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与‘毒’(如何判断与处理)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网文中经常有一种概念,既是所谓的‘毒点’与‘写崩’。

  通常我们将引起读者强烈不适的剧情点称之为‘毒点’,将剧情偏离正轨称之为‘写崩’。

  而在‘毒’与‘崩’之前,首先要讲三条纲领性的认识。

  一、‘吾之毒草,彼之仙草’

  网文,最关键是要写出能够受到‘多数’人喜欢的作品。

  哪怕往小了说,就是要把握住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读者。

  无论什么样的网文,本质上都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

  无论是‘崩’还是‘毒’,都是只针对目标读者而言,并非追求百分之百的满意度。

  反过来说,永远不要奢求自己的书里面没有‘毒点’,这不可能。

  如果刻意强求完美,那么你会发现所有的剧情都无法进行下去,哪怕强行推进也会陷入枯燥乏味的‘标准化’‘流水线’。

  作而作为一个内容产品的创作者,这点恰恰是最不应该的。

  时刻认清自己,你写小说不是为了让全世界都满意,你需要负责的是那些真心喜欢你的读者。

  通俗的说,请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二、‘俗则毒,逆为仙’

  小说,亦或者说故事,这是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就已经存在的东西。

  他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反过来说,故事本身无法跳出人情世故,如果剥离枝叶,只看主干实际上是万变不离其宗。

  这样一来,往往就会发现,一些同样很老套的故事,别人写的就很精彩,你写的就很没意思。

  毒点同样也是如此,小说创作本身并没有什么是‘绝对性’的东西。

  一个大众眼里的毒点,写好了就是经典,只有写不好的才叫做毒点。

  所以不要怪剧情本身,而是多思考怎么样才能‘化毒为仙’。

  越是大众化的情节越要小心处理,同一条路上别人没踩过的陷阱,往往掉进坑里的人最多。

  虽然网络小说本身是通俗文学,但越是通俗的地方,就越应该仔细琢磨剧情。

  同样是主角被反派揍了,为什么别人的读者能嘻嘻哈哈就揭过去,到了你这就一片骂声,这要在具体的情节和细节上多找原因。

  所谓的毒草与仙草,就是读者对剧情的认同程度。

  认同程度高了毒点也能是经典,认同度低了,再惊世骇俗的剧情设计也是剧毒糊脸。

  同样的情节,只看你如何解释与阐述。

  三、‘毒点不可畏,崩盘不足惧’

  许多新人作者(包括部分老作者)接触网文,对于所谓的毒点与写崩畏之如虎,这是正常现象。

  因为我们都知道网文的阅读模式注定了读者不会给予一部作品太多的耐心。

  一个毒点或者崩点往往足以直接给一本书判死刑。

  这确实很吓人,不能回避。

  但是,小说本身需要作者放飞想象力,需要大胆尝试,不可因噎废食。

  不要因为害怕毒点而去刻意修改你原本构思好的主线,规避可能出现批判。

  一个剧情进行到了这个关键节点,他就该去这么发展,强扭的瓜不甜,在畏惧毒点之前,更重要的应该是保证故事的完整,流畅,精彩。

  不管是‘毒点’还是‘崩点’这需要的是经验的预判,而不是刻意的规避。

  举个例子,比如最常见的大众毒点之一‘死女主’,你的剧情进行到这个节点了,不能因为害怕毒点而强行给女主续命,而是该考虑怎么样‘淡化毒点,突出精彩,强化冲突’。

  (瞅见评论里面质疑,觉得只要不写死女主的剧情不就是了,而这么做恰恰是自废武功,同时剧情不断往下推进,他需要遵循逻辑,因势利导,并不是说你作为作者就可以为所欲为的。

  同样是一段情节,你明知道这里女主死掉更加震撼人心,情绪更加共鸣,逻辑更为合理,然而你却刻意去扭转,抛弃最优解的方案不顾,那最终写出来的剧情,肯定无法拿高分。

  同时,作者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呈现最好的剧情,最好的阅读感受,这是第一标准。

  单是一个女主杀青的剧情没什么,因为这只是单纯的一个例子,但小说里并不是只有死女主这一个例子,全都去规避,也就没什么东西是你能写,敢写的了。

  所有有风险的剧情全部躲开,如此一来,最后还能剩下什么?可以自己想象一下。

  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害怕毒点,而是要正面认知,正面面对的原因所在。)

  让更多的读者合理去接受你的剧情,认可你的剧情。

  ——————————————————————————————————————

  对‘毒’与‘崩’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接下来便是如何分辨毒点,如何淡化毒点,如何规避写崩的风险。

  我无法一一列举出网文中到底有多少种毒点。

  因为这是因人而异,因书而已,并且绝大多数毒点出现的都比较‘刁钻’,难以尽数。

  但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作者提前预判毒点,以及更好的处理附毒剧情。

  一、同理心。

  作者对于毒点的预判,同理心是很关键的一点。

  你既然写小说,那么你必然也会看小说,作为作者的同时,你同时也是资深读者。

  哪怕你的阅读量尚不足,但起码同样是人类,是中国公民,这就足够了。

  小说中绝大多数争议无非来源于‘伦理道德’‘常识认知’‘人生三观’。

  如果你一直闷着头只管一门心思码字,非常容易将同理心丢到一边,这也就是俗称的自嗨。

  但如果反过来,你在构思剧情的同时,将自己代入读者的角度,反思一下你所编织的情节,其实很容易就能够预判出绝大多数毒点。

  一个剧情展开之后,各式样人都能够点进来阅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

  然而对毒点来说,存在争议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呈一面倒的负面感受。

  既然如此,不妨在构思剧情的同时多些换位思考。

  如果你自己是理智的读者你会怎么看这个情节,

  如果你是一个愤青读者你会怎么看这个情节,

  如果你是一个文青读者你会怎么看这个情节。

  当你能够以同理心面对读者时,自然就能够预判读者的情绪起伏。

  如果说一个人看完之后骂你,一百个人夸你,那是他的问题,但如果是一百个人骂你,只有一个人夸你,那肯定是你的问题。

  当然,对于网文来说,喜欢你的读者绝大多数时候是不说话的,而讨厌你的读者,往往会立即付诸行动让你知道他讨厌你。

  所以,我这里指的可不是书评的好评差评,而是真实的数据反馈。

  简单的说,就是‘稿费’与‘谩骂’之间的比例。

  构思剧情时需要注意的,不要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自嗨,而是以同理心对待读者。

  网文本身有时候需要一往无前,虽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但有时候也需要虚心接受,反思自身。

  只是切记,刚过易折,过柔则靡。

  最好的剧情,最好的描写,往往都是恰到好处,点到为止。

  二、铺垫胜于脑补。

  不管你要写什么样的剧情,铺垫永远是最好的起手式。

  好的铺垫节奏和技巧能够免疫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毒点,能够提升百分五十以上的爽点。

  当你预判可能存在的毒点之后,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提前铺垫,避免过渡脑补。

  绝大多数毒点都是可以合理解释的,但毒点之所以是毒点,往往是因为他们都是亡羊补牢,而不是防微杜渐。

  当一个毒点爆发出来以后,你宗师有千言万语也百口莫辩。

  但一个毒点没有爆发之前,很可能你只需要给出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能够极大提升这段剧情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作者与读者之间并非对抗关系,而是需要寻求认可,进而认同。

  我无数次目睹过一些作者小伙伴写下一段剧情之后,自信满满的想好一个剧情,埋下一个大坑,然后一发出去,满脸懵逼,读者全都跑了。

  这时候再发单章解释,表示自己之后还会有反转,剧情不是你们想的那样,都已经晚了。

  越是尖锐的矛盾,越需要做好铺垫的准备工作。

  反转,尤其是让人大呼精彩的反转,方向尽可能是‘急转直上’,而不是‘急转直下’。

  急转直下的剧情,一定要让读者有所预料,虽然理论上都是叫反转,但这其实完全是两种全然不同的剧情写法。

  上扬剧情,你可以始终深藏心底,一朝爆发。

  下抑剧情,则要打好预防针,让剧情跟读者预判稍有起伏,或加重力度,或减轻力度,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两者差异极大,不可一概而论。

  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老夫子的话说的没错,但我这里要讲的不是他的儒家原意。

  这话搁在网文里面,意思可能要变一变。

  我不是主张小黑屋里面蒙头搞创作的类型,相反,我始终建议写书的同时不要放弃看书,而且要多看书,不止是书,电影,动漫,电视剧,游戏,只要有好剧情的统统不放过。

  归根究底,预防毒点更多的还是一种经验积累,这也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

  看别人跟头栽的多了,你就知道哪里有坑了。

  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于,看了之后不能光凑了个热闹,学而不思,等于白看。

  看见坑了,多想一想这个坑是怎么形成的,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怎么样才能化解,乃至逆转,把坑填平,或者绕过。

  反之,同样也不能只靠盲猜,一段剧情想出来,仔细回顾一下有没有看见过与之类似的剧情,综合考量,取长补短。

  许多时候,可能就是别人趟过的路,但是别人绕过去了,你没绕过去,结果就一头栽坑里了。

  ——————————————————————————————————————

  最后,关于写崩。

  崩的范围要比毒点小许多,但危害性却要大上许多。

  一两个小毒点无伤大雅,甚至可以这么说,这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毒点的故事。

  但写崩不同,一本书的剧情就相当于树的主干,几片叶子黄了没有关系,但树干要是中间断了,基本就很难再接回去了。

  避免写崩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对于读者的心理有着清晰准确地把握。

  但这点要求太高,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

  所以,简单一些的方法是,定下调子之后就始终贯彻到底。

  写书之前就想清楚,你这本书的核心卖点在哪,你的目标读者群体是哪些人,他们的想法有哪些特点,这本书的风格应该怎样呈现,人物本身因该怎样表现。

  这些框架定好了,中途就不能再变,狂风暴雨都得受着,该是什么成绩就什么成绩,心里一定要坚定。

  哪怕是你要继续努力提高,那也只能是在这个框架之下顺着这条线去提升自己。

  千万不能轻易改弦更张,朝秦暮楚,贪心不足。

  调子好定,难在心态。

  ——————————————————————————————————————

  以上,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上一篇:《陈情令》热播的背后,耽美怎样影响性别文化?
下一篇:伦理天堂 里面男主角有个外号好像叫天堂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