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社会科学范文
社会科学范文第1篇
本书从简要概述经典物理、统计物理与量子力学之间的明显不同开始,论证为什么量子力学的应用可以超出物理学的范围,并且定义了量子社会科学。指出所谓的量子社会科学并不是要用适用微观尺度的量子力学原理重新表述社会,而是尝试借助量子力学的一些形式理论和概念,研究社会科学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在心理学、经济学与金融学中量子概率效应的存在,提出并解答了一些基本问题。他们论证了社会科学体系中的信息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量子力学的数学工具形式化的奇妙方法。本书建议了一种类-量子方法可以作为理解经济学与金融学中心对象决策问题的有效工具。两位作者还论证了概率相干性能够用来解释著名的Ellsberg决策佯谬中总概率规律的破坏,本书两位作者对这一新奇的研究领域做出了一些领先的贡献。
两位作者深知这样一本书所讨论的内容是与直觉相反的,他们要把解释亚原子行为发展起来的物理学理论用于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世界。尽管我们掌握了很多亚原子世界的精确知识,但是从来没有关于这个世界的直接经验。把微观世界有效的理论用于宏观世界可信度如何?这样奇特的做法会不会令人担忧?感兴趣的读者都可能提出这类问题。两位作者的想法是,关于他们开创的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应该由读者在读过该书之后自己得到答案。
本书陈述的模型可以称之为类-量子的,他们与量子物理没有直接关系。作者强调指出,对于复杂的社会系统所做的信息处理可以通过量子力学的数学工具描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书阐释了金融市场、行为经济学和决策问题。
把精确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系起来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其中最为困难的问题是消除这样的一种误解,即似乎在物理学与社会系统模拟之间本来就应当存在一架桥梁。实际上,在一些特殊的社会系统中,所得结果的“物理等价物”几乎毫无意义。
全书内容分4个部分,共15章。第1部分 社会科学中的物理概念,含第1-3章:1.经典、统计和量子力学,三合一概览;2.经济物理学; 3.量子社会科学。第2部分 数学与物理的预备知识,含第4-6章: 4.矢量的微积分学及其他数学预备知识;5.量子力学基本要素;6.Bohm力学的基本要素。第3部分 心理学中量子概率效应:基本问题及其答案,含第7-9章:7.简略概述;8.心理学中的干涉效应——导论;9.决策的类量子模型。第四部分 经济学、金融学与脑科学中的其他量子概率效应,含第10-15章:10.危机中的金融学/经济学理论;11.金融与经济学中的Bohm力学;12.BohmVigter模型和路径模拟;13.对于经济学/金融学理论的其他一些应用;14.大脑的类-量子处理的神经心理学起源;15.结论。
本书是面向经济学和心理学以及物理学的研究人员的一部具有新颖、独特观点的专著,很具启发性和创新性,对于希望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交叉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生以及研究人员很有参考价值。作者概述了进入该领域所需的数学预备知识和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社会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这对那些对这一问题感兴趣并打算阅读该书的读者很有益处。
丁亦兵,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
Ding Yibing, Professor
社会科学范文第2篇
莫斯科中学小学新教科书,启修因习俄语关系,及爱逛书店,常常“白相”书籍之故,知之甚详。其内容偏重新社会科学,(详见后段)关于历史,地理,经济原理,社会学大意等书,由启修个人狭陋的智识范围内来说,几全改各国的同种教科书之组织及面目。我想国内研究中小学教育者,应当十分注意于此。
东方大学,第三国际所设,不屈于俄政府。其目的专在养成一种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及宣传者,而不必在养成共产主义者。中国学生在此校者,现有七十余人,大抵皆朴实沉毅,而富于研究心,且习于团体的训练。启修前致蔡先生函,曾有一句评语说,他们朴实沉毅之处,不亚于老同盟会员,而其见解之有科学的根据,(自然是就高级学生说)则远过之,自以为是评,他们不是一种狂妄的空想家,而是一种具有科学的见解的实际家。单就他们仍不主张在中国宣传共产主义,而主张联合国内士农工商各阶级而行国民的革命,也可以约略的知道的。
俄政府的施设中,最有见地,有魄力,出于严密的计划,立于彻底的基础之上者,拿启修到俄不久的资格所能观察的而言,觉得应以他们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科学教育政策为最。这两样东西,若能继此以往继续至十年以上,前来对于世界的经济生活上,及社会科学上,
必能发生极大的影响。
新俄的社会科学教育政策,为俄政府主要政策之一,他们几可谓倾全力以赴之。他们的中学,劳动学校,普通大学,是拿新社会科学作主要科目的。他们全国的出版物中,这新社会科学的书,占了一半以上。他们对于智识阶级的待遇,除技术家外,以对于新社会科学者为优良。他们的新社会科学,是无产阶级执政的国家中的社会科学,他们认定是真的社会科学。他们主张从来的,旧的社会科学,是覆育于资产阶级(或权力阶级)之下,为资产阶级利益而说法的。所以无论如何,不能有合理的彻底的结论。他们认定旧社会科学的学理,是不合理的,是不彻底的,是虚论的。旧社会科学家中稍有良心的,仍不能牵强附会,希图弥缝自已的无理之缺绽。例如政治学者方面主张国家是人民意志所成,为全民幸福而存在的;一方面却主张限制的选举,和国会的政治,藉口于人民的志意,可以由讨论或舆论而实现,以成其国会代表全民之谬论。至于没有良心而敢于曲解,惯于阿附势力的,甚至于蔑视史实,臆造邪说,希图欺蒙无产阶级以售其奸。例如硬谓国家生活是一种道德生活,无条件的主张资本主义是人类幸福的源泉,藉以取悦于资产阶级。所以他们主张要旧社会科学。要以过去及现在的史实为基础,不要凭空想像。要如在自然科学上一样,力求论理的精密,不要藏头盖尾闪烁迷离。要把事实的判断放在第一位,价值的判断放在第二位。他们研究的期间,还只有四五年,所以不敢说巳经有空前的名著。但如Bura,in的唯物史观的哲学,Siyuto之新宪法和什么是无产国家中的权利,列宁之关于马克斯经济学说之著作,(例如国家与革命)业已可称为不朽之作。其他一般关千社会科学之著作,(如社会法及经济学)皆有改头
换面之观。若再假以岁月,我想新社会科学之势力,必定要风靡全世界的。
社会科学范文第3篇
(121)重庆社会科学 中国公共管理改革30年的基本经验与未来取向李水金杨焕城
(118)海峡两岸经贸往来与共同市场建设范力刘岩
(114)科举制度的兴废及其启示任鹏军张如良
(107)解构的价值与解构主义美学思想苏勇
(103)“味”范畴与中国美学宋庆东
(98)20世纪80年代流行歌曲的特点及其演进孟丽
(94)晚清西方人眼中的重庆城:基于游记视角符必春
(91)重庆陪都文学及其话语空间苏光文
(84)巴渝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曾超
(80)电信与广电业务融合及其走向陈力童玮珂
(76)公民新闻的发展与公共领域的建构吴献举
(71)“地票”的创新价值及制度突破郭振杰
(64)公民环境公益诉讼的动力机制黄中显
(54)《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的含义及其界定时建中王伟炜
(47)住房改革理论与实践:一个文献综述周运清向静林
(43)“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型与人的全面发展陈范华何雄浪
(16)陕北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的行为矫正高布权
(12)邓小平文化自觉的思想及其特点谢石生张开城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济发展思想的演进宋周李明建
(5)“五四”精神的内在本质和现代传承石学峰
(1)从区域新格局看中国经济重庆社会科学 转型
(F0002)重庆文理学院品牌学学科与品牌管理专业建设
(38)城市社区自治模式的结构创新:由社区议事局生发胡小武
(34)山地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杨状振
(24)西部大开发以来地方政府政策演进及绩效评价严汉平王欣亮
(20)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创新的基本维度曹爱军
研究不断深入队伍不断壮大成果更加丰富——重庆人文精神研讨会召开
(5)见证并亲历的重庆直辖十年的法治历程李昌麒
(9)中国教育券改革的两种模式及其比较王敏
(13)贫困劳动力:一个分析劳动力问题的新视角鄢平
(16)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房地产业发展盛垒
(21)重庆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邱新国陈源嫒
(24)基于自然“内在价值”论争的生态伦理思考牛庆燕
(29)理念:在意志和艺术之间——叔本华的“理念”学说的美学意义分析宋国栋蒋丽霞
(34)中国古代美学范畴“趣”的诠释赵国乾
(39)虚幻镜像与诗意栖居——从电视的扩张看生态美学的崛起卢政霍俊国
(42)二十世纪中西比较诗学的早期实践周晓风
(50)文明的烛照与召唤——论80年代乡村小说中的外来者叙述范耀华
(56)魔幻现实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尝试——谈《百年孤独》与《受活》赵杏
(60)在政治立场与学术探讨之间——评夏志清先生《中国现代小说史》鲁迅专章刘畅
(64)论宋代俳谐词中的《庄子》内蕴
(69)论庾信后期诗作的复变宋健
(73)《齐民要术》数量表示法李小平
(76)江问渔农村改进思想述论崔军伟徐保安
(79)广东地区私塾改良的厉行及其偏差邹婉萍宋德华
(83)试论会党与中国早期政党邵宇
(86)明仁宣时期农业自然灾害及救灾措施述论陈友力
(91)外国继承的接受与放弃制度比较研究王薇
(97)社会变迁中的政治信仰认同刘明HttP://
(100)我国构建低成本政府的模式选择——服务行政李沫芦刚
(103)论准公共物品的去公共化倾向郑谦
(107)实践理性与民主的反思朱海英
(112)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明代学校教育的发展、特点与深远影响李良品
(117)重庆社会科学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李翔
(121)依法治校构建和谐高校杨双刘碧琼
(124)寻根溯源独辟蹊径——评张荥翼的《冲突与重建——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理论问题》李松陈洪娟
(126)培育当代重庆人文精神提升重庆发展精神动力——重庆人文精神研讨会综述苟欣文郭诏彬
社会科学范文第4篇
2.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理论溯源与实践反思叶敬忠,安苗,YeJinzhong,AnMiao
3.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刍议杨海蛟,YangHaijiao
4.论霍布斯对自由主义的贡献王彩波,秦相平
5.自由主义政治价值的语境阐释——一份政治哲学上的考量亓光
6.世界粮食危机下的中国粮食安全机遇与挑战陈文胜,ChenWensheng
7.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困境分析——以机制问题为中心赵泉民
8.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的难题及解决尚海涛,任宗哲
9.以科技支撑提升欠发达地区农村民生性公共服务能力蒋莉莉,王溪
10.印度班加罗尔经济腾飞之路对贵州的启示龚晓宽,韦欣仪
11.微博文学的定义、发展、类型及特征李存,LiCun
12.论广告的伴随文本饶广祥
13.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研究综述——以《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刊载的语言学论文为例刘龙
14.欧美三大医疗保险模式特点的历史考察高芳英,GaoFangying
15.新媒体条件下中危机传播的信息博弈伍新明,许浩
16.当前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现状、特点、成因及对策赵福浩
17.中美面子观的实证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赵赟
18.论后危机时代贸易反倾销的法律防范宋才发,SongCaifa
19.初民社会部落族群的规范和秩序——以1958年民族改革前西盟佤族纠纷解决机制为中心的分析郭亮,陈金全
20.英格兰中世纪的土地保有权和各种身份的土地持有者沈汉,ShenHan
21.英国都铎王室领地流转的政治意蕴张殿清
22.略论炎帝神农与中华文明蒋南华
1.符号、象征、象征符号,以及品牌的象征化赵毅衡,ZhaoYiheng
2.语言建构了世界——对卡西尔《人论》语言观的一种文化人类学解读张杰
3.贵州社会科学歌曲文本的性别表意陆正兰
4.传统文人意识的消解与中国近代文艺思想的转型郭长保
5.王国维美学方法论朱志荣,ZhuZhirong
6.苗族服饰的生态美学意义阐释何圣伦
7.略论现代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朱宇
8.美国大学招生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牟效波,MouXiaobo
9.日本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魏晓阳
10.澳大利亚大学招生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李志强
11.国学传承与古汉语素养的培养王春玲,陈黔珍
12.高等音乐教育入学考试专业技能考核科学性探究马丽
13.一代独生子女的道德状况及其社会影响史昭乐,杜勇敏,ShiZhaole,Duyongmin
14.身价:一种社会学视角的分析及启示陈成文,汪希,范勇
15.从静默净心到乡村建设——论梁漱溟的实践伦理思想及其启示周祥林
16.企业家才能、人才配置与经济增长李晓敏,卢现祥,LiXiaomin,LuXianxiang
17.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曾定凡
18.从国际视野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王绍文
19.西部地区矿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探索蒋楚麟
20.货币国际化测度、决定因素与人民币国际化对策魏昊,戴金平,靳晓婷
21.成渝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研究陈映
22.基于生态功能的网络型城市经济空间构建——以贵阳为例林刚
23.东亚经济一体化思潮的历史考察刘群艺
24.民国农业问题研究的"技术派":卜凯视野下的中国农村与农业张霞
25.英国工业化初期的企业"用工荒"和解决之道尹建龙,YinJianlong
26.国民政府主黔时期的贵州军盐管理贵州社会科学贺菊莲,李浩
27.中印佛教轮回报应学说与异质话语对话中新话语的创生杨先明
1.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的"双重两难"郑风田,董筱丹,温铁军,ZhengFengtian,DongXiaodan,WenTiejunHtTp://
2.论平等原则——关涉平等的大学招生制度的几个道德原则王海明,WangHaiming
3.中国为什么需要平等的大学招生制度张千帆
4.主体性视域下教育公平实现的动力因素分析陈秀
5.试论宋代礼乐文化建设的启示意义杨晓霭,YangXiaolei
6.中国历史上的文物安全问题研究马健
7.法国古村镇的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品牌网络模式研究——以"特色小城"协会为例沈世伟,MoriceJean-Ren
8.控拜村苗族银饰与苗族白银文化引发的思考游建西
9.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黄月细,HuangYuexi
10.《论联合政府》民主思想探析凌海金
11."立三路线"批判与党内政治生态的变化杨会清
12.当代国际体系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于洪洋,巴殿君
13.政府在推进和发展低碳经济中的责任田玉忠,尤强林,TianYuzhong,YouQianglin
14.中国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和策略谢坚
15.我国私募基金对公募基金的组织机制探析王蕾
16.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实质和框架伍鸿,杨勇
17.管理时尚国际传播动因与过程分析——以核心竞争力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为例包玉泽,田丽敏
18.西部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路径研究胡茜
19.家塾文学选本的文学教育本位付琼,FuQiong
20.宫词非宫体诗考论王育红
21.在学与文之间——清乾嘉年间"《文选》派"辨赵阳
22.论唐代家训文化及其文学意义——以初盛唐士大夫为中心的考察赵小华
23.对汉代作家教育情况的考察——以探讨汉代经学与文学的关系为目的侯文学
24.《澳门新闻纸》的再探究冯祖贻
25.北洋政府时期边疆省区的司法改革及特殊政策论析李光和
26.追求知行合一的旨趣——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百题问答》江东
1.贵州社会科学生态技术社会选择的困境及克服潘睿
2.动物性食品安全视角下的动物福利问题研究赵英杰
3.消费者保护视野下的食品安全监管赵学刚,罗一耘
4.人类审美活动的逻辑起点是生命封孝伦,FengXiaolun
5.环境美学的建构性考察陈国雄
6.论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王怀义
7.杜夫海纳审美知觉中的理性因素试析董惠芳
8.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理念的价值诉求王宏,杨雪峰,WangHong,YangXuefeng
9.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文化认同曾宪灵
10.西方公民资格理论的当代复兴与价值意蕴夏晓丽
11.孟墨天命观比较万光军
12.黔中王门大师李渭思想初探张小明,王晓昕
13."汉字革命"与"文化世界主义"——中国现代思想主潮的语文学观察赵黎明,ZhaoLiming
14.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移的家——论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家文化主题陈绪石
15.黄初宗亲文人抒情诗研究贵州社会科学陈际斌
16.论少数民族文艺中审美民族性研究的意义黄桂娥,周帆
17.中国民间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匡远配,KuangYuanpei
18.共生网络组织模式与西部国防产业组织调整胡红安,周维华
19.创新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构想沈建国
20.我国农业保险低水平均衡的经济学分析杨卫军,郭晨阳
21.公共部门的双重角色与预算改革的内部阻力王银梅
22.基于农业生产主体的农业保险差异性分析王冰
23.从经济绩效看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变迁寻舸
24.西方公共产品理论溯源与前瞻——兼论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设计张宏军
25.建国初期乡村政治格局的变迁——以运动中农民协会为考察对象熊秋良,XiongQiuliang
26.晚清县官治理研究柳岳武
27.清末民初贵州不缠足运动杨艳
1.论西方现代哲学的两大难题张法,ZhangFa
2.阿伯拉尔的对话伦理学张荣
3.价值预设与叙述技术:罗尔斯"一般正义观"解读李建森
4.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与康德义务论伦理学共有的四重基本特质胡军良
5.经典的复述与重写——论残雪的"文学笔记"创作叶立文,YeLiwen
6.现代化语境中的新世纪"底层文学"张勇,彭在钦
7.论乔伊斯小说的"夜"与"昼"冯建明
8.伯林笔下的卢梭余婉卉
9.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及其优化探索黎民,周圆,LiMin,ZhouYuan
10.发挥商贸流通业在后危机时代扩大总需求中的作用任保平
11.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综合评价——基于两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张永梅,李放
12.服务理念下我国市场监管的思考佘源
13.论西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人才资源彭亮
14.供需视角下的非常规性旅游危机影响路径研究严澍,揭筱纹
15.我国遗产旅游地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基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视角胡北明,王挺之
16.贵州社会科学贵州省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杨建春
17.关于乡村旅游内涵、外延及效益理论的探讨龚娜
18."多彩贵州"乡村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徐咏
社会科学范文第5篇
南昌的崔豪君来信说:有许多朋友问我,你们总提倡研究社会科学,但怎样研究呢?还有些很欲知道日本的青年活动的,我谨以此问题委托你给他们一个答复。
切实的读者有这样的要求这是一件很好的倾向。因为我们的学识浅薄,而又不能有从容闲暇的时候,使我们不能遍览所有新出书报,以介绍于读者,这是我们抱歉的地方。现在既接到这样的信,我们的责任,不能不尽力所能的给一个答复。
论到社会科学要怎样研究呢,我想与其从理论的书籍下手,不如从具体的事实下手。在我们没有懂得具体的事实以前,我们去研究理论,若不是倘恍的闹不清楚,亦很会只懂得字面上的话头,而不懂得他所代表的真意义。我们所谓研究社会科学,包含下述的几层意思:(一)研究社会的构造与各种势力的关系,(二)研究社会进化的原理,(二)研究各国与中国的财政与社会政策,(四)研究各国与中国农工商业的发达与衰败的原因及现状。要求能使上述的研究进行得圆满,我们必须有历史与时事的知识,各种社会主义家的理论与进行计划。倘若社会科学是我所说的这样,我以为最好是从历史与时事的知识入手。
关于时事的知识,下列书报可以择订:
民间日报 上海山东路望平街全年九元半,年五元
中年新报 同 上 同 上
商报 上海四马路望平街 全年十二元半年六元三角
晨报 北京骡马市中街丞相胡同 全年十二元半年六元二角
东方时报 北京 全年九元
东方杂志 上海河南路商务书馆 全年二十四册四元四角八分
银行月刊北京前门内西皮市银行公会 全年十二册二元半年六册二元一角
上述各报与杂志,均偶有有价值的言论,新闻亦还丰富。商报与晨报均附讲述商情与经济界消息。东方时报系中英文刊,持论亦大略还可看。东方杂志的内外时报,时事日志,很便于参考,论文中亦多译述各国政治经济界大事。银行月刊则对于财政商业纪载颇详。
上述各书报,偶尔有消息不确实,或评论错误的地方是不可免的;但不过比起其他书报,都还有一日之长。若再能参看下列各杂志,便更可以得法一正确观念了。
向导周刊 上海民国路上海书店 全年二元二角半年七角
前往月刊 一盘街民智书局均有代售 全年二元一角八分
新建设月刊 上海辣斐德路一八六号 全年二元二角四分
新民国月刊 北京大学出版部 同上
评论之评论周刊 民国日报附送历史最应注意的是近代史,便是工业革命以后的西洋史,与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史!但我找不出最合用的书。为求一个大概纪念,下列的书亦可以看:
西洋近百年史 上海河南路商务书馆二元六角
中国近时外交史 同 上(代售)二元八角
清史纲要 同 上二元八角
华盛顿会议 北京晨日社二元(?)
华盛顿会议小史 上海河南路中华书局一元五角
开国史 上河四马路泰东书局 八角
有几篇最值得注意的文章,亦可以介绍在下面
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 前锋第一期
一九二四年世界政治状况 新建设第二二五期
由华盛顿会议到何东的和平会议前锋第二期
对于俄国最近的情况,闻瞿秋白君将有一巨著出版,现已在印刷中。俄国对于小产业和有与小商贩是容许的,合作制度与大产业集中亦是尽力正在推行的事。我介绍下列的文,可供参考。
俄国新经济政策 新青年季刊第二期
俄国经济政策之剖析 前锋第三期
一九二三年苏俄之回顾 新建设第四期再则就我所见的,劳农俄国研究(上海河南路商务书馆价二元)虽出版已久,还不大为本好书。论苏俄教育的,记教育杂志中颇有此类文字,现不能考查出来。以后或有专文介绍
他的状况。
社会科学范文第6篇
任继愈的学术之路与学术贡献李申 (13)
论甲骨文“美”与中国人原初审美观念倪祥保 (25)
宗教相遇:一种美学实践高长江 (29)
论政府主导的中国制度变迁胡书东 (34)
新中国60年政治经济学教材体系的演变朱巧玲 (43)
被动对外开放与徐继畲的学术转向杨国桢 (51)
在华西人报刊与鸦片战争吴义雄 (58)
“宇垣军缩”探析陈景彦 姚春海 (72)
日军战俘政策历史述论王铁军 (79)
鄂东文化的渊源、内容与特征阿桂 方向红 (86)
西天山南北地区归属喀喇汗王朝的时间及相关历史——兼论龟兹石窟的始毁年代李树辉 (90)
1936年斯诺和马海德在宁夏吴忠礼 吴晓红 (98)
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文化根源探究——从清王朝对北方镇山的祭祀谈起郭平 (101)
香港文化中的本土意识透视刘慧敏 白杨 (105)
文学人类学与“四重证据法”
文学人类学的中国化过程与四重证据法——学术史的回顾及展望叶舒宪 (109)
如何整体观和世界性——近现代人文学术转型中的证据法嬗变谭佳 (126)
认知、证成与呈现——论人类学“四重证据法”唐启翠 (13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应对困难与挑战的基本经验伊胜利 王诚宏 孙艺年 (142)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与启示——吉林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综合试点单位的调查耿洪彬 张森林 (150)
与台湾政治转型的内在关联性探析刘景岚 (155)
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观念构造章其真 (161)
“单位社会”起源之社会思想寻踪田毅鹏 刘杰 (165)
问卷调查的“过程控制”:论主体构建视角下调查方法的整合黄盈盈 潘绥铭 (174)
企业组织的有机化变革孙宇翔 沈颂东 (182)
渠道演化与供应链中的利益分配——以家电产业为例仲崇文 杜玉申 张屹山 (188)
从人力资源成本角度谈企业培训的制度设计宋德玲 郭迪佳 (196)
略论中国古代诗学的优良传统霍松林 (203)
“立志仍须追稷契 传薪岂必效黄陈”——霍松林先生学术评传霍有明 李世忠 (209)
俄罗斯走出酗酒困境的策略Г.Г.扎伊格拉耶夫[俄罗斯] 张广翔(译) 钟建平(译审) (216)
文化领导权与意识形态革命——葛兰西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孔国保 彭冰冰 (223)
诗意的栖居: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实质杨白 (227)
欢盟能源市场整合及一体化举措与进程高云辉 曹国慧 (230)
日本新民族主义与中日关系田林珠 刘彤 (234)
稼轩词的女性化风格特征探析孙艳红 (238)
探析非政府组织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的作用田巍 (242)
陈启天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探析肖海艳 (246)
俄罗斯如何摆脱经济危机刍议张丁育 王绍章 (250)
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的均衡与动态分析王倩 王译兴 (252)
日据时期大连电影业筒述李珍 (254)
简述1930年代中共对东北境内朝鲜共产主义者的政策杜君 白艳 (256)
转型时期的南社小说姜国 谷英姿 (258)
拜厄特小说《夜莺眼中的精灵》的互文性解读孟育凤 (260)
浅议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李廷吉 (262)
是高中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路径选择吕晓萍 (264)
中外历史中的环保教育陆静 (267)
俄罗斯就业创业教育的启示朱桂梅 (268)
一部心理学思想史研究的创新之作——评车文博教授主编的《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三卷)谢冬华 (271)
理学近思 宋明新道——评陈来先生的《宋元明哲学史教程》翟奎凤 (273)
白山黑水赤子情——评《日伪时期吉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研究》关捷 (275)
文学理论:现状、前沿与发展——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七届年会暨“文学理论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孙永良 辛楠 (277)
社会思想研究的反思与界限拓展——“中国社会思想及其现代性”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国社会思想史年会综述刘岩 刘威 (279)
敬告读者 (282)
文学史家霍松林 (F00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F0003)
第六届全国因明学学术研讨会 (I0001)
浙江大学哲学系 (I0002)
东北财经大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I0003)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七届年会暨“文学理论前沿沿问题”学术研讨会 (I0004)
新时期大图们江地区开发与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研究陈玉梅 赵光远 (1)
日本参与大图们江经济技术合作现状与趋势董立延 (10)
蒙古参与图们江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现状与前瞻吴可亮 (16)
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与世界主义思想姚介厚 (23)
幸福乌托邦的终结——国家主义幸福观及其解构邢立军 (33)
弗洛伊德论宗教观念产生的心理根源陆丽青 (39)
不在场幽灵的激进在场——读雅克·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郭嘤蔚 (43)
维特根斯坦价值难题的辩证求解——以《关于伦理学的讲演》为例王凤仁 孔扬 马丽君 (47)
惩罚伦理的两种取向:主体间本位与主体本位吴新民 (51)
人类全球困境的主体性反思邢久强 (56)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孙刚 齐明 (60)
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北亚区域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祝滨滨 支大林 (70)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治理结构变革的动因分析桂玉 徐顽强 (75)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以吉林省为例邵喜武 海青 王海艳 (80)
论清朝的历史地位李治亭 (86)
李朝孝宗“反清复明”活动及其影响——兼论东亚“华夷秩序”的裂变刁书仁 (99)
晚清报刊与中国古代报纸比按研究赵晓兰 李文冰 (108)
加藤繁与《中国经济史考证》韩昇 (113)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及其他何兆武 (121)
出土文献与二重证据法——兼论出土文献与《诗经》研究李春艳 时世平 (127)
东亚近代文化与城市空间——国都建设及其历史评价沈海涛 (130)
二战期间日军对奉天盟军战俘细菌实验罪行考实张洁 赵朗 (136)
试论界画中建筑装饰的人文精神计王菁 朱光宇 (142)
试论传媒在风险社会中的双面性刘丹凌 (145)
厘清、解读与建构新闻学三大元概念之本质——兼论中国当代新闻学理论研究的缺失宋万林 (151)
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苏俄后现代主义:消解现代性在俄国变体形式的另类叙事林精华 (156)
林语堂《记承天寺夜游》译文评析——兼论关联性语境融合理论与翻译批评吴慧坚 (168)
论韩国汉文小说的整理及研究——以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的研究为主汪燕岗 (174)
论中国宪法发展进程中的关系喻中 (179)
论宪法中的法律性条款张淑芳 (187)
论股东的临时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兼论中国相关公司立法的完善王彦明 贾翱 (196)
加强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制建设的思考丁同民 (201)
关于开展“袁世凯与清末民初教育”研究的几点设想田正平 夏益军 (207)
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教育与国家认同及文化认同韩震 (221)
在历史性和理想性之间保持张力——记韩震先生的学术人生吴玉军 (229)
马克思人力资本思想的多维透视张淑东 刘少杰 (236)
论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构造刘英杰 (23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吴昊 闫涛 (242)
开发区企业集群创新势能研究高勇 (246)
灾后旅游恢复中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营销为例李悦 (250)
现代化视野中的小康社会建设尹世洪 黎康 (254)
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障碍因素辨识研究张研 巩顺龙 白丽 (258)
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创新机制研究顾宁 (262)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相应对策分析李国茹 (264)
浅论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忧患意识刘晓真 (266)
于憧憬中迷失,在救赎中回归——从小说《国王的人马》谈沃伦的人生观和历史观曲鑫 (268)
东北抗战歌谣的文化阐释潮汐 (270)
符号学视野下的土家族文化展演杨亭 (272)
论新民主主义的政党思想谢一彪 (274)
中国现行司法体制改革新探赵山河 李冬苓 (276)
战略性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郑文山 (278)
审视李镇西“共享式”教学模式许采娟 李琳琳 (281)
哲学家韩震 (F0002)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文集》首发式隆重举行 (F0003)
秀色凌寒 (F0004)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I0001)
西南大学文学院 (I0002)
长春师范学院研究生部 (I0003)
文物选粹 (I0004)
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带动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邴正 丁晓燕 姜军 (1)
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与发展战略王胜今 赵儒煜 (7)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运作模式研究程淑佳 孙博 王肇军 (14)
长吉图先导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纲和忠 张树青 刘雪松 (22)
儒家“安身立命”思想发微向世陵 (33)
儒家伦理之普世价值的再思考蒋国保 (39)
敦煌写本《太公家教》残片拾遗张新朋 (47)
《周易·晋》卦爻辞新释廖名春 (52)
《周易》忧患意识探析王永平 (60)
农户民间借贷信贷配给:来自600农户融资的实证考察赵丙奇 (65)
农户融资偏好顺序及其决定因素——来自五省农户调查的微观证据马晓青 朱喜 史清华 (72)
对均衡的再认识——由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大论战所引发的反思谢志刚 (81)
奥地利学派的演化特征及其进一步演化杨虎涛 (88)
对经济自由的学理分析李小坤 王胜强 (95)
抗日战争开端再研究
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再研讨曾景忠 (100)
关于抗日战争开端问题的几点认识程舒伟 (111)
由旧入新:晚清民初教育变嬗的民间审视——以《教育杂志》为中心朱修春 (117)
20世纪前期基层新学教育面临的一个困境——以山西省为中心的探讨郝锦花 (122)
从“中体西用”到民族本土化回归:东北教育的近代化历程王广义 (128)
清代苏南家训及其特色初探蒋明宏 曾佳佳 (133)
穆克登碑后世位移考辨陈慧 (139)
唐代长安佛教传播的社会文化心理王早娟 (146)
中国东北满族谱牒特点研究于鹏翔 许淑杰 (150)
新中国文学理论六十年(下)钱中文 吴子林 (154)
1919年:一段非同寻常的历史——《新青年》6卷2号一则“启事”背后“史实”考辨陈方竞 (169)
“主义”话语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王本朝 (175)
现代性幻象:五四神秘主义文学思潮方秀珍 (182)
艾滋病防治问题研究
行为主义视角:一个对于艾滋病防范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维度林卡 赵怀娟 (188)
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比较研究——基于对有偿供血人群、MSM人群及女性性工作者的调查向德平 吴丹 (194)
财政改革: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宋艳 (201)
省级机关绩效评估的动因、局限性及其改进刘志刚 胡税根 曹贵斌 (206)
实现我国政府法治化的路径选择张波 黄晶梅 周鹤 (211)
民主转型与经济发展——亚当·普沃斯基民主理论研究马群 (214)
厘清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问题袁伟时 (219)
我的学术经历和思想袁伟时 (232)
环境意识作为哲学意识的可能性维度探析王妍 刘猷桓 (236)
试析抗战初期苏联对华政策之于的影响艾虹 李延龄 (239)
莫高窟隋代菩萨造像服饰演化探析葛英颖 邱高兴 (242)
唐诗名篇名句之明代接受与传播沈文凡 周非非 (245)
中国园林与中国绘画的审美同构性李世葵 (249)
浅议人民群众参与廉政文化建设赵秀月 赵连章 (252)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研究潘旦 王新 (255)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增长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周志春 (259)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效果分析——以吉林省为例袁烨 王萍 (262)
解读果戈理及其创作段士秀 (264)
“诚信”的文化传承与践行冯常荣 (266)
从《安娜·卡列宁娜》看托尔斯泰的精神探索及思想矛盾李吉 (268)
语用模糊和《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刘巧萍 (270)
工美行业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矛盾马莉丽 (272)
对民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公益性与营利性的考量潘泽谷 (274)
我国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分析皮江红 (27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林茹 (279)
溥仪研究领域的创新与发展——第二届溥仪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陈宏 (281)
历史学家袁伟时 (F0002)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F0003)
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 (I0001)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I0002)
吉林师范大学东北谱牒馆 (I0003)
书法作品鉴赏 (I0004)
传统孝道的传承、弘扬与超越肖群忠 (1)
韩国利用儒家思想进行“孝”教育史少博 姜虹 (9)
论《孝经》孝道思想的理论构建源于《周易》康学伟 (13)
新经验产业组织述评吴汉洪 邱中虎 (18)
体验经济的本质及其成长性分析赵放 (24)
从全球金融危机看中国人口政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苏剑 (28)
政府规模、政府质量与经济绩效:中国经验吴一平 (36)
破解企业“融资难”:利大于弊的近代官利制陈庆发 (47)
唐代宫女生活述略姜维公 姜维东 (57)
宋代老虎的地理分布程民生 (64)
地方权威与中央控制:论郑刚中之死何玉红 (74)
组织制度、兴衰沉浮与地域空随——近八十年宋代家族史研究走向粟品孝 (81)
洪辩禅师行迹考李尚全 (88)
略论明清时期的卫所漕运李巨澜 (94)
民间文化与区域社会历史研究——以山西省临县碛口镇为例苏泽龙 (102)
吉林市区域文化发展策略研究刘和忠 郑义 宫健泽 (106)
对夫余史中某些问题的探讨宋福娟 (110)
新中国文学理论六十年(上)钱中文 吴子林 (114)
确立与重建——六十年文艺批评标准的变迁张冰 (135)
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艺术成就赵小琪 (140)
外国诗歌的“翻译体”与中国新诗的形式建构刘丹 熊辉 (145)
“挺拔的孤峰”:备受争议的日本近代作家泉镜花孙艳华 刘倩 (150)
论多元文化主体的权利李德顺 (154)
中国制造业文化新论孟宪忠 王汇群 (159)
论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现代性的超越李忠红 胡辉华 (164)
当代社会的“文化的非文化化”或“文化的亚文化化”现象刍议陈强 (167)
浅论纪律的沿革和特征陈毓江 (173)
论国际法治推动下中国刑法的完善——以贿赂犯罪立法为视角高英彤 刘亚娜 (179)
与国际法上条约必须遵守原则相悖的研究王庆海 李晓楠 姚玉红 (184)
财产权的道德意蕴陈爱蓓 (188)
对新中国“前十七年”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考察张乐天 (194)
教学改革中的文化阻滞力——我国传统教学文化特质及对当今教学改革的牵制肖正德 (200)
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的反思——以责任法制化为路径王立峰 (205)
一个长期被误用的文学理论概念——论文学本质不应直接界定为“社会意识形态”董学文 (212)
文学理论:开拓,抑或守望——董学文先生治学理路管窥凌玉建 (223)
激进浪漫主义:技术崇高时代的艺术约斯·德·穆尔 (227)
德勒兹对黑格尔的概念批判及其哲学意义李岩 李红章 (232)
浅析马基雅维里的命运观谢惠媛 (235)
推动吉港两地更紧密经贸合作的路径选择张长新 邱红 (238)
西汉经略朝鲜半岛北部政策嬗变赵红梅 (242)
《左传》辞令中引《诗》体现出的符号学思想李青苗 付亚庶 (246)
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实质与专家化应对策略邹云龙 曹扬 (250)
中国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障碍与对策赫宝祺 (254)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新视角周卫嘉 (257)
新石器时代蚕纹陶器和陶蚕蛹新论陶红 张诗亚 (259)
从语音基础看《醒世姻缘传》的作者问题邸宏香 (261)
时间和虚构的真实——解读《此文献给少女杨柳》吕作民 (263)
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政府行为对中国的启示张存贵 (265)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与教育公平赵杰 刘永兵 (267)
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化李黎 (269)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学思考徐德斌 (272)
论当代大学精神之失落与重建李军 (275)
《诗说》出版暨诞辰116周年纪念座谈会综述刘莉 (277)
国际儒学论坛·2009: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国际儒学论坛学术研讨会综述王颢 (281)
文艺理论家董学文 (F0002)
《诗说》出版暨诞辰116周年纪念座谈会 (F0003)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I0001)
短衣壮的彩棉文化王柏中 周建新(摄影) 王柏中(摄影) 刘萍(摄影) 肖可意 (I0002)
越南北部山区的红瑶风情 (I0003)
《甘孺翁墨戏集册》选萃刘奉文 夏晓东(摄影) 陈乔 (I0004)
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周桂钿 (1)
管子道德和合新释张立文 (6)
儒学与中华文脉唐明贵 (19)
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宗教观理论概说——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历史背景之二吕大吉 (26)
现代主流经济学中的假设特性及其问题——“假设的现实无关性”假说之批判朱富强 (41)
从理性建构到认知演化——诺斯制度生发观的流变晏鹰 朱宪辰 (54)
危机、复苏与制度失灵——一种以企业家才能为基础的周期理论朱海就 (61)
实体经济与资产价格变动的相关性分析——兼与吴晓求先生商榷张汉斌 (70)
韩美FTA的“牛肉风波”及启示张玉山 (76)
约翰长老:中世纪欧洲的东方幻象龚缨晏 石青芳 (82)
新中世纪学复合论域研究解析——以中世纪欧洲犹太人问题为例王云龙 (96)
通史致用:简析近代史学地位的一度上升罗志田 (105)
《富国策》的翻译与西方经济学在华的早期传播傅德元 (112)
“大运河”称谓的历时性考察顾建国 范新阳 (120)
清末直隶戒烟活动论析肖红松 陈桦 (128)
论20世纪早期哈尔滨犹太人的人数问题王志军 李薇 (137)
《文选》与文化史——以《文选·咏史》为例陈复兴 (144)
苏轼诗文悲剧意识的特质冷成金 (156)
论比兴与忠恕张大为 (161)
中国多语突显的社会功能及其走向康志峰 邱东林 (168)
社会地位、政治心理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其路径万斌 章秀英 (178)
正义与公正、公平、平等之关系辨析许超 (189)
土地问题的六个常识贺雪峰 魏华伟 (195)
我国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的社会保障统筹研究——以刺尔滨鄂伦春族为例李文祥 (199)
家庭居住模式与子女赡养谢桂华 (205)
试论教育政策文化的形成——以民族预科教育政策为例敖俊梅 (216)
释“辛”汪宁生 (221)
一个勇于探索的学人——记民族考古学家汪宁生先生王永平 (227)
宋儒视域中的《荀子》周公论刘涛 (232)
战前日本的帝国意识研究——以吉田茂的《对满政策之我见》为中心郑毅 (235)
对自由与权威关系的文化哲学解读——兼评自由主义的历史李玮 (239)
“关系就医”取向下医患互动的错位与重构屈英和 (242)
诚实信用原则的宪法适用性分析赵小芹 (246)
多元文化格局下的锡伯族传统文化关伟 (249)
传统中和思想的软实力意蕴傅琳凯 关晓丽 (253)
对社团功能认识的演化许冠亭 (257)
古希腊哲学研究的基本矛盾孟繁军 (260)
企业社会责任义利观的阐秤田虹 张洪利 (262)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争论于永生 (264)
我国公允价值及其应用研究张霞 姜璐 (267)
马占山、谢珂与“江桥抗战”于波 (269)
《诗经》的和谐——从“万物一体”到“民胞物与”李子良 (271)
富裕和协对立统一共生关系论析李凤莲 (274)
浅议科学技术的正负社会效应及其合理应用蒋晓雷 (276)
皇甫湜的亲属关系赵晓红 刘振峰 (278)
“新发展主义”与发展社会学研究的转向——评田毅鹏教授新著《东亚“新发展主义”研究》吕方 (281)
中国唐史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唐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F0003)
硕果累累 (F0004)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0001)
北华大学政法学院 (I0002)
社会科学范文第7篇
近代香港医疗卫生史研究的新视角杨祥银;
“汉语新文学”话题的热议——“汉语新文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张冬明;
同官尽才俊,偏善柳宗元——析论韩愈在柳宗元接受史上的奠基作用杨再喜;
中国现代文学起点在何时?严家炎;
论海外华文新文学的发生——兼论海外华文新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燕世超;
梁宗岱与中西诗学精神文学武;
试论清初戏曲家龙燮及其剧作陆林;
学问与性情:“颐情志于典坟”的内涵与意义章建文;
从“叙事诗”概念的建构看古代文论向现代文论的转化李亚锋;
文化的谱系陈炎;
两汉南阳豪族的官僚化和士族化崔向东;王金阳;
乡饮酒礼与唐宋地方社会王美华;
三国人口辨析朱子彦;孙祥伟;
太平天国战争时期人口损失研究述评侯竹青;
差别原则与民主的平等姚大志;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的三重转换——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王雨辰;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向前做”与“向回做”李佃来;
“真”之哲学追问与庄学思想的流脉方明;
循环、永恒与期望:从时间维度看乌托邦陈庆超;
普特南对事实与价值问题的哲学解析张萍;
原初契约论的哲学方法论意义贾中海;温丽娟;
诸精神的游荡:从“唯一者”到“幽灵”——从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入手杨淑静;
“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的实践辩证法内容与人类解放维度——与顾智明先生商榷董晋骞;
青年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董立清;张伟;
一场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是否是生态学家的争论——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一个视角杜秀娟;
规范性和描述性:政治哲学的伦理基础罗克全;
权利冲突内涵的法理批判刘佳;
德沃金“正确答案命题”的法理解析朱颖;杨化;
法治视野下的平等权陈佑武;张晓明;
中世纪西欧教会的司法管辖权罗辉;
促进型立法若干问题探析李龙亮;
整合性与平衡性:行政判例制度的价值取向赵静波;张闯;
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之重构喻文莉;陈利根;
公权介入契约自由辨析常传领;
涉外物权法律适用中的意思自治原则周后春;
严格责任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法律关系考量赵微;陈敬明;王姝;
事实与价值:刑法中“”界定的双重考量潘星丞;杨振洪;
数额犯新论赵威;
国家视角下马六甲海峡海盗的惩治曲波;张丽;
美国卫生保健领域社会工作及对中国的启示周勇;
通向城乡衔接的乡村社区能力建设——自加拿大新乡村建设运动生发彭兵;
文化传播研究的立足点及研究趋向周立;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失业与就业宁光杰;
国有资本人格化实现方式探讨肖序;袁振华;
政府绩效评估功能实现机制研究——以评估对象心理认同为视角李辉;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和可持续性分析陈秀山;赵霄伟;
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战略赵儒煜;马秀颖;
论文化传统的“体制锁定”与农村反贫困张昭国;李红梅;
民国时期工业发展绩效刍议(1912-1936)龚会莲;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矫正刘凯旋;
汉画像石的羽人造型释疑龚钢;
满族婚俗考述刘中平;
渤海笔架山陆连岛地貌学考辨——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质疑与商榷李湘;宋春颖;佟实;
新时期中国民族动漫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丁培卫;
统筹城乡商贸流通:态势、机制与模式选择任保平;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地方政府的财税合作薛菁;
国际金融危机启示与我国宏观调控效率提升对策研究王立勇;韩丽娜;
从欧元与美元的博弈看欧元危机周寂沫;
我国货币供给与产出关系实证研究刘佳杰;
人与文化的矛盾与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邴正;李岩;
文化哲学的文化自觉与哲学自觉——从卡西尔的文化哲学观看王国有;
文化批判的转向与哲学立场的转变——论卡西尔对康德批判精神的承继逻辑仝联勃;
经验与真理江怡;
实用主义研究的现代意义杨文极;
《社会科学辑刊》声明
从资本逻辑看现代性逻辑的生成与发展郗戈;
理性的向度及其功能李国俊;王遇;
凯恩斯逻辑解释的困境与出路探讨李旭燕;
社会伦理和谐的道德基础张威;
生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内涵杜明娥;
大陆法系与中国传统法的转型徐爱国;
我国主体性法律形式之变迁谢冬慧;
国际法之民族自决原则适用探析于沄;
环境犯罪成立标准前移骆群;
论可持续发展观与自然资源物权立法的基本理念葛庆敏;
中国失业治理机制模型构建——对经典理论的再考量孙强;
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个体行为驱动晏鹰;宋妍;
我国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与政府基础教育支出曹淑江;
基于模块化网络组织的柔性战略研究余东华;
中国城市化投入—产出的空间计量分析王家庭;唐袁;
政府财政、金融资金支持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差异化分析焦方义;
地方政府投资效应评价的灰色关联分析——以辽宁为研究视角张宏霞;
经济发展失衡、财税制度差异及其改进调整王振宇;
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问题研究赵爱玲;
科技企业孵化体系于区域创新网络的嵌入研究马鹤丹;邱国栋;
顾客体验对顾客感知与购买意愿的调节作用研究——以移动无线音乐为例唐炜东;汪克夷;宋明元;
论我国总部经济的发展万容;
创新农村金融工具的路径选择丁竹君;
朱元璋出生地考辨陈梧桐;
明中后期科举考试用书的出版张献忠;
清前期日本对清商生活管理制度初探何宇;
抗战时期中共海外华文报刊的舆论策应——以吴玉章创办《救国时报》为中心张晓玮;
中共六大前后共产国际与中共的关系论析——以中共布尔什维克化过程为中心的考察于之伟;
明代后期政权运作对政府公文走向的影响刘建明;
清末思潮的勃兴对商人的影响王红梅;
在生存的有机整体性中释美高楠;
美学研究中跨文化比较的真理性与法理性陈伟;邵志华;
唐代人虎关系小说新论关四平;
从文言到白话:论小说文体对人物叙事的影响——以侠女形象的演化为例王昕;
论周代庙堂典乐杨隽;
陶渊明与嵇康、阮籍文学创作关系伸说张迪;
孔子“诗教”艺术的“仁学”本位解读孙华;
中国佛家艺术观的生态意蕴李琳;
“孤愤之书”·“消遣岁月”·“游戏澜言”——蒲松龄、纪昀、袁枚小说创作心态之比较王正兵;
1917—1927:中国抒情作家群体创作中的流浪情结徐日君;韩雪;
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滕卫平来辽宁社会科学院视察工作
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问题安启念;
马克思政治哲学诸问题及其他面相张文喜;
形而上学的“在世”规定及其“实践”功能陆杰荣;
寻找同一条河流——同一性问题的三个层次;
想象力与柏拉图哲学的本体论建构郑飞;
历史的模拟与模拟的历史——利科历史观探析刘开会;
德勒兹游牧政治哲学的欲望解辖域化生成景君学;
关于“普世价值”问题的几点认识沈崴;
非理性及其研究的社会学意义谢志青;陈董骄;
日本介护老年父母过程中的家庭策略分析——对横滨市一个家庭的个案研究杨雪;
管理思想的演进路径与普适性的管理观李福成;
集体谈判制度研究姜源;张伟;
村落纠纷中的正义呈现栗峥;
“被告山杠爷”:公权力对宗族权力的替代喻中;
“同票同权”:农民平等选举权的有效实现张尤佳;王太金;
大陆法系法典化的本土资源及其考证汤唯;
船舶抵押权与船舶抵押合同的法律衔接分析王金玉;
私法和公法:公共秩序政策的导向作用探微李冠群;
建立协调立法制度加强区域法治建设的若干思考姜述弢;
论刑法价值冲突的协调赵小锁;
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研究纪玉山;纪明;
中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及发展战略于同申;张欣潮;马玉荣;
影响俄罗斯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因素分析周游;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旅游产业范围与政策领域郭舒;曹宁;丁培毅;
辽宁服务业FDI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刘志中;
低、中、高收入群体消费与收入关系的比较田青;
传统文化视角下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探讨韩丽娜;金晓彤;马树昇;
中国养老保险最优缴费率研究——基于行业收入差异的分析孙雅娜;安曼;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5—2009年月度数据的实证检验孙音;
工业设计产业的市场需求环境和发展途径分析李天舒;
近海经济区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研究林强;
东亚区域合作的困境与方向: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谢晓光;杨玉霞;
论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优化张继彤;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孙承志;马洪君;王春宇;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劳动者收入状况研究谢琦;
“君师治教”与明代塾师的社会角色——兼及中国近世士人职业群体整合的内在障碍刘晓东;
壬辰战争中朝鲜对中日议和立场探析朱法武;
试论康熙时期的对日海外贸易政策荆晓燕;
早期驻外使节与晚清海防近代化祖金玉;闫夏;
东北政务委员会政治空间的定位与动态平衡佟德元;
日本“满洲移民”中的女性石艳春;
中国美学中的宇宙生命感及空间感张晶;
当代中国美学的“历史分期”与“新生长点”刘悦笛;
审美生活·自由·时间——蒋孔阳美育思想萃要黄宝富;
重建文学批评学科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徐可超;
明代编纂刊刻女性文集的选文标准及其目的张丽杰;
《张学良——人格图谱》:散文体传记的新尝试贺绍俊;
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语言学视角郝军;史国强;
“文化转向”视阈下译者的主体性研究佟晓梅;
郎军作品欣赏郎军;
纸上千里鲍尔吉·原野;
论饮食文化的非物质性刘晓芬;
环境社会学:关于环境行为的社会学阐释崔凤;唐国建;
论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理念兰巍;杨昌鸣;
艺术与人类解放——评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美学理论王小岩;
研究建国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方法问题张宝贵;
韩国高丽词考论李宝龙;
居士不可见也:欧阳修的隐身情结陈湘琳;
《北堂书钞》成书年代考论郭醒;
唐代诗韵之明人接受文献初缉沈文凡;孟祥娟;
《水浒传》情节指瑕阳建雄;
民俗视角与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类型及模式周东华;
翻译型理论还原进路及其困境智广元;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刘慧;
郝浴与诸葛亮王振宁;
明朝文官父祖封赠制度述论赵克生;刘群英;
明清州县狱囚反狱与劫狱柏桦;
明代婢女婚姻特殊性的历史解读王雪萍;
从“郑雷卿案”看早期清鲜关系石少颖;
1920年代沈阳城市建设发展述论王凤杰;刘丹;
鸦片战争期间官民的合作与冲突——以广东民众斗争为例潘荣新;宋德华;
审美目的论:康德为自然立法与为人立法的冲突与和解陶立霞;
阿尔都塞与马克思哲学研究方法的再思考仰海峰;
中国哲学的未来孙利天;
价值:哲学本体和方法的实质命义刘进田;
黑格尔哲学中的证明原则丁宁;
西方近代抽象人性论的哲学基础王晓红;
从存在本体到价值本体:本体论研究路向的应然转换尤吾兵;韦静;
论死亡本质及其社会性周德新;
重构唯物史观的两种学统及其张力——以哈贝马斯和埃尔斯特为例马俊领;刘卓红;
语言与现象学的本质还原王庆丰;
斯蒂文森的伦理分歧理论杨松;徐梦秋;
近30年社会心理学理论现状与新进展黄雪娜;金盛华;盛瑞鑫;
穿越审美化的迷雾张志国;
柯尔律治“想象”观对德国古典美学的传承与改造董琦琦;
省举行庆“五一”暨“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振兴”活动表彰大会50个先进集体300名先进个人受表彰陈政高出席会议
拯救法治:确定性寻求及其理性基础重建魏建国;
卢梭人民理论的内在逻辑及其警示李拥军;
洋务运动时期学堂章程行政法特征分析周详;
行政裁量基准的法理思考孙日华;司晓悦;
公用事业法律规制的福利价值与保障性制度研究——以电力行业为例谢东鹰;
减损规则的适用与违约损害赔偿计算赵刚;
真实人物形象商品化权的域外法律保护模式评述张丹丹;
刑事政策视域下的刑法立法解释卫磊;
少年司法制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全面防控李利辉;
海运履约方之法律责任问题探析刘奕彤;郭萍;
立即适用的法与公共秩序保留新议——以法国国际私法相关理论为背景李依茵;
社会风险的低碳治理刘彬;
社会保障体系对“按需分配”目标实现的促进作用曹瑞明;
欠发达地区政府拉动型科技人才吸纳对策研究张颖丽;李建华;
中国女性平等工作权立法研究郑玉敏;
泡沫风险、宏观调控与持续增长林跃勤;
制度动力学视角下的行业信用体系法律建设研究姚旭;
国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法治研究及借鉴银晓丹;
新古典与演化经济学经济政策分析范式的比较研究王焕祥;
全球经济危机产生缘由的根源性解读张保和;
韩国新农村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安虎森;高正伍;
日本“新农村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借鉴及启示王俊文;
承接制造业外包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徐春祥;宫颖;
沈阳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王凤波;
基于决策的内部报告体系框架研究王玉红;
产业化语境中的当代大众文化镜像重构李秀金;吴学丽;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杨志;盛普;
中国碳金融的发展策略与路径分析王倩;李通;王译兴;
论投资连结保险投保人的投资利益保护管人庆;
社会科学范文第8篇
2.抗战时期艾思奇与叶青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论争、影响及启示田福宁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把握的关键问题徐东,俞睿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指向与内在逻辑梁亚敏
5.多元正义理论的构建及其困境张秀
6.党内民主建设视野中的党务公开潘伯祥
7.论发展完善党的执政方略的路径郑海呐,徐中
8.中国模式:原创、内涵、悖论及普遍性边界王聚芹,苑英科
9.协商民主与中国乡村治理吴兴智
10.提升农村政策传导实效的路径探源周柏春,孔凡瑜
11.生态政府:生态社会建设中政府改革的新向度郭珉媛
12.西方政府治理图式差异较析曾凡军,王宝成
13.基于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的培育张云,聂亚珍
14.保障性住房补贴方式探析余劲,袁南南
15.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十二谈与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郝孚逸
16.多中心城市视角下的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研究朱俊成,张敏,宋成舜,汤进华
17.湖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研究:现状、原因及发展对策李亚林
18.关注市值风险提升湖北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边智群
19.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补偿模式创新对策研究马勇,胡孝平
20.文化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机制与策略研究盖宏伟
21.价值与手段的统一:企业软福利机制的实现路径王富祥
22.政府引导基金之温州模式研究何云月
23.我国农村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吴斌
24.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其矫正——以国内近年发生的系列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案为例邓泽宏,谭力
25.中资企业在美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风险规避探讨陈玉祥,孙强
26.当前应重点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及其现代性转换于洪卫,王东强
27.孝道与平权:冲突、融合中的家庭代际伦理构建熊英,牟哲勤
28.农村孝道文化的衰落与重建唐琼,戴平安
29.道通为一:汤用彤与熊十力的学术交往及思想旨归赵建永
30.论佛教思想对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补充与深化何保林
31.论大地艺术对美国"荒野精神"的反思张健
32.释《高古》与《典雅》——《二十四诗品》通解例释之三郁沅
33.对话自我理论——具有动态功能性的自我理论马川
34.论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民俗学意义周东华
35.论"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建构的三个问题王志彬
36.致命的三角——《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解读余朝晖,陈蕾
37.应急法制基本原则探析董伟,陈军
38.加强我国网络广告监管的立法思考——以美国网络广告法律规制为借鉴雷琼芳
39.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模式的选择刘萍
40.试析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伊士国,吴丹
41.第三人过错在高压电致害中的责任界定——以第三人的原因作为免责事由为分析对象鲍家志
42.影响国际引渡的人权因素探析朱美云
43.功利与超功利: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坐标刘亚红
44.我国高等教育投资规模的指标体系构成探讨明洪盛
45.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理论考量陈联俊,祝淑媛
46.基于差异分析法的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文化价值李素芹,张晓明
47.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科学教育观体系探析刘运山
48.法国大学公共管理教育特色之研究——以职业型硕士为研究焦点田蕴祥
49.全球传播中的文化问题反思秦贻,陈志义
5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董波
51.论先进典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杨红英
52.人文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作用探析蒋平
53.加强合作、协调发展与互利共赢——简评《东亚区域贸易安排:福利效应与中国的参与战略》陈继勇
1.历史并未终结——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喻包庆,YuBaoqing
2.论的早期民族文化思想及其特点李群山
3.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对"第二次结合"的思考熊启珍,王业高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态研究析论——以邓剑秋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学理抉发为中心金德万
5.传统抑或现代:当代公务员群体的政治文化实证分析蒋英州
6.政府管制过程中的制度供给过剩鲍芳修,刘海燕
7.审视与借鉴:发达国家的利益表达制度吴群芳,史金玲
8.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精髓虞崇胜,YuChongsheng
9.构建现代政治价值体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抉择唐皇凤,TangHuangfeng
10.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政治价值探析郭强
11.论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及其建构李奎
12.论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与实现社会和谐周彩姣,李湘
13.价值一元化与"被弱势"——试论一种主流社会观念的影响叶闽慎
14.关于马克思两大『发现的理论宗旨——十一谈与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郝孚逸
15.金融危机与中国中部地区产业承接模式的创新马仁锋,王圣云,陈敏
16.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湖北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刘钒,张俊祥
17.加入GPA后开放湖北政府采购市场的利弊及对策邓利华
18.长江航道建设对流域经济影响作用的研究周业付
19.后危机时代中国服务外包内外需协调发展探讨苏龙,袁永友
20.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探讨林泉,林志扬
21.后金融危机时代文化产业的独特功能与发展前景曹玉娟
22.普惠金融视角下小额信贷机制发展研究夏园园
23.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关系型贷款王丽辉
24.非正规部门中农民工就业替代效应分析张智勇
25.陈黻宸的史学方法——20世纪中国"新史学"影响下写"民史"方法秦文
26.《春秋》公羊学"大一统"思想的三个维度胡骄键
27.近代武汉工业化进程研究述评刘岩岩
28.试析近代早期法国农民税负的经济效应熊芳芳
29.老庄道论的三重视域及其与现象学直观的可能对话李义民
30.人是精神趋向的X——马克斯·舍勒的人的本质的现象学述评张廷国,阮朝辉
31.颓废与革命——试论郁达夫"不端方的文学"罗滋池
32.从认知心理学视角看语言符号王萍
33.语言生态学的几个概念张艳玲,冯广艺
34.基于情景语境分析《我们仨》中的语码转换陈艳芳
35.显性反叛之下的隐性传统——论天主教信仰对凯鲁亚克的影响祝昊
36.德里达对传统翻译理论的解构杨晓琼
37.新闻法治视域下媒体报道司法的权限张晶晶,ZhangJingjing
38.论乡风民俗的民事司法适用卞海霞
39.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诉讼中的角色定位吕尚敏
40.法律解释方法在民法中的应用分析——以《物权法》第202条为对象孙超,杨留强
41.论国际商事仲裁临时行为保全制度的构建何秋竺
42.论自主学习中的教师自主裴希山
43.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分析喻瑶
44.我国大学毕业生待就业问题的成因及政策选择田恩舜,段敏芳
45.理性、互动与渗透——浅析情感在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蒋成凤,李德
46.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刘晓湧
47.高校勤工助学系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支持功能探析李洁琳,张羽
48.战略型领导特征浅议——以美国研究型大学校长为例黄艳霞
49.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若干建议周文鼎
50.用户创作时代的媒介与文化——小议参与式文化及其民主潜力许玲,XuLing
51.鄂西土家歌舞文化的当代价值转换与路径选择陶丽萍,何甜
52.党性修养与党员干部角色意识的完善胡江霞
53.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李春梅,魏忠明,刘会亭
1.剩余价值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基本原理郝晓光,孙亮
2.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作用陈明吾,ChenMingwu
3.李达的"实践唯物论"思想探析范迎春
4.凝视经典——论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应注意的四个联系冯志斌
5.思想研究综述赵秀芳
6.生态社会主义的绿色社会变革观点评析黄晓云
7.按照党建科学化的要求推进执政党组织管理创新桑玉成,陈家喜
8.现代国家建设的原则:起点平等
9.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与政治文化传播王博
10.协商民主在区域一体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为例唐忠义,张英
11.我国政府应急咨询机构优化路径研究梁贤艳,吴淑娴
12.论当前农村基层权力"悬浮"的危害与解决张勇,张巍
13.卢梭政治合法性思想评析伍俊斌
14.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阵地建设——从网络的政治社会化功能谈起杨丹华
15.传统视角下士绅群体的法律人角色与民间自治——以浙江士绅为例秦文
1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十谈与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郝孚逸
17."十二五"时期湖北区域发展战略若干思考中共湖北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ProvincialFinanceOffice(ProvincialAgricultureOffice)
18.金融危机下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与挑战冯启文,FengQiwen
19.两型社会语境下的湖北艺术产业化探析吴小莲
20.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武汉城市圈产业集聚发展分析张启春,王茜
21.FDI对湖北省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张勇
22.武汉市所有制结构的变迁及其趋势研究刘宇
23.我国产业集群现状及空间集聚效应浅析宋江飞,张劲松
24.探讨"城乡接合部"的统筹建设发展思路胡际莲,周淑清
25.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难点及对策高青
26.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民工收入的影响苏发金
27.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王庆,柯珍堂
28.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推进对策秦响应,尹继志
29.后金融危机时代武汉市城镇居民投资理财行为分析黄莹,熊学萍
30.论中国古代道德教育中的圣人君子主体观念李仁卿
31.孟荀人性论的再审视谭绍江
32.论苏氏蜀学的儒学思想王莹
33.略论颜元学术传播思想的嬗变王春阳,王新旺
34.20世纪30年代广西农村建设试办区初探潘桂仙
35.19世纪西伯利亚政治流放探析李晓亮,LiXiaoliang
36.释《纤秾》与《沈著》——《二十四诗品》通解例释之二郁沅
37.囚捉幽异掬弄光彩——《水经注》所载之神话异闻探析张鹏飞
38.宋代文化浸润下的苏轼书学戚荣金
39."裸X"词族的衍变及其语言经济学考察丁存越
40.古汉语使动用法的语义类型及语义指向张志华
41.《金瓶梅词话》语词释补——以陕北方言为据兼与《汉语大词典》相较傅来兮
42.语言顺应论动态观与不同文本译文顺应语境程度探析何传春
43.数字动漫艺术中的视觉符号及审美研究顾琛
44.司法民主化进程中网络公众参与的理性化建构陈发桂,ChenFagui
45.国家单方行为的性质和成立要件问题探讨赵一洋
46.论旅游者犯罪及预防桑霞
47.我国内地与香港法庭口译制度比较研究张瑞嵘
48.教学研究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双趋冲突研究赵跃华
49.论创新学科建设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朱继胜,谭培文
50.科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微许昌林,XuChanglin
51.关于政治教育学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傅安洲,黄少成
5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与改革创新许金招
53.暴力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危害及应对吴小玲
54.思想政治教育中复杂性之研究姚冬梅
55.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蒋勇,彭玲玲
1.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逻辑理路牟文谦,路聪
2.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高灯明,关胜侠
3.试论邓小平的社会批判理论欧阳仕文
4.治理空间、权力监控与政府层级的制度选择——对"省直管县"的冷思考房亚明,FangYaming
5.东中西部地方政府"善治"水平公众认知的差异性分析——基于公众认知的主成分因子分析李和中,刘骏
6.新农村建设视阈下基层政府执行力提升研究韩艳丽
7.论廉政文化的内部建设和外部建设秦馨
8.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国家观的视角史献芝,刘建明
9.英国和美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发展历程比较及其启示张倩
10.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经济伦理思想及启示孟庆刚
11.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意义、现实困境与未来选择韩丽丽
1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武汉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报告黄璐
13.从人的实践哲学看意识形态观念——九谈与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郝孚逸
14.基于武汉城市圈发展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游战澜,雷选沛,栾兴飞
15.湖北省养生与保健旅游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邓祖涛,李志鹏
16.区域创新体系:国际比较及启示柳士双,LiuShishuang
17.高新技术企业核心发展力实证研究李先江
18.论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共产品特性徐国兴
19.高技术企业融资策略选择研究姚正海
20.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化发展邓丽姝
21.寿险人培训激励机制研究杨敏
22.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税收政策取向夏仕平
23.关系网络、社会资本与战略联盟的发展杨玉秀,YangYuxiu
24.商代贞人与信息传播研究巫称喜
25.清康雍乾时期的酒政与粮食安全周全霞,ZhouQuanxia
26.探析"有难"农民进城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关系——以20世纪上半期为中心的考察罗翠芳,肖引
27.论传统节日文化的重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性意义薛晓芳
28.从意大利和英国管理模式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路龙运荣
29.释《雄浑》与《冲淡》——《二十四诗品》通解例释之一郁沅,YuYuan
30.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模因论的纬度看新词酷语的流行现象庄美英,何自然
31."到"义动词"上"、"下"的隐喻基础刘苹
32.《大学直解》校补李明龙,张春雷
33.论"80后"写作的新写实渊源苏文清
34.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社会意义牛建伟
35.《致雷经天》中的法律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张小军
36.论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规章的审查崔文俊
37.论隐私范围之确定——以公、私法的划分为视角陈玉梅
38.欧盟区域国际私法的新发展——2009年《扶养之债条例》之评介李良才
39.自然遗产保护中的权利冲突与权利平衡余韵,黄恬恬
40.中国教育公平的法律规范分析及改革构想汪习根,周翠彬
41.教育公平法律保障的基本原则孙晶晶,SunJingjing
42.师生冲突研究的视角比较与发展趋势陈秀玲,王涛
43.国际经济因素对大学生民族意识的影响及其思考覃辉银,谢锦锋
44.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陈成文,孙树文
45.校园网络:高校主体性德育创新的突破口李琳,周金花
46.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探析聂杜娟,鲁新安
47.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蕴涵和路径陈龙彪
48.网络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刘秀伦,谷文陶
49.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介舆论的博弈张吉军,范臧辉
50.《时务报》的民权宣传研究谢丹
上一篇:儒学返本升级之可能
下一篇:最难字谜语大全及答案3022个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