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韩国电影史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14
手机版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Uranus战线。

  http://weixin.qq.com/r/5SlDRwnEeMEEKU0kb3xh (二维码自动识别)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落幕,韩国导演奉俊昊作品《寄生虫》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国际影片四项大奖。韩国总统文在寅表示:“电影《寄生虫》以最韩国的故事打动全世界观众,其充满个性的演出及台词、脚本、剪辑、音乐、美术和演员们的演技都向世界证明了韩国电影的力量。《寄生虫》的奥斯卡四冠王是过去一百年里所有韩国电影人不断努力的结果,今后政府将进一步为广大电影人提供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力并放心大胆制作电影的环境,此外,他本人也非常期待奉俊昊导演的下一部作品。”(@新浪电影)

  韩国电影百年历史,在今天迎来了历史的高潮节点,而韩国电影何以发展至今,也许我们能从电影史的脉络里找到答案。以下内容摘编于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编著的《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这本书的封面有一段来自委员会政策研究组组长金美贤的话:“对于创作者来说,表达自由相比其他政策支持更为有效,韩国电影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

  一、电影的上映和韩国电影的出现(1903-1925)

  1903年6月23日,《皇城新闻》刊登一则放映广告,放映内容是记录韩国和欧美都市风景的电影,入场费10个铜币。人们普遍认为这是电影传入韩国的标准时刻。

  1906年,韩国第一家带有简陋放映设备的固定电影放映场所“东大门活动写真所”登场。

  1923年,朝鲜总督府递信局为了鼓励民众参加储蓄制作了一部启蒙片《月下的盟誓》,这被公认为韩国的第一部故事片。通过这部片子我们认识了韩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赵白南。这部电影的女主角李月华是最早的韩国女演员。而早期韩国默片的女演员大多由妓生演员出演。

  二、日本殖民时期:默片的全盛期(1926-1934)

  1920年4月,朝鲜总督府创设活写班,旨在通过总督府来强化对外和对内政治宣传。

  1922年,颁布“兴行和兴行场取缔规则”,1926年制定了“活动写真和电影检阅规则”,1936年发布“活动写真和映画取缔规则”,所有相关业务都归于朝鲜总督府之下,电影文化日趋一元。其主要内容有:经审查机关认证,被审查电影没有损害公共安全、道德风俗和健康,方可上映;即使通过审查的电影,一旦发现作品有损公众安全等,仍可以限制或者禁止公映。

  三、有声片与军国主义(1935-1945)

  1935年,第一部有声片《春香传》完成,使用的是胶片同步录音的方式。

  1939年10月1日,日本帝国议会通过“电影法”,日本电影开始受控于政府。

  1940年1月1日,日本当局在韩国联动颁布了总督府令第1号朝鲜映画令。日本的电影法参照的是1934年2月德国纳粹的电影法,主要目的是在殖民地实行电影产业国有化。根据映画令,电影制作者必须得到朝鲜总督的许可,电影从业人员必须到总督府注册;剧本需要经过严格审查;严格控制外国电影的引进及上映天数;强制上映文化、新闻片;限制国策电影以外的电影入场者年龄(6-14岁禁止入内)。映画令颁布以后,电影娱乐性被彻底排除,完全迎合日本的帝国主义。

  四、解放和朝鲜战争(1945-1953)

  1945年11月13日,朝鲜无产阶级映画同盟成立,朝鲜映画建设本部成员李炳逸、金汉、李明雨、柳长山、崔七福等都加入其中,他们倡导无产阶级电影运动。

  1948年8月新政府成立,电影管辖机构由公报处和国防部共同担当。

  第三共和国成立后,1962年,政府制定了韩国最早的电影基本法“电影法”(法律第995号),引入了事前许可制和电影业者登录制、输出入推荐制,即所谓的“三大电影行政体系”。但这一制度有悖于宪法上关于文化国家原则所提出的保护和支援电影产业这一项。

  五、复苏的电影业(1954-1962)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结束。8月15日李承晚成为大韩民国政府总统。自此,迎来了“忠武路时代”。

  1960年代,通过4·19革命,韩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民间审查机关映画伦理委员会成立,有利于缓和以前政府主导的僵化审查体制。朴正熙于1961年发动5·16军事政变,推翻民选政府,实施军事统治,并在1962年制定了电影法,与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时期总督府的朝鲜映画令没有太大变化。

  1954年-1962年2月,实行所谓的“对于国产映画入场税免税措施”(1954)和“差等课税”(差别税收,1956),使得疲倦的电影产业逐渐走出困境,算是最早的电影振兴政策。

  六、韩国电影的复兴和类型片(1963-1971)

  自第一部电影法于1962年颁布后,韩国电影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到了1971年,每年可制作100-200部各种类型电影,可谓韩国电影真正复兴。1961年5·16军事政变以后,朴正熙政权开始实施韩国电影企业化政策,第一步是撤并电影公司,唯有“申电影”(申相玉导演于1952年设立的申相玉制片公司)是可以单独注册的电影公司,并享受到朴正熙政权的政策优惠,成为一个大规模的企业化电影公司,其在1960年代经历了短时期的辉煌和没落。

  1962年,韩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电影法出台,如果说这部电影法是为韩国电影的行政基本体系做准备,那么1963年第一次修订电影法则是实现1960年代韩国电影政策的核心,即企业化政策和外国电影进口配额制具体化。企业化政策指的是具备物质条件和人力资源的电影公司注册后,为其提供以企业型电影公司为中心,稳定的电影制作体系,而且这一切都通过法律强制实施。所谓外国电影进口配额制指的是不可以随心所欲进口外国电影,必须从公报部得到进口配额方可进口,且只有国产电影制作业者,可以进口外国电影。

  1960年代韩国与中国香港合作拍摄的电影越来越多。早在1957年,中国香港邵氏父子公司和韩国演艺株式会社共同制作了《异国情鸳》。

  1966年修改后的电影法(法律第1830号)通过了公报部长官提出的“制作前申告制”和“事前检阅制”,即任何电影制作者不遵守法令,即可下达制作终止的命令。这是第二次修订电影法,一年放映6部以上韩国电影,总上映日数90天以上。

  1968年,郑昌和导演受到邵氏兄弟有限公司的邀请,只身赴香港工作。在这时期有了优秀电影补偿制度和文艺片现象,出现了现代主义电影的自我意识。

  1969年,全年电影制作数为233部,观影人次为1亿7800万,这一数字直到2005年才被打破。

  七、独裁时期和不景气的电影业(1972-1979)

  1972年迎来维新时代,朴正熙政权颁布维新宪法,封闭政治空间,赋予其不受约束的行政权力的终身总统地位,确立官僚独裁体制。唯经济增长是图的朴正熙政府从1960年代集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全力发展重工业和化工业,以期实施产业结构的升级。伴随着经济转型,韩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包括电视在内的娱乐产业也得以迅速发展。但在这样的形势下,电影远离了1960年黄金期,在1970年代陷入了乌云笼罩的低迷期。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韩国电影产业和韩国经济增长曲线呈反比,处于破产边缘。1970年第三次修订电影法,一年放映3部以上韩国电影,总上映日数30天以上。

  1973年2月16日,公布了第四次修订的电影法,最重要一点是明文规定国产电影振兴机构即映画振兴公社的设立,为电影产业的各个领域制定全面和具体的电影政策。剧本和电影的双重审查是1970年代电影产业衰退的主要原因。一年有三分之一以上天数上映韩国电影(121天)。

  1975年12月31日,颁布修订的公演法,设立“公演伦理委员会”,虽以民间组织的形式存在,但受控于文化部,带有浓郁的官方色彩。

  1975年韩国电影史上最早的电影艺术运动——“映像时代”开始。他们藏身在南山的事务室和明洞的秘密据点,之后又把见面地点改在啤酒屋,开始策划他们的电影运动。

  1970年代是压抑的暗郁时期,没有表达自由。当时设立电影专业的仅有中央大学、东国大学、汉阳大学、首尔艺专等。

  1970年,成立韩国小型电影同好会。

  1971年,成立映像研究会,制作了16毫米电影并举办放映会。

  1972年,毕业于梨花女子大学视听教育系的学生组成“海都俱乐部”,制作试验电影。

  1974年,延世大学成了映像美学班,以电影鉴赏和讨论为主。

  1977年,法国文化中心的电影俱乐部和1978年建立的德国文化中心东西电影同友会,成为引领这一文化中心世代的两大支柱。

  八、新军部的文化统治和新电影文化的出现(1980-1987)

  1979年10月26日晚,朴正熙身亡,结束长达20年的军事独裁政权。1980年5月18日至27日,在韩国光州及全罗南道,发生gz事件,这是一次当地市民自发要求民主的运动。这个时期的社会电影,把现实和电影结合,成为日后“韩国电影新浪潮”的范例。

  1980年《避幕》受邀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并获得了ISDAP奖,它标志韩国电影真正进入全球市场。第五共和国成立,宪法重新修订,审查制度被禁止。

  1984年12月31日《电影法第五修正案》中,审查制度被废除,“事前审议制度”继续采用。但这一变化只是修改了名称,对于电影审议的主题或者基准未作修改。唯一的新气象是允许第一部分情色片上映。

  1984年,《女性残酷史:纺车啊纺车啊》入选1984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注视”单元。1984年3月,韩国映画学院成立,隶属于韩国映画振兴公社。

  1984年第五次修订电影法,一年有五分之二以上天数上映韩国电影(146天,遇到热门档期,可以减少20天)。

  1985年导演河明《烈日》入围1985年第35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该片摄影郑光石也在第21届芝加哥电影节荣获最佳摄影奖。

  《晚秋》(1981)中的金惠子在第2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女主角奖。1985年11月,废除对外国电影进口的限制。

  1986年第六次修订电影法时,外国个人和外国法人的制作业和进口发行业也都合法化,美国直配电影公司在韩国市场开设分支机构。

  1986年12月,政府宣布1987年7月开始实行第六次修订电影法,为开放韩国电影市场做好准备。

  1987年,《种女》女主角姜受然在第44届威尼斯电影节摘得影后桂冠。1988年,联合国际影业发行的《致命吸引力》在韩国首尔及周边的8家影院上映。

  1988年9月开始,以郑智泳导演为代表的电影人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抵抗斗争,反对不公平的地修改电影法。

  1989年,姜受然凭借《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在第16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女主角奖。

  九、新韩国电影运动(1988-1995)

  在这个时期,对韩国电影产业产生影响的原因有:1)好莱坞电影的直配;2)1993年的金融实名制;3)发达的录像产业;4)1995年有限电影的登场。

  1980年代出现“韩国电影新浪潮”,先行者有朴光洙、郑智泳和张善宇。

  1995年,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导演的《牺牲》在首尔放映后,吸引了3万多名观众,艺术电影观众和影迷群体开始形成。

  1995年12月30日颁布的“电影振兴法”(法律第5129号)取代了之前的电影法。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有相当多当年的韩国文化元素

  十、韩国电影的成长和展望(1996年-)

  1996年开始,韩国电影观影人次呈几何级增长,韩国电影市场占有率从1996年的23.1%到1998年的35.8%,到2001年已经过半。1996年韩国银幕数量是511块,2005年增加到1648块。1996年韩国电影出口额为40万美元,到了2005年是7600万美元左右。

  1990年中期,独立电影内部开始出现多种电影制作热潮和类型化倾向。

  1996年,釜山国际电影节启动,韩国正式开启了国际电影节时代。

  1996年,10月4日宪法裁判所对于电影《啊!梦之国》的宪法诉讼请求时间做出裁定:

  1. 电影作为思想和观点的表现手段,依据宪法中的表达自由而得到保障;

  2. 电影事前审查机构“公演伦理委员会”属于宪法禁止的审查机构。宪法裁判所判决公演伦理委员会解散。判决的要旨是:公演伦理委员会是行政机关,依据公演伦理委员会做出的事前审议,属于宪法禁止的电影事前审查,故判违宪。宪法裁判所的判决,不只局限于电影,还包括音乐、录像、游戏等。因此,它在打破经历里了殖民主义和军人政府统治后长期扎根在韩国民众脑海中的独裁主义意识中扮演了决定性角色。

  1999年2月8日,政府全面修订电影振兴法,废除映画振兴公社,新设“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该机构核心人物是对韩国电影产业综合管理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2000年,林权泽《春香传》成为韩国电影史上第一步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作品。

  2002年,林权泽凭借《醉画仙》荣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

  2002年,李沧东和文素利合作的《绿洲》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特别奖和马切罗?马斯特罗扬尼奖。

  2002年1月26日重新修订的电影振兴法(法律第6632)号,废除“等级保留制”,新设“制限上映可”分级制,即依据电影振兴法,通过映像物等级委员会,对影片进行上映分级,分为“全体观众(G级)、12岁观众、15岁观众、18岁观众、限制放映(R级)”五个等级。废除了电影审查制度取而代之的电影分级制度是韩国电影振兴的前提。

  2004年,朴赞郁《老男孩》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2004年,金基德《撒玛利亚女孩》和《空房间》连续获得柏林和威尼斯两大电影节最佳导演桂冠。

  2004年,洪尚秀《剧场前》提名第58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2007年,全度妍获得第6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李沧东提名金棕榈奖。电影《密阳》剧照

  2008年,洪尚秀《夜与日》提名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2007年,金基德《呼吸》提名第6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2009年,朴赞郁《蝙蝠》提名第6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2010年,李沧东凭借《诗》提名金棕榈,并拿下最佳编剧。

  2012年,金基德《圣殇》获得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2012年,洪尚秀《在异国》提名第6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2013年,洪尚秀《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提名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2015年5月,出现演艺封杀名单,名单里的演艺人员几乎都参与过“世越号事件处置不当”抗议连署,包括宋康昊、金惠秀等人,从2014年清算至2016年,一共有9473名演艺界人士被列为封杀名单,而名单中的单位、人员皆无法获得政府任何资金补助或拍摄协助,引起演艺圈的抗议。

  2016年,朴赞郁《小姐》提名第69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2017年,奉俊昊《玉子》提名第7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2017年,洪尚秀《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提名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2017年,洪尚秀《之后》提名第7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2018年,李沧东凭借《燃烧》提名金棕榈,获得费比西奖竞赛单元奖。2019年,奉俊昊《寄生虫》获得第7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2020年,奉俊昊《寄生虫》获得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奉俊昊与宋康昊在戛纳电影节

  2020年,洪尚秀《逃走的女人》提名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韩国电影的春天早已到来,《寄生虫》成为继1956年《君子好逑》之后第二次同时获得戛纳金棕榈和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更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片。

  而中国电影的未来在哪?或许,一切真的尽在不言中。

  推荐阅读:

  1.(美)闵应畯(韩)朱真淑 郭汉周:《韩国电影:历史、反抗与民主的想象》,2013年中国电影出版社

  2. 金钟元:《韩国电影100年》,2013年中国电影出版社

上一篇:玉林勾漏洞导游词
下一篇:《上海律师》2012年度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