼采的超人理论中,他重估一切价值,完完全全地批判原有的基督教道德,并称基督教的崛起为道德领域的奴隶起义。虽然尼采并没有给出他的道德一个清晰而完整的定义,但是他所提出的“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两种评价标准已经为重估价值提供了起点。”

  六、超人思想的评价

  1.超人的评价

  上帝之死带给欧洲思想巨大的冲击。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的作品中基督教是无法避开的话题。在陀氏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无神论者、基督教徒和迷茫不定者的争论,这也是陀氏的内心对基督教的复杂想法。而这也代表了时代巨变下的欧洲资本主义的严重的精神危机。而超人理论就是他们怀着对人类的爱给世界的处方。

  2.超人的意义

  Ⅰ.重估价值,突破权威

  两者的超人理论都超越了原有的基督教道德,为上帝死后的时代提供了一种重塑价值的观点。他们都突破原有的道德束缚,虽然也因此受到了迫害(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多次流放,牧师拒绝给去世的尼采祷告)。但他们已经对基督教的道德破坏地体无完肤,在道德上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激励了一代代人去寻找人生的价值。这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很大,王国维等人向中国介绍尼采来“欲破坏现代之文明而倡一最斩新,最活泼,最合自然之新文化” ,促进中国革旧迎新。

  Ⅱ.热爱生命,发展自我

  他们都是悲剧主义者,都承认人生的痛苦,但是他们鼓励人们战斗,不把失败看做是悲剧,突出生命本身的价值。尼采一再呼吁:“成为你自己!”“你应当成为你之为你。”这对青年的影响尤其突出。他们面对痛苦的积极态度,鼓舞着年轻人勇于改变,勇于战斗,坚韧不拔,摈弃颓废,用积极的心态去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3.超人的局限

  Ⅰ.以超善恶的名义行恶

  两者的超人学说最被后人诟病的就是可以为恶来辩护。纳粹就曾歪曲尼采对于战争的观点,并大肆宣扬,为侵略发动二战和屠杀犹太人等罪行掩盖。这其中很大程度是阴谋家为了自己利益的曲解。两者思想从本源来说并不存在这些恶的观点。陀氏的超人理论更多的是从结果上的一种解释,而不能作为行动的指导。而尼采的超人思想本身以人生哲学居多,希望人们突破上帝,自己为自己赋予价值。但是就其他们思想而言,确实存在强烈赞扬战斗的色彩。无论是陀氏的第二类人实现目标,还是尼采的通往超人之路,都是一个战斗的过程。可以说超人理论本来就是战斗的理论,因此它本身就是容易被用来美化战争的。

  目前的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原有道德观念、价值理念无法适应时代的迅速发展,人民的思想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些落后的价值、愚昧的道德已经严重阻碍着我们的发展。在这个巨变的时代,也需要我们来重估一切价值,对原有的道德进行一次彻底的批判。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的超人学说就是一种价值重估的观点,如果我们能深刻学习到西方资本主义应对时代巨变下对精神危机的解决方法,我们的道德和价值重估的工作定会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周国平.略论尼采哲学[J].哲学研究,1986[6]

  薛晓源、金惠敏编.评说“超人”:尼采在中国的百年解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刘一鸣.论尼采的道德批判——以《论道德的谱系》为核心[J].兰州大学,2019

  格·弗里德连杰尔.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上)[J].郁文译,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1[2]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钱春绮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20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M].岳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

  黄自权.超人、末人、高人和永恒轮回——基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0年[12]

  田梦林.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研究[J].名作欣赏,2018(04)

  陀思妥耶夫斯基.鬼[M].娄自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

  卡尔·J·弗里德.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M].周勇、王丽芝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曹龙虎.契约论思想的宗教之维[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03)

  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原则[M].仁立,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M].孙少伟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

  坎伯·摩根.马可福音[M].詹正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12月

  伏尼契.牛虻在流亡中[M].孙礽荪,顾治洲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

上一篇:韩国家庭瑜伽电影 这部韩国电影叫什么啊
下一篇:文科生去美国读研,不知道传媒专业有什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