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来访者的梦,在目前心理咨询实务中的作用和运用情况究竟如何?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10
手机版

  最近读了许多欧文亚隆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他非常倡导去讨论来访者的梦。但是,他并非支持弗洛伊德式的释梦,一切以咨询师的解释为权威。而是,他认为梦是通往此时此地的皇家大道,并且是促进咨访关系的良药。因而,在当前我们的心理咨询实务中,我们是否时常运用来访者的梦呢?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我不能代表他人,只说说我是怎么做的。

  通常我不会主动邀请来访者谈论他/她的梦。

  如果来访者报告了一个梦,我的首要任务不是去解释这个梦,而是去探索来访者在何种移情关系的背景下报告了这个梦,why now? why here?。

  然后才是对梦中的内容进行探索的过程,对梦的过程关注情绪,关注相关的象征,转移和凝缩。梦和移情的关系是我比较注重的点,因为梦是讲给我的梦,所以我总是在场的。

  在我看来,治疗中但凡涉及梦的报告,都是移情和移情解释的重要材料。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梦里常常隐含着非常有用的素材,所以说“梦是送给咨询师的礼物”。

  梦通常是在躲过超我的稽查之后的呈现,所以梦中往往隐含着许多更接近潜意识愿望的内容,而在清醒的情况下,因为求助者的想法会受到超我的管理,所以,一些与伦理、道德相悖的愿望是很难感受到的,但是在梦中,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浮现出来,所以梦可以给咨访双方更多的机会去理解求助者的内心世界。

  梦也是处理阻抗的很好的机会,比如我曾经工作过的一个来访者,曾经一度我们的工作陷进了停滞装态,当ta报告了一个梦之后,我们在讨论中发现了ta对于咨询持续深入的恐惧,并对这个恐惧进行了工作,然后ta的咨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咨询师的梦有时也是很重要的反移情指标,曾有一次,我做过一个情节类似电影《夺命深渊》的梦,在督导老师的帮助下,理解了对于深入的恐惧,帮助我很好的理解了我的求助者内心的感受,当我与求助者讨论后,也帮助我们的工作很好的深入下去。

  解析梦的过程,并不是借助于咨询师的分析,而是借助于求助者的联想、感受等等,也需要考虑到咨询进程等,与咨询师的移情关系等等。所以,的确是在就此时此地开展工作的。而如果只是由咨询师单方面来解析,其实那里面是咨询师的投射,恐怕难以真正的开展有效工作的。

  @曾小傻@刘柯

  在发表我个人意见之前,我想先引用一段荣格对梦工作的评价:

  86 在此類情況下,我的注意力就會更多特意地轉向夢。這不是因為我受縛於這個觀念:夢必須總是被召喚來做拯救者,或者是因為我擁有一種神秘的夢理論,它告訴我萬物是如何必須自我定型的,而僅僅是來自我的困惑,我不知道到其他什麼地方去求助,所以我試圖在夢裏找到它。這些夢至少呈現給我們指向某事或其他事的意象,這比什麼都沒有要好些,我並沒有什麼夢的理論,我不知道夢是怎樣產生的。而且我甚至根本不確定,我處理夢的方式(是否)配得上“方法”這個詞。我具有所有你們的反對釋夢的偏見,認為它是不確定性和武斷性的典型。另一方面,我知道假如我們沉思於夢,足夠漫長和徹底的話,假如我們將夢念茲在茲,反復推敲,總是會有某種東西出現。這個某種東西當然不是一個可供吹噓或理性化的科學結果,但是它是一個重要而實用的提示,向病人顯示無意識的目標指向什麼。實際上,我對於夢的沉思結果,是否具有科學上的可證實性或可靠性,這也不該讓我太在意,否則我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而也就是在追尋一個自體性欲的目標。我必須讓自己完全滿足於此事實——釋夢的結果對病人有所意義,並能再次啟動他的生活。對於我勞動的結果,我會讓自己只用一個標準來衡量:它起作用嗎?至於我的科學愛好——想知道為何它有作用的欲望——這我必須把它留給我的空閒時間。

  (《心理治疗的目标》,收录在《荣格文集》16卷,C·G·荣格)

  我依然能感受到当初读到时的震撼。在此之后,我对于临床梦工作的看法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故在我尝试梳理有关梦境理论和应用之前,我希望大家能先看看前人对于心理工作的清楚认识:在心理学的范畴里,我们仍知之甚少;但来访者的问题并不会等待,我们终将面对并且学会在不确定与犹豫中工作,学习开放自己的经验接受一切可能发生的事物,利用它们通向疗愈。关于梦的本质

  基于《心理学:国际视野 (豆瓣)

  》一书提供研究资料可知,梦境其实广泛存在于人的睡眠当中。人不单止在快速眼动周期(REM)会做梦,处于慢波睡眠周期时也会做梦。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梦境记录实验,在人做梦的时候唤醒个体记录汇报的梦境内容,发现90%以上的梦境内容相当平淡且生活化:在这些梦境中,人们做着日常生活的事情:走在上班的路上,去商店买午餐,乘坐公共交通设施......研究人员给出假设,认为梦境的主要作用是巩固日常生活中时常用到的神经反应丛,使得个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简单来说,像某种脑部自我练习。

  把这个研究记住,再看看其他梦的研究:精神分析体系下的两个梦理论

  我首先想要介绍的是Bion-Ogden对梦的理论,这里引用Ogden在《精神分析艺术》开篇的一段话:

  一个人到一位精神分析师那里去咨询,因为他的情感正经历着痛苦,而他自己并不知道,他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他无法做梦(即他不能做无意识的心理工作)或是他为自己的梦而不安以至于梦境被打破。只要患者不能在梦中整理情感体验,那么他就无法改变,无法成长,或是无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新自我。患者和分析师在精神分析情景的规约下共同参与一个试验;试验的设计旨在帮助被分析者(在分析师的参与下)生成各种条件来促成他能够继续未作出的和被打断了的梦境。患者和分析师共同唤起的梦境即使他们各自的梦境(和梦-想),同时也是“第三主体”(一个既是、同时又不是患者和分析师的总和的主体)的梦境及梦-想。(注1)

  (《精神分析艺术》P2-P3,Thomas Ogden)

  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下。根据Bion的理论,梦分为虚幻的梦和真实的梦。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实际上是在区分有精神分析(临床工作)意义的梦境和一般的梦境。梦境的呈现与做梦的能力,实际上是个体运用无意识进行心理工作的能力。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与当代心理科学研究假设重合与分歧的部分:对于梦境可能的用途,双方的意见是趋同的,即梦境具有非意识水平下的适应与发展功能;分歧的地方在于心理科学的研究集中在梦的全景之下(包含一般梦境)的功能,而Bion-Ogden将注意放在了那些不寻常的,5-10%的异常梦境当中,并且将梦延伸到“梦-想”也就是白日梦与梦样思维领域。

  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在于,Ogden提出治疗中呈现的梦境作为“第三主体”——一个既是、同时又不是患者和分析师总和的情况。这个其实和当代精神分析对待来访者者幻想(fantasy)、记忆(memory)等材料的态度是趋同的:对于过去的呈现更多的与当下的情景与状态有关。(注2)

  然后再谈谈分析心理学对梦境的研究。

  可以说,分析心理学对于梦的研究是松散的。一如荣格自己所言,对于梦的工作和分析,“我甚至根本不確定,我處理夢的方式(是否)配得上‘方法’這個詞”。但在这里我想要接着上面谈到的,关于治疗情境中的“第三主体”进行延续性的讨论。荣格在很早之前就留意到了梦、幻想当中独立于分析师与患者之间的元素,一个梦境的呈现,除了隐含的愿望,对于过去和当下内在现实的情感性反应,对于咨访关系的呈现之外,还有不完全属于咨访二人的部分,并且此部分与双方背后的文化、社会的传承与状态有着重要的联系。荣格将这个部分称之为“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这是整个分析心理学独特、迷人和惹人非议的地方,它贯穿了整个分析心理学,反映在了该学派临床应用的每一个方面。在梦境理论中,这意味着梦境不仅仅有个人的意义,也有社会、社会之于个人的意义。

  从分析心理学对待梦的态度上,我想能够看到研究心理学、以及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最为核心的品质:直面、忍受模糊、不确定的勇气与开放、接纳混沌的胸怀。梦的临床应用

  限于个人所学,仍旧只能讨论精神分析框架下梦的临床应用。关于梦境的探索性工作(自由联想与积极想象)。在这里,梦的用途和个案呈现的其他材料如幻想、回忆、近期发生的生活事件并无不同。工作的核心在于不断地表达和呈现,通过不断的进行各种联想/连接描绘出当下核心的主题。这里面的理论假设是,当个案向咨询师求助时,通常会带着当下最为关注或困扰的核心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某种强烈的愿望、情感,也可以是某个信念,还可以是一种关系模式。而不管这个核心是什么,都具有如同强大引力的行星一般,使得整个咨询工作始终围绕着这个核心时远时近地开展着。当联想的内容内容越多,咨询师和个案就越可能察觉到这个的主题。在这里自由联想与积极想象的区别在于, 自由联想通过穿梭在联想材料中寻求共性通向问题的核心,而积极想象则通过单一意象的深入工作获得对核心的更多材料。以梦境为例,自由联想的工作可能会是“这个梦境让你想到什么?”,而积极想象则是“有关这个梦境,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完善里面粗糙模糊的内容”对梦能力的工作。或许我们从前文已经获得一个较为明确的印象,比较起梦本身,咨询师更为关注个案“做梦”的能力。也就是说,言说的能力与言说本身就是咨询工作的重点。来访者是否能够坦诚面对内心浮现的种种情感、念头,是否能够正视痛苦,愿意以发掘的眼光寻找其中的意义,本身即是自我疗愈功能的体现。故这一部分的工作实质上是对精神分析称之为阻抗(resistence)和防御(defense)的工作。有的时候梦境本身亦是阻抗与防御的一种(比如说向咨询师汇报大量的梦境将咨询的重心从现实事件中转移。) 对梦境内容的工作。严格意义上讲,对梦境内容进行直接工作,有且仅有象征(symbol)一途。其他利用梦境内容的工作,其假设核心不外乎“梦境内容是现实生活、无意识内容的转移”(transference)或者“当下状态在梦境内容的投射”。也就是说,常见的对梦境内容个工作大都是通过梦境在和来访者的常规咨询内容进行工作。这些内容不外乎情感-冲突、观念-防御与超我、人际关系-客体关系、自尊感-自体感。当梦境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串联方式,将这些元素整合起来,我们就能够看到一个独特的精神活动过程,且给予我们探索这个过程对个案的意义。象征的工作则相反。讨论梦境的象征意义意味着从一个更为普遍和旷阔的背景下了解梦境与个人,也意味着参考与借鉴来自于社会-集体无意识背景下的启示。咨询师将个案的个人梦境放在社会背景、神话、童话乃至于炼金术的话语框架之中,帮助咨访双方更好地理解此刻身处的情境。小结

  就我个人的执业体验来说,具体个案上梦元素的缺乏并不稀奇,但不与梦工作绝对是近乎缺陷般的遗憾。

  毫无疑问,当代对于梦的研究与弗洛依德给出“梦是不可浮现之愿望与严厉超我之间冲突妥协的产物”以及“个体通过梦境维护睡眠”的假设已经相距甚远,而梦的工作理念与架构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更新。但梦境,仍然如同一百年前弗洛依德写下《梦的解析》一样扑朔迷离。

  ---------------------------

  注1:我在这里将原文中的“梦想”一词改为“梦-想”,提示这里并非日常中作为理想化目标的含义,而是更接近于“梦样思维”能力之意。

  注2:有关聚焦当下,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仅是精神分析,在认知、格式塔、人本、正念等等诸多咨询理论当中都有体现。关于精神分析的部分,我在心理治疗时,医生说的「全部想起来」为什么有利于治疗?问题下有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关资料:《心理学:国际视野》 (豆瓣) ,

  [英] 迈克尔·艾森克 《梦:潜意识的神秘语言》 (豆瓣),

  [瑞士]维蕾娜.卡斯特《精神分析艺术》 (豆瓣) ,[美]托马斯·奥格登

  P.S: 如果读完感觉还可以,想要更进一步了解的话,不妨去看看后续讨论:梦理论进阶探讨——基于弗洛依德、比昂-奥格登与荣格片段的思考 - 咨询の「魔法」と「炼金术」 - 知乎专栏

  (初稿于2015-2-2)

  谢谢两位邀请。

  “他并非支持弗洛伊德式的释梦,一切以咨询师的解释为权威”,看起来大众对弗洛伊德误解颇深啊。弗洛伊德反复提醒咨询师要避免野蛮分析,专门写过一篇《‘WILD’

  PSYCHO-ANALYSIS》的文献,但大众却把野蛮分析的帽子扣到了他的头上。弗祖冤不冤?

  梦是认识潜意识的途径。有时候来访者的梦一报告完毕,便马上暴露了Ta的核心冲突。比如一个人经常梦到:“妈妈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我跟着她;妈妈一下子坐在车上但我不在车上,妈要坐车走了,我开始哇哇地大哭”。我们不免会猜测Ta也许存在严重的分离焦虑。又比如有些人反复地做跌落之梦,这样的梦也许提示着对于自尊崩溃的恐惧。在评估阶段咨询师会让来访者报告一下反复做过的梦,或印象深刻的梦,这些均是理解来访者的一条有用的途径。

  一些过于理智化的人对梦的觉察很少,如果鼓励这些人去觉察和讨论梦,有助于松解他们过度理智化的防御,培养起初级思维的习惯。相反,对于一些经常沉浸于幻想、白日梦的人来说,过多的谈论梦也许会削弱他们的现实检验功能。有些来访者在咨询中过多的报告了梦,让咨询被梦所占据了,这是一种阻抗,这是可以面质与讨论的。

  释梦是手段,通过梦来觉察心理冲突、未满足的愿望、心理防御才是目的。对于梦分析的基本理念,同意 @王雪岩@张传利

  的观点。“解析梦的过程,并不是借助于咨询师的分析,而是借助于求助者的联想、感受”;以及对于“why now? why here?” 的理解。对于这些背景性因素的探索更有利发现潜在的心理成分,也会更有利于对梦准确的理解。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释梦可以从几种途径来开始:(见 弗洛伊德:《论释梦的理论与实践》)

  a. 按时间顺序进行分析,让梦者按他对梦的内容的陈述顺序来进行联想。这是原始、经典的方法,弗洛伊德认为它是对梦进行自我分析最好的方法。

  b. 也可以从梦中挑出某个因素,从这个特殊因素开始联想。例如,可以选择最打动人的片断,或者那些最清晰或具有最大感性强度的片断;或者也可以从梦中所说的话开始,以期能与清醒生活中所说的话联系起来。

  c. 分析者还可以全然不顾显梦内容,而是问梦者就他对梦的描述而言,他由此联想到前一天发生了哪些事件。

  d. 最后,如果梦者对释梦技术已经很熟悉,分析者可以不给全任何指导,由他自己决定从哪儿开始谈他对梦的联想。

  释梦最要不得的是不合时宜的解释,即使这种解释是正确的。当一个咨询师抛出一句:“这个梦反映了你潜藏的对父亲的敌意”,有些来访者是会很内疚的,有些人则会很愤怒。如果这些负面情感不能通过咨询去消化和理解,那么便破坏了咨访关系,甚至会让来访者出现短暂的心理崩溃。咨询师的功力体现在既要有准确到位的理解,又能够根据对方的状况适时知地的解析,两者缺一不可。合理的释梦方式是既进入来访者的语言世界,又去适当面质阻抗或防御,尝试性地做些解释,直到有助于来访者对深层心理内容的觉察。

  想强调的,释梦是一种解读,只要这种解读有利于心理的整合,都是可以的。不同流派从不同的话语体系做出的解读看上去侧重点完全不同,但并不能说释梦是在胡说八道。梦是一种艺术性的呈现方式,可以允许不同的理解。正如一首诗歌或小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也可以不断地对同一个梦产生新的理解。这是梦分析最吸引人的地方,像一首诗那样令人反复品味。

  如果你想进一步理解梦,掌握释梦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梦的解析》是必读之书。弗洛伊德另外写的几篇文章《论梦》、《精神分析导论》、《论释梦的理论与实践》、《精神分析新论》也值得阅读。记录自己的梦,对梦的元素进行自由联想,通过几年的实践下来,你会越来越容易理解梦,同时你也会越来越信服精神分析。象征、凝缩、移置,性欲的表达、心理防御,所有那些精神分析讨论的主题,均可以在梦的分析中清晰的呈现。难怪有人说,梦的记录与分析是学习精神分析的一条重要途径。所有的精神分析学家都会记录与分析自己的梦,梦的分析可真是很有意思的事。

  梦见被人追杀!梦见从高空极速坠落!反复做着同一个似曾相识的梦梦见掉牙、考试迟到、梦见家人去世...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说过:梦是被压抑的意识,通过伪装的方式而呈现的内容。

  他认为那些不被我们接受的情绪、不被允许的感受,会在梦里以各种“古怪”的形式涌现,让我们百思不解而又兴趣盎然,梦的出现,我们才猛然发现自身的秘密浩如烟海,神秘莫测。

  人的一生中平均会花六年的时间做梦,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平衡我们的能量、思维、情绪或身体的途径之一,因此梦能更好帮助我们认识自我、理解他人。

  梦是现实问题和生活模式之间的桥梁,梦中的情节和反应是依照我们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反映出来的人生态度。如果你是咨询师,释梦能丰富你的咨询过程,并协助来访者找出未解决问题的线索。

  

  

  那些光怪离奇的梦,在表达什么?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做过的各种各样的梦都很难被记住,而那些被记住的梦也似乎很难用语言去讲述表达,甚至也很难去理解它们真正要表达的含义。但解析这些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探索自己。

  举个例子:一个年轻人,大概三十岁左右,梦到了比他小4岁的弟弟,并且他的弟弟怀中抱着一个小婴儿,这使梦主感到有些嫉妒。因为他弟弟已经有了孩子,而他自己却还没成功建立起一段稳定的恋爱关系,也还没有获得他想要的生孩子的机会,所以他很嫉妒。

  梦主梦到了自己的弟弟抱着一个孩子,但现实中这非如此,梦其实是潜意识在向梦主表达着什么。

  事实上几个月后他交到了一个女朋友,不到一年之后他有了个孩子,所以实际上这个梦就是向他传达:他可以有一个孩子的这种潜在可能,但是为什么他只关注了其中一方面?因为梦境只能现实的反射的某一方面,这其中包括关于他对他的弟弟的嫉妒心理。

  

  (截图来自米杉课程)

  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的梦反映的是关于我们自身的真相,例如你梦到“与父亲吵架“,就像弗洛伊德在100年前所说的,你可能有一种想要杀死你父亲的潜意识倾向和冲动;或者意味着你内心和外界某种事物有冲突,只是在梦境中这个事物以父亲的形象出现了。

  梦境能告诉你的,其实还有更多。

  

  梦和心理学的不解之缘

  我们的梦境大多都与其愿望、忧虑、回忆、思绪等相关, 即使有人认为自己的梦与愿望相反,也是如弗洛伊德所说那些在人们清醒时无法被认同的、被压抑的欲望是经过很好的伪装的愿望。

  对于心理学家,梦是重要的一手素材,从梦里我们可以窥探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挖掘过往来访者过往的珍贵经历,透过剖析梦的意象找寻七情六欲,因为每一个梦都绝非偶然。

  

  那么梦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梦境中出现的意象有何寓意?梦是否真的可以预测未来?如何帮助来访者进行梦的工作?

  我们邀请当代解梦大师Michel Claeys 米杉老师共同开发了《梦的真相-解析与工作示范59讲》,这是一门释梦工作入门专业课,也是米杉老师的首门视频系统专业课。

  相较于传统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历经百年后米杉老师的释梦理论和技术,整合各学派的核心思想,如格式塔、埃里克森催眠术疗法、NLP、Gay Hendricks 的身体中心疗法等,这是一次里程碑的巨大进步!!

  课程从最基础的梦的元素讲起,还将针对12大梦的主题做真实的分析示范,确保学到的技术可应用在实际分析工作中!

  戳这里了解具体内容 简单心理

  或许你还想看:

  女力时代:女性力量的觉醒

  干货:精神分析究竟是如何起效的?

  有时候,我逃避做“成年人” |心理咨询中的退行

  “天生的治愈者”长什么样?| 优秀心理咨询师的天赋和技巧

  学心理咨询,来简单心理Uni 。汇聚海内外名师,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咨询学习者,提供音频、视频、直播、长程训练项目等多种培训课程,专业针对性强,体系化程度高。目前已有30万+人参与学习。

  这里有100+门课程等你来开启哟,课程学习戳 →http://jdxinli.cn/q199xq

上一篇:原创孙悟空身高只有四尺?周星驰《西游降魔篇》拍对了?
下一篇:速速收藏!合肥夜总会订房攻略,推荐合肥排名前三商务KTV消费介绍(合肥夜场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