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2022北师大戏剧与影视学考研考情分析及初复试经验贴
面对难度,很多人依然选择北师大,也是因为:第一,科研实力强,北师的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级为A+,导师们学术能力强,著述颇丰,设有博士点,适合深造;第二,平台优势大,北京地区汇聚了众多的电影人才和产业资源,还有诸如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展览活动,学习和实践氛围浓厚;第三,招生态度公正,不压分,不存在本科歧视,到复试阶段,综合面试表现和初试成绩择优录取,公开透明,即使进入调剂,优秀的一志愿往往更受青睐。
二、第二步:初试准备
北师的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包含五个方向,初试阶段用的是同一张试卷,电影、电视、新媒体都要考,复试阶段分方向出题。拟录取之前不必联系导师,入学后会有双选会,一般都可以选到心仪的导师。
准备初试,首先,尽可能全面地搜集考试信息,知道考什么,怎么考,以及最新通知。关于招生计划和方案,考试报名、审核、确认,以至查分、出线、复试、拟录取等流程,微信关注研招网公众号,微博关注北师大考研超话,并收藏两个官方网站:北师大研究生院和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及时了解各种信息。
关于政治和英语,你可以关注徐涛、肖秀荣、腿姐、刘晓艳、田静、王江涛等名师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获得考情分析、时政热点、题目预测、作文模板等等。还可以汲取bilibili上各位学长学姐的经验。
其次,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不同考试科目的特点设计学习方案,合理分配学习和休闲时间。如果你5月已经进入考研状态,那么12月之前,每天十小时的学习时间完全足够。一般来说,在十小时中,英语和政治应当占三小时,专业课占七小时,但你可以根据自身基础安排。比如我的政治、英语基础较好,从9月到11月,我每天学一个半小时政治,英语的时间更少,甚至正式考试前,我还没背完英语单词,只匆忙练手了几页翻译和阅读,我将大量时间花在专业课上。到了12月,英语作文模板、政治大题和时政都需要背诵,给专业课的时间就少了。因此,12月之前打牢专业课基础非常重要。
最后,保障一个安静稳定的学习环境,并且积极调动自身动力和专注力。一般来说,可能的复习场景包括图书馆、自习室、教室、宿舍、家里,大家的学习习惯不尽相同,如果你觉得图书馆距离远,位置少,环境压抑,那么大可选择自习室或教室。如果你的宿舍全员考研,或者你人在家中,就地复习也很好。如果独自学习时常常走神,最好找个研友互相监督。
“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史”“影视批评”、“影视美学与影视理论”
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
中外影视业与新媒体领域的实务知识、前沿动态、潮流趋势、典型案例、主要类型、热门现象。
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和个人经验进行创意、文案、剧本写作和案例解析。
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题等题型
马克思主义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时政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英语一)
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翻译题、小作文、大作文
(1)719影视史论
20年开始,影视史论题型和分值为名词解释(5*6)+简答题(15*4)+论述题(30*2)=150。
考查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中外电影史、电影理论、电影批评、中国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方面喜欢考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类型,电影史方面常涉及好莱坞电影、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电影。
如此多的内容,决定了我们无法深入每个知识点,否则单一个“十七年电影”,就可以费掉半月功夫。你可以将整部影史、电影理论史划分为不同的题量,比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道论述题,大约700字,“费里尼”是一道简答题,大约400字,“《偷自行车的人》”是一道名词解释,大约200字,这是应试的做法。
熟记影史和理论史框架后,可以整理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类型,如“家庭伦理剧”“刑侦剧”“真人秀”“亲子类节目”,按照简答题题量准备。还可以准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案例,比如《亲爱的小孩》既是一部家庭伦理剧,又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再见爱人》既是一个离婚综艺,情感类综艺,观察类综艺,又属于户外真人秀。
适合应试的书(仅个人观点):
【电影史】《中国电影艺术史》(周星);《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李少白);《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王宜文);《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军)
【电影理论】《电影理论基础》(陈晓云);《电影理论读本》(杨远婴);《电影艺术词典》
【广播电视】《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黄会林)
《广播电视艺术基础学习宝典》(赵坚)
【期刊】《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国电视》《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公众号】“戏剧与影视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阅读《电影批评》(戴锦华,学习如何用电影理论分析具体影片);《经典名片读解教程》(田卉群);《影视美学》(彭吉象);《影视美学教程》(史可扬);《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等等。
(2)824影视实务
20年开始,影视实务题型和分值为名词解释(5*8)+简答题(3*20)+材料题(50)=150。
影视实务的很多内容与影视史论重合,而不同在于,它更关注影视制作、管理、宣传的实践知识,网络、新媒体、新科技作为影视热点占到很大比重。“IP”“融媒体”“竖屏”“短视频”“网台联播”“VR”“互动电影”“桌面电影”等等新事物都需要了解,你可以搜索关键词,找到对应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和论文,整理成自己的答题模板。
影视实务的材料题考剧本创作、节目策划或者论述,我选择了剧本,一般是15分钟的短片,写故事梗概、人物小传和前五个场景。题目给的材料可以是事件的前奏、主体、结局,或者主题,你可以根据当年热点准备四到五个故事,考试时尽量往上套。
适合应试的书(仅个人观点):
【实务知识】《电影艺术词典》
【新媒体和热点】“广电视界”“主编温静”“毒眸”“犀牛娱乐”“刺猬公社”“纪录中国”“传媒1号”“娱乐资本论”等微信公众号
【剧本创作】电影剧本和导演采访
【期刊】《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国电视》《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除此之外,还可以阅读《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故事》(罗伯特·麦基),《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悉德·菲尔德);《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布莱克·斯奈德)等等。
(3)政治和英语
有一种说法,政治和英语70分就不拖后腿,但对于越来越卷的院校和专业,这句话有所动摇。
政治的复习顺序是马原、史纲、毛概、思修、形策、时政,9月之前专攻马原和史纲,这两个部分知识点比较固定,有大量需要理解的内容。9月和10月,考研政治大纲发布,根据新增内容学习毛概和思修,《1000题》也可以刷一刷。11月学习形策和时政,写《八套卷》,查漏补缺。12月背诵形策、《四套卷》大题和时政,近年来,形策和时政所占比例非常大,喜欢结合毛概考查,要多注意。
英语方面我花的功夫太少,只背了《十天搞定考研词汇(乱序版)》,还没有背完,希望你们能背完。我知道自己的阅读和翻译在中等水平,短时间内难以提升,所以就没学。考前唯一的准备就是背作文模板,我背得太少,最好熟背十篇小作文,十篇大作文的模板。像我这样复习,能考75分以上,也是运气。
三、第三步:复试准备
1.考生自我介绍。(50 分)
2.理论成果展示。限展示一至两个代表性成果。主要介绍成果特色、个人贡献、获奖或相关评价(50分)【理论成果包括:学术论文、调查研究报告、著作等】
3.专业知识问答、英语能力测试(200 分)
北师的推免人数占比大,而考研录取人数,从19年开始呈递减趋势,22年只录取11人,明年是否会扩招,还未可知。
幸而,北师的复录比是很高的,往年在70%左右,22年进入复试的11人全部录取,我们这些复试等分人都惊呆了。
22年的复试内容、流程与官网完全一致,大概2分钟的自我介绍,3分钟的理论成果展示,10分钟的专业知识问答(一道名词解释2分钟+一道简答3分钟+一道分析5分钟),5分钟的英语测试,全程20分钟左右。如果疫情持续,明年应该还是采取线上面试。
请注意,第一,复试前一定要认真复习。12月末考完初试,2月下旬查初试成绩,3月中旬北师出复试分数线,这期间,你会感到迷茫、焦虑、惆怅甚至绝望,但请在年后立刻打起精神复习。因为复试名单公布和正式复试的时间差只有大概一周,等到名单公布再开始复习就太晚了。
第二,复试前有设备测试,请确保你的电脑摄像头、收音和音响完好。如果使用外接摄像头和音响,请一定调试好。我就很惨,在面试的前两天遭遇外接摄像头故障,又因为疫情小区封锁,商铺关闭,买不到摄像头,历经许多周折才解决。
第三,复试重点在于专业课,专业课分数占比最大。专业知识问答题型与笔试一致,根据你所选择的方向出题,难度不大。面试时不要长时间卡壳,紧张的话,可以将语速放慢,留出思考的时间。
英语测试的问题很可能与电影或者自我介绍相关,考前多多准备,比如你最喜欢的电影、电影导演、电影演员、电影书籍,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专业,等等,广播电视方向同理。
四、总结
对比两次备考,我觉得这次自己做对了三件事,第一,离职回家学习,保障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第二,劳逸结合,每天学习不超过11小时,保证高效率;第三,汲取学姐的经验,少走弯路。
当然,我也踩了不少坑,第一,轻重不明,过于关注知识点的细枝末节,在影史的前半部分上花费太多时间;第二,我报了课却看不完,12月忙到飞起,押题课几乎没看,创作课中我只学到了书写格式,还不如自己拉片或看导演编剧经验谈;第三,没有提前准备复试,复试名单公布后,我才开始复习,面试现场真的很没底气。
考研是对热情和信心的不断消耗,我一直问自己,为什么要跨专业学习电影,它的理论很稚嫩,历史很短暂,它现实的不堪比起其他行业,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热爱真的很难说清楚。看到身边很多人在随波逐流,或者拼命抓住一根没有灵魂的稻草,如果我们还对某个目标保有本真的爱,我们还年轻,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