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悌
(2017-12-13 11:44:05)悌篇一、【泰伯采药】 泰伯让国。曲顺其亲。之荆采药。被发文身。【原文】 殷泰伯、周太王长子。弟季历。生子昌。有圣瑞。太王有传位季历以及昌之意。泰伯知父意。即与弟仲雍相约。因父病。以采药为名。逃之荆蛮。被发文身。示不可用。孔子以至德表之。李文耕谓泰伯之逃。遵朱注以让商为定论。然即其默窥太王爱季及昌之意。率仲弟飘然远去。使王季自然得位。而太王亦无立爱之嫌。其曲全于父子兄弟间者。浑然无迹。非至德其孰能之。【白话解释】 殷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字叫泰伯。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他的第三个弟弟。名字叫做季历。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文王了。生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昌的意思。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假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采药。借着这个名头。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孔夫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二、【赵孝争死】 赵孝遇饥。自述体肥。愿代弟死。两得全归。【原文】 汉赵孝、字常平。与其弟礼相友爱。岁饥。贼据宜秋山。掠礼。将食之。孝奔贼所。曰、礼病且瘠。不堪食。我体肥。愿代之。礼不允。曰、我为将军所获。死亦命也。汝何辜。兄弟相抱大哭。贼被感动。并释之。事闻。诏分别迁授。赵氏昆仲。以至性孝友。而化及盗贼。夫恶至杀人而食之贼。且当众贼饥饿亟亟待食之时。尚可令起慈心。则世间安有不能化之人。大学云。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不其然乎。【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三、【许武教弟】 许武教弟。半读半耕。取多与寡。以成弟名。【原文】汉许武、父卒。二弟晏普幼。武每耕。令弟旁观。夜教读。不率教。即自跪家庙告罪。武举孝廉。以弟名未显。乃析产为三。自取肥田广宅。劣者与弟。人皆称弟而鄙武。及弟均得选举。乃会宗亲。泣言其故。悉推产于弟。许武与薛包。适成一反比例。薛包让美取恶。不欲居瘠己肥侄之名。故设种种饰词以掩之。许武取多与寡。实默存抑己扬弟之心。故假种种贪行以显之。事若相反。而其用心之苦。则尤甚也。【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后来许武举了孝廉。但是他因为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名望。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弟。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都称许他的两个弟弟。反而看轻许武了。等到两个弟弟都得了选举。他就会合了宗族和亲戚们。哭着说明当时要给他弟弟显扬名声的缘故。并且把所有的家产。都让给了两个弟弟。四、【姜肱大被】 姜肱大被。旷世所稀。不言遇掠。盗悔还衣。【原文】汉姜肱、字伯淮。与二弟仲海季江。友爱天至。虽各娶。不忍别寝。作大被同眠。尝偕诣郡。夜遇盗。欲杀之。兄弟争死。贼两释焉。但掠衣资。至郡。见肱无衣。问其故。肱托以他词。终不言。盗闻感悔。诣肱叩谢。还所掠物。李文耕曰。人伦有五。惟兄弟之日长。父之生子。夫之娶妻。蚤者皆以二十年为率。惟兄弟相聚。自幼至老。多者至七八十年之久。若恩意浃洽。猜忌不生。其乐岂有涯哉。姜氏兄弟。乃真知此味矣。【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姓姜名肱的。表字叫做伯淮。和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叫姜仲海。一个叫姜季江的。天性非常友爱。虽然他们兄弟三个人。各自娶了妻子。可是不忍分开了睡。所以他们做了很大的被。兄弟三个人一同睡着。有一次、兄弟们一同到府城里去。晚上碰着了强盗。就要杀他。他们兄弟三个人都抢着死。强盗也就把三个人都释放了。只抢了一些衣服和金钱去。到了府城里。别人家看见姜肱兄弟们都没有了衣服。就问姜肱这是什么缘故。姜肱就用别的话来支开了。终究不肯说明、碰着强盗这一回的事。强盗们得知了。觉得很感激。并且很懊悔。就到了姜肱那儿。叩头谢罪。把以前抢去的物件。统统都还了他们。五、【缪彤自挝】 缪彤化弟。闭门自挝。诸妇谢罪。得以齐家。【原文】汉缪彤、字豫公。少孤。兄弟四人同居。及各娶妻。诸妇遂求分异。数有争斗之言。彤愤叹。乃掩户自挝曰。缪彤、汝修身谨行。学圣人之法。将以齐整风俗。奈何不能正其家乎。弟及诸妇闻之。悉叩头谢罪。更为敦睦。李文耕曰。骨肉之间。无责善之理。父子既然。兄弟可知。观缪公返躬自责。而诸弟及诸妇。遂人人知悔。转为敦睦。可知天地间除自责自尽外。更无道理矣。【白话解释】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缪单名叫做彤。表字豫公。他在幼小年纪的时候。早已没有了他的父亲。兄弟四个人。一同住在一块儿。等到后来各自娶了妻子。这几个妇女们就要请求均分家产。已经有好几次了。甚至于屡次有争闹的言语发生。缪彤听见了很感愤叹息。就关了门。自己打着自己说道。缪彤呀缪彤。你勤修身体。谨慎行为。学了圣贤人的法则。想去整齐世界上的风俗。为什么不能够去正了自己的家庭呢。他的弟弟们和那几个妇女听到了。就都在门外叩着头、谢了罪。缪彤才开了门出来。从此以后。他们一家的男男女女。就更加敦好和睦了。六、【王览争鸩】 王览护兄。争鸩舍生。感母悔悟。九代公卿。【原文】晋王览、母挞其异母兄祥。览辄流涕抱持。母虐使祥及祥妻。览与妻亦趋共之。祥渐有时誉。母疾之。乃鸩祥。览知。取酒争饮。母遽覆酒。遂感悟。吕虔有佩刀。相其文。佩者至三公。虔与祥。祥以授览。后果九代公卿。许止净曰。祥览二人。颇与卫公子伋寿相类。惟彼则均不得其死。此则富贵寿考。声施烂焉。则有幸有不幸也。而彼朱氏者。徒以我执太甚。爱其子反以伤其心。贻恶名于后世。亦太愚哉。白话解释】晋朝时候。有个著名友悌的人。姓王名览。他的母亲打他不同母的哥哥叫王祥的时候。王览每每流着眼泪。抱了哥哥。他的母亲虐使王祥和王祥的妻子。王览同了他的妻子。也一定赶去同做。后来王祥在社会上。渐渐地有了名誉。王览的母亲很妒忌他。就用毒酒要药死他。王览知道了。就拿了药酒来抢着喝。他的母亲就急急忙忙把药酒夺来倒在地上。因为了这一件事。他母亲的心里也就感悟了。当时吕虔有把佩刀。看佩刀上面刻着的字。带了这佩刀的人。做官可以做到三公。吕虔就把这佩刀送给王祥了。王祥拿来给了弟弟。果然后代的子孙。做公卿大官的有九代。七、【庾衮侍疫】 庾衮事兄。疫盛不避。亲自扶持。昼夜不寐。原文】晋庾衮、字叔褒。时值大疫。二兄死焉。次兄毗复危。疠气方炽。父母诸弟悉外避。衮独不去。诸父强之。衮曰。性不畏病。遂亲自扶持。昼夜不眠。间复抚柩哀泣。十余旬。疫止。家人乃反。毗病得瘥。衮亦无恙。父老异之。衮不畏疫。父老异之。以为守人所不能守。行人所不能行。然疫非不足畏。第骨肉至情。自不当舍去。亦不忍舍去耳。此中原不容畏避心。亦不容侥幸心。世人一涉计较,便失之矣。【白话解释】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姓庾。单名是一个衮字。表字叫做叔褒。那时候正逢着了大瘟疫。他的两个哥哥。都传染了疫病死了。第二个哥哥名叫庾毗的。又病得很危险。疫气非常的盛。所以他的父亲母亲和弟弟们。都避到外边去了。独剩了庾衮一个人不肯去。他的伯父叔父们硬要他也出去躲避。庾衮就说道。我的生性。是一向来不怕病的。竟不肯出外。他并且亲自扶持病人日夜不睡。有时候还抚着死去的两个哥哥的灵柩。哀哀的哭。这样的过了一百多天。流行的时疫、没有了。家里的人才回到家里来。这时候庾毗的病已经好了。庾衮也没有传染。地方上的父老们。都觉得很奇怪。八、【刘琎束带】 刘琎敬兄。闻呼下榻。束带未完。不敢遽答。【原文】南齐刘琎、字子敬。瓛之弟也。方毅正直。宋泰豫中。为明帝挽郎。其兄尝于夜间隔壁呼之。琎不答。至下床著衣正立。然后应。瓛怪其迟。琎曰。向因束带未完。故不敢应耳。其敬兄如此。是以为一代名臣。兄弟非疏远之人。卧室非几席之地。夜睡非进退之时。乃以束带未完。礼貌欠周。一应对且不敢。其敬兄可知矣。孝经云。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立操如此。宜其为当代名臣矣。【白话解释】南北朝时候。南齐朝有一个人。姓刘。单名是一个琎字。表字子敬。就是刘瓛的弟弟。他的做人。是很刚方并且很正直的。在南宋朝泰豫年间。曾经做过明帝的挽郎。有一次。他的哥哥刘瓛。半夜里在隔壁房间里。叫着他的名字。但是刘琎并不去答应他。等到下了床。穿好了衣服。到了哥哥床面前立正了以后。才答应了。刘瓛很怪他的弟弟。怎么答应得这样迟。刘琎从从容容对他的哥哥说道。以前我因为身上的带子还没有束好。深恐防礼貌不周。得罪了兄长。所以不敢随随便便答应的。刘琎的敬重哥哥。是这个样子。所以做了一代有名的臣子。九、【牛弘不问】 牛弘之弟。酗酒杀牛。其妻往诉。不问不尤。【原文】隋牛弘、本姓寮。父允。为后魏侍中。赐姓牛。弘好学博问。官吏部尚书。其弟弼尝酗酒射杀弘驾车牛。妻告曰。叔射杀牛。弘不以为意。但答曰。作脯。妻又曰。叔射杀牛。大是异事。弘答曰。已知。颜色自若。读书不辍。李文耕曰。兄弟之嫌。多起于妇人。然妇虽善间。岂能间无可间之骨肉。如牛弘闻弟杀牛。而第曰作脯。妻复言之。仅答曰已知。若欲再言。则已读书去矣。饶舌妇其奈之何哉。【白话解释】隋朝时候。有一个人叫做牛弘的。他原来本是姓寮。他的父亲名叫寮允的。做了后魏国的侍中官。所以皇上赐给他姓牛。牛弘的生平。最喜欢读书。他的见闻又很广博。后来做了吏部尚书。他的弟弟名叫牛弼的。有一次。吃醉了酒。竟把牛弘驾车的一只牛。用箭射死了。牛弘的妻子去告诉丈夫说。叔叔今天不知道为什么缘故。竟敢把你驾车的一只牛射死了。牛弘听了这种话。也不以为意。只冷冷地回答他的妻子道。做干肉吃好了。他的妻子又说道。叔叔射杀了你一只牛。真是大大奇怪的事情呀。牛弘又回答他道。我已经晓得了。他的脸色很自然。仍旧读着书不息。十、【田真叹荆】 田真昆仲。议分紫荆。树即枯死。悲悔同声。【原文】隋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议分财产。资皆均平。堂前有紫荆树。茂甚。议分为三。其树即枯。真叹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兄弟复同居。愈相友爱。紫荆复荣茂如故。李文耕谓田氏久翕。其庭树亦敷荣于和气之中。至于析财异居。伤其和气。即不闻分斫之议。树亦应枯死矣。既而兄弟同居。荆花重艳。岂非和气复回之证乎。真以兄弟比树之同气连枝。最为切近。【白话解释】 隋朝时候。有一家人家姓田的。他家里同胞弟兄们。一共有三个。大的名叫田真。第二个名叫田庆。小的名叫田广。弟兄们三个人。要想分家了。家里的钱财产业。都已经议定平均分派。但是堂前素来有一棵紫荆花树。长得来非常的茂盛。因此议定把这棵紫荆花树。也匀均分做三份。那里晓得这棵紫荆树。还没有等他们来分。就顷刻枯死了。大哥田真见了、叹口气说道。树木呢、原来是同株连根的。一知道将要分砍了。所以顷刻憔悴。照这样看起来。那末我们的人。还及不来这株树木呢。因此悲伤得了不得。兄弟们仍旧同住不分。大家更加友爱了。那棵紫荆树。竟依旧照从前一样的荣茂起来。十一、【李勣焚须】 李勣在官。为姊煮粥。火焚其须。不用妾仆。【原文】唐李勣、字懋功。本姓徐。太宗赐姓李。以功封英国公。初为仆射时。其姊病。勣亲为燃火煮粥。风回。焚其须。姊曰。仆妾多矣。何自苦如此。勣曰。岂为无人耶。顾今姊年老。勣亦老。虽欲数为姊煮粥。其可得乎。李文耕曰。姊妹出嫁。服降弟兄一等,然固我之同气也。况父母牵挂。尤多在于女儿。爱父母未有不爱及姊妹者。李仆射为姊煮粥。焚须不顾。读其对姊数语。恺恻之思。溢于言外。令人凄然生感。【白话解释】 唐朝有一个大臣。叫做李勣。表字懋功。原来他本是姓徐。太宗皇帝爱惜他。所以赐给他也姓了李。并且因为他的功劳很大。所以把他封做了英国公。当李勣做宰相的时候。他的姊姊偶然生起病来。李勣就亲自替他姊姊烧着火去煮粥。那里晓得吹了一阵风来。竟把李勣的胡须烧着了。他的姊姊看见了。就说。我们家里男的女的用人多得很。为什么要你自己辛苦得这个地步呢。李勣回答他姊姊道。我难道是为了没有人的缘故吗。我是因为现在姊姊的年纪已经老了。我的年纪也老了。虽然要想常常替我姊姊煮着粥。那里能够呢。十二、【文本乞恩】 文本有弟。太宗不悦。婉曲陈情。泣下呜咽。【原文】唐岑文本、为右相。弟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太宗不悦。谓文本曰。卿弟多故。朕将出之。文本曰。臣弟少孤。老母特钟爱。令出外。母必愁瘁。无此弟。是无老母也。容臣归。极言劝诫之。因泣下呜咽。上愍其意而止。情到至处。无不感动。况贤明如太宗乎。文本爱弟。出于至情。实根于至性。发悲哀之语。陈恳切之衷。且垂涕泣而道之。卒以感动君王。收回成命。得免慈亲之愁瘁。兼保弱弟之安宁。殊令人叹服不置。【白话解释】唐朝时候。有一个大臣姓岑。名叫文本。做了右丞相的官。他的弟弟岑文昭。做了校书郎。可是岑文昭来往的朋友。多是些轻薄的人。太宗皇帝心里很不高兴。就对岑文本说道。你的弟弟事故很多。我要把他调到外边去。岑文本就叩着头。回对太宗皇帝说。我的弟弟。因为从小时候就没有了父亲。所以我的老母非常的宠爱他。现在皇上要叫他出外。那末我的母亲一定是要忧愁劳瘁的。倘若没有了这个弟弟。就等于没有了我的老年母亲了。让我回到家里。竭力的去劝诫他。岑文本说完话。就流着眼泪。呜呜咽咽哭起来了。太宗皇帝很可怜他爱惜弟弟的情谊。也就不调他的弟弟外出了。十三、【公艺百忍】 唐张公艺。九世同居。睦族之道。忍字百余。【原文】 唐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问其睦族之道。公艺请纸笔以对。乃书忍字百余以进。其意以为宗族所以不睦。由尊长衣食或有不均。卑幼礼节或有不备。更相责望。遂为乖争。苟能相与忍之。则家道雍睦矣。李文耕曰。处家之道。非一忍字所能尽。然忍固争之反。化之渐也。凡憎嫌之端。初起甚微。结之便深。构之便大。一忍则无事矣。况相效于忍。有不和顺者乎。张公治家。更有规范。然忍字固其得力处也。【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有个姓张名叫公艺的。他家里竟有九代、同住在一块儿不分家了。高宗皇帝就叫了张公艺来问他道。你们能够使得族中这样的和睦。究竟是用的什么法子呢。张公艺就请求用了纸笔来对答。高宗皇帝就给了他纸笔。张公艺提起笔来。竟接连写了一百多个忍字。进到皇帝那里。照张公艺的意思。以为大凡一家人家。宗族间的所以不和睦。每每由于尊长的衣食。或者有了不平均。卑幼的礼节。或者有了不完备。大家互相责问。互相怨望。所以就发生了种种乖异和争闹的事情。倘然能够大家百样都忍耐些。那末家里当然是很和睦的了。十四、【士选让产】 张氏士选。阴骘满面。让产青年。名传金殿。【原文】五代张士选、幼丧父母。其叔育之。祖产未析。叔有七子。选年十七。叔曰。今与子析产为二。各得其一。选曰。叔有诸兄弟七人。可分为八。叔固辞。选让愈力。因从之。时选在馆。术者称其满面阴骘。必高第。后果然。明代俞僧与伯之六子。七分其祖产。士选与叔之七子。八析其祖遗。俞僧因从其妻之言。士选则出于己之意。彼则后报以富。此则先报以贵。后先辉映。天之报施皆不爽。盖士选尤贤于俞僧也。【白话解释】五代时候。有个张士选。幼小年纪就没有了父亲母亲。靠着他的叔父养育他。他祖父遗下来的家产。还没有分析过。他的叔父有七个儿子。等到张士选十七岁的时候。他的叔父对他说。现在我和你把祖父遗下来的家产。分做两份。大家各得一份罢。张士选说道。叔父生有兄弟们七个人。那末应当把家产分做了八份才好。他的叔父一定不肯。张士选愈让得厉害,因此他的叔父也就答应他了。这个时候。张士选还在书馆里读书。有一个看相的。偶然走到书馆里来。看见了张士选。就指着张士选对书馆里的先生说。这个人满脸阴骘。将来必定能够高高的及第。后来果然应了他的话。十五、【陈昉百犬】 陈昉眷属。七百余口。上下相亲。孚及百狗。【原文】宋陈昉、自其祖崇遗制以来。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余口。不畜婢仆。上下亲睦。人无间言。每食。必群坐广堂。未成人者别席。有犬百余。共槽而食。一犬不至。群犬不食。乡里皆化之。州守张齐贤上其事。免其家徭。许止净曰。一犬不至。群犬不食。后之论者颇疑之。谓史氏浮夸。殊不知孝友传中。感及毒蛇猛兽。化及蚊蚋虮虱。何况于犬。高僧传中。亦有犬过午不食者。何独疑于陈氏之犬乎。【白话解释】宋朝时候。有个陈昉。他的家里。自从他的祖父名叫陈崇的遗下法制以来。合族一同居住着。已经十三代了。家里大大小小男男女女。一共有七百多个人。但是并不雇一个男女的用人。上上下下的人。都是很亲睦。没有一个人有句离间的话。他家里吃饭的时候。一定大家坐在广大的厅堂里。没有成年的人。坐在另外的席上。他家里养了一百多只狗。都在同一个槽子里吃着的。倘若偶然有一只狗还没有到。那末这一班狗一定大家等它。不肯先吃的。因此他乡里间的人家。也都被陈家所感化了。那时候的州官叫做张齐贤。就把这个事情奏上朝廷里。把他家里的徭役统统都免了。十六、【文灿拒间】 文灿之兄。醉殴暴慢。邻人不平。怒其离间。【原文】宋周文灿之兄性嗜酒。素仰文灿为生。一日、饮酒大醉后。无故痛殴文灿。其邻人闻之。咸为不平。文灿怒曰。兄非殴汝。何得离间我骨肉耶。司马温公常书其事以戒人。尝闻杜衍以母改适。二兄遇之无状。至引剑斫之。伤脑。出血数升。衍受之不怨。可谓悌矣。周文灿之兄。仰弟为生。且赖弟而得饮酒。乃乘醉殴之。宜邻人之不平。而灿反斥为离间。其悌尤不可及。【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一个人姓周。他的名字就叫文灿。他有一个哥哥。生性是最喜欢吃酒。但是穷苦得很。没有依靠的地方。所以一向靠着周文灿过着生活。有一天。他的哥哥喝了酒。竟喝得大大的醉了。无缘无故。忽然间竟把周文灿重重的痛打了一顿。周文灿的邻居人家晓得了。大众替周文灿抱着不平。那里晓得周文灿反而因为邻舍的人替他抱不平。他就大大的生气。对着那邻舍人说。我的哥哥。并非来打你们。你们那里可以离间我的骨肉至亲呀。司马温公很佩服周文灿的行为。常常写了这一桩事情。去劝戒人家。以作人家兄弟的榜样。十七、【温公爱兄】 温公兄老。爱敬情深。饥寒饱暖。刻刻关心。【原文】 宋司马温公、名光。字君实。孝友忠信。为一代名儒贤相。与其兄伯康名旦。友爱甚笃。伯康年八十。公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每食少顷。则问曰。得无饥乎。天少冷。则抚其背曰。衣得无薄乎。李文耕曰。温公一代完人。孝友出于天性。其于伯兄。奉之如严父。敬之至也。保之如婴儿。爱之至也。饥寒饱暖。刻刻关心。不几于听无声、视无形乎。友爱至极。蔑以加矣。【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个大贤的宰相。叫做司马温公。他是双姓司马。名叫光。表字就叫君实。他的做人。对待父亲母亲。是极其孝顺的。对待哥哥弟弟。是极其友爱的。事奉皇上是极其忠心。对待朋友是极其诚信。所以大家称他是一代名儒家的贤德宰相。司马温公和他的哥哥司马伯康名叫司马旦的。友爱得很。司马伯康年纪八十岁了。司马温公像待父亲一样的服事他。并且像小孩子一样的保护他。每逢到吃饭稍为迟了一些。就问着他的哥哥道。恐怕你已经饥饿了吗。天气稍稍有一些冷了。就摸他哥哥的背上说道。恐怕你的衣服太薄了吗。十八、【朱显焚券】 朱显兄弟。祖产已分。不敢异处。取券尽焚。【原文】元真定有朱显者。至元中。其祖父已分授财产。迨至治中。显念其侄彦昉等年幼无恃。乃谓其弟耀曰。父子兄弟。本同一气。可异处乎。乃会拜祖墓下。取分券尽焚之。复同居焉。兄弟、父之一气也。从兄弟、祖父之一气也。祖父视群孙无轻重。亦犹父视诸子无轻重也。朱显胞弟、仅一耀耳。而群从则多贫。乃以祖父已分之券。火之而复同居。非违祖父之命。实深慰祖父之心尔。【白话解释】元朝时候。真定的地方。出了一个大大友爱的人。姓朱单名叫做显。在世祖皇帝至元年间。他的祖父。早已把家里的银钱和产业。一概均匀分好、传授给子孙了。到得英宗皇帝至治年间。朱显想着他的侄儿叫朱彦昉的一班人。穷的很多。并且有的年纪太小。又没有父亲母亲可靠。因为这个缘故。朱显就对他的弟弟名叫朱耀的说道。凡是父子兄弟。本来同是一气的。那里可以不同住在一块地方呢。就会齐了各房的弟兄们和子侄辈。一同到了他的祖父坟墓前。叩头禀告了一回。拿出向来他的祖父分给他们的分书凭据。尽数用火烧掉了。仍旧大家合拢来一同住着。十九、【张闰无私】 张闰无私。八世同居。共织互乳。缙绅不如。【原文】元张闰、八世不异爨。家人百余口。无间言。每日、使诸妇女聚在一室为女功。工毕。敛贮一库。室无私藏。幼稚啼泣。诸母见即抱哺。不问孰为己儿。儿亦不知孰为己母。缙绅之家。自谓不如。至元中。旌表其门。先于闰者。唐有张公艺九世同居。宋有陈昉十三世同居。后于闰者。明有郑濂七世同居。唐宋元明。代有其人。而张闰事、与唐时张孟仁家同。后先辉映。共织一室。不为私蓄。互乳其子。令人钦佩无已。【白话解释】 元朝时候。有个张闰。他的家里。有八代不分炊了。家里有一百多个人口。可是一些儿没有间隙的闲话。每天叫家里这一大班的妇女们。大家会聚在一个房间里。一同做着女工。做好了以后。就藏贮在一个库里。各人的房间里、没有一些儿私下的收藏物件。每逢小孩子啼哭的时候。伯母婶母们无论那一个看见了。就抱起了给他吃奶。不去问那一个是自己亲生的儿子。这一班小孩子们。也弄得不晓得那一个是自己生身的母亲了。这时候就是缙绅的家里。也都自以为万万不及张家。到了顺帝至元年间。朝廷里就派了钦差。在他们的门前旌表起来。二十、【章溢代戮】 章溢之侄。为寇所擒。愿以身代。贼亦心钦。【原文】 元至正壬辰。黄州妖贼。自闽犯龙泉赞善。章溢同其侄存仁。避乱山中。存仁为贼所获。溢曰。吾兄止一子。不可使无后。乃出。语贼曰。儿幼无知。我愿代儿。固请免戮其侄。至于号恸。贼义之。俱释焉。从来处变之时。最足验人真情。章溢于流离颠沛中。兢兢焉为其兄顾一线宗祀。愿舍身代侄。以独存无父孤儿。笃志深情。处义直到尽处。苟非烈丈夫识义理者。何能若此。【白话解释】 元朝顺帝至正壬辰年间。黄州的地方。有了一种妖贼。打从福建省过来。侵犯龙泉县赞善等等地方。这个时候。那地方上有一个友悌的人。他姓章。名叫溢。同了他的侄子章存仁。逃到山里去避乱。不料那个章存仁。忽然间被妖贼们捉去了。章溢说道。我的哥哥。只有这一个儿子。不可以叫我的哥哥没有后代。他就走出去对一班妖贼们说。这是我的侄儿。他的年纪幼小。还没有知识的。我情愿自己来代我侄儿子的死。一定请求妖贼们不要杀他的侄儿。后来竟至于号淘大哭了。妖贼们也被章溢感动了。因为敬重他的义气。就把他们叔侄俩都释放了回来。二十一、【郑濂碎梨】 郑濂碎梨。食者千余。不听妇语。七世同居。【原文】明郑濂、七世同居。门旌天下第一家。太祖召问曰。汝家人口若干。对曰。千余。因问治家之道。对曰。惟不听妇人言耳。上赐二梨。濂拜受归。上命校尉瞯之。濂至家。召家人齐谢恩。置水二缸。碎梨入水。饮之。上大悦。张闰八世同居百余口。陈昉十三世同居七百余口。可谓繁矣。而郑濂七世同居千余口。宜郡守旌其门为天下第一家也。问其治家之道。惟守家法。不听妇言。呜呼、妇人之言。家之斧斤也。可不慎欤。【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郑濂的家里是七代同住的。他家里的大门上。旌表着天下第一家五个字。太祖皇帝召了郑濂来问着他道。你家里究竟有多少人口呢。郑濂回对道。大约有一千多人口。太祖皇帝就问郑濂用怎么样治家的法则。郑濂回对说。只有不听妇人家的言语罢了。太祖皇帝听了很欢喜。就送他两个梨子。郑濂拜谢着。受了梨子回到家里去的时候。太祖皇帝叫校尉暗地里跟了他去。看他有什么举动。那里晓得郑濂一到了家里。就召集了合家的一千多人。一齐出来谢恩以后。便放下了两大缸的清水。把两个梨子弄碎了放在水里。大家分着喝了。太祖皇帝晓得了这一回事。非常的喜欢。二十二、【廷机教弟】 廷机教弟。仍易旧冠。奉命维谨。可谓二难。【原文】明李廷机、官大学士。弟布衣自家至京候兄。方巾鲜服以见。廷机询家事及寒温慰劳语毕。讶其巾服。问曰。入泮乎。纳粟乎。弟皆曰否否。诘其原冠何在。曰。在袖中。廷机曰。仍冠此。毋徇俗。弟奉命易冠。毫无难色。文节昆仲。可谓难兄难弟矣。兄已官至学士。而弟仍布衣。至偶戴方巾。即使易冠。人几疑为不相容。实则爱之以德。不忍其弟失礼耳。而弟亦奉命惟谨。略无难色。尤为人所难能。【白话解释】 明朝的李廷机。做了大学士的官。他的弟弟。是一个白衣人。打从家里到了京城里来问候他的哥哥。就戴了新鲜的方巾。穿了新鲜的衣服。进去拜见。李廷机问了他家里的事情。和寒暄慰劳的言语。讲完了以后。见了他弟弟的方巾衣服。很为奇怪。就问他弟弟道。你是不是已经进了学、中了秀才吗。他的弟弟回答道。不是的。李廷机又说。你是不是纳了粟、捐了官职吗。他的弟弟又回答道。不是的。李廷机问他弟弟原来的帽子。到那里去了。他的弟弟说。放在袖子里。李廷机说。你仍旧戴这个好了。不要跟着世俗去做。他的弟弟奉了命。就立刻把帽子换下了。丝毫没有为难的神气。二十三、【严凤敬兄】 严凤宴客。进箸稍迟。兄批其颊。欣然受之。原文明严凤、性孝友。事兄如父。致仕归。兄老而贫。迎养于家。凡宴客。必兄递杯。自执箸从。一日进箸稍迟。兄怒。批其颊。欣然受之。终席尽欢。既醉。送兄归卧。日未明。已候榻前。问昨饮畅否。卧安否。兄寻卒。哭葬尽礼。先生悌德素著。里中施佐施佑兄弟争产。先生谓佑曰。吾兄懦。吾恒忧之。使得如若兄之强力。能夺吾田。吾复何忧。因挥涕不已。佑因此悟。佐亦慰解。乃各以田相让。友爱终身。其笃爱之感人如此。【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严凤。天性非常的孝友。服事他的哥哥。像服事他的父亲一般。后来严凤做官告老回来。这时候。他的哥哥年纪已经老了。家里又很穷苦。严凤就把他迎养到家里。每逢请客的时候。必定叫他的哥哥去递着杯。自己执了筷子跟在哥哥的后面。有一天。严凤把筷子送上去迟了一些。他的哥哥生了气。就给他吃了一个耳光。严凤欣然的顺受。仍旧在这个酒席上尽了欢才散。他的哥哥醉了。严凤就亲自送哥哥去睡了。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已经在哥哥的卧榻前面等候了。并且问他昨天的酒。喝得畅快不畅快。睡得好不好。过了不多时候。他的哥哥死了。严凤痛哭安葬。都很尽了礼的。二十四、【世恩夜待】 世恩待弟。问食问衣。尽情忧恤。弟不暮归。【原文】 明陈世恩、万历己丑进士。长兄孝廉。季弟好游狎。早出暮归。长兄规之不改。世恩曰。伤爱无益。乃每夜亲守外户。待弟入。手自扃钥。问以寒暖饥饱。忧恤之情。形于言貌。如是数夕。弟乃大悔。不复暮归。世恩善于化弟。无论矣。而尤非人所能者。世恩贵时。其兄已卒。有小民吴三者。兄妾之弟也。来省其姊。衣服蓝缕。世恩邀与对食。季弟问之。则曰。庶嫂子女皆无。青年为兄守节。吾敬之以及其弟耳。【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姓陈名叫世恩的。是神宗皇帝万历己丑年中的进士。他的大哥哥是个举人。他的小弟弟最喜欢游荡。天天很早的出去。很迟的回来。他的大哥哥屡次的规劝他。他究竟不肯改过。陈世恩说。这个样子。徒然损伤了兄弟间的友爱。是没有益处的。于是陈世恩就每夜亲自守着大门。必定要等到他的弟弟回来了。又亲手下了锁。并且问他的弟弟身上冷不冷。暖不暖。肚里饿不饿。饱不饱。忧恤他弟弟的神气。完全在说话里和脸面上表现了出来。这样的有了好几夜。他的弟弟就大大的悔悟。不敢再到晚上回家了。【绪余】夫弟、德之序也。如韦束之次弟也。革缕束物谓之韦。展转环绕。势如螺旋。而次弟之义生焉。故说文象形。辀五束。衡三束。束之不已。则有后先次弟也。引申之为兄弟之弟。为岂弟之弟。弟有顺逊义。故善事兄长为弟。增作悌。示人以心中不忘先后次弟、须顺而逊也。君子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上长长而民兴悌。徐行、后长者谓之悌。疾行、先长者谓之不悌。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二集卷二 《二十四悌》一、【舜妹护兄】舜妹爱兄。敬及皇英。闻谋预泄。井廪得生。【原文】虞舜之女弟。名系。一名敤首。与象同母。爱敬舜及二嫂。每以慈谏其亲。以弟道规象。不从。凡父母恶舜。则密告二嫂以挽救之。掩井焚廪之谋。皆预泄于舜。是以舜得免害。调护维持。始终无怠焉。系善作画。故后世推为画祖。吕坤曰。浚井完廪。事出卒然。匿孔两笠。计必先定。向使舜无所闻。其不为井中之泥、廪上之灰者几希矣。孰谓异母而有斯妹哉。孰谓济恶满门而有斯人哉。【白话解释】虞朝舜皇帝的妹子名叫系。还有一个名字叫敤首。是和象都是后母所生的。可是敤首很爱护、很敬重舜和两个嫂子。他常常劝爷娘要慈爱。劝象要守弟弟的规矩。可是他的爷娘和象都不听他。每每遇到爷娘要害死舜的时候。他总私下告诉两个嫂嫂。想法子来挽救舜的性命。果然化大事为无事。像填井和焚米仓的两件事。都是敤首预先告知了舜。所以舜能够预先防备。不至送命。敤首对于他们父子母子兄弟间。老是很热心的调和。从头至尾。没有懈怠的心。敤首生平能够画得很好的图画。所以后世推尊他做画祖。二、【赵姬尊嫡】赵姬劝衰。迎还叔隗。自处于卑。尊嫡不怠。【原文】周晋赵衰妻姬氏。文公女也。初、衰随文公出亡。过狄。狄人妻以廧咎如女叔隗。生盾。后衰还晋为卿。文公以女妻之。生同、括、婴。赵姬固请迎叔隗母子于狄。至、则以盾为贤。请立为嫡子。使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按赵姬请迎叔隗。衰不可。姬必逆之。衰乃不得已迎之耳。吕坤曰。妇人能容妾、足矣。况身自为妾乎。况以公女而妾狄人之女乎。况以子为庶子。而嫡狄人之子乎。赵姬之贤。古今一人而已。【白话解释】周朝晋国里赵衰的妻子姬氏。就是晋文公的女儿。当起初晋文公还没有做国君的时候。赵衰是跟了晋文公逃出国境。经过狄国。狄国里的人。就把廧咎如的女儿名叫叔隗的。嫁给赵衰做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名叫赵盾的。后来赵衰回到晋国里来做官了。晋文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又生了三个儿子。叫做赵同、赵括、赵婴。晋文公的女儿、一定叫赵衰到狄国去、迎接叔隗母子回来。接到了以后。看了赵盾人品很不差。就叫他做了长子。叫自己生的三个儿子居下。又叫叔隗做了大夫人。自己情愿做赵衰的小老婆。你想他贤德不贤德呢。三、【聂嫈孔怀】聂政姊嫈。惧灭弟名。哭尸告吏。自杀轻生。【原文】周齐聂政为严遂刺韩相。恐累及姊嫈。因自披其面。抉其目。屠肠而死。韩暴其尸于市。购问以千金。莫知为谁。嫈曰。吾弟披面抉目屠肠以死者。为我故也。我岂可爱其身而灭弟之名耶。乃之韩。哭其尸。谓吏曰。杀韩相者。妾之弟。轵深井里聂政也。旋自杀尸旁。按聂政母终后。家惟一姊。乃以不肯累姊。宁自披面抉目屠肠而死。姊亦不忍使弟死而无名。竟哭尸告吏自杀。呜呼、有此弟竟有此姊。非惟震惊一时。亦可流芳百世矣。【白话解释】周朝齐国里有个聂政。为了严遂的缘故。就把韩国的丞相杀死了。聂政又恐怕杀死了人以后、连累着他的姊姊聂嫈。因此就把自己的面孔用刀割碎了。眼睛挑出了。肚子剖开了。使得人家认不出他。韩国里就把他的尸首。放在街面上。悬了千金的赏格。可是总没有人认得他。聂嫈得知了。就说道。我的弟弟割碎了脸皮。挑出了眼睛。剖出了肚肠。这都是为了我的缘故。我那里可以爱惜了自己的性命。埋没了我弟弟的声名呢。于是就到了韩国。哭着聂政的尸首。并且对着看守尸首的官说。刺杀韩国丞相的。就是我的弟弟。是轵地方深井里姓聂名政的就是。过了一回儿。他也在聂政的尸首旁边自杀了。四、【芒孟慈母】慈母孟阳。前妻有子。犯法当刑。力救免死。【原文】周魏芒卯继妻孟阳氏。生子三。前妻五子皆不孝。母遇之甚厚。凡衣食起居。迥异乎己子。犹不孝。一日、前妻中子犯法当死。氏朝夕悲哀。竭力营救。魏王闻之。高其行。竟赦中子。自是五子皆亲附于氏。氏因以礼义率导之。八子均成名。为魏大夫。吕坤曰。孟阳氏之于前子也。中心慈爱。不在声音笑貌间。始终慈爱。不在一时勉强间。可谓贤矣。即五子终不改也。而众论自公。即众论不公也。而此心无愧。世之继母。尚念于斯。【白话解释】周朝时代。魏国里有个人。名叫芒卯。他的继妻姓孟阳。娶过来以后。生了三个儿子。芒卯的前妻。也遗下了五个儿子。可是都不孝顺继母。孟阳氏看待他们。仍旧很好。凡是穿的、吃的、住的、都比较自己生的儿子好许多。但是他们依然不肯孝顺。有一天、那前妻所生的第二个儿子。犯了死罪。孟阳氏日夜哭哭啼啼。竭力想法子去救他的性命。这桩事、给魏王得知了。觉得孟阳氏的品行很高。因此就把那个犯罪的儿子释放了。从此以后。那五个儿子对孟阳氏也很亲热了。和自己的母亲一样。孟阳氏又时刻用礼义教导他们。到后来八个儿子都成就了功名。都在魏国里做了官。五、【文姬保弟】赵李文姬。匿其弟爕。密托王成。得存奕叶。【原文】汉赵伯英妻李文姬。太尉固女也。固为梁冀所杀。家属被收。少子燮为文姬所匿。密托固之门生王成。引燮入徐州。变姓名为酒家佣。酒家异之。以女妻燮。后遇赦还。文姬戒之曰。先公为忠臣。虽死犹生。慎勿言及梁氏以掇祸。燮从之。后为河南尹。李氏赖以安全。吕坤谓文姬之友爱。无庸言矣。托王成。是谓知人。不怨梁氏。是谓审势。盖梁氏虽已伏诛。然一言及梁氏。势必牵连主上。其将重速祸焉。引咎而已。悌且忠矣。固也宜有是女哉。【白话解释】汉朝赵伯英的夫人李文姬。就是做太尉的、官名叫李固的女儿。李固给奸臣梁冀杀死了。家里的人也都捉了去。只有他的小儿子名叫李燮的。李文姬把他躲过了。暗暗地托了李固的学生子、叫王成的。领了李燮到徐州地方去。改了姓名。做酒店里的酒保。酒店里的主人。看到李燮的人品很不错。举止也大方。不像贫贱人的样子。就把女儿给他做妻子了。后来李家免了罪。李燮就从徐州回来了。李文姬对他警告说。父亲是个忠臣。所以虽然亡过了。可是仍旧和活着一样。你讲话要紧慎。不要提起梁家的长短。自己去招祸。李燮就听他、依他的话。后来李燮做了河南地方的县官。李家因此竟得安稳保全了。六、【敦妻担金】汝敦之妻。克尽悌道。与夫担金。还其兄嫂。【原文】魏汝敦妻。广汉人。敦家富早孤。嫂贪吝。敦以所受田产。悉让与兄。留园田耕作。土中得金一器。以示妻。妻曰。此金藏自先人。既让矣。不当复留。乃与敦担金还兄。嫂初疑其来贷。不悦。见金大喜。兄恻然曰。吾独何人。而让弟独为君子耶。遂弃妻还金。与敦相爱如初。因嫂贪而让其产。以所受田宅奴婢财产三百余万悉让与兄。敦之悌已可法矣。乃掘地得金。其妻犹以为先人所遗。与夫担而还之。苟有天良。无不感恻。嫂犹贪顽如故。宜乎其兄弃之也。【白话解释】三国时候。魏国汝敦的妻子。是广汉地方的人。汝敦家里很有钱。爷娘早已亡过了。他的嫂嫂很贪心。又很鄙啬。他就把自己所分得的田产。统统让给哥哥了。自己只留下一块园地耕种着。有一天、他在园地的泥土里面。掘出了一坛金子。他就拿给妻子看。他的妻子说。这些金子是我们祖宗藏下的。既然我们不要那些田产。那末这些金子。也不应当再留在我们这里的。于是就同了汝敦。两夫妻抬了金子去还给兄嫂。嫂嫂看见他们俩来了。起初疑心他们是来借钱的。很不高兴。后来看见了金子。才大大的欢喜。汝敦的哥哥看了这个情形。心里有点感动了。就说。难道我是这样的小人。让我弟弟独自一个做着君子吗。就逐出了老婆。并退还弟弟的金子。两兄弟依然同从前一样的要好。七、【钟郝雍睦】钟郝妯娌。雍睦相亲。贱不下贵。富不骄贫。【原文】晋王浑妻钟氏。弟湛妻郝氏。妯娌也。皆有德行。相亲爱雍睦。治家有礼。钟夫人为魏太傅繇之曾孙女。幼时即能文。稍长。博览群家。容止美丽。虽出身阀阅。并不以贵陵郝。郝亦不以贱下钟。时人称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妯娌以异姓而处人骨肉之间。每因母家富贵贫贱之不同。而致构衅趋争。化同为异。乃兄弟之斧斤也。观于钟郝相处雍睦。浑然无迹。青史流芳。千古不朽。世之为妯娌者。盍以此为前事之师哉。【白话解释】晋朝时候。有个王浑。他的妻子是姓钟的。弟弟王湛的妻子。是姓郝的。他们妯娌两个人。都有很好的德性品行。彼此非常的亲爱。非常的和睦。管理家里的事务。也都依着礼法做去。钟夫人就是三国时候、在魏国里做了太傅官、名叫钟繇的曾孙女儿。幼小时候、就会做文章了。年龄稍为长大一些儿。就看过诸子百家的各种书本。他的容貌和行动都美丽得很。虽然他的娘家门第高。并不因了自己娘家富贵。来欺陵郝夫人。郝夫人也不因了自己娘家贫贱。来奉承钟夫人。所以当时的人。都称赞钟夫人的礼。和郝夫人的法。八、【秀姑友恭】秀姑在家。敬事兄嫂。抚弟二人。友恭尽道。【原文】晋刘琪女。名秀姑。早丧父母。年逾二十未嫁。在家事兄嫂、甚敬。有弟二人幼弱无依。秀姑为抚育成人。待之甚慈爱。后适王桂林。官至词部郎。生子三。均显贵。秀姑享寿至八秩。尚康宁无恙。人咸以为友爱兄弟之报。古今女子。抚弟妹者颇多。未闻同时并敬兄嫂。朱子云。善事兄长为悌。仅抚弟妹而未敬及兄嫂。犹为悌道中憾事。今观秀姑尽心抚育二弟。至于成人。而又事兄嫂甚敬。宜其夫荣子贵。福寿康宁也。【白话解释】晋朝时候。刘琪有个女儿。名叫刘秀姑。他的爷娘是亡故得很早的。所以刘秀姑年纪过了二十岁以外。还没有嫁给人家。刘秀姑在家里。服侍他的哥哥和嫂嫂。却是恭敬得很。他还有两个弟弟。年纪都很幼小。身体都很软弱。可怜孤苦伶仃。没有可以依靠着过生活的人。刘秀姑就抚养他们俩。一直抚养到长大。并且对待他们。是很慈善。很爱护的。后来刘秀姑嫁了王桂林。他丈夫的官做到礼部侍郎。生了三个儿子。个个都做了官。很有名声。刘秀姑的寿年活到八十岁了。还很康健、很安宁。没有一些儿疾病的。当时的人。大家都说、这是刘秀姑敬重哥嫂爱护弟弟的报应。九、【李崔敬兄】崔辩之妹。痛折连枝。兄女眇目。为子娶之。【原文】北魏李叔引妻。崔辩妹也。高明慈笃。辩有女明惠。通翰墨。眇一目。亲党莫有求者。其家议下嫁之。李妻闻而悲感曰。吾兄盛德。不幸早世。岂可令其女屈事卑族。乃为其子翼娶之。女克循妇道。与翼书诗数十首。辞理可观。夫以兄弟姊妹之子女。订结婚姻。血统攸关。不可法也。惟崔氏以敬兄之故。不忍使其兄之女下嫁卑族。宁娶眇女以为己妇。其敬爱之心。自非他人所能及。此等举动。愧煞须眉矣。【白话解释】北魏朝时候。李叔引的妻子。就是崔辩的妹子。他的见识很高明。他的性情又很慈爱的。崔辩有个女儿。生得很聪敏。并且懂得文墨。可是一只眼睛是瞎了的。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亲戚乡党们。就没有向他去求婚的。崔家里就想把这个瞎眼女子、嫁给门第低一点的人家。李夫人得知了。很悲伤地说。我的哥哥生平道德很高尚。虽然不幸、死得很早。那里可以叫他的女儿、委屈了嫁到门第小的人家去呢。就给他自己的儿子、名叫李翼的娶了来。崔家女儿很能够谨守着做妇人的道理。寄给李翼的书信和诗句有几十首。文理都是很可观的。十、【和政敬让】和政公主。敬事嫠姊。肃宗赐田。让与妹氏。【原文】唐和政公主、下嫁柳潭。安禄山陷京师。其姊宁国公主方嫠居。主乃寄三子于所亲。以马乘宁国。自与潭徒步驱之。日跋涉百里。潭供薪水。主供炊涤。以事宁国。卒免于难。肃宗有疾。主侍左右甚谨。诏赐田。以女弟宝章公主未有赐。固辞让以与宝章。帝从之。吕坤谓和政恩抚孤侄。远避朝权。授矢平贼。仗义谕盗。输财助国。上疏恤民。怜布思之妻。策社稷之计。诏馈一无所取。闻寇再语备边。善行不可悉述。余取其友爱。以愧姊妹之薄者。【白话解释】唐朝的和政公主。是嫁给柳潭做妻子的。那时候有个安禄山造了反。打破了京城。和政公主的姊姊叫做宁国公主。刚刚死了丈夫。和政公主就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寄在亲戚家里。把一匹马给宁国公主坐了。自己和柳潭跟着走。天天要走一百里路程。柳潭做着打柴汲水的事务。和政公主做着烧饭洗菜的事务。来服侍宁国公主。总算大家都逃出了难关。有一次、肃宗皇帝生了病。和政公主服侍得很小心。皇帝就奖赏他良田。但是和政公主因为他的妹妹宝章公主。皇帝没有田给他。所以自己不要。一定要让给宝章公主。皇帝也就答应了。十一、【柳卢睦族】卢氏睦族。长幼咸临。敬承慈爱。各得欢心。【原文】唐柳镇妻卢氏。七岁、通毛诗。归柳后。孝舅姑。睦姻族。仁孝益闻。镇在朝为御史。凡诸伯叔母诸姑姊妹及其子。虽远在千里外。具迎以来。卢承事唯谨。尊于己者卑下之。卑于己者畜慈之。敌己者友爱之。各得其欢心。子宗元。女二。皆贤孝。人以为太君教训所渐云。传载柳卢氏当岁恶。食不足。而食诸孤之幼者恒充也。诸姑有归者。废寝食为装赍。子宗元。生四岁。家无书。亲授古赋十四首讽传之。以诗礼图史及女工授诸女。后皆为贤妇。是悌中之尽礼者。【白话解释】唐朝柳镇的夫人卢氏。在七岁的时候。就懂得毛诗的经义。后来嫁到柳家来。他服侍公公婆婆非常的孝顺。对待亲戚宗族们很和睦。于是他的仁义孝顺。尤其闻了名。柳镇在朝廷里做了御史的官。凡是他的伯姆婶姆姑母姊妹、以及子侄外甥辈。虽然远远地隔离了有一千里路程以外。他总具备了一切。去迎接了来同住。卢氏对待他们很恭谨。比自己尊长的人。就对他们很尊敬。自己看得很卑小。比自己幼小的人。就对待他们很慈爱。和自己平辈的。就对他们很友爱。总之把这一班人看待得很欢心。他的儿子名叫柳宗元。还有两个女儿。都很贤德孝顺。人家说这是渐染了卢夫人教训的效果。十二、【进妻反钥】李光进妻。冢妇后归。反娣管钥。慎睦闺闱。【原文】唐李光进之弟光颜先娶。母委家事于颜妻。及进娶妻。母已亡。颜妻即计曩时出入。归管钥于冢妇。进妻谓进曰。君兄弟素友爱。今妾初来。即令归管钥。恐家庭从此生嫌矣。进遂反管钥曰。弟妇事姑有年。姑命主事。历年无失。不可改也。冢妇司管钥。礼也。颜妻归之。宜矣。则进妻返之。岂非不合于礼乎。然其言曰。妾初来。即令归管钥。恐从此生嫌。是其为家庭和睦计。为兄弟友爱计。劝夫反之。可谓独具只眼。【白话解释】唐朝时候有个李光进。还没有娶亲。可是他的弟弟名叫李光颜的。先娶了妻子。他的母亲。就叫李光颜的妻子管理一切的家事。等到了李光进娶亲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亡故了。李光颜的妻子。就计算好从前出入的账目。把锁匙归到长房里去掌管。李光进的妻子。就对李光进说。你们兄弟。素来是很和好的。现在我刚才嫁过来。就叫次房里归还锁匙过来给我管。恐怕家庭里从此就要生嫌隙了。李光进听了妻子的话。就把锁匙交还了李光颜。说、弟妇服侍婆婆好几年了。所以婆婆就叫他当家。几年来一些也没有过失。所以不必掉换了。十三、【郑徐二难】妙安妙圆。共忘形迹。奉姑乳儿。各无私积。【原文】唐张孟仁妻郑妙安。仲义妻徐妙圆。皆敦义睦。徐富郑贫。各忘形迹。从不以事介嫌。恒一室纺织。有所馈。俱纳于姑。不私为己有。郑归宁。徐乳其子。徐归宁。郑亦如之。不问孰为己子。子亦不辨孰为己母。家猫为人窃去。犬哺其儿。人谓和气所感。上表其门曰二难。郭燮熙谓凡有所馈。俱纳于姑。孝也。惟孝顺。故和睦。况兄若弟以仁义名。宁有不由仁义行哉。语云。和气致祥。彼二妙既如一体。宜乎猫犬胥感于和气。而犬母为哺猫儿焉。表为二难。是真难能也已。【白话解释】唐朝张孟仁的妻子姓郑名妙安。张仲义的妻子姓徐名妙圆。他们大家很和睦。虽然徐家富。郑家穷。但是他们从来不在这些上面计较。所以妯娌间并没有介意的事情发生。他们时常在一间房子里面纺纱织布。得到了吃的用的东西。就都送到婆婆里去。自己从没有私下藏着的。郑妙安回娘家去了。徐妙圆就给郑妙安的孩子吃奶。徐妙圆回娘家去。郑妙安也同样的给徐妙圆的孩子吃奶。大家不管那一个是自己的儿子。总是一样看待。小孩子也认不出、究竟那一个是自己的母亲了。有一天、家里的猫。生了几只小猫。大猫给人家偷去了。那看门的狗。就来饲养小猫。给他吃奶。别人家说。这个是郑妙安和徐妙圆两个人和气所感化的。皇帝得知了。就写了二难两个字。题在张家的门前。十四、【余陈让产】余楚继妻。让产前子。教翼远游。卒成进士。【原文】宋余楚继妻陈氏。生子翼。三岁而楚死。陈氏尽以其产与前妻二子。谓翼曰。彼无母。勿以此为争也。翼年十五。使游学四方。氏穷窭。几无以自存。翼在外十五年。成进士归。迎母入官。氏闻前妻二子贫困。又收养而存恤之。吕坤曰。继母每私其所生。能均产业。足矣。况夫产尽让前子。既贫而又恤之。即亲母何加焉。均产。中道也。让产。贤道也。天下无过慈之继母。吾于陈氏所深取焉。【白话解释】宋朝时候。有一个姓余名叫楚的人。他的后妻陈氏。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余翼。余翼到了三岁的时候。余楚就亡过了。陈氏就把家产完全让给了前妻生的两个儿子。并且对自己的儿子说。他们没有了母亲。你不要为了这些家产和他们争夺。等到余翼十五岁了。陈氏就叫他到外面游学去。这时候陈氏穷苦得了不得。几几乎连衣食也不够了。后来余翼在外边过了十五个年头。才中了进士回来。把母亲迎接去了。陈氏打听得前妻的两个儿子。还是穷苦困顿。也把他们接了过来一同住着。并且时时刻刻照应他们。十五、【王何贤名】王妻何氏。勤俭积资。弟妹贫困。尽以与之。【原文】宋王木叔、甚贫。妻何氏。永嘉人。勤俭佐夫。家用遂饶。一日、语夫曰。子可出仕。弟妹贫寒。余资久蓄何益。请以与之。木叔曰。是吾志也。旦日尽散。簪珥不遗。木叔既仕。何氏又曰。弟妹尚困。有田如许。何不畀之。夫喜曰。此尤吾志也。尽以田与弟妹。一郡称为贤妇。吕坤谓憎同室而专货利。妇人莫不尔。欲其彼我分明已难。况尽推所有以与弟妹乎。况其家素贫。因何氏勤俭佐夫。渐渐积蓄。而始得此所有乎。其夫喜而从之。友于可概见矣。【白话解释】宋朝王木叔的家里非常穷苦。他的妻子何氏。是永嘉地方的人。很勤俭地帮助丈夫。于是家景渐渐好起来了。有一天、何氏对他的丈夫说。你是可以出去做官的。但是弟弟妹妹很穷苦。我们家里多下来的钱。放着有什么用呢。还不如给了弟弟妹妹的好。王木叔听了说。这个正合我的心意。到了第二天。就把多下来的钱都给了他们。甚至小小一枝簪、一副耳环、也都没有留下。等到王木叔已经做了官。何氏又对丈夫道。现在弟弟妹妹还觉得穷苦。我们有这许多田地。何不给了他们呢。王木叔听了。很是欢喜。就答道。这尤其合我的心意了。就把田地都给了弟妹。因此一县里的人。个个称赞他是贤德的女子。十六、【欧阳贤嫂】廖妇欧阳。小姑闰娘。乳哺送嫁。贤嫂名扬。【原文】宋廖忠臣妻欧阳氏。舅姑死疫。遗一女名闰娘。才数月。氏适生女。同乳哺之。乳不给。乃以其女分邻妇乳。而自乳闰娘。凡有食物。必倍厚之。久之、女亦自甘退让。及笄。人每求其女。氏必以小姑未字辞。卒以富贵家先闰娘。罄其妆奁之美者送之。送女之具不及也。吕坤曰。姑嫂、世所谓参商人也。年少分疏。易生嫌隙。世之为嫂者。诚如欧阳氏。则举世皆闰娘矣。吾以是知一人尽道。二人成名。同室仇仇。过分多寡耳。难以罪一人也。【白话解释】宋朝廖忠臣的妻子。双姓欧阳。公婆都染了疫病死去了。遗下了一个女儿。名叫廖闰娘。才生下来只有几个月的。那时候、刚巧欧阳氏也生下了一个女儿。就和小姑同养着。姑娘侄女儿一同吃着奶。奶汁不够了。欧阳氏把自己的女儿寄到邻舍家里去。自己给廖闰娘吃奶。每逢吃食物的时候。给廖闰娘的、总比给自己的女儿多一半。经过好久的时间。欧阳氏的女儿。也晓得退让了。等到两个女孩子年纪长大了。有人来向他的女儿求婚的。欧阳氏一定说。小姑还没有许给人家。怎么可以先许我的女儿呢。最后终把廖闰娘先嫁给了富贵人家。尽数把好的嫁妆给了他。嫁自己女儿的嫁妆。就没有这样好了。十七、【邹媖引过】宋有邹媖。引过护嫂。四子登科。富贵寿考。【原文】宋邹媖、为继母之女。前母兄娶荆氏。继母虐之。媖辄掩护。后嫁士人。内外称其贤。及归宁。抱数月儿。嫂置诸床。儿堕火。烂额死。母大怒。媖曰。女自卧儿于嫂室。嫂不知也。荆悲悔不食。媖不哭。且曰。我梦儿当死也。强嫂食而后食。后生五子。四登进士。年九十三而卒。吕坤谓小姑如姑。嫂甚畏之。媖、异母也。乃继母恶其嫂。饮食常不给。则私以己食继之。母役嫂。则必与之俱。嫂有过。则辄引为己罪。视异母嫂能如是。其多寿多男多贵子。殆天所以报善人欤。【白话解释】宋朝有个邹媖。他是后母所生的女儿。他的嫡母所生的哥哥。娶了妻子荆氏。后母待他很不好。邹媖每每遮掩嫂嫂的过失。保护嫂嫂的身体。后来邹媖嫁给读书人做妻子。里里外外的人。都说他贤德。邹媖回娘家来探望母亲。抱了才生下几个月的儿子同来。他的嫂嫂就抱了来。把小孩子放在床上。不晓得怎么一来。小孩跌在火里了。烧烂了额角死去。邹媖的母亲知道了。就大大的生了气。邹媖说。这是我自己把小孩睡在嫂嫂房里的。嫂嫂是不知道的。他的嫂嫂荆氏。一方面悲痛。一方面懊悔。就不要吃饭了。邹媖装着不悲伤的样子。一些也不哭。并且说。我前次做梦。就晓得这个儿子是应当死的。硬要嫂嫂吃饭。嫂嫂也就吃了。后来邹媖接连生了五个儿子。有四个都中了进士。自己活到九十三岁。才去世。十八、【三姑事长】三姑祖病。侍奉不离。事其伯父。犹子比儿。【原文】辽郭维翰女。名三姑。九岁父卒。又三年母丧。弟年幼。上有祖父。年七十余。依其伯。伯已年五十。祖父病风不起。三姑侍汤药饮食。三年不离。祖逝。伯继病。三姑侍伯病。如事父母然。伯终。三姑服丧三年。服阕。适胡大庵为妻。夫荣子贵。人咸敬之。三姑境遇、苦甚矣。父丧甫毕。即遭母丧。在母丧中。又侍老病之祖父。祖父逝。伯继病。事如父母。伯亡。如丧考妣。天盖苦其心志以试之也。夫荣子贵。宜矣。【白话解释】元朝时候。辽国里的郭维翰。有个女儿。名叫郭三姑。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亡故了。过了三年。他的母亲又死了。他的弟弟年纪很小。上面还有个祖父。年纪已经七十多岁了。是和郭三姑的伯父一同住着的。他的伯父年纪也有五十岁了。他的祖父生了中风病。瘫在床里。终日不能够起来的。郭三姑服侍祖父。吃汤吃药吃饭。都由郭三姑照料。有三年不曾离开过祖父。后来祖父死了。他的伯父又生了病。郭三姑服侍伯父的病。和服侍爷娘一样。伯父死了。郭三姑就穿了三年素服。服满了以后。嫁给胡大庵做妻子。后来郭三姑的丈夫儿子。都都很荣华富贵。当时的人。大家很敬重他的。十九、【茅女扶兄】茅女兄痿。倭至嫂奔。扶兄出避。同受火燔。【原文】明慈溪人茅氏女。年十四岁。父母俱亡。独与兄嫂居。其兄病痿卧。值倭寇入县。嫂出奔。呼女与偕。女曰。我室女。将安之。且尔我俱去。谁扶吾兄者。乃坚决侍兄病而不行。倭寇至。纵火。女力扶其兄。避空室。竟被燔灼俱死。茅氏女年仅十四耳。而能知室女之未可随行。且以孱弱女子。扶病痿之兄以出。岂真不量力哉。意甘同死。不忍委兄而去。道固当尔。则杀身乃所以成仁也。【白话解释】明朝时候。慈溪县地方上。茅家里有一个女子。他的年纪只有十四岁。但是他的父亲母亲。都是早已去世了。独自跟了他的哥哥和嫂嫂一同住着。他的哥哥生了一种筋肉疲软的痿瘫病。睡在床上。不能够自由行动的。那时候、刚逢着日本的兵打进慈溪县城来了。他的嫂嫂就逃出去。并且叫小姑一同逃走。茅家女子说。我是个闺门女子。逃到那里去呢。并且你我都逃走了。那一个人来扶我的哥哥呢。于是他很坚心决志地、侍奉着哥哥的病。终于不肯走开。后来日本强盗到了。放起火来。茅家女子用尽了气力。扶了他的哥哥避到空房子里去。竟被猛烈的火烧死了。二十、【曹杜易乳】杜氏讽姑。为翁置妾。得子妾亡。易乳以接。【原文】明曹桂妻杜氏。年二十四而寡。遗腹生女。念家无他丁。翁嗣将绝。日讽姑为翁娶妾。从之。得一子。弥月、妾死。杜即以己女托族母。而自乳翁子。逾年、翁姑并没。或谓之曰。汝辛苦抚夫弟。能以夫弟为后耶。杜曰。夫弟后翁。他日得生二子。则其一、即我后也。曹杜氏以遗腹产女。家无他丁。翁嗣将绝。日讽姑劝翁娶妾。欲得一夫弟以延宗祧。既得夫弟而庶姑死。乃易乳以保全之。成始成终。出于天性。非特孝悌两全。抑且节绝义昭著矣。【白话解释】明朝曹桂的妻子杜氏。年纪二十四岁的时候。丈夫就死去了。遗腹生下了一个女儿。他心里思量着。家里没有另外的男子。恐怕曹家的香火。就要断绝了。所以天天去劝婆婆。要给公公娶个小老婆。后来婆婆听了他。就生了一个儿子。可是生下了刚刚满月。那个小老婆又死了。杜氏便把自己的女儿。托了族母去抚养。自己来给公公的儿子吃奶。过了一年。公婆都死了。有人对杜氏说。你这样辛辛苦苦抚养你丈夫的弟弟。难道可以把丈夫的弟弟、当着自己的后代吗。杜氏回答道。丈夫的弟弟。当然做公公的后代。但是等到他生了两个儿子。那末有一个。就是我的后代了。二十一、【茅曹敬爱】茅氏多病。劝夫妻曹。曹拜床下。感动年高。【原文】明谭宗胜妻茅氏。多病无子。劝夫以继室礼娶曹氏。谭从之。曹见茅。问为谁。谭绐之曰。嫂也。曹遂敬奉汤药不懈。后见夫持茅手脉。视而泣。曹乃以礼谏。谭不得已以实告。曹曰。吾失礼多矣。亟走拜茅床下。茅惊。答拜曰。屈君若此。我何能安。固逊。遂以姊妹序齿。茅诚贤矣。而曹初以为姒。敬奉不懈。悌也。夫执茅手。以礼谏之。亦悌也。迨明真相。嫡庶互让。茅父且感其事而悟。老年兄弟。和乐如初。尝语人曰。使吾兄弟式好者。吾女也。於戏、二女之感人深矣。【白话解释】明朝谭宗胜的妻子茅氏。身体多病。没有儿子。就劝丈夫用娶后妻的礼节。把曹氏的女子娶了来。谭宗胜就依着做了。曹氏看见了茅氏。就问丈夫道。这个是什么人呢。谭宗胜就骗他说。那个是我的嫂嫂呵。曹氏以为真的。所以就很敬重的。给茅氏递汤递药。不敢懈怠。后来看见丈夫握了茅氏的手脉。看着哭了。曹氏就用礼法来劝他的丈夫。谭宗胜不得已、就把实在情形对曹氏说了。曹氏听了说道。那是我多多失礼了。就急急忙忙走到茅氏房里。在床前跪下了。茅氏吓了一跳。也就跪下了说。委屈你到这般地步。我心里是很不安的。大家逊得了不得。最后就排了年纪的大小。做姊妹称呼。二十二、【穗女抚弟】穗女抚弟。置帚具酒。族叩夜门。款之愧走。【原文】明陈穗女。年十八。父母殁。二弟长者六岁。少者五岁。亲族利其有。日眈眈于旁。女矢志抚弟。置帚数十。具酒食以待。寒夜、族兄弟乘黑叩门。女燃帚启户。款以酒食。皆大惭。诡曰。吾辈夜行。火灭求烛耳。自此遂绝意。及二弟毕婚。年四十五。乃嫁。无子。二弟迎养终身。陈女所处之境。伶仃孤苦。岌岌可危。稍不谨慎。祸即随之。乃矢志抚弟。预防周至。非但不示人以隙。且令其感愧以去。化险为夷。保全门户。可谓女中丈夫矣。【白话解释】明朝陈穗的女儿。十八岁的时候。爷娘死了。有两个弟弟。大的六岁。小的五岁。宗族里的人。贪着他家里有钱。天天等着。很有分肥的意思。于是陈穗的女儿。立下了誓愿。抚养弟弟。他预备了几十个火把。又暗暗地办好了酒饭。等他们来。在一个寒冷的夜里。有许多族里的兄弟。趁着天暗了。就来敲门。陈穗的女儿就把预备了的火把点着火。开了门。放他们进来。把预备的好酒饭。请他们吃。这一班族兄弟。弄得难为情起来了。他们就讲了一句谎话说。我们晚上走路。灯火灭了。所以来讨点蜡烛的。从此他们就把贪羡的心思打消了。陈穗的女儿一直等到两个弟弟都娶了亲。自己已经四十五岁了。方才出嫁。后来没有儿子。两个弟弟就迎接他回来。养老他的终身。二十三、【欧冯均产】冯氏问翁。嫡庶之别。服等产均。欧父大悦。【原文】明欧公池妻冯氏。顺德人。公池有两兄。皆庶出。父分产。欲厚公池。冯氏请曰。嫡子庶子为父母服。有差等乎。欧父曰。皆三年。冯曰。三子皆翁所生。服既无别。分产可有别乎。若是非妾所愿。亦非后人福也。欧父嘉叹而从之。父母爱幼子。常情也。况公池又为嫡子乎。父分产欲厚嫡子。而冯氏乃以嫡庶服之无别。明分产之不可有厚薄。冯氏此言。知礼达义。对于翁则孝。对于夫则悌。诚可以为后世法矣。【白话解释】明朝有个欧公池。他的妻子冯氏。是顺德地方的人。欧公池有两个哥哥。都是庶母所出的。后来他的父亲分家产的时候。就想多分一些给欧公池。冯氏就问欧公池的父亲道。父母死了。嫡出的儿子和那庶出的儿子。为父母服丧的期限。有没有分别的呢。欧公池的父亲说。那是没有分别的。都是三年的丧服呵。冯氏说。三个儿子都是公公亲生的。既然丧服也没有分别。难道分起家产来。可以有分别的吗。假使这个样子分法。不是我所情愿的。恐怕也不是后人的福气呵。欧公池的父亲听了冯氏这一番的话。非常的称许他。就依了冯氏的主张。把家产平均分了。二十四、【俞王劝翁】俞妇王氏。劝翁重兄。七分田宅。勤俭治生。【原文】明俞僧妻王氏。新昌人。僧无兄弟。而伯有六子。甚横。欲七分其田宅。僧父持之坚。遂交恶。王氏知之。白僧父曰。财重乎。兄弟重乎。愿翁慎所处。僧父从之。僧伯大喜。遂式好如初。王氏勤治生。后十余年。伯产尽归王氏。财重兄弟重数语。人虽知之而不肯言。言之而不肯行。王氏一女子耳。竟能作此言。劝翁实行。共复悌道。而天亦报施不爽。可见人贵勤劳。不在遗产之多寡。世之争产者。可以休矣。【白话解释】明朝有个俞僧。他的妻子王氏。是新昌地方的人。俞僧没有亲兄弟。可是他的伯父有六个儿子。非常横暴。不讲道理。要将田地房屋做七份分派。俞僧的父亲一定不肯。于是他们兄弟俩就生了恶感。王氏知道了这回事。就对俞僧的父亲说道。世间上究竟还是钱财重要。还是兄弟重要。请公公仔仔细细想一想去做。于是俞僧的父亲、就听从了媳妇的话。不再去争田产了。俞僧的伯父就大大的欢喜。彼此仍旧同从前一样的和好了。王氏很勤俭的治理家中生活。过了十几年。俞僧的伯父所有产业。尽数卖给王氏了。【绪余】悌者。所以事长也。无论伯叔姑姊兄嫂师友。凡长于我者。皆应敬以事之。而友爱若弟若妹。以及兄弟之子女。姊妹之子女。皆在于悌道之中也。女子之悌。当更有进。盖于归以后。以夫家为家。无论舅姑二人之兄弟姊妹。皆为长亲。即妯娌之间。姑嫂之间。嫡庶之间。以及妯娌姑嫂嫡庶之子若女。皆无不包括于悌道之中。所谓爱屋及乌。怀其少、即所以敬其长也。孝悌为人之本。本立而道生。可不慎欤。三集卷二 《二十四悌》悌篇一、【周公祝代】周公兄病。为告三王。愿以身代。祝册深藏。【原文】周公姬旦、武王之弟。武王克商二年。有疾弗豫。周公为坛。植璧秉珪。告太王王季文王。愿以身代。武王疾旋瘳。其祝册纳于金縢。后遭流言。居东。成王感风雷之变。与大夫冠弁朝服。启金縢。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书。成王执书以泣。遂亲迎周公而归。李文耕曰。周公之孝弟。其大处在相成王制礼作乐。使文武之志事。到几微无遗憾处。然即其告三王。身代兄死。至诚激发。足以感泣风雷。则周官周礼。岂非字字从血性中流出乎。【白话解释】周朝时候。有个周公。姓姬名旦。就是武王的弟弟。武王在打平商朝天下的第二年。忽然生了病。古时候的人。看了玉是很贵重的。又对皇上或天地祖宗面前。有禀告的事情。一定是执了珪的。于是周公就到太庙里设起祭坛。在神位前供了玉。手里执了珪。去禀告他的曾祖父太王。祖父王季。父亲文王。情愿把自己的身子去代哥哥。果然后来武王的病就好了。周公这篇祝文。就藏在一个用金锁锁着的柜子里。后来武王死了。儿子成王即了位。有人在成王那儿说周公的坏话。于是周公就离开了京城。住到东都洛邑去了。正在秋天收获的时候。天上忽然有了大风大雷的变化。成王也有点感触了。因此就同了大夫们着了礼服礼帽。把那个金锁锁着的柜子打开来。才看到了从前周公情愿把自己身子代武王的那篇祝文。成王心中大大的觉悟了。拿了祝文。流着眼泪。于是亲自去把周公迎接回来。二、【伋寿争死】伋寿二子。异母弟兄。先后争死。至性至情。【原文】周卫公子伋。宣公之嫡子也。后宣公夺伋之妻。是为宣姜。生寿与朔。朔与宣姜愬伋于宣公。公令伋之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贼又杀之。国人伤之。赋二子乘舟之诗。李文耕谓人道至宣公绝矣。乃伋寿弟兄。于君父之命。挽之不能。逃之不忍。一则先兄以死。而冀兄之万一不死。一则继弟而死。而不忍弟之独为己死。至性至情。一往不回。千载下犹足令人陨涕。【白话解释】周朝卫国的公子名伋。是宣公正妻生的长子。后来宣公看了公子伋的聘妻相貌很好。就夺了来做自己的妻子。这就叫宣姜了。宣姜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名叫寿。小的名叫朔。他们两兄弟虽是一母所生的。可是品行却大大的不相同了。朔同了母亲宣姜。在宣公面前说伋的不好。宣公就叫伋到齐国去。又预先差了个刺客。在半路上险要的地方等着。等到伋来的时候。就把伋杀死。寿得知了这回事。就去对伋说了。伋说。这是君上的命令。那里可以为了性命就逃掉呢。寿见他的哥哥不肯逃命。就把伋到齐国去做凭信的符节。暗暗地把他拿了来跑了。那末刺客。看见了符节。以为就是伋了。于是把寿杀了。伋不见了符节。也就赶了上来。看见寿死了。就说。君王叫你来杀我的。寿有什么罪。你把他杀了呢。那末刺客。才晓得他是真的伋了。因此又把他杀死。卫国的人。都替他们悲伤。就做了二子乘舟的诗。去哀悼他们兄弟两个人。三、【伯鱼十往】汉第五伦。友爱无两。兄子病时。一夜十往。【原文】汉第五伦、字伯鱼。峭直无私。自郡守以清节著。擢为司空。或问伦曰。公亦有私乎。对曰。昔有人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尝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李文耕曰。按第五公之私。是何等省察法。而又讼言之。不稍匿讳。是何等克治法。世之待弟兄子姪者。苟以第五公为比。有一时一处非私者耶。人能如第五公之自省自责。何患不到圣贤地位。【白话解释】汉朝有个双姓第五名伦的。表字伯鱼。他的为人正直无私。做太守的时候。就清正廉洁出了名。后来做到了司空官。有人问他说。先生这样的正直无私。有时候也有私心的事么。伯鱼回答道。那里敢说没有呢。从前有一个人。送了一匹千里马给我。我虽然谢却了不受。但是每每朝廷里的三公有选举的时候。我的心里总不能忘怀这个人。不过终于不用他吧了。有一次、 我哥哥的儿子有了病。我在一个晚上。去看望他有十次。回到寝室里的时候。就很安然地睡着了。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看他。可是镇个夜里。终是睡不着。照这样看起来。我怎么可以说是没有私的呢。四、【郑均悟兄】郑均为佣。爱兄真切。兄感其言。遂为廉洁。【原文】汉郑均兄为县吏。颇受礼遗。均数谏不听。乃脱身为佣。岁余、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赃。终身捐弃。兄感其言。遂为廉洁。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备至。再迁尚书。数纳忠言。肃宗敬重之。东巡过均舍。赐尚书禄终其身。人号为白衣尚书。李文耕谓凡化骨肉。虽曰至诚。岂不贵有术哉。郑均之谏兄。善矣。要其得力处。却在脱身为佣。得值与兄。以身作则。所以感悟者至切也。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若郑均之于兄。其术善。其心苦矣。【白话解释】汉朝时候。郑均的哥哥在县衙门里当了小官。常常收受了人家送来的礼物。郑均去劝了哥哥好几次。可是他的哥哥老是不肯听。郑均就出去到别人家去做工。过了一年多些的时候。才回来了。把做工得来的金钱布帛都给了哥哥。并且说。物品完了的时候。是可以再用劳力去换来的。若是做官犯了受贿的罪。那是一生的名誉都完了。他的哥哥听了这话。才感悟了。就很廉洁了。郑均平生为人。很有义气。又很信实。养他的寡居嫂嫂和侄儿。又有恩。又有礼。后来他做了尚书官。时常把忠直的话去谏皇上。那时候的肃宗皇帝很敬重他。在皇帝东巡的时候。就到了郑均的家里。赐他终身吃着尚书的俸禄。人家都叫他白衣尚书。五、【薛包析产】薛包亲没。侄欲分居。推美取恶。不受名誉。【原文】汉薛包至孝。父娶后妻而憎包。屡逐之。庐于里门。晨昏不废。亲没。弟子求分异。包不能止。乃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曰、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庐取其荒顿者。曰、吾少时所理。意所恋也。器物取其朽败者。曰、我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弟子数败其产。辄复赈给。李文耕曰。包于财产。让美取恶。视世之重财产。轻骨肉者。何啻霄壤。要其所难得者。尤在两被父逐。恋恋不去。卒以积诚感格父母。此种至性人。心目中岂复知有财产乎。惟孝友于兄弟。其包之谓欤。【白话解释】汉朝有个姓薛名包的人。生性非常孝顺。他的母亲死了。父亲娶了后妻。对薛包的感情很不好。屡次把他赶出家门去。薛包就在附近的地方住下。他在早上晚上的时候。仍旧到爹娘的面前来请安的。后来父亲和母亲都死了。他的弟弟和侄儿们都要求分家。薛包劝不住他们。于是把家里的财产都分开了。他就把老的用人分给自己。他说。这班年老的人。和我一同做事。已有许多年代。你们恐怕使唤不便的。又把荒芜的田地。破旧的房屋。分给了自己。他说。这些都是我幼小时候所治理过的。在我的心里。是有一种特别感情的。又把破旧的日用器具。分给了自己。他说。这都是我从前用惯了的。吃惯了的。这些给了我。那末我的身体口嘴。是很安然的了。他把新的好的都分给了弟弟侄儿。后来弟侄们把家产化完了。薛包又时常去救济他们。六、【邓攸弃子】邓攸避乱。保其侄儿。宁弃己子。人皆哀之。【原文】晋邓攸、字伯道。石勒兵起。攸挈家而逃。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儿及侄绥。度不能两全。乃谓妻曰。吾弟早亡。惟有一息。理不可绝。应自弃我儿。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系其子于树而去。卒不育。时人义而哀之。其侄绥、服攸丧三年。奉祀如所生。李文耕曰。按邓仆射事、与鲁义姑同。皆于流离颠沛中。不失其本心者。虽卒以无子。为气数之偶差。然人人义而哀之。固百世不没矣。况其弟子绥之感义服丧。俎豆不祧者乎。【白话解释】晋朝有个邓攸。表字叫伯道。这时候、胡人石勒带了兵来攻打中国。邓攸就带了家小逃难。路上遇见了强盗。把他们驾车的牛马都抢了去。他们只好步行了。一边肩着儿子。一边肩着侄儿名叫邓绥的。邓攸心里想。这两个小孩子带着。怎么可以逃难。看来只能保全一个了。于是就对妻子说。我的弟弟死得很早。只留存了这点骨肉。照理不可以给他断绝的。应该把我自己的儿子丢弃了。假使徼幸我们两人能够保全了性命。那末我将来应当仍旧有儿子的。他的妻子听了。没有法子。也就流着眼泪。依了丈夫的话。把自己的儿子绑在树上。邓攸两夫妇带着侄儿去了。可是后来。邓攸终究没有儿子。当时的人。很佩服他的义气。又很可怜他没有儿子。后来邓攸死了。他的侄儿邓绥。替伯父服了三年丧。并且对于一切祭祀。都像自己父亲的一样看待。七、【颜含侍疾】颜含兄疾。侍养诚虔。足不出户。一十三年。【原文】晋颜含、字宏都。兄畿得疾。死复活。累月犹不能语。含绝弃人事。躬亲侍养。足不出户者十有三年。次嫂樊氏。因疾失明。医方须蚦蛇胆。徧求不获。含忧叹累日。尝昼独坐。忽有青衣童子。持一青囊授含。开视。乃蛇胆也。童子出户。化青鸟飞去。嫂病得愈。含后拜侍中。颜畿棺开复活。气息甚微。将护累月。犹不能语。饮食所须。托之于梦。阖家营视。顿废生业。虽母妻不能无倦。独含乃侍养不离。十三年之久。事父母无以过矣。宜其累叶后。有杲卿真卿之劲节精忠也。【白话解释】晋朝时候。有个姓颜名含的人。表字宏都。他的哥哥就叫颜畿。生了病。已经死去了。忽然又活转来。有好几个月不能说话。颜含就屏绝了一切人事。亲自侍养着哥哥。连门外也不走出去。这样的足足有十三年。他的第二个嫂嫂樊氏。生了病。眼睛瞎了。请了医生来给他开了一张方。要蚦蛇的胆来做药。寻来寻去。总是寻不到蚦蛇的胆。颜含的心里非常忧闷。这样忧闷了好许多日子。在有一天白天里。他独自一个人坐着。忽然有一个穿青衣的童子。把一只青袋给了他。他把青袋打开来一看。原来正是访求不着的蚦蛇胆了。那个青衣童子走出门口。就变化了一只青鸟飞去了。他嫂嫂的眼睛才得亮了。颜含后来做了侍中的官。八、【彦霄析箸】彦霄析箸。兄产荡然。置酒焚券。迎兄归焉。【原文】晋赵彦霄与兄彦云。亲丧。同爨十二年。彦云浪游废业。彦霄谏不听。遂求分析。越五年。兄产荡然。逋负盈门。渐欲逃亡。彦霄因置酒迎兄嫂饮。告曰。弟初无分爨意。以兄不节用。敬为守先业之半。今请归。仍主家政。即取分券、火之。出所蓄。偿诸负。兄惭。遂改过焉。彦霄谏兄不听。遂求分析。迨兄荡产。迎归主家。如此苦心。兄能不改过乎。史玉涵曰。此等处全要纯是一片恻怛至诚。才得泯然无迹。两两相忘。若有纤毫介介。便触人心目。兄嫂受之。亦决不能安矣。【白话解释】晋朝有个赵彦霄。他的哥哥叫赵彦云。父母死了以后。两兄弟同镬吃饭的有十二年。后来赵彦云喜欢游荡。废弃了正当的职业。赵彦霄去劝他。可是他哥哥总是不肯听。于是赵彦霄就向哥哥要求分家。两兄弟分了家以后。过了五年。他哥哥的家产都用光了。欠债很多。来向他讨债的人。差不多把门槛也踏断了。他哥哥因为没有法子归还债务。就想逃走了事。赵彦霄就办了酒。迎接了哥哥和嫂嫂过来吃着酒。对他们说。我起初并没有要分家的心思。不过因为哥哥的用度。太不节省了。所以要求分家。就是给先人遗下来的产业、保存了一半的意思呵。现在就把我所保存的归还了。仍旧请哥哥和嫂嫂。主持家里内外的事务。说完话。就把分书拿出来。用火烧掉了。又拿出了积蓄下的钱。给哥哥偿还债务。赵彦云看了他弟弟这样的行为。不知不觉也惭愧起来了。因此改了过。不再像以前的放荡了。九、【蔡廓奉兄】蔡廓事兄。咨而后行。起造二宅。东宅先成。【原文】南宋蔡廓。济阳考城人。言行以礼。母丧三年。不栉不沐。奉其兄轨如父。家事大小。皆咨而后行。公禄赏赐。一皆入于轨。罢豫章郡还。起二宅。先成东宅。与兄轨居之。后廓卒。轨致仕归。送钱五十万。以补宅值。廓之少子兴宗甫十岁。亦能体父意。白其母却之。谚云。长兄如父。然能事兄如事父。家事大小。悉咨而后行。公禄赏赐。尽入于兄。殊不多觏。至起二宅。先成东宅以居兄。是爱敬之心。无处不然也。德教所及。少子年虽十龄。亦能以悌继悌矣。【白话解释】南宋朝时候的蔡廓。是济阳考城地方的人。他的说话和行为。处处都用礼法。他的母亲死了。他守了三年的丧。不梳头。不沐发。蔡廓事奉他的哥哥叫蔡轨的。像待父亲一样的恭谨。家里一切的事。不论大小。一定要告诉了哥哥以后。才敢做。做官得来的俸禄。和皇上赏赐他的。都交给哥哥。从来没有自己私下藏着一些儿的。后来蔡廓做了豫章的太守回来。就造下两座房子。把东边的一座房子先造好了。给哥哥蔡轨居住。后来蔡廓死了。蔡轨也告老回来。送给他的侄儿五十万的钱。算是房子的价值。这时候、蔡廓的小儿子名叫蔡兴宗。年纪才十岁。也能继续他父亲的志向。对母亲说了以后。就把五十万的钱。如数还了他伯父。十、【崔挺世悌】崔挺爱弟。让宅推田。全家行悌。启后承先。【原文】北魏崔挺三世同居。岁饥。始析。与弟振推让田宅。仅守墓田。挺有六子。共敦悌道。长孝芬。诸弟孝暐等奉如父。诸妇亦相亲爱。有无共之。孝演孝政先卒。孝芬与弟恸哭。绝肉蔬食。初、振亡。孝芬等奉叔母。若所生。家事悉咨决。财物尺寸皆归库。四时分赉。叔母主之。崔氏全家。皆敦悌道。挺爱其弟。让宅推田。其诸子效之。则敬事叔母如母。芬丧其弟。恸哭蔬食。诸弟化之。则奉事长兄如父。夫行妇效。兄友弟恭。孝芬有子八人。半皆显贵。盖一门和气所酝酿耳。【白话解释】北魏时候。崔挺的家里。本来是三代同住的。有一年。年成很荒。才分了家产。崔挺和弟弟叫崔振的。把良好的田和房屋。都推让不要。两兄弟只守着祖宗坟墓前面的几亩田。一同耕着。崔挺有六个儿子。儿子们也大家都很友爱。大儿子叫崔孝芬。他的弟弟崔孝暐等。看待孝芬像父亲一样的尊敬。一班媳妇也都相亲相爱。你有的给我。我有的给你。一些儿也不存私见。崔孝演崔孝政先死了。崔孝芬和他的弟弟们哭得非常悲伤。并且断绝了肉食。吃着素菜。在以前的时候。他们的叔父崔振死了。崔孝芬等一班兄弟。奉养叔母。像奉养母亲一个样子的尊敬。家里的事务。都要禀告过叔母。才可以决定。一切财物。就是连很琐小的东西。也一定归到库房里去。到了四季分赏的时候。就请叔母作主分派着。十一、【杨播厅堂】杨播昆季。寝息厅堂。终日相对。不入内房。【原文】北魏杨播、字元休。弟椿津并敦义让。昆季相事如父子。播性刚毅。椿津恭谦。兄弟聚于堂。终日相对。未尝入内。有一美味。不集不食。厅堂间往往帷幔隔障。为寝息之所。时就休偃。还共谈笑。一家之内。男女百口。缌服同爨。庭无闲言。兄弟三人。为官皆以忠谨称。昆季终日相对不入内。甚且以厅堂为寝息之所。不啻姜被同温矣。李文耕谓兄弟以天合。如播与椿津。形影不离。坐立不苟。每食必集。见物必思。真时时见其天矣。世之人乃独以人汩其天。何哉。【白话解释】北魏时候。有个姓杨名播的人。表字元休。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名叫杨椿。一个名叫杨津。他们兄弟三个人。都很有义气。很肯谦让。兄弟们大家看待着。好像父子一样。杨播的性子很刚正。他两个弟弟的性子。很恭谨谦虚。兄弟三个人。镇天的在厅堂上。一块儿住着。很少回到内房里去的。好吃的东西。兄弟三个人。有一个不到。就不吃的。厅堂上挂着门幕和帐子。兄弟们就在那儿做睡卧的地方。时时在那儿休息着。或者大家谈谈笑笑。杨家一家里。男男女女一共有一百多个人。五服以内的。大家还同镬吃饭。家庭里没有一丝儿的口角的。他们兄弟三个人。做了官都有忠直谨慎的名声。十二、【杨津敬长】杨津老年。犹尽弟职。假寝阁前。物不先食。【原文】北魏杨津年过六十。与兄椿并登台鼎。津犹旦暮参问。子侄罗列阶下。椿不命坐。津不敢坐。椿出未归。津不先食。食则亲授匙箸。味皆先尝。椿命食始食。椿或他处醉归。津扶持还室。仍假寝阁前。承候安否。初、津为州守。椿在京。每四时佳味。辄遣使寄。未寄不先食。观于杨津之敬兄。恭至极点。无以复加。上下数千年间悌弟。当推杨津为第一。四时果物之微。必先寄后食。非但不寄则不食。且未寄尚不食焉。而椿亦每得所寄。辄对之泣下。宜兄宜弟。其斯之谓欤。【白话解释】北魏的杨津。年纪已经过了六十岁的时候。和他的哥哥叫杨椿的。一同做了三公的大官。可是杨津在每天的早上晚上。还到哥哥的那儿去问安。阶下立满了儿子和侄儿。哥哥不叫他坐。杨津就不敢坐。有时候、杨椿到外边去了。还没有回家来。杨津就不敢先吃饭。在吃饭的时候。亲自拿了调羹筷子送给哥哥。菜蔬先自己尝了。然后再端上去。等到哥哥叫他吃。他才敢吃。有时候杨椿从外面回来。酒吃醉了。杨津就扶持哥哥到了寝室里。自己就在阁子里打着盹。因为这样可以晓得哥哥酒醉之后。究竟是安适不安适的。当初时候。杨津在外边做太守。杨椿在京城里做官。每逢四时有好吃的东西。杨津一定差了人去送给哥哥。没有寄给哥哥以前。他总不肯先吃的。十三、【苏琼释争】苏琼听讼。激发天良。普明兄弟。和好如常。【原文】北齐苏琼累官清和太守。郡多盗贼。及琼至。奸盗止息。民有乙普明兄弟争田。积年不断。各相援据。乃至百人。琼召谕之曰。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田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泪。诸证人莫不洒泣。普明兄弟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住。李文耕谓普明兄弟。汩其天性久矣。苏琼提出良心真处。恳款悟之。而普明兄弟一朝顿悔。正孟子所谓紾兄之臂。教之以孝弟者。而天性之良之不能终绝。于此可见矣。立教者亦急正其本可耳。【白话解释】北齐时候。苏琼升官到清河去做太守。那个地方的盗贼很多。等到苏琼上任了以后。盗贼和一班作奸犯科的人。便渐渐的没有了。清河地方上百姓。有个人叫乙普明的。和他的弟弟为了争夺田产。打起官司来。有好几年了。这桩讼事还没有判决。他们各各援引做见证人的。一共有一百个人。苏琼就把乙普明兄弟两个人和一班证人。都叫了来。对他们说。天下所最难得的是兄弟。最容易求到的是田地。假使得到了田地。失去了兄弟。你们想心里觉得怎么样呢。说完话。眼泪就吊了下来。一班证人也都感动了。大家流着眼泪。乙普明兄弟两个。叩了头。请求到外面去和解了。于是分开了十年的兄弟。仍旧一同住着了。十四、【元规避水】元规避水。引妹与侄。子女三人。不遑保恤。【原文】陈王元规年十二。土豪刘填资财巨万。以女妻之。母以幼弱。欲结强援。元规曰。因不失亲。古人所重。岂可婚非类。母感而止。时有暴水流漂居宅。元规惟一小船。仓卒引母妹并孤侄入船。自执楫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阁于树杪。及水退获全。人皆称其至行。许止净曰。婚姻之道。所贵择贤尚德。而世之尚财帛。求攀援者比比。然而强宗之女。性多骄恣。甚至陵辱其夫。及其舅姑。此时悔之晚矣。董叔系援。可为殷鉴。元规幼年能见及此。可谓大雅不群矣。【白话解释】陈朝时候。有个姓王名元规的人。当他十二岁的时候。那地方有个土豪。名叫刘填。家里很有钱。要把女儿许给他做妻子。王元规的母亲。因为儿子的年纪很小。就想扳份有势力的亲戚。大家帮助着。预备答应刘家的亲事了。王元规说。从前圣人说过。可以亲近的人。才可以去依靠他。可见这是古人非常重视的。那里可以对性格不合的人家、去结了婚呢。他的母亲觉得儿子的话。说得有理。就把刘家的婚事回绝了。有一回。那个地方骤然地涨了水。把房屋也漂流了去。死的人也就不可计数了。这时候、王元规只有一只小小的船。他很匆忙地领了母亲同妹妹、和一个没有了父母的侄儿。上了小船。划了去。把自己的三个儿女。放在大树的上面。等到水退了。三个小孩子。仍然好好地在着树梢里。人家都说他有这样的品行。所以得到了上天的保佑。十五、【君良出妻】刘君良氏。四世同居。其妻离间。痛恨驱除。【原文】隋刘君良四世同居。斗粟尺帛无所私。大业末。荒馑。妻劝其异居。因易置庭树鸟雏。令斗且鸣。家人怪之。妻曰。天下乱。禽鸟不相容。况人耶。君良即与兄别处。月余。密知其计。因斥去妻。曰、尔破吾家。召兄弟。流涕以告。更复同居。都人共依之。众筑为堡。因号义成堡。考何椒邱为太守。有兄弟因析居相讼。何公察之为内谗。以诗判云。只因花底莺声巧。致使天边雁影分。泣随笔下。兄弟俱悟。乃不谓竟有令鸟斗以求分者。是巧之又巧矣。宜君良之几堕其计中也。【白话解释】隋朝刘君良的家里。是四代同住的。就是一斗粟、一尺布、也都归公。没有私下藏着了的。在大业末年的时候。年成很荒。刘君良的妻子。劝丈夫把家产分了。就暗地里把庭前两株树上鸟窠里的小鸟。互相掉换了一下。母鸟回到窠里。认得不是自己的雏儿了。因此两边的鸟斗着叫着。家里的人见了鸟这样又斗又叫。觉得是很奇怪的。刘君良的妻子就说。天下乱了。就是禽鸟也不能相容了。何况我们的人呢。于是刘君良听了妻子的话。就和哥哥分了家产。过了一个多月。刘君良晓得一切都是妻子的反间计。就把妻子赶出去。说、你破了我的家。一方面又去叫了兄弟来。哭着对他们说明一切。于是仍旧一同居住。县里的人都到他那儿去住。大家筑了一个小的城堡。就叫做义成堡。十六、【嗣立自捶】嗣立兄笞。求代以己。其母不从。遣奴自捶。【原文】唐韦嗣立、字延构。与其兄承庆异母。性友悌。母每笞承庆。嗣立辄解衣求代。母不听。即遣奴自捶。母为感悟。人比之为晋时王览焉。及嗣立为莱芜令。太后召见曰。卿父常言有两儿堪事陛下。卿兄弟在官。诚如卿父言。朕以卿代兄。更不用他人。即日拜凤阁舍人。李文耕谓韦母之虐前子。以非己所生耳。然母子之天固在也。延构认真同气之爱。恳切缠绵。母之介介者。遂无所用。延构之感其母。谓动之以天可也。要之骨肉之间。除自责外。亦更无别法矣。【白话解释】唐朝的时候有个韦嗣立。表字延构。和他的哥哥叫韦承庆的。是两个母亲生的。韦嗣立生性友爱。当他母亲打韦承庆的时候。韦嗣立老是解开了衣服。代着哥哥叫母亲打。母亲不去理他。他就叫了底下人来打着自己。他的母亲见了儿子年纪虽小。竟有这样的友爱。也就觉悟了。当时的人。说他和晋朝时候的王览一样的友爱。后来韦嗣立在莱芜地方做县官。太后把他叫到朝里。对韦嗣立说。你的父亲常常说着。有两个儿子可以服事皇上。现在你们两兄弟做了官。品行很好。果然你父亲所说的话是不错的。现在我就叫你代了你哥哥的官职。不再用别人了。于是马上叫他做了凤阁舍人的官。十七、【崔沔慈爱】崔沔母卒。敬姊爱兄。倍慈其侄。厚待诸甥。【原文】唐崔沔有至性。母失明。不脱衣而侍者三十年。当美景良辰。必扶持宴笑。令母忘其苦。母卒。爱兄姊几于母。慈甥侄甚于子。所得俸。悉以分惠。曰、风木既悲。无由展我孝思。计亲所垂念者。惟此四五人。吾厚待之。庶九泉稍慰也。后官至中书侍郎。子祐甫。复为贤相。李文耕谓事亲之道。不在志上体贴。便都成皮肤事。盖老年人有多少说不出苦恼。有多少说不尽心事。为子者不能体其志之所欲然。而会其情之所必至。使之愉怡和平。忘苦释虑。何贵乎有子哉。【白话解释】唐朝崔沔。生性非常孝友。他的母亲瞎了眼睛。崔沔就不脱衣服地侍奉着、有三十年。每逢天气清明的时候。他就扶持了母亲。吃着酒。大家谈谈笑笑地。叫母亲忘记了他的痛苦。后来他的母亲死了。他看待哥哥姊姊像母亲一样。对外甥和侄儿。比较对自己的儿子。还要加倍的爱护。他所得来的俸禄。就都分给他们了。他说。父亲母亲既然死了。没有地方可以尽我的一点心。计算起来。父母所记挂着的人。就是这四五个人了。我待他们好。那么似乎可以稍慰我父母在泉下的心呵。后来崔沔官做到中书侍郎。他的儿子叫崔祐甫。也做了一个很有名的宰相。十八、【德秀乳孤】德秀嫂亡。遗孤期月。抱乳湩生。能
上一篇:妻子的校友
下一篇:“小儿酌减”等药品说明让家长犯难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