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你理解“创伤与羞耻”的一门课 | Peter Shabad:深度解析治疗室“情
如果有一个性价比最高的创伤疗愈方式,我会推荐你听Peter Shabad教授《创伤、羞耻与哀悼》这门课程。这是一门非常治愈的课程,零差评,Shabad教授凭借他独到的观点和视角,(还有溢出屏幕的个人魅力),圈了一波又一波粉。他带领每个人回到自己的创伤,唤起你内心的小孩,让你去理解羞耻、内疚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情绪。当你用心聆听他的课程,你会感受到他在告诉你,“你什么都没做错”。
【购买课程↓↓↓】
咨询课程,可私信你的任一糖心理客服或顾问报名(微信好友列表,搜索“糖心理”)新用户请添加下方顾问!!老用户不要重复添加,否则会造成处理缓慢。
Peter Shabad教授 个人及课程介绍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他人创伤的见证者。不管你是想要了解自己的创伤与羞耻感的来源,还是想要帮助他人走出创伤,都可以从这门课中得到启发。Shabad教授会教你:
如何去找到创伤所在,教你“捷径”和技巧,比如最害怕的死亡方式、与爱人机场分别的方式;
如何去识别情绪,产生羞耻感之后情绪会如何发展与转化?
羞耻、内疚、自怜、怨恨、嫉妒、遗憾和悔恨......都是怎么一回事?
如何完成哀悼与自我接纳?
......
1
内疚和羞耻是治疗室中至关重要的两大情绪人格障碍患者常常被认为是没有情感的,一个例子就是,他们可能会意识到违反社会法则,但无法体验到内疚和羞耻。 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来访者,都伴随着不同程度、显露或隐藏的羞耻感和内疚感。也正是这两种情绪,导致人被困住,停滞不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2
这是一个,让你深度理解
创伤、羞耻和哀悼的课程
创伤与丧失,贯穿人的一生。 人类高度发达的同时,也高度脆弱。意外和灾难潜伏在每个人的生活中。 精神分析框架下的创伤,还包括内心持久不能解决的冲突和矛盾。
出生恐惧、死亡焦虑与创伤
羞耻和内疚的源头究竟是什么?
如何区分羞耻感和内疚感?
在临床上,通过什么来完成哀悼? 3在这门课中,你可以学到
精神分析的存在主义取向和生本能有人说所有的痛苦皆来自于生存,人类共有的死亡焦虑是一切情绪的基础。深刻理解生本能与存在,可以为理解创伤和情绪奠定基础。
全方位多角度解读羞耻和内疚理论角度、代际传递、文化、防御、对权威的服从、故意压抑与自我惩罚、认为自己不配、不允许自己疗愈......
临床中的治疗方法,遗憾和悔恨的重要性在临床中,治疗师如何协助来访者确定情绪,使之言语化?如何根据来访者情绪的变化,来确定治疗到达哪个阶段?对于特定的来访者,什么样的情绪状态是合理的?如何促进哀悼的产生?如何通过遗憾和悔恨来进行哀悼?
临床中,精神分析和存在主义的治疗目标
治疗师如何促进哀悼的产生对全能感丧失的恐惧、自知之明和自我接纳的发生,精神分析的目标是追求内在的自由;存在主义的目标是爱与尊重,尊重病人作为自己生活的主体。 4适合什么人学?
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 创伤往往带来内疚和羞耻,但来访者成长过程中感到羞耻和内疚的事件,远远多于客观的创伤。这是一门临床课,学习情绪发展谱系,了解当情绪来临时,来访者会进入怎样的状态;帮助来访者命名情绪,根据情绪的变化,来判断和推动治疗进程。
心理学爱好者,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很多人会感受到悲伤、抑郁、焦虑、内疚......但其实无法定位这些情绪究竟来自于哪里,也无法细分情绪之间的区别,更谈不上疗愈和修通。如果你感觉自己有情绪困扰、有难言之隐无处诉说、感觉自己负重前行......这门课可以给你带来启发和疗愈。
授课导师
彼得 · 沙巴德博士芝加哥精神分析中心全职导师拥有丰富的治疗和授课经验他是芝加哥精神分析中心(CCP)和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的教授,也是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学院临床副教授。常年受邀在芝加哥精分中心教授“生命中的创伤/羞耻/失去/磨难”及“如何关注患者尊严的自由”等主题。 他是华盛顿大学博士,西北纪念医院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博士后研究员。2007年,他在芝加哥精神分析中心获精神分析认证。国际关系学派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协会(IARPP)成员;芝加哥精神分析学会成员。 他深度研究“羞耻、内疚”等情绪出版大量相关论文与书籍Shabad博士是《失落与哀悼问题:心理分析观点》(IUP,1989)的合编者,《绝望与希望的回归:心理疗法中的哀悼》(Aronson,2001)的作者。
Shabad博士目前正在撰写一本书,名为“抓住关键时刻:激情,羞耻和哀悼”,该书将在Routledge出版。他撰写大量论文和书籍,涉及不同主题,例如死亡,失去和哀悼,给予和接受,羞辱,父母嫉妒,怨恨,恶意和遗憾的心理影响。Shabad博士在芝加哥的私人诊所从事心理分析和心理分析治疗。【出版书籍】1. 《抓住关键时刻: 激情、羞耻和哀悼》(准备中)2. 《绝望与希望的回归: 心理治疗中的哀悼回声》(2001)3. 《丧失与哀悼问题的精神分析视角》(1989)部分书籍章节:忠诚真的是一种美德吗? 羞耻与可怕的他者关于女人的诞生: 子宫嫉妒和男人的自我创造计划通过思想的眼睛: 私我意识的问题和对现实的需要最亲密的创作: 症状如纪念一个人的孤独苦难邪恶的嫉妒之眼: 父母的占有欲和对新事物的竞争开始为失望和对未来的平衡性恐惧做准备身体在场的父母的精神损失的变迁关于失去、哀悼和无意识过程重生的思考……【已发表相关论文选集】给予的脆弱性: 道德和慷慨接受在决定论和自责之间: 选择自己的自由创伤与纯真: 从童年到成年再回来怨恨、愤怒、权利: 无意识愿望转为需求重复与不完全的哀悼: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创伤性主题悔恨: 内心真实的回声固着及未曾走上的路……课程大纲
第一讲:精神分析-存在主义取向的定义 1)存在主义——寻找人类存在的意义;在面对死亡之前,从爱,工作和娱乐中实现自我。精神分析——作为帮助实现存在目标的一种手段。2)死亡在人类生命中的地位a.死亡是对意义的剥夺b.但没有死亡就没有意义3)生命的愿望/恐惧和死亡的愿望/恐惧a.生命恐惧——出生恐惧,分离恐惧,个性化b.死亡恐惧——害怕个性被死亡或团体吞噬c.两极:生命的渴望/死亡的恐惧——渴望成为独立个体,恐惧在更大的整体中失去自我;死亡的渴望/生命的恐惧——渴望融入更大的整体,恐惧自己的独立性4)a.生命渴望/死亡恐惧(个性的自我扩张)和死亡渴望/生命恐惧(向集体的自我屈服)这两极在人类动力中的互补性b.与西方和东方文化差异的相关性;虐待狂和受虐狂;线性时间与渐进时间;科学与宗教。c.以弗洛伊德的生平和心灵学为例,生活中的一极被否定,然后在理论中复活为理想形态。 第二讲:充满激情的生命力1)生来充满激情的生命力,旨在超越性的自我实现a.什么是超越?b.自我实现以及“实现-去实现 (realization-derealization)”的维度2)激情如何启发我们“承受激情的折磨”从而渡过变化和转型的困难3)婴儿在表现自我时所产生的与生俱来的激情是父母的礼物a.“父母给予”和“子女接受”这一传统观念的颠覆b.子女作为给予者,而父母作为接受者,需要接受孩子是一份天赐的礼物;接受孩子给父母带来有价值,值得的感觉,从而得以维持生命。对孩子的接纳提供了对人类事业的归属感。4)发展的关系基础与“前进两步后退一步”的节奏交织在一起a.向前迈出的两步是作为与母亲交换的礼物的个人成就;她的接纳使孩子能够再次前进。 第三讲:代际传递的幸存者内疚(Survivor Guilt)与父母嫉妒(Parental Envy)1)什么是幸存的内疚?(大屠杀)。内疚的幸存者和被遗忘的、嫉妒的不幸者之间的张力。2)a.成长中的孩子与嫉妒的,逐渐衰老的父母之间的分离内疚,引发代际张力b.个人成长的自由与“对落伍者的忠诚”形成对立的价值观3)父母嫉妒与“邪恶之眼的神话 (Myth of the Evil Eye)”a.母性占有欲是对女儿的嫉妒;试图阻碍其发育;母亲对魅力男性和无聊男性的评价保护女儿免受邪恶之眼的侵扰b.子女被迫用全部而非部分身份来安抚嫉妒的父母c.通过允许父母识别并参与孩子的成长来消除父母的嫉妒 第四讲:羞耻与反射性内疚的起源 1)a.区分反射性内疚(我做错了什么?)和对真正负罪感引起的悔恨;反射性内疚和羞耻的相似性。b.羞耻与温尼科特的论调:“创伤皆源于全能感。(There is no trauma outside of omnipotence.)”2)a.羞耻感是对关系破裂的自动反应。自我重心从自己的内心看向外部转移到外在视角看自己(自我意识)b.这种变化也是内摄挫败感的方式3)尝试性的自我意识,通过对外界伤害的先发制人,而防御性地保护自己;这也是对情感脆弱性的掩盖。4)羞耻是在生存和权力方面结果导向的道德(总是在事实之后);成王败寇;成功/失败;赢家/输家。感到羞愧时很难道歉。5)区分内疚和羞耻。羞耻是过去主导的偏执,而内疚指向未来的补偿。 第五讲:创伤性主题与强迫性重复1)a.创伤性主题:物理在位(但心理缺位)的父母是一种累积性创伤;被忽视,被指责,被骂愚蠢,被侵犯。b.长期希望(对父母的渴望)的挫败和幻灭。c.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二选一的身份认同2)以更好的方式强迫性回到并重演过去。a.来访者在成年过程中掩盖创伤主题的羞耻感,然后不得不重蹈覆辙;理想化创伤前的状况以希望重新开始;将报复作为是撤销过去的神奇手段。3)来访者最恐惧的死亡方式恰恰是一种隐喻,意指害怕重新体验特定创伤主题的无助感。4)两者的区别:希望通过强迫性重复抵消过去Vs渴望被他人认同(看见)。 第六讲:症状的意义:个体独自受苦的纪念1)独自一人时,无法确定创伤是否发生过,因为没有人可以交流;必须亲眼见到独自痛苦的证据才能意识到创伤性经历。2)症状——是用非语言方式证明创伤的强迫性重复;症状作为证据——同情和真实性的重要性;病人对证据的嫉妒。3)拒绝改变和维持症状,是对过去独自受苦的忠诚。 第七讲:自我抑制的消极和对权威的忠诚1)自我羞辱会抑制激情——带来消极。a.对过渡性变化,分离和差异的恐惧。b.顺应过去是某种形式的“乡愁 (homesickness)”。2)将自己视为无能,还是为了依赖而不愿。3)羞耻感导致对外部权威的反应性依赖,从而满足自己能接受的条件。掩盖个人的羞耻和脆弱会将忠诚转化为道德美德。盲目忠诚与不断进化的有生命力的忠诚。a.忠于传统权威(安抚嫉妒的祖先)。b.忠于同龄人群体和文化规范的权威(遵从)。 第八讲:长期服从父母的权威和自怜1)a.迎合父母的自恋引发受害感和宿命性无助感b.羞辱自己的自我牺牲会立即引发受害感并自怜;自称“可悲的失败者”讽刺地引发为自怜自艾。自怜是自我安慰的手段。c.自怜与宿命论的安抚效果是“我无能为力”的无助感;导致对自己的未来前景感到绝望。2)a.自怜的绝望导致嫉妒那些继续前进的人;b.嫉妒——是遗憾的外化,遗憾自己错过的机会被别人“偷走”。 第九讲:怨恨——被侮辱,被伤害和被无视的报复1. 定义——攻击性、活动水平、自信、怨恨、愤怒、敌意。2)a.(尼采)怨恨:源于无能和无法即刻表达自己;引发积怨。b.侮辱的怨恨导致人们通过征服别人的意志,来重建自尊;约会关系中的怨恨:追求名花有主的人是为了从一个不主动给予爱的人那里强迫获得爱。3)与外部权威达成一致不可避免地引发对丧失选择自由和决策权交给他人的怨恨。4)怨恨是“割鼻损脸”的被动性攻击,是指为了伤害我不得不依赖的强大的他人而伤害自己。 第十讲:遗憾和悔恨的临床重要性1)a.遗憾和证明自己错过机会的需要会通过重复错过机会来呈现。这是证明“该来的总会来”的一种方式。b.20-20后车之鉴和遗憾的出现。2)悔恨和内疚-羞耻循环。为了否认自己的内疚感而重复攻击行为。 第十一讲:文化规范与心理治疗:我们应该对谁负责?1)Rank的性格类型(创新,正常和神经质)。2)文化规范的建构——质疑支配人类等级制度的价值观。3)等级制度和“抵抗”思想的产生。a.在团体的掩盖下表达怨恨和愤怒。b.替罪羊,种族灭绝和向他人投射羞耻感。 第十二讲:精神分析与内在自由的目标1)a.愿望魔法和弗洛伊德关于悖论的革命性发现b.羞耻,全能感和对自己毁灭性愿望的恐惧2)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为什么这个区分很重要?3)a.发展决定论与人类自由——抽象的诊断类别与个人的具体问题b.固着和发育停滞与无意识的目的性。 第十三讲: 人际关系中的爱与尊重1)a.爱是对苦难的慈悲之心,它消除个体之间边界。b.对界限的尊重,限制了个人自由,却维护了自我决断的尊严。2)文化中的羞耻,无耻和谦卑;羞耻谦卑女神Aidos与人类体验中私人和公共之间的界限。3)心理治疗关系的不对称;治疗师在伦理上的特权,反移情在强迫患者改变方面的作用;患者阻抗的建设性方面;尊重患者作为他自己生活的主体。 第十四讲:哀悼与自我接纳;自由,选择与责任1)内心生活与家庭并存;包容“不良”的思想,感受和想象力,因为其中包括“作为替罪羊的孩子”。2)对“应该转变为长期欲望(吃蔬菜)而非短期欲望(吃甜食)”的包容和责任感。3)哀悼是一种宽容的放下的过程,把紧紧抓住的东西送走;重新整合被排除的愿望有利于放下。4)治疗师是促进哀悼的可靠的证人。
课程相关
1.课程时间2020年7月9日起,每周四晚18:00更新一讲。2.课程形式课程为视频录制,配有中英文字幕。3.课程回看课程可回看至2021年10月31日晚18点。4.结业证书可申课程结束后,请含Peter Shabad签名的电子版培训证书。
【购买课程↓↓↓】
咨询课程,可私信你的任一糖心理客服或顾问报名(微信好友列表,搜索“糖心理”)新用户请添加下方顾问!!老用户不要重复添加,否则会造成处理缓慢。
【友情提醒】
1.本课程报名费用,一经缴纳,将不再接受任何原因退费,但可以在开课前办理转让;
2.所有课程的转让,一定要先联系客服。确认后,双方结清费用,并通知客服为接收方办理补报名手续
3.如果课程的转让方是会员,接收方是非会员。接收课程方,需要按此课程的最低会员与非会员差价,补给客服;
4.为了防止倒卖,课程不得以任何原因加价转让。客服有权拒绝为加价课办理转让手续。
5.课程为实名制报名,报名后只能由本人上课,且中途不得换人。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