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的本质是?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伦理的本质是什么?和天理有何不同?

  最近在学习道德哲学,因为道德哲学也叫伦理学,所以,我这里暂且把伦理和道德等同起来看。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道德哲学流派都有不同的解释,我下面就分别站在四个主要流派的立场分别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刚学,理解不够深刻,还可能参杂个人观点,请见谅。

  一、社会契约论(Social Contract Theory)

  契约论认为,人是自私的。人们做任何选择,都是为了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但不幸的是,在很多时候,如果每个人都只追逐自己的利益,结果却是大家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比如抢劫,偷盗,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囚徒困境。

  这样的结果肯定不是自私的人类想要的,不要怕,人类还有理智。理智告诉自私的人类,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谁都别想过好。于是人们商量,谁也不能随心所欲了,大家都要遵守一些规则。这些规则就是道德规范,它的定义是:理智又自私的人类为了他们共同的利益而制定的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则。

  所以,在契约论者看来,道德就是一种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自私的人类在实际生活中逐利反不得利的困境(如囚徒困境)。

  二、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功利主义不注重道德规则,它强调具体行为具体分析。在功利主义学派看来,道德仅仅是为了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快乐,判断一个行为是否道德的标准在于这个行为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快乐是否大于痛苦。

  同时,功利主义还认为,道德约束以及公共权力的有效性在于它可以帮助避免痛苦发生。不然它们就是太过分的,不必要地限制了人的自由。所以,在功利主义者看来,安乐死是不应该禁止的。

  一句话总结的话,功利主义的道德是一种社会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取舍标准。

  三、康德的绝对律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

  康德强调人的尊严,他认为人不能被当做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终极目的就在人本身。与之相比,契约论和功利主义把人当做追求社会秩序和快乐的工具,人自身的尊严完全被弃之不顾。

  同功利主义和契约论一样,康德也在为所有的道德约束找一个可以总而括之的终极原则。不过正好和功利主义的“没有准则,只要逐利(快乐)”的道德相对主义相反,康德的道德观是绝对的道德观。他认为,道德行为就是遵守一些准则,这些准则是你希望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遵守的。(“Act only according to that maxim by which you can at the same time will that it should become a universal law.”)。比如,不能撒谎,恪守诺言,这些都是没有任何例外的再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的。这就是绝对律令。

  康德认为,只有这样的道德,才是真正把人性作为一个终极目标而不是工具。这才是对人性的的尊重,无论是你自己的人性还是别人的人性。为了说明这一点,他提出了假言律令和真言律令。

  假言律令

  · If you want so-and–so, then you ought to do such-and-such.

  · 如果你想得到A,你必须做到B。

  真言律令

  · You ought to do such-and-such, period.

  · 你必须做到B,钦此。*

  两相比较,假言律令背后的动因是各种各样的欲求,人是被动的。

  而真言律令背后的动因则是理性——理智的人类应该具备的人性——这个动因就在人自身,所以这里人是主动的,是依靠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出的选择。

  简而言之,人为什么要遵守道德准则?康德认为原因就在“人”本身,因为“人”这个概念就包含了“理性”这个因素,理性是所有绝对律令的共同动因。没有理性的人不是真正的人,我们要尊重人,把人看做一个人是真正的理性的人,所以就认为他要遵守道德准则。

  PS,康德有一句美丽得让人陶醉的话:“有两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觉得震撼与敬畏,那便是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

  一句话总结,康德心中的道德是理性的人类必然做出的选择。

  四、美德伦理(The ethic of virtue)

  美德伦理批判上述几种伦理理论,认为道德哲学既然是研究道德,就应该包含对一系列道德品格的解释,可是很明显现代道德哲学理论都忽视了这一点。道德哲学,本来应该谈论什么是美德,可是现在却偏离中心,一味只谈规则,义务,责任,这不仅是对美德的忽视,还有可能因为规则自身有问题而歪曲了美德。

  这不仅在概念意义上是一个回归,在道德哲学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回归。道德哲学走过了中世纪的神律,文艺复兴后的道德律,到了现代,又有人要回到亚里士多德时代的美德伦理。

  美德伦理不再像以往的伦理学家一样去寻找终极的法则。他(她)们认为道德的价值就在各种美德当中,我们信守承诺不是因为根据这样或那样的规则推断出来失信是道德错误的,而是因为失信就意味着我们是言而无信的。信守承诺是美德,我们失信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种美德,所以不要失信。

  这样看来,美德伦理的道德观最简单,道德就是各种各样美德的总和。

  如果说功利主义,契约论这些理论是对传统意义上的“道德”的解构的话,那么美德伦理就是要把已经被肢解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的“道德”进行重新建构。我们似乎兜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原点,但是这个过程却使我们对“道德”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刻。

  注:把“period”翻译成“钦此”,缺点很多,但是优点也很明显,在找到更好的词之前,先用它吧。

  伦理的本质是斗争。在理学上,天理可以说是伦理范畴上的天理。钦此。

  首先明确,我个人没有哲学方面的研究,也不如各位大神饱读诗书精通古今中外各学派的理论,个人拙见,若有偏颇,欢迎讨论。

  伦理的用途在我看来类似于一种通俗化的指导思想,提供当前时代通俗行为约束或价值导向。这种价值导向可以是成熟理论体系的通俗化,也可以根据是生活经验得出某一行为后普遍现象的总结

  例如自古理禁止近亲结婚,猜测是因为许多近亲结婚的夫妻得到不健康后代,不健康后代带来的巨大影响令人们开始归纳总结,当人们发现近亲结婚和不健康后代的强关联性之后,只知结果不知原理的人们将禁止近亲结婚作为一个伦理,这便是普遍现象归纳总结所得出的伦理,当现代医学从基因角度解释了近亲结婚和不健康后代有强关键性的原理之后,即使伦理提倡近亲结婚,也定然无人效法。

  所以说个人认为原理和伦理的关系就类似于推导过程和最终化简出来公式,数据统计过程和统计结果分析,如果一个人全知全能,能够理解世间万物的原理,他就不用在乎任何伦理

  维持当前生产关系的工具

上一篇:初一语文下册:【必考名著】《海底两万里》期末专练(含答案)
下一篇:盘点:印度近几年出了名的强奸事件,手段残忍令人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