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述 | 9月看过的书和电影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14
手机版

  本来要做9月小结的,干脆连带十一假期一块吧。

  过去三十多天里,直接从盛夏进入初冬,秋似乎像一道闪电,只打了个照面,除了日历上的节气,没有任何知觉。

  节令也会骗人。雪风,山浅,树绛,华年忽短

  更会骗人的,是时间,还有腱鞘炎。

  总感觉自己格外忙,可忙也是一种欺骗的感觉。3篇西山行,半篇耗子,3篇双轻,便是九月交上的全部作业。

  趁着不能打字,我就开启了划水的日子,只看了9部片子,7本书。当然还有小策的广场往事和狼人杀综艺,这个就不说了。

  先说说片子吧,以下按照观看时间顺序。图源 | 豆瓣,引用日期为发表日期,下同

  《人生大事》我没有进院线看,今年只有腾叔把我薅进了院线。很多人都推荐这部,此处就不赘述,只觉得川渝的口音真的会传染,看完似乎自己都有那种语感了。它英文片名是“Lighting Up the Stars”,总让人想到港台同胞的评价:以后看烟花都不敢张嘴了,怕吃到阿公。

  看这部片子除了题材会想到《入殓师》,其余时候不知为何都会想到宁浩。片头的镜头会想到《心花路放》,口音会想到《疯狂的石头》,人物设置也会想到宁浩说的那句“没头脑和不高兴”组合,但它的确是个今年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除了片尾舒妃那里强行圆得有点让人不适,总体推荐。

  现在想想,死去不是告别,忘却才是。

  是否考虑二刷:不考虑。

  这是一位书友(《西山行》秦余绯)推荐的,当时我想要看一部轻松的片子,说实话片名曾一度劝退。

  我以为是个国内的影片,妹想到是个美国/爱尔兰的片儿,看完之后,嗯,真香。它实际上也是个没头脑+不高兴的公路片类型,欢喜冤家在一起的套路。但是吧,就是香。

  评价说这是个很一般的小妞电影。这引起了我对“小妞电影”这个定义的好奇。上一次了解这个词,还是白百合的《失恋33天》,当时小成本拿大票房的新闻很轰动,它的关键词便是“小清新”,白百合的标签也是“小妞”。

  百度百科上对于小妞电影这么说:小妞电影又叫女性电影,是指那些剧情比较轻松浪漫,多半以女性角色为核心,男性退居配角的爱情电影。这类电影比较时尚化,以都市恋情为主题,且一般是以女主角先失落倒霉开始,然后通过自信自立而赢得男士心仪,最如愿的团圆结局。

  说白了,就是女性打怪升级爽片,或者灰姑娘的故事。

  这样一想,章子怡演的《非常完美》是这个类型,后来范冰冰复刻了《一夜惊喜》,甚至安妮·海瑟薇《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也可以归入这个类型。这个盒子开了,忽然小妞电影是万能的,女性向嘛,不寒碜,《小时代》、《五十度灰》也算。

  《闰年》的情节设置并不高超,很多观众一开始就猜中了过程和结局,当然不包括我,我全程在傻乐。

  是否考虑二刷:会,在长途旅行前下载好,然后路上轻松地看。

  不列颠裴元灏的故事。

  真香,哎,真香啊。

  确切地说它是一部剧,是红玉(《西山行》红玉)推荐的,我有罪,她早在4月就推,而到了9月挨了两车骂才吃下这颗安利,好嘛,追它有了一种追《山河为歌》的感觉,旋转、跳跃、熬着夜,根本停不下来。

  这部剧外号叫“工业版《傲慢与偏见》”,男主角给人一种耗子的感觉,霸气又傲娇,女主温柔又大气。故事背景安在了工业革命时期,也就是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前后,我正好《棉花帝国》看了点皮毛,刚打开就大概投入了那个背景,一开始还叭叭在群里跟人说历史背景,到后面全程嗑CP。

  当然这部剧虽然只有四集,但信息量十分丰富,并不是甜片那么简单,而是讲了很多东西:旧贵族与新资产阶级、资本家与工人阶级、南方传统农业社会与北方近现代工业社会、英国产业升级与世界接轨情况等,都作为背景融入了故事,也引发观众的思考:是否看似相对的两个群体,一定会走向对立面?是否相对的两个利益群体,一定会互相消耗、无法走向理解?

  当然啊,我嘴上说道德,身体实践了诚实。这剧男女主全程没有亲密互动,可是这以前的天然蜂蜜就是比现在的工业糖精嗑起来引起舒适,好TM甜啊,呜呜呜。

  我没找到清晰的片源,搞的网盘资源,真诚推荐给大家看。Btw,男主是李建军。

  是否考虑二刷:当然!B站cut偶尔也要嗑一嗑。

  我先看的原著,后奔着原著的好感,看得这部电影。然鹅电影8.8比书8.1高那么多,有点不适。

  在我看来,电影远远比不上书好看。当然不是说它情节改变的不行,或是选角不行,选角很贴切,也不是说它节奏不行,但是,影视化能表达的有很多,却单单无法表达文字有时候能表达的。

  电影把主角安给了小女孩而不是勒妮,减轻了编剧的工作,可是也几乎把真正女主角的光辉剪掉了。她为何是个刺猬,她有哪些思想,她平时会想什么,完全没有表现出来。

  所以电影呈现了一种感觉:女文青的浪漫救赎,如果说年轻女孩从落魄到圆满是小妞电影,这部恐怕是“老妞”电影了,你会发现除了清一色的好评之外,也会有三二句苛刻的声音,毕竟,电影诠释了一个温暖的故事,可这个故事,实在让人无法温暖记忆。

  是否考虑二刷:电影不会,书我会。还是建议看书。

  《中国人民的胜利》是国庆节前,我送给自己的礼物。那个时代的人物风貌,是我们这个时代无论花多少钱,花多少心思,都无法重现的。最好的了解那个年代的东西,就是那个年代的真实记录。

  这是一部纪录片,除了少数镜头是补拍以外,全部来自战地记者的前线实拍。

  你可以在这部片子里看到解放战争的艰苦和胜利,解放军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样子。去年看抗美援朝纪录片的时候,我就和身边人讲,爷爷奶奶那一辈过得穷苦惨,可是他们那种乐观自信的样子,我们却没有了。除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改变,更多的是,创业那一辈对未来有希望,对自己也有希望,更有自主的力量,遇到困难也首先想着解决。

  而不是依靠、抱怨、阴谋论和躺平。

  我喜欢那种精气神,我也要有那种精气神。

  是否考虑二刷:我想以后相关的节令,都会看它和类似的记录。现在网上一些人喜欢发动“岁月史诗”可能会去重塑所谓正确记忆,但这些记录永远会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我们”。

  很小的时候,在类似《读者》的地方看到过真实茜茜公主的故事,比如她像个传说的腰围,以及后来命运走向的悲伤,但这种记忆很模糊,如果不是后来看了弹幕,我几乎已经忘了。

  之所以看它是因为视频客户端推荐着它,说什么“茜茜公主大闹王宫”,我喜欢看不拘世俗的女孩子,便打开看了。虽然情节与推荐于大相径庭,但总体让人满意。

  怎么有这么漂亮的贵族女孩子!

  整体故事像个童话,演绎也很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感觉,比如夸张的喜剧人物设置、较为刻板的人物形象、阴错阳差的命运交集等等,是一种华丽却质朴的浪漫。说它华丽,是因为这部片子显然花了大价钱,你轻而易举可以看出什么叫真正的“质感”,我对欧洲王室和相关礼仪什么的并不了解,最多看点英国的那一套,但是德国又不一样。

  很不一样。

  它还有2和3,后续补齐。

  是否考虑二刷:也许会,主要冲着茜茜公主的头发,这头发,美哭了。

  刻板印象害死人。

  它刚出的时候很有名,甚至颇受一些女性追捧,女主角穿搭什么的推文满天飞,让我误以为是烂俗的爱情电影。

  但它不是,是个音乐剧电影,甚至音乐剧+爵士的元素一出,你就知道这是个奔着拿奖的电影,老一派们一定会很喜欢的。

  市场也很喜欢。

  问我喜不喜欢,还行。这部电影对我而言最大的作用,可能在于破除刻板印象——不要再被片名劝退,容易错过有趣的东西。后来女主去面试,讲姑妈的那段唱腔很感染人,很美式的励志。美国片子看多了,会发现美式价值观的味儿很冲,很有意思。

  是否考虑二刷:可能吧?

  之前对片名短语的认知,只有少女时代穿着工服在挖掘机下跳舞(谁懂?)

  这是由“阿甘”和“杰克”一块演的电影,同样十分美式,故事很新颖,关键词也是家庭、救赎、自由和FBI。但这些词儿一出来,美式的味儿就太冲了。

  不要被我影响,如果没看过,一定要看一下。比如学习学习,刘轻寒的骗术是怎么练成的。

  小李子演得不错,但是最近他的言论让人emmmm——演员们演好戏就得了,没读过多少书就不要瞎发表时事言论了行吗,糟心的玩意儿。

  是否考虑二刷:会,片头的动画得反复看几遍。很有意思,风格总让我想到FC游戏《电梯大战》,啊,也算时代的眼泪了~~

  又是刻板印象害死人。因为安妮斯顿的事情,不太愿意看这二位的电影。之前皮特我也是带拉拉地看过《搏击俱乐部》,也是查了豆瓣才知道安吉丽娜演了《沉睡森林》。

  我一直以为《史密斯夫妇》是那种七年之痒的家庭伦理片,好嘛,刻板印象害死人。

  竟然是男女爱情 · 动作片。

  还凑合,当部爆米花电影看还是过瘾的。男女、枪战、飙车、爆炸、跳楼、高科技、SM都齐活了。

  为什么看它呢?是因为在看动漫《间谍过家家》的时候,一边看一边吐槽人物类型和剧情设置,比如日本那一套典型的萌萝莉和傲娇大叔啊,英雄式的使命任务啊,频繁出现的中二点让人无法跳啊,可以说动漫工业已经很成熟了。从08年到现在的日本动漫好像都是一个样子,越来越模板化。

  一起追的哥们说,主角设置就是《史密斯夫妇》的类型,都有特殊身份互相骗,于是我就来学习了。

  果然是照着这部创作的。

  是否考虑二刷:大概率不会。

  9月看的书不多,好在本本都挺好看的。

  遇事不决,人民文学。

  看古籍和外文书最怕挑版本,哪怕电子版,也要看内容。古籍想要看内容全的,翻译好的;外文更挑翻译。所以对于没看过的名著,最简单的方法是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是九漏鱼,这本书并没看过。8月末突发奇想,四大名著没看完简直伤天害理,于是9月补了这本,前头看的很吃力,毕竟文学性没法和《石头记》比,而且它篇幅对于一般小说而言太宏大,可对于网络小说而言又太短。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几百文言就结束了。

  我看它,仿佛连续做了8天的梦。重新认识了滚滚长江两岸的古人们,却又一挥手,他们在自己的生命中只留下了一点影子。

  讲个笑话,一直到鲁肃死,我都纳闷为什么没有刮目相看的典故,一直以为是三国里的。初,权谓吕蒙曰……

  是否考虑二刷:一定。

  这本书我能给9分,豆瓣的评分低了。

  是无意中探索App(我喜欢探索一些稀奇古怪的App和小软件),看知乎的一篇文章推荐的,我对它的理论所吸引:人生是一场游戏,你有你的秘密身份、能量条、任务和游戏规则,可以用玩游戏的方式过好这一生。

  看过很多类似畅销书,但真正带来根本改变力量的,且有效可持续的,我认为就是它。它连理论带实践地讲了如何看待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过好自己。

  而且有趣。

  在我身上起了什么效果?最明显的,治好了起床困难症,如今已经连续第15天无障碍六点起床了,也恢复了少量运动,甚至每天做事都很更轻松。搭配安卓“人升”App,有奇效。

  具体怎么做?看书吧。

  是否考虑二刷:已二刷,正在做笔记和计划。

  看完《游戏改变人生》之后,我的阅读进度停滞了,一直在二刷和想着怎么打副本,安排阅读任务的时候,看到了这本《星空》。

  这是一本对我而言很有温暖记忆的书,内容很有名就不讲了,主要讲讲它的由来。

  它是苏慕遮(《西山行》苏慕遮)送给我的礼物,故事里小男孩陪着小女孩看过最灿烂的星空,而这个秋的星空,由苏慕为我涂抹点亮。

  随书赠送的卡片,我贴在了冰箱上,和我的猫一起。

  哦,我还欠未来一封信。

  这是一个朋友推荐我看的。前面电影提过了。

  它和电影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电影只能通过视听语言去讲述一个故事,而文字则可以穿透时间,去挖掘生命意义的深度。我没接触过法国文学,但可以感受到发生过大革命的土地上,人们会思考哪些命题,除了浪漫,法国人又很现实,是那种非昂撒的傲慢,而是对于世界现状的尊重。

  这本书有点意识流的味道,看着会有一点生涩感,尤其抛出了很多哲学命题,但没有政治正确。一时不知道怎么去描述,干脆引用一段原文吧。但是,当我们看到一幅静物作品时,当我们无须追寻作品之美,便能被静物带来的美感所折服时,我们是在享受我们没去觊觎过的事物,我们是在注视我们未曾想过的事物,我们是在珍惜我们未曾苛求过的事物。而静物画,因为它画出了和我们内心欲望沟通的美,但是这种美是来自另一个人的欲望,因为它无须进入我们任何一个平面,便符合我们的快乐欲望,因为它可以无须努力便能将艺术的精髓和对超越时间的肯定呈现在我们面前。在默不作声、没有生命也无法动弹的作品中,体现了不包括计划在内的时间,挣脱时限和贪婪束缚的完美——那就是无欲之快乐,无限之存在,无意愿之美。因为艺术,本就是无欲之情感啊。

  在这本书之前,法国我只看过莫泊桑。可能早晚要啃完普鲁斯特了。

  是否考虑二刷:考虑。唉,结局有点让人心梗,像一个破碎忽醒的梦。

  Up主半佛仙人推荐的书单,都丢进我的微信读书里了。这个很薄,和我之前看过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本著作很像,那个时候西方人好像很迷恋所谓“厚黑学”,怎么把控全局啦,怎么做好自己啦……

  这本书对于一些根本利益的阐述很直白,直白到发表后都被禁的地步,现在也产生了“马基雅维利主义”,类似我们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

  当拓展边界看的,挺有意思,可以看看。

  是否考虑二刷:不会吧,除非要用内容检索。

  昨天偶然扫新书推荐看到的,2小时搞定。

  虽然叫《黑洞旅行指南》,但是并没有履行,也没什么指南。却很形象、清晰地讲了什么是黑洞,黑洞的特性,以及关于黑洞的一切。

  对于我而言,这类科普引起舒适。我才知道原来黑洞其实是一片虚无(一直以为是游戏《黑洞大作战》那种吞噬一切的大质量空间),黑洞也会有辐射,黑洞也会死亡,以及《三体》里高Way跳进黑洞后,会看见什么。

  当然,我也很喜欢这本书张双南作的序里评价本书的时候,关于美的讨论。我们大脑的审美过程就是做两个判断:一个是价值的判断,如果符合审美者的价值观,那就是“没缺陷”;另一个是见识的判断,如果审美对象对于审美者是“不常见”的,那么审美者就会得到“美”的结论。按照我的审美理论,没缺陷、不常见=美,没缺陷、很常见=俗,有缺陷、不常见=丑,有缺陷、极端不常见=极丑,完全没缺陷、极端不常见=极美。

  第一次看到这种审美的概念,有意思,果然理工人就是不一样。

  是否考虑二刷:也许。

  第一次接触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短篇是麦粒推荐我看的,我没看完截图中的短篇集,只看了这一个短篇。

  故事本身没什么离奇可言,我看的也有点走马观花,结尾莫名想到欧亨利式的结尾,可是哪怕同样的反转,陀思妥耶夫斯基竟然写得有些浪漫。

  孤独的幻想家和爱过与错过,无论那是否是真正的“爱”,它也一样浓稠而热烈过,像是一万年的火山,在那个悄悄的无人的城市的夜晚的大街上,奔涌迸发。

  这个故事最打动人的,竟然是评论区的热烈。

  许多孤独的爱的人,在丰富的内心独白和对陌生人的走心对话里,纷纷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比如很想关爱这个世界却又不知道怎么办,自己明明很孤独却又拥有者浓烈而丰富的幻想,渴望爱期待爱需要爱却又逃避爱,对生活没什么希望却又不自觉地寻求一些美好,明明看透着这个世界可在爱面前又不自觉变得卑微。

  像是在寒风中躲在城市角落的阴影里,明明看不到光,却又小心地呵护着胸中的一丝火焰,哪怕照不到任何空间。

  但那个温暖,也足够一生怀恋。

  是否考虑二刷:会,也考虑补齐陀思妥耶夫斯基。村上春树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之前曾想过补齐《1Q84》里推荐的书啊音乐啊电影啊,但不知为何一直没看。不过,我知道却没看的东西多了。

  无知的世界,本来就是很大的。

  无知的世界,是在森林里打着灯笼的孩童,照不到的地方。

  那么,就一起去探索夜晚的森林吧,灯笼找不到的地方,有月光在倾洒。

  让我们在月下相会。

上一篇:悉尼科技大学悉尼科大UTS中等教育教学(2021-2024学年)辅导
下一篇:2023年医院护士年终工作总结简短(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