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评价电影《酒精计划》?
本片将围绕马丁(米科尔森饰)和他三个朋友展开,这四个高中老师为了摆脱日常的循规蹈矩,开始了一项持续醉酒的实验。虽然计划最初很成功,但最终失败了。
作者: pASslosS
本周,有麦叔献舞的年度大热门《酒精计划》如期而至。
这部聚焦中年危机和酗酒题材的影片不仅入选了戛纳电影节,还收获了第33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四项大奖,此外本片在丹麦也大获成功,之后它将代表丹麦竞逐第93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
查看了一下时间线,原来麦斯·米科尔森和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的上次合作已是八年前了。那时两人合作的《狩猎》帮麦叔拿下了戛纳影帝,此后他便开启了兼职性感迷人反派专业户的生涯。
汉尼拔、《奇异博士》里的卡西利亚斯、《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里的物理科学家盖伦·厄索,以及即将接替德普出演《神奇动物3》中的盖勒特·格林德沃……毫无疑问,无论是在艺术片还是商业片中,他都是同代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麦斯·米科尔森和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
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是“道格玛95宣言”的发起人之一,他最出名的两部作品是《家宴》和《狩猎》,这两部影片都挑战了既成的伦理道德,挖掘了人性的晦暗一面。《狩猎》
相较于温特伯格过往作品中的压抑,新片《酒精计划》显得略为轻松,毕竟由中年危机引发的焦虑病态已是现代社会的通病。
麦叔在片中饰演高中历史老师马丁,他的课堂枯燥混乱,前言不搭后语,糟糕到被学生家长集体约谈。
十二年前,马丁的未来充满可能性,研究经费和博士学位都摆在眼前,但因为家庭,他全部拒绝了。如今的马丁,已然配不上光辉的曾经。
马丁有三个好友,体育老师汤米,音乐老师彼得以及心理学老师尼古拉,生活对于这些男人来说是一种折磨,尽管他们并没有遭遇什么毁灭性的坎坷。
汤米孤身一人无儿无女,只有一条老得走不动路的狗狗拉班相伴。
尼古拉娶了个有钱的妻子,在海边有房产,但夫妻俩的婚姻幸福被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全部剥夺。
和他们相比,马丁的困境更加典型一些:妻子阿妮卡习惯了他的不在场,两个孩子把他当成陌路人,与其说这是一个家庭,不如说他们是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室友。
影片并没有提供更多信息解释这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从何而来,观众只能看到悲剧的现状。
不过很明显的是,妻子阿妮卡对马丁不是“拒绝”态度,反倒是一种不耐烦。影片开始不久就暗示了破镜难圆,其实马丁早已“出局”。
一天晚上,四个好友外出庆祝尼古拉40岁的生日,在坦白了共同的中年困境之后,滴酒不沾的马丁尝试了这个千年以来被人类用于解忧消愁的冠军单品,并因此体会到了“灵魂归位”的魔力。
为了合理酗酒,他们开始试验一项伪科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工作日适量饮酒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性格形象,并帮助他们与工作和个人生活重新建立联系。
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四个男人将保持整天轻度醉酒,随时监测酒精浓度并对个人状态进行记录。
马丁很快找回了讲课的热情,像猴子找到了捞月的竹篮般欣喜若狂。他俨然一个初阶酒鬼,试图把酗酒行为与人品脱离开来。
在历史课上,马丁向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新英雄丘吉尔,这位伟人一生写了许多巨著,从法西斯主义里拯救了世界。
马丁恨不得把丘吉尔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酒精,哪怕科学都无法证明人们血液里的确缺那么丁点儿酒精,他也能诡辩“人类文明”的血液里都是酒精。
有趣的是,温特伯格似乎并不想批判酒精对灵魂的扼杀,因为酗酒问题无处不在。
人们总是醉醺醺地出现在任何地方,导演甚至剪辑了一段全球领导人的醉酒蒙太奇,从德国总理默克尔到英国首相约翰逊再到前美国总统克林顿。
酒精有时是灵丹妙药,能帮助迷失的人找回生活,以更理想的状态生存,并让他们对枯燥的日常生活重感兴奋。
马丁小酌着红酒向妻子提出八年都没有实现的划船旅行,并在酒精的帮助下努力挽回家庭。不过可预见的是,这些转变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酗酒之后人会抵达一个巅峰时刻,那么滴酒不沾时便等同活在地狱。
在被酒精驯服之后,四个男人彻底背离了那个最初目标——正常的生活。进入自毁性质的第三阶段,他们开始变本加厉地喝酒。此举就是要终极宣泄,挑战极限,喝到失去意识,喝到死,喝到从人变鬼,喝到尿湿床铺。
其实可以把这个阶段称作“精神自杀”,它完全是酒精版的《极乐大餐》,那部电影是用食物召唤死神,而本片中的四个男人是用酒精完成仪式。
他们喝成废人,满世界乱窜,短暂体验毫无节制的自由。
让人惊喜的是,《酒精计划》真的拍出了“酒”之于“酒鬼”的魅惑,一杯杯晶莹的液体仿若中年衰汉的情人,其妖娆的液态躯体被各式杯具的轮廓拢住。
它们可能是充满背景故事的酒品,产地、工艺、年份各不相同,但是对于酒鬼来说,其最大的意义仅仅在于这是一杯让人失智的酒精。
在影片中,酒被当作一个模糊了道德动机的角色,饮酒有时是禁忌,有时是救星,有时则是死神。
彼得建议一名考前崩溃的考生“喝几口”,酒精让他在面试时展现了惊人的自信心。
但这不免让人担心酒精可能会在未来毁掉他,汤米就是个例子。
他因为喝得酩酊大醉被学校惩处,此后其世界只剩下衰老的残躯,所以他选择带着老狗拉班奔向死亡。
他在死前对马丁说“这毫无意义”,因为他发现马丁前来探望并非出于友情,他只是无处可去。
他已经被酒精掏空了。
片中有一个细节,导演温特伯格在影片结尾把此片献给了他19岁的女儿Ida。
Ida原本会在片中饰演一个小角色,但在影片开拍前因一场交通事故失去了生命。
死亡总是让生者怀疑生命的存在意义。在电影里马丁为死去的好友汤米抬棺,在电影外则是导演为自己的女儿抬棺。
《酒精计划》的片尾是最精彩的,温特伯格倾向于为特定演员写剧本,所以马丁在人物设定上和麦叔一样都曾是一名舞者。
他们花了两天时间拍摄最后的高潮段落。片中的马丁经历了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也经历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这一幕或许是觉醒的开端,也可能是崩溃的余烬,你无法确定剧情的走向。
据说麦叔在鹅卵石路上跳了四五个小时,年轻人巨大的青春能量点燃了他。
温特伯格认为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体现:“马丁有一部分想飞,又有一部分想淹死。”
但说到底,《酒精计划》更多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延伸,它是中年男人专注于解决个人创伤的产物。
影片只是想捋顺男性自身的心路历程而非与外界的联结,所以马丁失意的妻子几乎没有人物发展的空间。
影片开头引用了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一句话:青春为何物?南柯一梦罢了。爱情为何物?梦中的造物罢了。
人到中年一切成空,疲惫、忧郁、愤怒,中年男人渴望他们的黄金时代,但好时光不再,生活是结结实实的一块,只会在巅峰之后顺着一条清晰可见的下行抛物线渐渐消失。
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饥渴,为了逃出窘境,为了与不可控的状况周旋,酒精成了中年男人们用自由意志选择的撒旦。
麦叔对马丁的复杂诠释,也让《酒精计划》从酒鬼的荒唐特质上升到带有悲凉底色的人生复盘。
片中的配乐是Scarlet Pleasure的《What A Life》,是温特伯格的妻子想到了这首无比贴合剧情和人物心理的歌曲。
马丁在片中一直用来麻醉自己和妻子的话是三个肯定句:我爱我的妻子,我爱我的家庭,我热爱我的工作。
这句话正如《闪灵》里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一样可怕,人到中年,开启的都是同一部恐怖片。
上一篇:怎么刷亲密度最快
下一篇:原创冯小刚说过“她永远红不了,更别说拿奖了,因为太能装”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