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周泓:罗斯人的神灵信奉与圣灵信仰--从家族神、村社神到东正教
【提要】本文以历史人类学角度关注信仰何以引导认知与过程。提出,宗教的认知可以影响社会的认知乃至国家意识,从而宗教信仰或认知的历史可以影响国家的历史。认为,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东正教享有兼容民间信仰、教化国民、整合社会、协佐军队、建构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政治支撑,因而其东正教具有建构国民、社会、民族-国家的功能;同时二者均与希腊东正教结为信仰文化认同,从而对国家认同构成张力。结论以利奇“文化与制度并非合一”和特纳仪式“阈限”之反结构重构权威之动态平衡,质疑涂尔干等宗教仪式表征结构之研究。
【关键词】俄罗斯 白俄罗斯 圣灵信仰 东正教
古罗斯土地有白俄罗斯、红俄罗斯、黑俄罗斯之分。白俄罗斯被赋予的文化含义是,最先由希腊与东罗马接受东正教的罗斯地域;红俄罗斯系基辅罗斯与莫斯科大公国的土地(尚红色;黑俄罗斯习指南部的罗斯土地)。俄罗斯人口约3/4信仰东正教,1/4人口信仰其他族属宗教;白俄罗斯人约3/4信仰东正教,1/4人口(主要在西部)信仰天主教及民间宗教。由于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受希腊文化的深刻影响,尤其是近现代二者统一的历史、与波兰的领土纷争、与德国的血战,东正教成为其国家认同的宗教,具有国教色彩;由于13-14世纪蒙古帝国在东欧统治的影响,滞缓了西方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东向传播,使得二地较多地保留了中世纪政教合一的人观传统;又由于历史上,彼得大帝请君士坦丁堡教父解决基督徒、犹太教徒与穆斯林纷争,俄国杜马曾请神甫敬言沙皇等,使东正教具有维系民主的色彩;同时,东正教悠久于近代罗斯国家,以此,东正教享有兼容民间信仰、教化国民、整合社会、协佐军队、建构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政治支撑。因而,东正教在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具有建构国民、社会、民族-国家的功能。
教父以圣像鼓舞军士 周泓摄于2010.6
克里姆林宫教堂 周泓摄于2010.6
(一)古罗斯人神灵信奉传统:家族神
观念记忆集体意识和心态,具有坚实的根基——习俗、信仰、认知、术语,是思维现实、集体意识和研究者的出发点。[1]拜占庭与斯堪的纳维亚文化曾由南向北影响俄罗斯,中世纪公国的缙绅大会与村社出现宗教民主和国家习俗化,[2]内陆亚、南部斯拉夫大土地制“公社”及其大家族与村社世系群广泛存在。别尔佳耶夫(Н.А.Бердяев)关于“俄罗斯的心灵地理”说指出,土地紧紧包围着人给其安全感,集约劳作养成人们恭顺、服从的品质。[3]《现代俄语联想大词典》列举俄罗斯语言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观念,Дом(家)位居榜首。[4]在波兰的文化和文学文本中此观念同样突出。[5]而在西班牙人的语言意识中其则居第十位(А.Т.Хроленко,2004:59)。[6]
俄语家(Дом)除指居所(жилище)、家庭(семья),还指家族(род)、祭祀场所(храм)、家族经济(хозяйство),包含神灵(духи)——祖先灵魂(Род и Чур)、家族神(домовой и домовик)。Большой дом(大屋)是成人仪式结束后未婚男子共同居住的公共空间,也是保存圣物和祭祀之地,不允许外人和女性入内,只有通过成年仪式、成为父系大家族的正式成员,才被允许进住。亦家族(Род)即居住于同一祖屋(дом)者,从事共同祭拜和经济活动。 神的居所成为有生命的人的灵魂筑造的小宇宙 ,系文化空间与宇宙空间相互模仿,祖居(Дом)成为俄罗斯人对宇宙结构的想象和复制。 传说家族神(домовой)常被化身为最年长的家族成员,作为家族的精神守护神,称为“看不见的庇护者和神秘的守卫”(Незримый покровитель и тайный страж)。普洛普(Владимир Яковлевич Пропп)以大量民族学人类学资料说明家宅的神圣性和仪式功能。 笔者以下图所示:
十世纪东正教传入罗斯后,诸神灵信仰仍然植根民间,许多家族祷祝膜拜祖先之灵,家内中心位置,诸神祗雕像与圣像并列供奉;圣餐仪式、圣母祭拜画十字祈祷时,面对的却是生命始祖、家族与家宅的保护神(Род)和庇护家族与家园的女神(Рожаницы)。 中世纪观念中大地之家(земной дом)与天国之家(небесный дом)合一,敬畏神灵的仪式空间更加与负载文化内涵和情感内容的空间合一,“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摩太前书3:15)。有的房宅被说不干净,是说发现里面有邪魔作祟的迹象。 祖居(Дом)成为近代罗斯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符号。不论乡村或城市,它象征着“自己的城堡和天地”(дом—моя крепость,избушка—свой простор),并把世界分为внутреные(内部的)、свое(自己的)、культурное(文化的)、спокойное(平和的)、безопасное(安全的)和внешнее(外部的)、чужое(他人的)、хаотическое(混乱的)、враждебное(敌意的)、опасное(危险的),如“用田畴将自己的家围起,不要把外人引进去。不要让邪恶的意志,侵犯儿子的花园和祖父的墓茔。即使遭受险恶的命运,祖先的橡树在高高伫立”。 祖先陵墓和灵魂的喻指与家、祖业一起构成与外部有别的内部空间秩序、角色规范,隐喻罗斯社会的生存方式和乡土理念。 亦如“кто дом не строил, Земли не достоин,……Не будет землею”(谁不建造家,就不配拥有土地,……就不会归入土地)。 在祖辈相传的土地上建立的祖屋、祖先墓地与后辈子孙族产一起形成俄罗斯文化连续性的载体和象征。
(二)村社信仰形态:自然神与家族树
罗斯人自古依据自身山林、河域等自然环境,或分别崇拜山神、树神、水神、雷神等,或兼而崇拜诸自然神,作为各自村社的保护神,这成为各村社的自然崇拜。然它们相对于家族神而言是外部的,祖先及其神灵祭拜是维系内部的祭奠,家族观念的根基持续存在。罗斯古代的世袭领地和13-17世纪军功分封领地都是家族式的。 17世纪后军功领地和世袭领地融合成为世袭家族领地。 中世纪的父家长制是俄罗斯家族制度的主要形态。16世纪的《治家格言》 直至18世纪基本没有改变。彼得一世改革对于俄国农民几乎没有影响。近代俄罗斯文化的一大特点是上下层的分离,上层贵族的经济、政治、教育和生活方式具有欧洲新文化的色彩,而传统的宗法制则占有着绝大多数的居民,首先是农民,即使19世纪后期农奴制改革后,农民总体仍然是宗法制的主体,9/10的农人保持着农村公社宗法共同体。 村社代表村人同地主、其他村社和国家发生关系,组织宗教生活与合作;村社长者按习惯法调解纠纷,农人意识力求得到村社和村首的认可,村社实际是家族的自然延伸和扩大。19世纪晚期宗法制仍然是维系俄罗斯社会之家族-村社-国家的根基。M.M.科瓦列夫斯基的《公社土地所有制瓦解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为,宗法公社(亦称“大家族”形式)代表着俄罗斯有序的传统文化。现代俄罗斯的村社形态,仍然是“没有什么外人……所有人都是亲人……是兄弟姐妹,一同经受历史命运,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同建造别人不会给我们建造的家社”。 20世纪初,村社制度对于农民的整个生活方式具有压倒一切的影响,“这个制度在人民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俄国农民喜欢大家同样相等的水平”。 并且,宗法自然经济受到资本商品经济冲击后采取集约经营方式,使地域大家族与公领域观念维继延续,因而,祖先与家族神崇奉和村社地方神或诸自然神信奉始终并立。它们一同实际地成为20世纪苏联集体农庄的历史依据和社会基础。
由于村社历史的家族性,俄罗斯保留了延续家族“谱系树”的传统。如罗曼诺夫王朝(Династии Романовых)家族谱系主要为沙皇伊凡五世(Царь ИванⅤ1682-1696)、伊凡六世(Иванн Ⅵ 1740-1741);彼得一世(ПетрⅠ1682-1721-1725)-叶卡捷琳娜一世(ЕкатеринаⅠ1725-1727)-彼得二世(ПетрⅡ1727-1730)、彼得三世(ПетрⅢ император1761-1762)-叶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Ⅱ1762-1796)、巴维尔一世(ПавелⅠ1796-1801)-亚历山大一世(АлександрⅠ1801-1825)-尼古拉一世(НиколайⅠ1825-1855) –亚历山大二世(АлександрⅡ1855-1881)-亚历山大三世(Александр Ⅲ 1881-1894) –尼古拉二世(НиколайⅡ1894-1917)。见笔者绘列图示:
Генеалогическое Древо Династии Романовых(罗曼诺夫王朝族谱树) [1]
笔者据О. Н. Котомин, Оформление(Дизаий 2006) 和2010年7月由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抄录手稿梳理绘制
村社历史的家族传统,使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神职人员(东正教和天主教士、神甫、司祭、大司祭、主教、大主教等)有家族职业传教之传承。如明斯克拉图什科(Латушко)家族四代均任东正教神职。第一代康斯坦丁.拉图什科(Константин Латушко)为神甫;第二代彼得.拉图什科(О.Петр Латушко)为司祭;第三代乔治.拉图什科(О.Георгий Латушко)和巴维尔.拉图什科(О.Павел Латушко)为大司祭,尼基塔.拉图什科(О.Никита Латушко)为司祭;第四代安德列.拉图什科(О. Андрей Латушко)为神甫,季莫费.拉图什科(Тимофей Латушко)为教士;女婿马科西姆.拉戈维诺夫(О.Максим Логвинов)为神甫。第五代阿尔谢尼.拉图什科(Арсений Латушко)和米特罗叶朗.拉图什科(Митроеран Латушко)为未成年教徒。其家族所有女性及外孙皆受正教洗礼。
此图自笔者于2007年7月在明斯克访谈神甫Латушко绘制(表中О表示女性,△表示男性)
(三)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东正教的平民与国民质性
由于神灵信仰和村社历史的家族性,东正教父经常的教谕是:家庭是小教堂,教堂是大家庭。因而罗斯人东正教具有平民与国民质性。
东正教整合民间地方神及多神信仰。东正教糅合地方神崇拜要义,使自然崇拜寓于节庆、家庭和文学艺术(传说故事、戏剧人物、工艺)而习俗化,正教节日成为全民节日,并吸纳帮工、短工习俗,使之获得正教色彩——帮助贫民和弱者。多神教被东正教化。地方人们在崇奉各自的山神、水神、雷神、树神或兼奉诸自然神同时,均信奉东正教。
东正教延续家族伦理结构,具有民间法机质。东正教教义维护婚姻家庭,教徒婚约受到上帝保护,教堂典礼(Венчание)与政府登记(регистрация)、民间仪式(брак)并行;女子出嫁与丈夫同姓、同信仰;教士可成家,其后辈成为教职阶层的广泛基础。
东正教赋有艺术机能。东正教包含它的艺术体系,壁画、雕塑、和声、建筑基于圣经、圣像、圣歌、教堂;圣像、雕塑、壁画流派的扩展,使得宗教艺术成为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历史的永叹;东正教堂、仪式、和声别具美感,成为罗斯人空间、心灵和生活的组成。东正教“敬畏上帝”情愫形成其绘画创作的底蕴,使之如同俄罗斯文学,凝固悲怆的风格。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文学、音乐、艺术构成其哲学内涵,而这正源于经院哲学。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人阅读与识谱率极高,与圣经和圣歌的诵习紧密系连。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东正教赋予国民性。如同基督教,东正教认为宗教讲述的历史是真实的,与国家的历史并行,而正教保护信仰正教的地域的人们。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相继由希腊和东罗马接受东正教,因而两者在共同认同东正教的同时,也塑造着各自的国民性。然其国民性格和社会文化皆如东正教仪式,富有历史感、肃穆感、庄重感、艺术感。
莫斯科红场圣瓦西里教堂 周泓摄于2010.6
俄罗斯街边教士塑像 周泓摄于2010.7
教徒家族。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民族历史上信奉多神教自然崇拜,中世纪后主要信仰东正教或天主教。信众入教途径大多以家庭关系而出生受洗,或因家族长辈信仰熏陶而信教。如明斯克巴尔霍特科夫(Борхотков)家族,祖父巴尔霍特科夫.瓦列拉.谢尔盖耶维奇(Борхотков Валера Сергеевич)、祖母巴尔霍特卡娃.斯维特拉娜.亚利山德罗夫纳(Борхоткова Светлан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姑奶巴尔霍特卡娃.塔吉亚娜.谢尔盖耶夫娜 (Борхоткова Татьяна Сергеевна)、伯伯巴尔霍特科夫.伊格尔.瓦列里耶维奇(Борхотков Игрь Валериевич)、姑姑巴尔霍特卡娃.卡捷琳娜.瓦列里耶夫娜(Борхоткова Катерина Валериевна)、父亲巴尔霍特科夫.伊戈尔.瓦列里耶维奇(Борхотков Игорь Валериевич)、母亲巴尔霍特卡娃.英娜.尼卡拉耶夫娜(Борхоткова Инна Николаевна)、兄弟巴尔霍特科夫.安东.伊戈列维奇(Борхотков Антон Игоревич)和巴尔霍特科夫.伊格尔.伊格列维奇(Борхотков Игрь Игоревич)都是东正教徒。又如明斯克什瓦拉兹基(Шваразкий)家族,外公什瓦拉兹基.克斯坦丁(Шваразкий Кстантин)、外婆什瓦拉兹卡雅.克拉夫季娅.谢娃(Шваразкая Клавдия Шего)、舅舅什瓦拉兹基.尼科拉伊.克斯坦丁诺维奇(Шваразкий Николой Кстантинович)为天主教徒,舅妈什瓦拉兹卡雅.丽吉娅(Шваразкая Лидия)、表哥什瓦拉兹基.谢尔盖.尼科拉叶维奇(Шваразкий Серг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表姐什瓦拉兹卡雅.娜塔莉亚.尼科列维恰(Шваразкая Наталия НиколеBича)是东正教徒,母亲米库京娜.瓦利娅.克斯坦丁诺维恰(Микутина Валя Кстантиновича)、儿子米库京.阿列格.列奥涅达诺维奇(Микутин Олег леонеданович)随父亲米库京.列奥涅德(Микутин Леонед)亦是东正教徒。
此二表自笔者于2006-2007年在明斯克调查访谈
(四)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东正教的社会组织机能
东正教会的学校及学前教育机制引发国家教育体制。近代前,教会是知识教育的殿堂,教会学校的学前、小学、中学、学院体制,是国家教育体制的雏形;文学的标准语言基于圣经的书面语言;讲演式的教学、演绎式的论证缘于教堂的圣经宣讲、教理阐释;与中国相反,知识阶层及其子女普遍信教。教会、教堂有教阶晋升、交流与社会再就业机制。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主教、大主教均须出自修道院。教士、神甫、司祭多自修道院、神学院、神学研究所,各州、市、区、乡教士可轮流聘用,不固定教堂,晋升主要考核任期。教堂招收就业谋业者。
东正教堂的社会保障机制——传递、流动的捐献。教会重要的制度是社会救济。多数教堂每月均有不等款额和医药救济的数十个孤困家庭。信徒捐赞教堂的款、物,再由教堂赠助教徒,教堂且于各礼拜仪式、节日馈赠信众食品,免费提供书刊、供餐小学生,似礼物的流动。教会与其协会成员每月交予教堂经费,其生日或节日时教堂则赠予其礼物。财物流出以礼物归还,连结的则是精神、心灵的信念。
东正教堂设立专业和社会组织。教堂成立医学协会,音乐协会,青年协会等。建立教士每天轮流接待解答教众的值日制度、每周中老年座谈、青年座谈、星期日音乐和绘画学校。青年会每周两日协助教堂义务劳动;每月须帮助孤寡病残老人;每个季度都有各区的семинар(讲演会)。东正教会每半年(圣诞日和教堂诞辰日)组织教堂、教区的环行(хром ход);每年组织跨州长途步行(поход)。东正教堂研究化和信息化。教堂组织圣经研究学会和编译委员会,设立图书馆,出版期刊、报纸、书籍、圣歌集、唱片,建立网站和网络管理。
(五)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东正教的国民-民族建构
白俄罗斯与俄罗斯正教的国民性。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公民的正教信奉,以家庭为纽带,尤其是长辈、妇女的守时祭拜引导着子孙;相信灵魂永生、升华而生命永恒,使身心问题得以解惑;教堂用语成为社会用语,公民平静的心态,公众站立习惯,耐心、坚忍的性格,义务、感恩观念,皆缘于东正教教义,如教语:спокойно平静,поход徒步、长征、挺进,терпение忍耐,служить服务,серезность 严肃、认真,блогодар感激、感恩,посвящение奉献、贡献——均成为社会与政府用语。教士即教育者。在欧陆文盲率极低,与圣经的传授诵读直接相关。圣经的语言成为标准的文学语言。俄罗斯有专门关于陀斯妥涅夫斯基文学与东正教的研究。正教圣经最初由希腊、俄人经保加利亚传至白俄,故白俄人的俄语普及,且不少白俄人与俄人会保加利亚语文,由之东欧诸国形成了基于正教的斯拉夫语――Церковно-славянский язык。白俄教堂用语每周六天为俄语,这是苏联可成立的信仰语言基础。在白俄罗斯几乎每家有圣经,自儿时颂习;在彼得堡它与教义行为之敬神尊老扶弱、餐前祷告、晚礼拜等贯输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堂建筑成为建筑院所、美术院校训练设计和写生临摹素描的基本功。各正教堂有星期六日辅导学校,成为社会教化的重要构成。俄罗斯与白俄百姓普遍会五线谱,这与圣歌自幼的教徒辅导教唱、唱诗班习唱,学校演唱、家长领唱、教堂咏唱直接相连,同时与正规美声训练和歌咏中,以圣歌为基本唱本息息相关。且咏颂形成斯拉夫教堂用语,使民族情结重复并宗教情感升华,不同民族的斯拉夫人同唱正教圣歌。俄罗斯戏剧(歌剧、话剧)的表演性、仪式性,系缘于中世纪国家与社会生活的仪式性、神圣性。经院哲学与美学,系欧洲哲学与美学之中流。教堂建筑、雕塑、壁画,尤其是希腊、罗斯正教圣像、壁画,直接促生中东欧尤其俄国学院派美术史、艺术史大发展,且与其古典、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各风格相应生。人言俄罗斯的文学与艺术即俄罗斯的哲学。其中诗歌、雕塑、绘画、音乐的辉煌皆与正教同兴。在普希金画廊和米哈伊洛夫博物馆与俄罗斯博物馆,最大型和中心的绘画是东正教人物或教史的,是俄罗斯油画的最高或杰出代表。988年始,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最终形成俄罗斯文化。应该说俄罗斯、白俄罗斯的正教是其哲学和庄严的民族性格的内涵。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东正教具民族性。在战争年代尤其是二战时期,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居民3/4的家庭为战争家庭,无数的孤寡居民,正是由于正教的支撑而获得坚强信念得以维系留存。事实上疆场的士兵亦以此祈祷自己为正义的牺牲赢得亲人生命的延续。罗斯战争家族的比例正是现时其国度正教信仰人口的比例。直至现代东正教信众主要为农民、工人、士兵阶层,商人、学界信仰天主教者较多;近年东正教地位恢复重建,青年和知识界正教信仰者增加,不少天主教徒改信东正教。天主教的信奉国度主要为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诸中西欧国家,天主教会有较强经济实力;然天主教奉拜大主教,不符合国家思想;东正教则不然,因而成为代表国民民族的宗教正统。即东正教系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国民民族正统信仰。大主教、主教出自东正教(即教区管理归东正教),由教界选出,政府确认。东正教是国家认可的公民与政府的桥梁。白俄罗斯的军队神职系出东正教,神甫轮流选派,联结士兵教众与国家,大主教是军队的精神领袖。白俄总理的办公桌置圣母圣像,总统每年圣诞前往教堂敬拜;官员祝辞с Богом(上帝保佑)!几乎所有的死者或每个墓地,不论教士、信徒、百姓或官员,都立有东正教十字架,私人墓地多木质,国家烈士公墓多石质。明斯克研究生认为,人意识到生存的价值,期望和相信精神永存。上帝在他所创造的世界包括自然界无处不在,上帝不会死亡。人赋有上帝的身心,灵魂则不会死亡。上帝有慈善的心灵,人类则拥有和走向善良。耶稣属于上帝身心,提醒人的互爱也给予犯罪的人。所有人心怀善意,社会不同而和谐。从而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东正教赋有国民-社会-国家民族的建构功能,自公民、社会、民族形成理念——人类有上帝,代表人性法则。因此,圣灵信仰成为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民族的文化根基。
彼得堡彼得-巴维尔教堂列宾仪式 周泓摄于2010.7
(附)Аспирант считал, что: (白俄国立大学哲学系)研究生认为:
Человек обладает сознанием, знает сам существует, и задается вопросом о цели своей сушествования. 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思考存在的价值。
Он знает когда-нибудь умрет, и верит в бессмертие души. 相信精神永存。
Бог создал мир, мир содержит божественную сущность, т.е везде в природе есть Бог. 上帝在他所创造的世界包括自然界无处不在。
Бог не умирает. 上帝不会死亡。人赋有上帝的身体心灵,灵魂则不会死亡。
Душа человека имеет божественную природу, значит душа не умирает.
Бог имеет добрую природу, значит человек имеет добрую душу, и стремится к добру. 上帝有慈善的心灵,人类则拥有和走向善良。
Иисус человек, который понял свою божественную природу, и часто напомнит людям лбить друг друга без корысти, значит человек может любить злых людей. 耶稣属于上帝身心,提醒人的互爱也给予犯罪的人。
Все люди имеют добрую душу, то, общество (в том чсле разные общины) является единством. 所有人心怀善意,社会不同而和谐。
莫斯科公祭墓地 周泓摄于2010年7月
白俄罗斯公祭墓地 周泓摄于2007年4月
莫斯科公祭墓地 周泓摄于2010年7月
(六)个案:彼得-巴维尔教堂构形、仪式、组织、制度
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彼得-巴维尔教堂(惯称黄教堂)信众最多。它是东正教堂,也是明斯克最早的教堂,历史悠久于该城主教所主持的白教堂。它的空间构形突出具有传统的神灵神圣之感和人神沟通的接近:
1.内-中-外空间相通。外厅通向中厅(教徒礼拜堂)、中厅通向内厅(神职祭拜堂)有三个大门、六个小门;通往三个大门的三个通道即三个中型空间,而每个走道都是相通的,中部筑四大柱,故中厅即为九个相通的空间。东正教白教堂沿外厅入中厅两门两柱,不通内厅,只三个空间。而明斯克天主教(红、白)教堂虽然外厅通向中厅有三个大门,但中厅通向内厅却只有一处台阶,没有通向内厅的门、柱,即只有中厅一个空间。
2.上部与顶部空间相通。黄教堂中厅通内厅的门以上,并非全然封墙,而是只至2/3处,顶部1/3处是未隔的。礼拜时内门打开,内厅神职和中厅教徒即完全相通。而其他教堂由于不见内厅祭拜,中厅前部即为实墙,没有通灵之感。
3.重心在教众。黄教堂宣讲台面积小而中厅空间大,宣礼台只占堂厅1/5~1/6,即重心在中厅与教众中间;而其他教堂宣讲台占1/4或1/3, 重心在宣礼者,形成了分层。
4. 宣讲台或宣礼台低且前无阻隔。笔者所见的天主教堂与清教堂,以及正教大主教宣讲台均似剧台,颇高于观众。而明斯克正教黄教堂宣讲台及其栏杆均甚低,正台阶前没有金属链阻禁;而其他教堂宣讲台有较高栏杆或铁链阻禁。
5.门阶低。黄教堂的大门和正门台阶均极低,利于年老教徒——忠实的主体之行走。许多信徒跨区来此礼拜。
6.材质纯朴。黄教堂的内门、隔墙、栏杆和圣像画全部是木质、木框,有质朴和通透感;而其他教堂的或为石砌或为金属框,缺少温暖和通透感。
7.古典油画。黄教堂由300余幅圣像油画装饰,圣像画极少玻璃镜罩;而其他教堂圣像画虽大却少,且非全是油画,多玻璃镜罩或画于墙上或数码扫描,缺乏古典质感。
8.经典、严整、壮美的仪式。黄教堂的仪式最完整而贴近信众。如忏悔和祷告仪式,它的祭奠礼拜非在宣讲台主持,而是教父在中厅中间甚至于入门处主持和布经,再至内厅祭拜,并返回教众中间,宣读每一个敬香者的祝语和名字,不论多少和多长时间,之后大司祭(教父)播圣香于每一处教徒间;重复仪式,继续宣读敬香者名字和寄语,由神甫播圣香于每一处教徒间;第三次仪式后,由教士播圣香于每一处教徒。持续三小时。教士服装:上帝、耶稣纪念日-白色,圣徒圣物日-蓝色,圣母日-绿色,大主教日-黄色,礼拜天-粉色,殉道者祭日-红色,斋期-黑色。
9.黄教堂组织与制度。教堂有两个兄弟会(医学、青年会)和星期天学校(音乐和绘画学校)。每周青年会有两日帮助教堂义务劳动,每月兄弟会帮助孤寡病残老人一次,每个季度都参与组织各区的讲习会семинар。黄教堂每半年(圣诞日和教堂诞辰日)组织、参与教堂、教区环行(хром ход),每年参与组织跨州长途步行(поход)。值日制度,教士轮流每天接待解答教众者(每场礼拜前);每场礼拜后,主持礼拜的神甫个别接待祈祷者,直到最后一个人;除仪式时间,教士、神甫随时随地解答教徒问题。每周四、六都分别有中老年和青年座谈。复活节前斋月,明斯克有些教堂尚关闭,而黄教堂终年日日开堂,年节前则彻夜接待信众。黄教堂最重要的制度是社会救济。教堂每月以数万元白卢布(千元人民币)补贴50个家庭,以医药帮助80个家庭。每月兄弟会成员交予教堂5千卢(40元),节日和其生日时教堂赠与其礼物。即黄教堂保持着东正教的传统,吸引了众多的信徒。
明斯克彼得-巴维尔教堂复活节前夜 周泓摄于2007.4
10.机构完整。黄教堂有藏量颇大的图书馆提供信徒免费借阅;出版诗集、圣歌集、报刊《教堂话语》和理论书籍,建立网站和网络管理;组织白俄罗斯圣经翻译和编译委员会。黄教堂有自己的食品厂和职员食堂。每个仪式尤其是大礼拜,教堂制作大量糕点作为耶稣赠品馈赠教众、免费供餐残疾教徒和小学生。职工食堂12小时服务,使各班教士、工作人员、老弱教徒无饮食之忧而有家的保障。黄教堂犹如一个家庭,始终有自愿者为教堂尽义务。
11.大罗斯宗教认同。黄教堂的名称是彼得-巴维尔大教堂,即两个东方斯拉夫殉道者的结合,中心台祭祀二者即此象征。除了周六早班仪式用白俄罗斯语,其他皆用俄罗斯语,联结罗斯人东正教徒。
12.教父及其家族。黄教堂教父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与俄罗斯东正教组织保持联系,其负责的青年协会成员每年去彼得堡青年会交流,扩展了青年教徒。其家族是白俄著名的神职家族,自父辈至子、婿,兄弟及其子辈均任教职,在白俄罗斯各州颇具影响,连结了老年教徒与其家族。
由上,与白俄罗斯大主教兼明斯克主教主持的白教堂相比,黄教堂历史早(明斯克最老),内外空间相通、神职与信徒相通,圣像壁画多而悠久,材质真而古典,香烛(свечки)、信众多,全年每日全天开放,礼拜日圣餐仪式赠面包与红酒。而白教堂神职人员多,外部宏伟,内部全新,圣像照片大、新而罩玻璃,节日赠花,媒体部门摄像。——即黄教堂系当地东正教传统力量所在,而白教堂则为政府扶持的新的正教中心。
与佛教、道教祭献祀神的贡品含义相反,东正教-基督教大礼拜的祭品(面包、红酒)意义是,耶稣的馈赠——肉和血,食之则归为一体。因此,信众永远感恩和属于上帝。由之,人类依上帝法则而不会无法无天,社会及人性遂是平和的。
明斯克彼得-巴维尔教堂周泓摄于2007.4
(七)余论:宗教信仰或认知的历史影响国家的历史
人类学探讨文化如何造化人性与社会,历史人类学关注信仰何以引导认知与过程。宗教的认知可以影响社会、民族的认知乃至国家意识,从而宗教的历史可以影响民族及国家的历史。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东正教无疑建构了其国家民族的认同。在唯物史观下,宗教认知与国家意识、宗教历史与国家历史是分割的,然实质上二者相互渗透而联结。
统治阶级上层尤其是皇室、贵族的宗教皈依和认知,形制着国家以至社会的主流意识。基督教“十字军东征”影响了欧亚大陆的历史。公元10世纪喀喇汗王朝副汗萨图克.布格拉,受到波斯萨曼王朝皇室成员阿布.纳塞尔影响,信奉伊斯兰教并取得汗位,使东部汗国皈依伊斯兰, 开创喀拉汗朝伊斯兰化的先河;其子木萨.布格拉汗定伊斯兰教为国教,确立了伊斯兰教法在汗国的统治地位,公元960年使20万帐突厥部族改宗伊斯兰。 玉素甫.喀迪尔汗则借助中亚突厥人兵力征服于阗,使伊斯兰教扩据西南疆。 蒙元时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尔成为西域第一个改奉伊斯兰教的蒙古汗,使16万人改宗伊斯兰。 黑的儿和卓汗亲自东征使吐鲁番地区伊斯兰化,其子马哈麻汗使西域大多数蒙古部落信仰了伊斯兰。
边域主体的信仰与认知在影响当地当朝意识和作为国家思想史部分的同时,也触动中原王朝而形构了整体中国意识形态史。如耶律楚材对辽、金上层统治者佛、儒尊奉的影响,拓跋魏孝文帝汉仪礼制改革对中原化的推进。蒙古族于中亚、内地相继经历了伊斯兰化和佛教化,又因清朝满蒙联姻结盟而使后者上层信仰佛教。元世祖尊藏传佛师八思巴为帝师和国师,信重汉僧刘秉忠建元大都,大筑佛教寺院和皇室家庙,如护国仁王寺、大都寺、高梁河寺、妙应白塔、西域双林寺等。明朝定都北京后续修元真觉寺、万寿寺等,建大觉寺、觉生寺等,大佛寺以佛掩祠则表明汉明道观以佛教为正统。而这种文化场域、空间、氛围正是内地与西域伊斯兰教进程整体延长的重要成因。
除了历史上和迄今政教合一的与政、教、贵族三权鼎立的国家外,近代以来的政权亦多以宗教的正统性赢得世俗的合法性。基督教的历史伴随着西方近代史;在中国,晚清的太平天国打破了儒教天下观,理教、白莲教、黄道教均以信仰维系的合法性之世俗化助解着王朝的一统。清末科学替代科举冲击儒教,亦是由认知体系溃解帝国制度。同样,共产主义的理念引导了国际共运史。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东正教仪式保留严整而传统,且非仅如涂尔干等认为宗教表征结构,而似特纳仪式“阈限”之反结构。东正教建构了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国民民族-国家认同,同时二者且以此结为斯拉夫文化认同,并均与希腊东正教拥有信仰认同——重构了信众权威;亦如利奇“文化与社会制度(结构)并非合一”之动态平衡,从而对国家认同构成张力。
莫斯科街边信仰塑像周泓摄于2010.6
参考文献
[1] Ю.С.Степанов Константы,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москва,Школа,1997,C.55.
[2] Д.С.Лихочов, Раздумья О России,ПекинУниверситет, 2003, с.18,23.
[3] Н.А.Бердяев,Истоки и смысл русского коммунизма., Москво.Наука, 1990.
[4] Ю.Н.Королов, Ассоциативный тезаурус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Москва, флинта,1994,1996.
[5] 《语言与文化中的家园》,波兰“民族语言学会议”文集,Польша, Щещин, 1995年3月。
[6]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Национально-культурный компонент в тексте и языке”,《Дом》 как один из ключевых концептов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Минск, Белгосуниверситет,1999.4.
[7] Владимир Яковлевич Пропп, Моряология волшебной сказки: Москва, Лабиринт,.2003.
[8] Г.Гачев,Национальные Образы мира, Космо-Психологос,Москва,Прогресс-Культура,1995:38.
[9] А.Ситникова, Этимолого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Ростов-На-Дону, Феникс,2005.
[10] B.Я.Пропп, Исторические корин волшебной сказки:Таинственный лес.и Большой дом.Москва, Лабиринт, 2005.
[11] Крывелев И. А. История религий. Москва.1976;Очерки по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 Москва,1957;参见姚海《俄罗斯文化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9页。
[12] Т.Фадеева, Образ и символ. Москва, Новалис, 2004.
[13] В.А.Маслова, Введение в когнитивную лингвистику. Мсква.,Флинта Наука, 2004.
[14] Ю.М.Лотман, Карамзин. Санект-Петербург,Искуссиво-СПБ,1997.
[15] В.А.Маслова, Когнитивн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 Минск, тетра система,2004.
[16] Насонов А. Н. Монголы и Русь. Москва-Леннинград,1940.
[17] Буганов В.И. и др.Зволюция феодализма в России. Москва,1980;参见姚海《俄罗斯文化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65页。
[18] Краткий очерк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с древнейших времен до 1917года. Леннинград Искусство,1967;Краснобаев Б.И.Русская культура второй половиныⅩⅦ-началаⅩⅨ,М Школа.1983.
[19] Александров В. А.Сельская община в России(ⅩⅦ-началаⅩⅨвв).Москва,1976;参见姚海《俄罗斯文化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7(前言)、111、189、190页。
[20] Л.А.Трубиеа,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ⅩⅩ века. Москва, Флинта.Наука, 1998.
[21] Краснобаев Б.И.Основные черты новой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1976,Nо.9.
[22] 笔者自О. Н. Котомин, Оформление, Дизаий, 2006.和2010年7月由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抄录梳理。
[23](三)(四)(五)(六)题内容自笔者于2006-2007及2010年由明斯克、莫斯科、彼得堡彼得-巴维尔等教堂所调查。
[24]《布格拉汗传》抄本,耿世民《维吾尔古代文化与文献概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第41页。
[25]Б.Б.巴尔托尔德《中亚简史》,罗致平译《中亚突厥史十二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第22页。
[26]冯家昇等《维吾尔史料简编》上,民族出版社,1981,第41页。
[27]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尔《拉失德史》,中译《中亚蒙兀儿史》第一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第165页。
[28]《中亚蒙兀儿史——拉失德史》第一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第225页。
转载于《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九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4
上一篇:【散文阅读】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查新趋势
下一篇:【实践|锤炼青春】白海豚守护第六站:守护团从三墩路展望发展与环保,潘教授赴三娘湾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