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江南系列二:江南精典在古镇|小环丝雨作品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先说说古镇的老宅

  老宅是江南古镇的精华,让人百看不厌。它们大都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能完好保存至今已不多,显得尤其珍贵。老宅的建筑风格各不相同,有中西建筑风格的融合式,有典型的徽式,还有石头、灰砖屋、有原汁原味的传统水乡老木屋等。

  南浔古镇,名字起的绝好。去了才知道,真是个千里难寻的好地方。说起古,公元865年就建镇了。明清时期成了缫丝的集散地,也是江南著名的商贾云集之地。这里的古建筑名闻遐迩,最有代表的是浙江豪门“四象”名宅。有浙江富豪刘镛,巨商张石铭,张静江,刘士弟豪宅。就说张石铭吧,他不仅是江浙有名的丝商也是杭州西冷印社发起人之一。他的旧宅建于光绪年间,是典型的中西合壁的代表作,有中国传统五落四进建筑元素,也有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两者巧妙结合,大气恢宏,很多壁画红砖玻璃浮雕都是从法国进口的,最著名是西式红洋楼,雕梁画柱,很是壮观。可见当年主人之气派与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状况,无愧江南第一私家豪宅之称。

  南浔还有个民间老式建筑群叫百间楼。它始建于明朝的万历年间,至今仍保存完好,典型的白墙黑瓦马头墙徽派建筑。我们众里寻它千百度,第二天才看到它的真容。沿河在宽敞廊棚中边走边看,如亲身生活在这里,尽享小桥流水,柳浪桃花、鱼鹰捕鱼的欢心。老宅的木门窗很别致,多已脱漆,有的墙体已发霉,但仍散发着古宅独特的韵味。一位当地居民热心向我们打招呼,介绍百间楼的由来,说是明朝一姓董的礼部尚书为其孙子娶媳妇,建了一百间房迎娶新娘,供新娘丫鬟们用,真够财大的了。临河一排排粉墙黛瓦,层层错落,在小船在水中、两岸绿树成荫、鲜花绽开放,呈现出如诗如画般唯美。

  

  西塘古镇是另一番景象,这个古镇始于元朝,保存尚好的是明清、民国徽派民居,但气派的深宅大院就远不及南浔了。最有特色的是沿水而搭的廊棚,户连户,商连商,又宽又很精致,有伞状、坡状、拱状,连用的木料也很考究,我看到有一家用红松木搭成伞形高大的棚。这么讲究的廊棚实属罕见,真是开了眼界。还有个特色是山墙,徽派建筑风格的直立刀状马头墙,这里变成了观音兜。山墙、门风是一种兜状半圆状,比起马头墙,更多了一种柔美感。据说这种兜状起源于福建一带,后流传入徽派建筑中,它的作用不只是马头墙为防火概念,而且增添了祈福保平安的意思了。

  在前童古镇,有一个豪门大宅叫泽思居,据说主人是清朝官居一品大员,也叫“宰相府“,号称江南第一雕楼。我一踏入这里就惊呆了!这是一个用木头建造的楼房,到处是雕刻,真可谓无梁不雕,无窗不雕,无门不雕,无柱不雕,而且雕工精细,人物活灵活现、动物栩栩如生。我细观许久,雕工之精细可与故宫媲美,只是保护不够,大都油漆已脱落。这么精致的豪门大宅却深藏于民间小镇,可见当时民间工匠之技巧。

  江南的古宅有豪门也有市井乡土,但都各有千秋。豪门深宅雕龙画凤,门廊厅堂十分讲究,连睡觉的床,喝水的井都木雕石雕的精细儒雅。民间平民老宅可望不可及,但也是木板大门,马头墙林立,临水而居,沉香余韵绕梁。

  

  再叙叙古镇的路与桥

  古镇的路与桥是又一亮点,千姿百态,耐人寻味。先说路,有环形、条形、山形、方形、八卦形。绝大多数是临水而建的石板路,也有另外,石浦是临海顺山而建的石梯路,两则是石垒木门民居。溪口的蒋氏老宅,则是离河较远,临街而建。前童古镇却是青一色鹅卵石路。而南浔、西塘、黎里、都是环水系的青石板路,古朴天然。前童古镇很独特,整个小镇全部是小鹅卵石子铺的路。这么多鹅卵石,我猜附近一定有大江大河,五颜六色十分漂亮。豪门大院内也都是鹅卵石铺地,而且铺出龙凤、花草、园形方形、多边形各种图案,走在地上就是在一幅幅图画中穿行。真是见所末见,闻所末闻,这个位于浙江省边的前童,让我喜欢的不得了。我走在鹅卵石路上,围着八卦水系转来转去,看到了水边浣沙女就聊几句,看到卖当地小吃的廊铺,就趋前买点品尝,只为感受和分享生活在自然中的愉悦。

  古镇的桥是中国特色,不仅变化多姿,而且古味很浓。古桥,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它源于隋、兴于宋,沿袭明清至今。我看到的江南的古镇石桥最早有宋朝的,也有明清的。桥的类形有石板桥、有拱桥、有单孔桥,也有大小孔桥、多孔桥。古桥象历史的见证官,风吹不倒,雨打不朽,每座桥都有昔日的风情万种和传说故事,如古桥净水醉红尘,又如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己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香如故等。今天观古桥,看到的是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拍你,真是时代变时尚了。我也是在桥下拍桥上风景人之一,拍完还津津乐道,欣赏美是人之本性。在绍兴古镇,我们来到题扇桥边,这是一个单孔拱桥,两侧是石梯坡,桥头右侧有后人刻的“晋王右军题扇桥“石碑,这座桥便是书圣王羲之当年给一老妪题扇处。据考该桥始建于宋之前,清乾隆年又重修建了。我站立桥中,举目两岸水畔世代人家,老宅旧屋依旧,望着桥畔老妪和书圣雕塑形象,遥想当年,王书圣晋王右军不仅《兰亭序》书法名冠天下,也是行善助人之榜样。

  南浔有“三步一拱,五步一桥“之称,据说在同治年间有107座之多,现存仍有几十座。桥型高大,单孔多,有气势!最著名的有广惠桥、洪济桥和通津桥。广惠桥有十多米长,拱呈半圆状,远望阳光下的拱桥的倒影,虚实相连,恰好一圆月,晚霞映红时,水和桥泛起红晕,透出古典之美。漫步在通津桥上,小船从拱底划过水面,又泛起人字形的涟漪,两岸白墙灰瓦民居映在水中,江南水乡之美尽在其中。

  

  西塘也以桥多著称。多以方桥、长桥为主,拱桥不多。桥上石板,桥下石柱,直接架上去一样,坚固的如铜墙铁柱,可见当时建桥的工艺,己达相当高的水平。卧龙桥畔有幅对联”修百年崎岖之路、造万人来往之福”,写出了建桥人心系百姓的初衷。我们在去往前童途中,偶遇一座古桥,下车观赏起来,看介绍方知这座桥建于清光绪年间,从柱到桥面,全部用长方形花岗石搭建,我从桥头数到桥尾,整整480块!说寓意代表桥两岸村庄480户居民。每一块都是巨石!全部用人抬车拉搭建的,可见之功夫!

  古镇的桥多,是水多所致,桥水相依,人与自然相伴共生,彰显出水乡独特魅力。

  看过江南古镇的这些瑰宝后,谁人不恋江南?古人的聪明才智不亚于今天的现代人。我们虽没像西方人那样,用尽一生精力或延续几百年,修成亘古不变的教堂宫殿。中国的古镇沿袭了几千年,深藏着风格独特的建筑、文化、风水、伦理等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发祥地与传承地,它的风韵仍留香至今。江浙一带的古镇也是名人辈出之地,他们是古镇文化与文明的先进代表。真可谓,江南的经典在古镇,古镇的魅力在古韵。江南的古镇,令人难忘,我将精心采集的古镇之韵,永留心中!

  小环丝雨完稿于2019年5月沈阳

  作者小环丝雨(原名尚玉杰)曾经当过兵,大院子女,中文系毕业,退休干部。喜欢诗歌散文,曾在刊物、网站及网络诗歌平台发表过《油菜花之恋》、《仰望喜马拉雅》、《父亲的军功章》、《哭泣的崩必烈》、《逝去的芳华》等近百首诗歌与散文。

  投稿必须加主编qfjyh666888

  主编:一叶飞鸿

上一篇:让我飞奔向你更新时间
下一篇:最励志韩剧收视女王!八年龙套熬成全民信看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