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讲:《荷马史诗》中的残酷与柔美(上)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法律与文学第二十讲_上

  我先介绍一下背景,海报里面说我们今天讲的的是《荷马史诗》,但其实我只是讲《荷马史诗》的上部分《伊利亚特》。今年春节,初四、初五、初六三天,我们有一个人文研习班,专门用三天时间把《荷马史诗》的上下册一千多页串了一遍。但我觉得还意犹未尽,所以我就觉得刚好趁法律与文学的机会,再整体地对《伊利亚特》做一个整体的一个精华的一个总结。当然,肯定是有视角的。这个视角,就是我的标题里面的“残酷与柔美”。其实本来“美”就行,但我为什么加个“柔”?因为它还包括里面有很多的感情。《伊利亚特》确实非常的残酷了,但它有很多温情性的东西,所以我给它合为一块叫“柔美”。实际上在《荷马史诗》的两卷当中,我是特别喜欢《伊利亚特》,比《奥德赛》更喜欢,尽管《奥德赛》可能流传更广。大家都知道《奥德赛》有很多的传奇,有那种奇幻的故事,但《伊利亚特》主要是讲特洛伊整个战争到第十年的一个片段的一个描写,这是荷马是截取了其中的一个片段,然后全景式地展开,就对作战的双方立体的、全景的展开,一些重要的人物,他们的情感世界都展开了,当然浓墨重彩的是关于战争场景的描写。

  

  奥德赛是其中的一个英雄,《奥德赛》是写特洛伊战争结束以后,他回乡的一个坎坷的历程,是以回乡作为一个主题的。《伊利亚特》这部史诗的结束,是特洛伊一方的大将赫克托尔,被阿基琉斯所杀,然后通过他父亲的努力把他的尸体赎回来,大家匆匆的把他的尸体掩埋,马上又要面临更大的灾难和战争,故事就到此为止。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就是通过特洛伊木马等等,整个特洛伊被攻陷了,特洛伊城的国王普里阿摩斯,可以说是全家都完蛋了,他的50个儿子全部死,这是个非常悲惨的一个故事。

  

  《伊利亚特》一共有15693行诗句,可以说每一行都是特别的令人震惊,让人窒息的。其中你们看他会反复写杀人。人一被杀以后,在战场上就围绕尸体展开抢尸的大战,然后进攻与逃窜的这种拉锯的交织,空气中充满了粗暴的野蛮的活力,然后有各种盛大的船只和军队的阵仗,还有惊恐的马在嘶鸣和跌倒,如雪片般的枪矛和巨石,这些战士扑倒尘埃,血和泥沾满车轮。其实在整个阅读过程当中你会有一种厌倦和绝望的感受,但是荷马是乐此不疲的,他对这些场景,残忍的细节是充满迷恋,不厌其烦,津津有味地为我们加以细致的描述。但是就是在这些应接不暇的场景的间隙,我们会感受到一种苍凉,忧伤、温情和眼泪是扑面而来充满其中。

  

  荷马就把这种身体的力量的张扬——所谓的暴力美学——转化为一种人性的力量,然后使在战争当中人们对正常生活的这种渴望和向往,转化为对爱与美的讴歌。所以我觉得他这部史诗是非常的震撼人心的,可称之为天下第一史诗,非常值得一读。

  整个特洛伊战争它是没办法用所谓的正义来衡量,很难说它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它相当于是希腊联军和特洛伊联军之间的战争,是联军各个部族大封建主,带着各个部族参战。

  不过,它虽然不是一个正义的战争,但是它可以说是把英雄的这种价值观绽放到极致的一个舞台,通过战争的一个舞台绽放出来。荷马他是非常追求极致和卓越的。所谓的“卓越”——就是阿瑞斯——也是西方的一个非常核心的一个价值。我们今天叫virtue,就是“德性”,最早也是从《荷马史诗》来的。德性是什么意思?我们英文里面可以翻译成excellence,就是完美,或者翻译成卓越,把东西追求到极致。

  

  在柏拉图那里,他所谓的一个卓越是指人的功能发挥得最好。不同的人他是有不同的功能的。人的功能就是理性,你把理性灵魂当中理性的部分发挥得最好,这就是人的卓越。如果在城邦里面,你是一个工匠,你把你的工做得最好,这就是你的卓越。其实这个观念是柏拉图最先提出来的,后面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里面是继承了柏拉图的这一观念。《伦理学》的一开头就说,有各种各样的善,在各种善之上还有一种普遍的统一的善。这是亚里斯多德的概括。这个概括其实从柏拉图来的,各从其善就是各从其极致和完美,你把你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所以在《荷马史诗》里面,你会发现这些人他是有限的。在神的视野和框架下,人是特别的有限和软弱的。但是就是这些有限的凡人,他们把他们的能量发挥到极致,他们就有卓越。所以《荷马史诗》可以说是一部关于极致的一部书。它包括极致的力量的展示,也包括极致残酷的暴力美学。我引用上四段,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他对战争的这种场景描述。

  片段一:

  一块粗莽的石头砸在右腿的

  脚踝旁,出自一位斯拉凯首领的投掷,

  无情的石块打烂了两边的筋腱和腿骨;

  他仰面倒在泥地里,伸出两手,

  希求同伴的援救,他所钟爱的朋友,

  喘吐出生命的魂息。

  投石者赶至他的身旁,

  壮士裴罗斯,

  一枪扎在肚脐边,和盘捣出腹肠,

  满地涂泻,浓黑的迷雾蒙住了他的眼睛。

  片段二:

  墨里俄奈斯快步追赶,渐渐逼近,

  出枪击中他的右臂,枪尖长驱直入,

  从盆骨下穿过,刺入膀胱。

  他双膝着地,厉声惨叫,

  死的迷雾把他围罩。

  片段三:

  犀利的枪矛打断了后脑勺的筋腱,

  枪尖深扎进去,挨着上下齿层,撬掉了舌头。

  斐代俄斯倒身泥尘,嘴里咬着冰凉的青铜。

  片段四:

  狄俄墨得斯奋臂投掷,击中他的鼻子,

  眼睛的近旁,打断了雪白的牙齿,

  坚硬的铜矛连根铲去舌头,

  矛尖从颌骨下夺路出闯。

  他翻身倒出战车,

  锃光闪亮的铠甲在身上

  铿锵作响,两匹迅捷的快马

  扬起前蹄,闪避一旁;

  他的生命和勇力碎散飘荡。

  

  所有这些场景,我只是引了四个片段,但读《荷马史诗》,这样的场景是比比皆是。战争是多么残酷,人的生命,哪怕多么强悍的生命,倒地就死了。但是从这种阅读体验来看,我们并不会因为荷马所详细描述的一个个勇猛的生命突然间如黑雾般消失,我们就会发出所谓的“生如草芥”的这种感慨。你读《荷马史诗》,你不会说是好像人的生命就像草芥一样,一钱不值,不是这回事。你的阅读效果,你会发现英雄献身的战场,无疑是他最好的归宿。战场是英雄最好的归宿,死就要死在战场。而生命的价值它并不是以长短来衡量的,而是要以你的意义来衡量的。这是我们所说的它的价值。

  

  在《荷马史诗》的第21卷,有一段话说出了这样的一种价值观。当时特洛伊一边的鲁卡昂被抓住以后,战场上他就跪地求饶,我们看阿基琉斯是怎么对他说的。跪地求饶是当时的一个战场的规矩,就当你发现你战不过对方时,你可以跪地求饶。但是阿基琉斯是对他这样说:

   

  “我的朋友,你也必死无疑。

  既如此,你又何必这般疾首痛心?

  帕特洛克罗斯已经死去,

  一位远比你杰出的战勇;

  还有我——没看见吗?

  长得何等高大、英武,

  有一位显赫的父亲,

  而生我的母亲更是一位不死的女神。

  然而,

  就连我也逃不脱死和强有力的命运胁迫,

  将在某一天拂晓、黄昏或中午,

  被某一个人放倒,在战斗中,

  用投枪,或是离弦的箭簇

  é?¿å??ç??æ?¯

  阿基琉斯他是整个《荷马史诗》中的第一勇士,没有人打过他,但他有阿基琉斯之踵。他的软肋弱点,在脚踵后面。最后在阿波罗配合下,帕里斯把阿基琉斯射死了。阿基琉斯是知道自己会短命的。我们看这一段话,对比刚才的那些残酷的生命的消失,你会发现阿基琉斯的一种核心意思是:我们都会死的,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屈辱的活着?那些比你杰出、英勇、显赫的人都会死去,所以你也没有必要在乎你肉身的延续。这种话听起来非常有点类似于所谓的《好了歌》。《好了歌》中有这么一句话:“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传达的是一种虚无感。但是其实阿基琉斯所说的的这种意味,和《好了歌》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好了歌》让我们悟出的,是一种“红尘梦幻”,那么《伊利亚特》给我们指向的,却是“向死而生”。正因为生命注定消亡,是非常短暂的,我们才要活得更有价值,更加的灿烂。这是它的一个核心。

  整个《伊利亚特》讲的,就是阿基琉斯的愤怒。因为他愤怒,导致了阿开亚人生灵涂炭,导致了这场战争没有必要的无谓的延续,牺牲了非常多的人。后来又是因为他的愤怒,他的好朋友被杀,所以他愤怒地披挂上场,又杀死赫克托耳,杀死很多的人。在整个史诗里面,阿基琉斯是一个愤怒情绪化和自我中心的典型。但是,就是这位最粗暴、力量最强大的勇士,他对命运与生死却有深邃的思考,有非同一般的透彻的认识。所以我认为其实阿基琉斯在整个史诗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哲人,是一个哲学家。

  

  在这里我引用史诗中三段他关于生死的哲理性的思考的文字。第一个思考是阿基琉斯的命运。他的性情是孤独而忧郁的。孤独忧郁的人其实挺有魅力的。而且他一生下来,他就知道自己会早逝,自己活不长。而且就像他母亲说的,他活着的时候也是一天到晚都充满愁烦,所以对这些他都一清二楚。但是正因为如此,阿基琉斯才能更自觉而敏锐的洞察生死的难题。他说:

  “我的母亲、银脚塞提丝对我说过,

  我带着两种命运,走向死的末日:

  如果待在这里,战斗在特洛伊人的城边,

  我虽返家无望,却可赢得永久的光荣;

  如果返回家园,回到我所热爱的故乡,

  我的光荣和荣誉将不复存在,却可

  怡享天年,死的终期将不会匆匆临头。”

  这是史诗里面非常出名的话,叫“阿基琉斯的选择”。他的选择有两种:要么是战死疆场,赢得永久的光荣,但是很短命;要么是回到老家,颐养天年,但是平平庸庸,默默无闻。最终阿基琉斯的选择是肉身的短暂,精神的长存。在出战前他就曾经告诉他的母亲赛提丝:“如果同样的命运等待着我的领受,一旦死后我将安闲地舒躺,但是现在我必须为自己争得显耀的荣光。” 

  这句话是进一步明确了阿基琉斯的生死观:即使我不去战斗,人也会走向死亡。死亡是所有人要面对的同样的命运,但是如何去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阿基琉斯他想英勇地战斗,让他的生命超越死亡,使死亡得到升华,活出显耀的价值。阿基琉斯的这种观念,实际上是反映了荷马时代的这些英雄们普遍追求的卓越感。

  

  我引用三段话来说明这一点。第一,奥德修斯曾经在内心对话:“谁要想在战场上争得荣誉,就必须站稳脚跟,勇敢顽强,要么击倒别敌人,要么被别人杀死。” 

  第二段话,是埃阿斯的话,他也是古希腊一边的一个著名的勇士。他说:“哦,父亲宙斯,把阿开亚人的儿子们拉出迷雾吧!让阳光照泻,使我们重见天日!把我们杀死吧,杀死在灿烂的日光里,如果此时此刻,毁灭我们能使你欢乐!。”第三段话,赫克托尔也是发出了掷地有声的宣誓:“若是有人被死和命运俘获,被投来或捅来的枪矛击倒,那就让他死去吧——为保卫故土捐躯,他死得光荣!”

  在史诗中诸如此类的表达比比皆是,都意在说明:凡人虽然没办法像天神一样永生,但是凡人是可以搏上一回,痛快一回,辉煌灿烂。这种行动所彰显的光彩,足以让神黯然失色。

  

  阿基琉斯也是怀着这样的心态去面对他的必死的命运。阿基琉斯外表非常的威武,但是这种外表的威武并不能掩饰他内心的敏感和容易受伤害。所以阿基琉斯如此的愤怒,他对他的好友帕特罗克罗斯的死亡会出离愤怒到了一种极致,他说我爱对方“就像爱我的生命”。( 我记得后面王小波也有一本书,是他跟李银河的通信,标题就叫“爱你就像爱生命”)

  阿基琉斯的这样的一种情感,与对方的大将赫克托尔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气质。

  赫克托尔像金庸笔下的郭靖,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有一种中正大气。阿基琉斯其实非常缺乏民族的担当感,他所有的战斗不是为了阿开亚人而战的,他是为自己而战的。为自己的朋友战斗,为自己的尊严战斗,为私人的情感而战斗。所以说当他愤怒的时候,他跟阿开亚人的大将阿伽门农闹矛盾了,他干脆就不出战。他可以干这样的事情,甚至祈祷神让他的阿开亚人受到惩罚。用我们今天的评价就是汉奸卖国贼,但他不在乎这一点。

  

  所以,他其实没有多大的一种所谓的民族感、国家感这样的东西,他的爱是非常偏狭的,他爱得越深,他恨得就越多。所以阿基琉斯成为了史诗当中最冷酷无情的人。有一段场景是阿基琉斯把对方的大将赫克托耳杀死以后,极尽全力地羞辱赫克托耳的尸体。且看他怎么羞辱的:

  “他捅穿死者的筋腱,在脚背后面,

  从脚跟到踝骨的部位,

  穿进牛皮切出的绳带,

  把双足连在一起,绑上战车,

  让死者贴着地面,倒悬着头颅。

  ……

  骏马扬蹄迅跑,

  赫克托耳身边卷起腾飞的尘末,

  纷乱飘散,整个头脸,

  曾是那样英俊潇洒的脸面,

  跌跌撞撞地磕碰在泥尘里——

  宙斯已把他交给敌人,

  在故乡的土地上,由他们亵渎脏损。”

  场面很悲情,但是也看到阿基琉斯简直太残酷了。后面即使他的好友帕特罗克罗斯已经被安葬了,他大仇已报了,阿基琉斯仍然是彻夜难眠,每天晚上把赫克托耳的尸体绑在车后,绕着帕特罗克罗斯的坟墓连跑三圈,然后把尸体扔在地上,头脸朝地。

  

  他的这种过分的举动,终于让宙斯忍不住干预。宙斯就派他的母亲赛提丝,让他把赫克托耳的尸体交还。最终,特洛伊一边的年迈的普里阿摩司——赫克托尔的父亲,就来到了阿基琉斯的阵营。当然,他的老迈苍苍感动了阿基琉斯,也是在那一刻,我们看到了阿基琉斯的一种怜悯和温情,而且他展现出情感细腻的一面。他特意地留下普里阿摩斯的赎礼当中的两件披篷和一件织工精致的衫衣,作为裹尸的用物。然后招呼女仆,洗净尸体,抹上清油。

  他是以自己的实际的行动表示了和解的姿态。当他面对长者普里阿摩斯,阿基琉斯已然平和下来,他似乎已经不再年轻气盛,而是说出了一段经过了厚重积淀的智者之言,像一个七八十岁的人说出的一番话:

  “来吧,坐息这张靠椅;

  尽管痛苦,让我们,

  是的,让你我把悲愁埋在心底,

  如此悲恸哭悼,不会有半点收益。

  这便是神的编工,

  生活的网线,替不幸的凡人;

  我等一生坎坷多难,

  而神们自己则杳无愁哀。

  有两只瓮罐,

  停放在宙斯宫居的地面,

  盛着不同的礼物,

  一只装着福佑,另一只填满苦难。

  倘若喜好炸雷的宙斯混合这两瓮礼物,

  把它交给一个凡人,

  那么,此人既有不幸的时刻,

  也会时来运转。

  然而,

  当宙斯交送凡人的东西

  全部取自装着苦难的瓮罐,

  那么此人就会离乡背井,

  忍受饥肠的驱策,踏着闪亮的泥地,

  浪迹四方,受到神和人的鄙弃。”

  

  整个这一段话,表明阿基琉斯他对人生的悲苦的实质是有深入骨髓的领悟的。但是他告诫对方,不要陷入悲愁,而是更加透彻地理解到,人是不能被苦难所征服或压倒的,而是要在苦难当中成就自己,要战胜苦难,超越苦难,让苦难成为人的尊严和荣耀的一个桥梁和跳板。在这段话中,阿基琉斯还深切的体认到,表面上神才享有纯粹的幸福,凡人的幸福总是掺杂着痛苦的,而且是宙斯在导演着这一切,人似乎成为了神的一个玩物。但是这段话的基调是庄重的,是不屈的,它是人的一种悲剧性精神的高度的张扬。正是在这种看似无力和无用的与神的对抗当中,人成了独立挺拔的人。神表面上是主导着一切,但是人才是这个舞台上的真正的演员。所以说正因为阿基琉斯这一段话,后来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就主张以“渎神”的名义要把这些话要删出去,认为诗人的这些话是亵渎神圣的。

  è??æ ¼æ??åº?

  那相对于第一勇士阿基琉斯,赫克托尔是特洛伊的首席大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开亚人——就是古希腊——的联军,可以没有阿基琉斯,仍然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反过来,如果特洛伊人失去了赫克托尔,那就注定覆灭灭亡。

  赫å??æ??è?³ä¸?é?¿å??ç??æ?¯ç??å?³æ??

  而且阿基琉斯,虽然他宁愿战死也不会回乡,但是在理论上,他是有避免参战的可能性的。可是对于赫克托尔来说,他是完全没得选,他只能以一己之力保卫父老乡亲,保卫妻子孩子。和阿基琉斯一样,赫克托尔他也是一个屠人的狂汉,是杀人狂魔。而且赫克托尔他不仅是靠自己的勇力,他还有智谋。在第七卷中,赫克托尔曾经在阵前炫耀地对埃阿斯这样说:

  “我熟知格战的门道,杀人是我精通的绝活。

  我知道如何左抵右挡,用牛皮坚韧的战盾,

  此乃防身的高招。

  我知道如何驾着快马,杀入飞跑的车阵;

  我知道如何攻占,荡开战神透着杀气的舞步。”

  这段话连续用“我知道”,用了四个“知道”,这让我们切实的感受到,此时此刻的赫克托尔是多么的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宙斯钟爱的赫克托耳”,这是赫克托耳的一个常见的修饰词。《荷马史诗》里面对每一个英雄都会有一种修饰词,赫克托尔最爱用的两个修饰词,一个是“头盔闪亮的赫克托耳”,一个是“宙斯钟爱的赫克托耳”。神是特别爱这个人的,而且诗人荷马也无比的偏爱这个敌手。从民族感情来说,荷马应该属于阿开亚人这边,但是他也特别的偏爱赫克托尔。在整个24卷的史诗当中,赫克托耳每一卷都有提及。

  

  赫克托耳更虔诚更有情意,但是也更悲情,他的遭遇令人不忍卒读。在第六卷,即将投入战斗的赫克托尔是最忙的。在战争的间隙他跑回到城里,他奔波操心于他的亲人之间,先是激励他的兄弟帕里斯(把海伦拐走的花花公子),让他勇敢地战斗,然后又动员全城的贵妇人向雅典娜献祭,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得罪了神。接着他又分别与母亲、海伦和妻子道别。

  é?¿æ³¢ç½?ã??æ³¢å¡?å?¬å??æ??ä¿?墨å?¬æ??å?ºä¿®å??建议

  整个第六卷里,赫克托尔那种儿女情长展现得淋最漓尽致。他先在王宫里见到他的母亲,他的母亲紧紧地拉住儿子的手,心疼地出声呼唤:“我的孩子,瞧这些阿开亚人的儿子们把你折磨成什么样子。”她要让孩子休息,赫克托耳对他的母亲这样说:

  “不要给我端来香甜的浆酒,

  亲爱的妈妈,

  你会使我行动蹒跚,

  丧失战斗的勇力。

  我亦耻于用不干净的双手,

  祭酒献给宙斯的佳酿,

  闪亮的醇酒——

  一个身上沾满血污和脏秽的人,

  何以能对克罗诺斯之子、

  乌云之神宙斯祈祷?

  ……

  但求女神怜悯

  我们的城堡,

  怜悯特洛伊妇女和弱小无助的孩童。”

  å??å?«å¦»å­?ç??赫å??æ??è?³

  赫克托尔,他真的是爱神爱人的一个典范。在赫克托尔说完这番话以后,他又到帕里斯家里见到了海伦,海伦也给赫克托尔以最高的敬意,让他就座,海伦对他说:“你比谁都更多地承受着战争的苦楚,为了我,一个不顾廉耻的女人,和无知莽撞的帕里斯。”但是赫克托尔告诉海伦:“虽然你喜欢我,但你说服不了我。我的内心催我快步赶去,帮助特洛伊人的兵勇。”说完以后他就大步离去,急如星火来到自己的府邸。但是发现他的妻子已经出去了,他听说妻子已经急切地跑向了城楼,他又直奔而去,终于他跟他的妻儿在城下相会。当时赫克托尔的妻子和保姆抱着她的孩子,那还是个婴儿,

  凝望着自己的儿子,

  勇士喜笑颜开,静静地站着;

  安德罗玛开贴靠着他的身子,

  泪水滴淌,紧握着他的手,叫着他的名字,

  说道:

  “哦,鲁莽的汉子,

  你的骁勇会送掉你的性命!

  你既不可怜幼小的儿子,

  也不可怜即将成为寡妇的倒霉的我。”

  ç?¶ç?»ä¸?ç??赫å??æ??è?³

  赫克托尔的妻子安德罗玛开,她的父亲和七个兄弟都已经被阿基琉斯带领阿开亚人杀了,她的母亲被俘虏,后被赎回以后也是很快伤心而亡。所以他们一家人全部被敌人杀了。这个时候的安德罗玛开已经把赫克托耳当做了她生命的全部的依托。她求告说:“赫克托耳,你既是我年轻力壮的丈夫,又是我的父亲,我的尊贵的母亲和我的兄弟。可怜可怜我吧,请你留在护墙内,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孤儿,你的妻子沦为寡妇。”听到了妻子这样的一种呼唤,赫克托尔非常凄然地回答:

  “我也在考虑这些事情,夫人。

  但是,

  如果我像个懦夫似的躲避战斗,

  我将在特洛伊的父老兄弟面前,

  在长裙飘摆的特洛伊妇女面前,

  无地自容。

  我的心灵亦不会同意我这么做。

  我知道壮士的作为,勇敢顽强。

  永远和前排的特洛伊壮勇一起战斗,

  替自己,也为我的父亲,争得巨大的荣光。

  我心里明白,我的灵魂知道,

  这一天必将到来——

  那时,神圣的伊利昂将被扫灭,

  连同普里阿摩斯和

  他的手握粗长梣木杆枪矛的兵壮。

  然而,

  特洛伊人将来的结局,

  还不致使我难受得痛心疾首……

  使我难以忍受的,

  是想到你的痛苦:

  某个身披铜甲的阿开亚壮勇会拖着你离去,

  任你泪流满面,夺走你的自由。

  在阿耳戈斯,你得劳作在别人的织机前,

  汲水在墨赛斯或呼裴瑞亚的清泉边……

  但愿我一死了事,在垒起的土堆下长眠,

  不致听到你的号啕,

  被人拉走时发出的尖叫。”

   å??å¤?å?³æ??ç??赫å??æ??è?³

  整个这段话可以看到,赫克托尔他已经提前知道自己命运的最终的安排,他知道自己必然会战死,特洛伊必然会毁灭,妻子必然会被奴役。但是他无可逃避,别无选择,只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重任。赫克托尔的这样的精神很像后世的海明威所说的: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绝不能被打败。赫克托尔的外表有多么的强大,他的内心就有多么的柔弱。柔弱不是脆弱,他的勇敢不仅仅是要跟神比个高低。在整个史诗英雄里面,赫克托耳是最虔诚的,但又最想成为和神一样的长生不灭,受人崇敬的人。

  但是赫克托尔他所追求的不朽,其实是在精神崇高意义上的不朽,在他的身上体现了爱与责任的高度的统一。如果说阿基琉斯的愤怒是表现出一种迷人的任性,那么赫克托尔的重负则展现了一种令人感佩的对自由的渴望。

  这一段话有一个关键词。在这段肺腑之言当中,赫克托尔他非常忧心阿开亚人会夺走他妻子的自由。“自由”这个词出现了,很了不起。特别在后面,史诗的第八卷,赫克托耳其实又一次提到了“自由”。他当时说:“他说如果宙斯让我们赢得胜利,我们将“汇聚厅堂,摆下自由的兑缸,敬奉上天不死的众神。”

  å??æ?¶æ??äº?å?´æ? å¥?å??æ??

  赫克托耳是整个史诗里面唯一一个敏锐地意识到自由价值的英雄。当然他心中的自由是免于奴役的自由,这种自由观与公元前六世纪五世纪以后雅典的那种参与式民主的积极自由是不一样的。古代人的自由是积极自由,要积极参加政治自由。而赫克托耳的自由也不同于现代人所理解的那种“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意义上的完全个体主义的消极自由,赫克托耳的自由也不是这个意思。他的自由勿宁说是自由的舞蹈,他认为命运是一种捆绑,这种捆绑就像脚镣一样,人必须戴着脚镣去跳舞。不过就是在戴着脚镣跳舞的过程当中,人已经实现了属人的自由,超越了命运的规限。

  我前面说,舞台上的演员终究是人。接下来紧接着的场景,出现了史诗当中最为温馨的一幕。赫克托耳想要抱抱宝贝,但孩子哭叫着缩回保姆的怀抱,因为他

  惊恐于亲爹的装束,

  害怕他身上的铜甲,

  冠脊上的马鬃,扎缀在盔顶,

  在孩子眼里,摇曳出镇人的威严。

  亲爱的父亲放声大笑,

  而受人尊敬的母亲也抿起了嘴唇。

  光荣的赫克托耳马上摘下盔冕,

  放在地上,折闪着太阳的光芒。

  他抱起心爱的儿子,俯首亲吻,荡臂摇晃……

  他把儿子交给亲爱的妻子,后者

  双臂接过,抱紧在芬芳的酥胸前,

  微笑中眼里闪着晶亮的泪花。

  赫克托耳见状,心生怜悯,

  抚摸着她,叫着她的名字,说道:

  “可怜的安德罗玛开,

  为何如此伤心,如此悲愁?

  除非命里注定,

  谁也不能把我抛下哀地斯的冥府。

  至于命运,我想谁也无法挣脱,

  无论是勇士,还是懦夫。

  它钳制着我们,起始于我们出生的时候!

  回去吧,操持你自己的活计,

  你的织机和纱杆,还要催督家中的女仆,

  要她们手脚勤勉。

  至于打仗,那是男人的事情,

  所有出生在伊利昂的男子,

  首当其冲的是我,是我赫克托耳。”

  æ??äº?中ç??赫å??æ??è?³

  我们看到这时候的赫克托耳的形象,是头盔闪亮的赫克托耳,不再是神一样的赫克托耳,而是保护着他的妻子、儿子的好丈夫、好爸爸。当他最后说出“首当其冲的是我”的时候,我读到这一部分,心里也是激荡着那种揪心和感动。

  我们看到在这一卷中,赫克托耳依次与三个重要的女性告别:母亲、海伦和他的妻子。这三个女子都试图让赫克托尔停下来,留下来,不要再重返战场。她们都代表了同样的诱惑。这是一种“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意义上的诱惑,想要这个男子去避开可怕的战斗和死亡的世界,逗留在亲爱的女性和亲人之间。这些女性的劝说是拒绝英雄主义的伦理。可是复杂而微妙的是,我们看到这些女子,她们既舍不得,其实又希望放手。她们的内心真正想在这个男人身上见到的,是这个男人最终拒绝到自己的央求,迈步去出迎飞茅的力量。海伦曾经不断的骂她的丈夫,说:你懦弱的家伙,你怎么不死在战场?表明海伦其实对她的丈夫是有期盼的,就是说,只要你勇敢的上了战场,我就爱你如初。所以女人这种矛盾的心理是通过这些都展示出来了。

  赫克托尔这一走肯定是死亡,而战场上的死亡就像我们前面所展示的一样,它是冰冷无情的。而赫克托尔战死疆场的命运,代表了千千万万的普通而平凡的英雄的命运。在《荷马史诗》中,这些所有上战场的人都被荷马视为真正的英雄。但是他们都必有一死。荷马对于这些战场上杀戮细节的描述,并不是让我们要沉醉于暴力的美学,反而是让我们对战争的性质与目的有更加痛切的反思。

  赫å??æ??è?³

  我们接着来看另外一段关于死亡的描述,看它与我前面展示的那四段非常残酷的细节有什么差别:

  鏖战中,

  忒拉蒙之子埃阿斯杀了安塞米昂之子

  西摩埃西俄斯,

  一位风华正茂的未婚青年。

  母亲把他生在西摩埃西俄斯河边,

  其时正偕随她的父母从伊达山上下来,

  前往照管他们的羊群。

  所以,孩子得名西摩埃西俄斯。

  然而,他已不能回报尊爱的双亲,

  养育的恩典;

  他活得短暂,

  被心胸豪壮的埃阿斯枪击,

  打在右胸上,奶头边,

  青铜的枪矛穿透了胸肩。

  他翻倒泥尘,像一棵杨树,

  长在洼地里,大片的草泽上……

  好,我们先休息一会,谢谢。。

上一篇:2023年清晨的爱情唯美句子 星辰大海爱情唯美句子优秀(十五篇)
下一篇:缺失的性教育:我们何时才能不耻于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