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如何评价第 91 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Free Solo)?
此问题已收录至专题「奥斯卡进行时」>>>
16号有幸看了《Free Solo》的亚洲首映,作为一个攀岩爱好者,能够看到这样一部电影真的特别幸运,全程手掌都是汗,比自己爬的时候还流的多,对于Alex和整个摄影团队更是敬佩。
泻药。岩点作者纪云从阳朔赶到深圳,只为看到「free solo」的亚洲首映,给大家带来最真实的观影感受。
毫无疑问,这是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一部攀岩影片,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此类型电影。多亏了肯道尔中国,这次能这么快与海外放映同步,较早地在深圳看到它。尽管我人在阳朔,也不惜打高铁过去赶这场由肯道尔国际山地电影节组织的亚洲首映。

影片长 1 小时 50 分,我坐在深圳南山博物馆的放映厅里经历了将近2小时的肾上腺素高潮和情绪过山车。不只我,影片散场后小伙伴们都不愿离去,在大厅里热烈交流观影感受。
影片预告片
Alex Honnold Free Solo电影预告片_腾讯视频
有人说看着“很吓人”,整个过程心要跳出嗓子眼;也有人说“很累”,因为一路都在为主人公汉诺哥握拳紧张;还有人说“哭死了”,尽管影片不刻意煽情,但真情实感已经足够催泪(我这种泪腺发达的观众当然是哭了不止一次)。
我很喜欢英国《泰晤士报》影评对这部片子的概括:
最好的纪录片通常都是“特洛伊木马式”电影,乍看之下是关于一件事(比如《灰熊人》关于熊杀人,《走钢丝的人》关于一次非法特技表演),然而逐渐地,这些影片会显露自己的真面貌,它们讲的是另一件完全不同的事(上面举例提到的这两部影片都优雅地探讨了人类行事动机这个话题)。同样地,《Free Solo》 这部影片关于 33 岁的汉诺德如何在 2017 年 6 月无保护攀爬了高达 900 米的酋长岩。然而,这部由 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 和 Jimmy Chin 共同执导的影片要表达的东西比这有野心地多。

《灰熊人》是德国大导演沃纳·赫尔佐格的纪录片作品。拿它与《灰熊人》和《走钢丝的人》相提并论,足见这部影片在评论界的高度。这两部都可称得上是影史此类影片的经典之作,眼看着《Free Solo》正在成为未来的经典,只不过这次主题是我们都热爱的运动——攀岩。
各大主流英文媒体一律赞赏之声,除之前提到的《泰晤士报》外,还有大名鼎鼎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洛杉矶时报》等。它还深受大众喜爱,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获“大众选择奖”(People's Choice Award),电影评分网站烂番茄新鲜度 98%,IMDB 8.6 分,远超大部分好莱坞大片。如此小众的题材,它在商业上也颇为成功,目前票房已达 1000 多万美元。

在“怪兽宽缝”段的汉诺德。
这具“木马”表面上毫不逊色。影片镜头不输好莱坞大片,不同的是,后者多采用特效,而这部影片里的画面真实发生过,从这个角度看,它比大片更震撼。
即便其他攀岩影片也常见摆拍镜头,因为这部影片的特殊性,不可能让汉诺德为了摄影机再去无保护爬一遍酋长岩。有影评人专门指出一定要在大荧幕观看,不然就跟用手机看《地心引力》一样,看完觉得无感,可惜了一部好片。
摄影团队由吉米( Jimmy Chin )组织,每名摄影师都是极富经验的攀岩人和户外摄影师,在机位选择和镜头语言上技艺高强。不仅用近推和远拉镜头来表现线路庞大的规模,也有特写镜头带我们身临其境,尤其是后者,看得人手心出汗。
挂在岩壁上工作的摄像师。
汉诺哥攀爬时,画面聚焦到他踩的一个个脚点上,我们能看到他抓握一个小点的方式,看到他望向下一个点的眼神,他的呼吸清晰可闻,这些都成功将千里之外的观众带到这历史性地一刻面前。大家不自觉屏住呼吸,生怕呼吸大声了会打扰全神贯注的攀岩人。当他完成最后一个难点时,影院不约而同地响起掌声,足见影片的情绪感染力。
影片摄影团队获得的画面极为稀有而震撼,在此类型影片中数一数二,几乎没有其他攀岩影片可以媲美。


追求这种真实性不容易。拍摄时,岩壁上一共有 4 位摄像师等在不同难点位置,在“抱石难点”处有 2 架远程摄像机,地上有 1 台长焦摄像机,最后顶上还等了 1 位摄影师。拍摄时压力很大,因为没有犯错的余地:如果不小心掉了个镜头盖,或踢下一块石头,也许就会将汉诺德砸下岩壁。
另外则是伦理上的拷问。Jimmy Chin 提到一个概念叫“柯达勇气”(“Kodak Courage” ),指人在镜头前会做出通常不会做的举动,他很怕整个摄影团队的在场会影响到汉诺德的判断,进而导致他的死亡。所以在开始之前他们都要扪心自问:我能否信任阿历克斯会做出正确决定?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不要再有顾虑,开启巡航模式,专注于手头上的拍摄。
拍摄中的 Jimmy Chin.
有 20 年极限户外摄影摄像经验的 Jimmy Chin 总是提醒自己的团队,“不要犯错,专注在面前的任务上,不要分心。”他说当有人在你眼前无保护攀爬时,真的很容易因此分心,而拍摄时有那么多需要注意的东西。比如保证你个人的安全,确保器材都已经准备好,知道要用哪个镜头,还要保证带足了一天的水和食物……
拍摄中用到的装备。
这部影片探讨了拍摄中的伦理问题,要不要支持他去拿自己的生命冒险,要不要参与到整件事中,团队中的每个人都需要问自己这个问题。影片中一位摄影师在拍摄时忍不住把脸从监视器前转开,他不敢看正在发生什么,因为他不知道下一秒汉诺德是否就会失足跌落…… 他问“我真他 x 的不明白你们怎么能看得下去?”他也在问荧幕下的我们。
笑得跟汉诺德一样释怀的吉米,他说“自己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的人觉得这件事很了不起,但真的知道他在做什么的人都被吓坏了”,汤米( Tommy Caldwell )对着镜头说。这部影片让人真的知道他在做什么。
我们通过汉诺哥之眼来看这条线,每个动作在没有绳子的情况下做会是什么感觉。5.12 难度的大光板段落不再只是个难度,而是那几个他托付生命的光溜溜地小脚点。最后抱石难点是他系着绳子爬时也会掉很多次的动作,没人有信心说自己在这里 100% 的把握不掉。
影片成功让观众跟着一起吓坏了。
一部优秀的攀岩影片只是它的表面,“木马”里面埋藏了太多其他内涵。它关于人类如何实现伟大壮举,关于复杂的人类情感本身,关于梦想和恐惧……
这与莉丝(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 )的执导分不开。本是一名优秀导演,这是她第二次与 Jimmy Chin 合作拍摄攀登主题影片。这对夫妻档的第一部作品是 2015 年的《攀登梅鲁峰》(Meru),看过的人都对它细腻地叙事印象深刻。归根到底,它通过攀登这件事来讲人性,《Free Solo》也不例外。

工作中的这对夫妻档。
在莉丝看来,汉诺德之所以能成功完成酋长岩,是他的方法论,他准备的整个过程,而这些是能启发所有人的。
“如果汉诺德能这样处理他的恐惧,我也能如何对待我的恐惧?人类精神的边疆都在哪里?”莉丝想通过影片将这些问题抛给观众。最终,它不可避免地将人们引到一个终极问题面前:生命的意义何在?
这是汉诺德作为一名攀岩人的稀有之处。他从事无保护攀爬,这与相对安全性很高的其他攀岩方式截然不同,它将生命放在等式的另一端。
同时,汉诺德读很多书,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这种文学和哲学作品,可见他对很多哲学问题深思熟虑,这与他的无保护攀爬实践相辅相成。在这部影片里,他第一次完整地表述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考。

某种程度上,他让我想到约翰?穆尔(John Muir),在自然中追求灵魂的升华。
他觉得自己没有为他人而长命百岁的义务。“每一天每个人都有死亡的可能性,只是无保护攀爬将这种可能性更即时、即刻地呈现在你面前”。
他觉得舒适不值得追求。人人都想追求更舒适和更容易的生活,但“世界上没人能在舒舒服服时有所成就”。
甚至关于爱,他也诚实得有些冷酷。前女友说无法面对他死去的结局,汉诺德则说,“生活会继续,这是人的天性。老实说,无论如何,无论情绪上是怎样,人们会继续生活。这可能听上去很冷血,但是事实。”

卸下盔甲的武士。
他所追求的是武士精神,认为无保护攀爬是与武士精神最接近的东西,如果不全心全意、付诸一切,将面临死亡的结果。在安全、舒适的现代社会,已经很难找到类似的存在。从影片可以看出,他真的为此而激动。在出发前,他跟吉米说自己试穿了新的攀岩鞋,对他而言,穿上新鞋就像武士亮出自己的兵器,拉下帽檐准备战斗。说这些时,他两眼闪闪发光。
"你要直面自己的恐惧,因为完成目标需要这个",汉诺德说,“这就是武士精神”。这种在现代社会已经失落的哲学,只在好莱坞大片中被廉价地利用,汉诺德是稀有的实践者。它要求人用生命追求极致和完美,以此超越自身卑微的存在。汉诺德的方式是无保护攀爬,如果犯错,就将死亡。

汉诺哥不追求舒适,选择住在车里。
在这种形而上的讨论之外,这部影片的另一个珍贵之处在于它的感性内核。莉丝自己解释,她需要捕捉真实地感性时刻,“因为这不仅是一部攀岩影片。作为电影制作者,你知道自己为这些时刻而存在,很多时候这是最难捕捉到的东西。”

联合导演兼制片人莉丝追求攀岩故事外的感性时刻。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汉诺德女友桑尼(Sanni McCandless)为他理发的镜头,第二天汉诺德就要去无保护爬酋长岩,两个人共享这最后的时刻,镜头捕捉到汉诺德的一抹微笑。此外还有两人在驾车时紧握的手,桑尼开车离开优胜美地后的放声大哭…… 这些感性时刻极具催泪效果,感人至深。它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张力,也塑造了一个形象更复杂的汉诺德。

以往的攀岩影片和媒体将他塑造为一个怪胎、一个攀爬之神,尽管都对他的成就敬仰不已,但估计没几个人会想成为他的女朋友。这部影片让我们看到他尽管还是他自己,对女友说的一些话真实而残忍,但也有温情脉脉的时刻。毕竟他不仅没有与桑尼分手,还一起在拉斯维加斯购房,说明他享受伴侣带来的亲密和快乐。
他还跟我们一样,少不了自怨自哀。在第一次尝试无保护攀爬酋长岩却放弃后,汉诺德情绪极其低落,他说自己“烂透了”。连他,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无保护攀登者,也会这样质疑自己的能力。他的不同常人之处在于,即便如此,他又能重新收拾好自信回去。
当他最终完成线路与桑尼讲电话时,汉诺德也难免暴露寻常人的一面,说自己很想哭,他还说了那个从小到大没怎么说过的词,“I love you” 。


PS:图片皆来自《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 微信公众号“climbingholds”岩点,后台回复“alex" 获取他的故事!


注意!
这不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这是一部纪录片,而且还可能是史上最棒的纪录片!
这部攀岩题材的电影,史无前例地突破了小众户外运动电影的格局。北美的朋友告诉我,走进院线的观众不再是硬核的攀岩发烧友,更多的是那些慕名而来的普通观众。
这不仅是史上最震撼的一次攀登,也是史上最震撼的的一次记录。攀登界从来不缺少牛逼的故事,缺少的只是牛逼的记录者而已的。Free Solo 无论是电影票房,电影的叙事语言,再到拍摄方式和题材,它都可能是影史上最特别的存在。
要想知道其中的秘诀,我们必须回到问题的最开始——
这名小伙子今年33岁,可能是个传说中的人生赢家:高学历,热爱运动,有女友,外表阳光,有车有房。
才怪……
他的学历很高,如果他没有从加州伯克利大学肄业,并且开始一边攀岩,一边流浪生活的话。
他的有车有房,车是房车,房……也是房车。吃喝拉撒睡都在房车里。

他有女朋友,有些人找女朋友纯靠个人魅力,他是靠运气。
他外表阳光,实则内向,甚至有些木讷呆板,书生气十足。

他热爱运动,这运动是攀岩,但却是攀岩中最危险的方式——Free Solo:在几百米高的岩壁上,一个人,没有任何保护,一个小失误付出的就可能是生命的代价。这是专属于他自己的运动。
以前倒是有很多Free Solo的高手,John Bachar,Dean Potter,Dan Osma… 但是他们都陆续死掉了。所以,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密切关注他的一举一动。
不信?打开任何一个搜索引擎,搜索“Alex Honnold”,蹦出来的第一条就是——Alex 死了吗?(Is Alex Honnold dead?)

Alex的眼睛很亮,亮得像一滩平静的湖水,倒映出生命的光芒。吃惊,木讷,呆萌,欢喜,作出这些反应时,他都会睁圆自己的眼睛,就好像小鹿斑比一样。事实上,“小鹿斑比”就是他在优胜美地的外号。

但在Alex这双大眼睛反应出来的一切情感中,唯独没有“恐惧”。Alex30岁的时候写过一本自传《孤身绝壁》,其中多次承认自己也有过害怕的时候。但每个人对“恐惧”的定义截然不同,显然害怕不是Alex的恐惧。
孑然一身处在数千尺的岩壁上,却仍然能够伸缩自如……Alex对于恐惧的反应似乎与常人有很大不同。

出于好奇,Alex也曾经去做过核磁共振测试,检测自己的“杏仁核”——大脑中控制“恐惧”的开关——发现,他这项器官似乎比常人大出许多,意味着,Alex拥有“非人类”的恐惧控制力。
但这并不是他玩儿free solo的主要原因。
自由独攀是一门黑暗的艺术,是一次与死神的约会。Alex之所以喜欢用无保护独攀的方式,是他做好了突破极限的准备,希望让自己的潜能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

2008年,23岁的Alex刚来到优胜美地,那时大家都还觉得他就是一个呆萌的小伙子,但他却完成了优胜美地大岩壁的另一个free solo——600多米高的半穹顶岩。
攀岩影片《孤身绝壁》一推出,即使那些从来不攀岩的人,看到Alex在半穹顶岩的绝壁上徒手攀岩时,也都纷纷惊呆了。影片中经典的一幕,Alex Honnold站在“感谢上帝”岩架上,背贴岩壁,脚下是万丈深渊的画面,被众多粉丝cospaly。

Honnold甚至成为了一个动词。在词典上,“to honnold”的意思是,踩在危险的平台上,背贴墙壁,脚下即是万丈深渊。

Alex无保护独攀半穹顶岩的9年之后,他把目标锁定在了优胜美地的另一个大岩壁,酋长岩。
即使你从来没去过优胜美地,从来没有站在酋长岩的山脚下,但你对这块高达800多米的花岗岩岩壁并不陌生。它就是苹果系统的桌面。

Alex 选择了酋长岩最简单的路线之一,Freerider(线路名称:搭便车,难度系数5.13),但仍然比之前free solo的半穹顶岩难度大很多。

大部分时候,他的手点是这样的。手指扒在这不到1cm厚度的岩点

他的脚点是这样的。脚尖顶在这不到1cm厚度的脚点。

就这样。一个手点,一个脚点,一个手点,一个脚点,必要时再来一个飞跃。

而这次史诗级攀登中的一切,都被Jimmy Chin的摄影团队记录在电影Free Solo当中。
Jimmy Chin是谁?
他是登山大片《攀登梅鲁峰》的导演,The North Face的赞助运动员,著名极限摄影师和探险家。

这是史上最强攀岩拍摄团队。他们拥有攀岩圈内最强的摄影技术,他们拥有电影圈内最强的攀岩水平。
有人说,这可能会是史上最棒的攀岩纪录片,而我却认为这是史上最棒的纪录片。
为了记录下Alex 这次史诗级攀登的全过程。包括Jimmy Chin在内的5位摄影师参与拍摄,地面三位摄影师,空中还有直升机航拍。

然而整个摄制团队最焦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不干扰Alex完成这次成就的同时,也能完成拍摄。

以及那个大家都尽量避而不谈,但是从概率上仍然存在的问题,万一……万一Alex Honnold一失手掉下来了怎么办?
摄影团队必须要尽可能地做到透明。

“我们要让Alex感觉到不管他爬不爬,周围什么都没有发生。”Free Solo电影导演,Jimmy的老婆Chai说道。
“他们真的把所有的设备都藏起来了,要知道现场有9个机位。”在关键的难点路线,为了避免干扰Alex,摄像机的位置离线路格外远。

而这个剧组的拍摄方式也一反常态:不是制定一个拍摄日程表,让Alex根据日程表调整自己的攀岩进程;而是整个剧组都随着Alex每天临时的攀岩计划,而随时调整拍摄方案。
摄影师同时也是攀岩高手,在把自己安置在岩壁上固定机位的时候,双脚往往是彻底脱离地面的悬空状态。既要满足拍摄质量,也要兼顾安全,更要融入进自己所处的暴露感环境中去,非常考验摄影师的功力。

地面摄影师也并不容易。
在镜头里看着Alex一点点的通过难点,简直是对心脏的酷刑:两天前,在同一个难点练习时,Alex在有绳索保护状态下还掉过一次。摄影师揪心地把头扭开,好让视线离开显示屏,不忍观看。

但如果仅仅有史上最强的攀岩电影团队,是远远不够的,它最多就是一部精彩的攀岩电影。很好看,但是会很小众。更是永远与奥斯卡无缘。
然而数据显示,Free Solo在美国上映时,尽管大部分的观众都不懂攀岩,他们却依然能彻底沉浸在电影当中去。Free Solo,第一次把户外电影从小众领域,拉到了大众领域去。这还要归功于一个人,那就是本片的导演之一,Jimmy Chin的夫人Chai。

Chai是一名影视制作经验极其丰富的纽约电影人。Free Solo这部电影之所以在她的加入之后变得与众不同,最大的原因就是:她不懂攀岩。
这看起来是一个劣势,但实则却是一个优势。正因为Chai不懂攀岩,她才能更容易从专业的角度把控电影的走向,以一个小白的视角来时时审视电影的观影门槛。
Jimmy Chin认识Chai纯属于偶然。
在一次分享会上,刚刚攀登完梅鲁峰的Jimmy分享了这次惊险的探险过程。他把35个小时的电影素材给Chai看看,那时Jimmy已经是美国著名极限摄影师了,并且多次上过美国Outside杂志封面。他和朋友一起做了一个小型的户外影像工作室,产出的作品在户外圈内流传很广。

几周后,Chai联系了Jimmy,并从专业电影人的视角出发,建议Jimmy要补充拍摄攀登之外的人文视角,重新构建电影的叙事线索,完全摒弃了小众而闭塞的户外圈电影的叙事方式,降低观影门槛。也就是说即使你不是一个登山者,你也完全会沉浸在这部电影中。
在Chai的帮助下,这部《攀登梅鲁峰》不仅成为了登山圈最棒的电影,而是成为了影史上最棒的登山电影,票房超过了230万美元,史无前例地挤进了2015年北美电影票房的前200名。

现在,Free Solo这部电影,刚在北美公映2个月的时候,票房就已经达到了700万美元。截止这篇推送发布时,票房已经逼近2000万美元,并且仍然在增长。这部电影不仅吸引了攀岩发烧友,也成功招揽了那些从来不攀岩的电影观众。
Alex也承认,以往他拍的片子往往都是为了某个品牌,一个动作会反复拍了17遍,但是跟Chai合作后,他第一次感受到整个剧组真的想拍到真实的那一瞬。
所以,在电影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片段——
女友Sanni,一想到男友几天后就要开始Free Solo了,她若有所思地望向远方,慢慢地斜靠在Alex的肩膀上,眼神迷茫地看像远方,但是永远看不清未来。

出发前,Sanni给男友Alex剪发。Alex半裸着身体,明媚的阳光照射在两个人的身上,Alex的眼神异常温柔。落发不断地散落在肩膀上。镜头语言优美而伤感。类似的场景——女友给男友裸身剪发的场景——与电影《颐he园》中的一幕完全一样,而颐he园中的下一幕就是诀别。
一个甜蜜的瞬间反衬出代价的残酷。

第二天就要开始Free Solo了,女友问他,如果遇到危险,你会不会为了我而选择下撤。Alex冷酷而果断地说,不会。
短暂的沉默之后。Alex做出了自己的解读,两个人的手牵在了一起,但是两个人的心情异常复杂。

如果说Jimmy Chin让这部电影充满了肾上腺素飙升的感官刺激,那么Chai就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温柔而伤感的镜头美感,以及让不同背景的观众都能产生共情的叙事语言。
终于,前不久终于传出了它提名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2019年)最佳纪录长片的消息。

Free Solo之所以成为史上最有资格冲击奥斯卡的户外电影,就是因为它不再是一部小众的户外电影。它打破了传统户外电影聚焦在硬核人群的小众视野,它的视野更广阔。
你可以不懂攀岩,但我们对于人性的理解,都是共通的。

Alex爱无保护攀登,实际上爱的是全然沉浸在融于自然和挑战极限的瞬间,你在生活中也一定有无比热爱,让你燃烧的东西;
Alex不会恐惧,在岩壁上“法力无边”,但在生活中可能都做不好一顿饭;
Alex木讷,但在爱情中,也能练成一个拥抱高手……

这部电影的看点有很多,随便就能列出几条——这是一次史诗级攀登的史诗级纪实。你能身临其境地感受Free Solo的刺激。它获奖无数,参加了数十个电影节,奥斯卡绝不是它的终点。
当然,它还探讨更了一系列更深刻的命题。爱与责任,热爱与专注,以及那个始终存在的终极问题:为什么人类要去追逐极限运动?
亚历克斯(Alex Honnold)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是在攀岩中度过的。
没有绳索、安全带及其它防护设备,只凭四肢,一口气爬上高三千英尺(900余米)的“攀岩宇宙中心”伊尔酋长岩之巅。在亚历克斯之外的任何一人看来,这绝对都是生命里最恐怖的一天。

要么完美,要么死亡。
亚历克斯也不敢轻举妄动。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保护单人攀岩酋长岩的人前,他连续下了七年的决心,每一次都是到山脚反悔。
提名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的[徒手攀岩],记录了亚历克斯的登顶之旅。
[徒手攀岩]1080P资源已出01
“徒手攀岩(free climbing)”和“无保护单人攀岩(free solo climbing)”还是有差别的。
前者强调无辅助工具,后者是无保护且无工具攀登。
准确的说,亚历克斯属于无保护单人攀岩([free solo])而非译名中的“徒手攀岩”,是攀岩中难度最大的一种,世界十大危险运动之首。
危险到什么程度呢?
攀岩过程中需要至少两个着力点,保证自己不掉下去。
有时候着力点是这样的,看上去还可以吧?至少还能抓得住;
上一篇:《晶报·深港书评》2021“年度十大好书”年中榜
下一篇:名人美文推荐(聄美文推荐)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