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难题之解(非整活,讨论向)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电车难题是由菲利帕·福特于1967年在《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中首次提及,其大致内容为假设在一个电车轨道上被绑了5个人,而它的备用轨道上被绑了1个人,又有一辆失控的电车飞速驶来,而你身边正好有一个摇杆,你可以推动摇杆来让电车驶入备用轨道,杀死那1个人,救下5个人。你也可以什么也不做,杀死5个人,救下1个人。眼看电车要驶入那片区域了,你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杀死1个人,救下5个人,还是杀死5个人,救下1个人。

  在此,我仅以个人的观点发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就五个人的生命价值是否高于一个人这一点上,在客观角度上是无解的,但就如同早在1590年,伽利略就证明了不同重量的物体下降速度相同,但如今在大多数人的直感上,依旧是质量大的物体下降速度快一样。在紧急情况下,多数人主观的感受上,五个人的生命大概率高于一个人。这是在五个人对决策者无影响的条件下的主观判断结果,或许会有很多人认为这种主观看法不具有参考性,但事实上,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主观的,更多的情况下这是一个伦理学问题,若仅从绝对的客观出发,那我们或许更应该去以这些人在日后能创造的经济价值作为判断依据,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问题继续深入,人们在主观层面上对人的价值的判断不只是依靠数量,假如有五个人的轨道躺着的是五个囚犯,而另一边是一位孕妇,那么结果是否会发生改变呢。客观角度上,一个孕妇的价值不能大于五给囚犯,但主观层面上可以,不仅如此,主观层面上,因决策者的不同,一个囚犯亦可大于五个孕妇。就结果而言,我的看法是在主观层面上,生命的价值是可以被量化的。另外的问题,关于一个人的价值并非停留在表层,比如,囚犯的家庭成员,他不为人知过往,但作为一个主观层面上的分析,我们是无法考虑这些的,因为我们不是上帝,如果我们是上帝,那为何不直接救下所有人,然而我们能控制的只有操纵杆,因此我们也不具备完全了解每一个人的能力。并且,即便我们能完美的了解每个人的全部信息,问题也仅仅是回到了在主观层面上对生命量化的阶段。

  极端条件,两边的生命价值在主观层面相等,这个问题就来到的你妈和你老婆掉水里先救谁的阶段......这个问题我暂未有更好的想法,欢迎补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上一篇:关于嫁娶聘礼的诗句
下一篇:再获佳绩!美亚柏科两项成果入选2021年人工智能安全典型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