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自变的人生 -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人存在于世间都会有追求。有些人追求财富和成功,有些人追求家庭幸福,有些人追求健康长寿…但我们也会看到,很多有各种追求的人并不见得最终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

  人生也有种种的挑战和痛苦,有人一生都愚昧无知,简单得被欲望驱动;有人被世俗的观念所左右;也有人极端相信某种理念,甚至为了自己的理念不惜与他人争斗。不管怎样,我们都会感受到人生的迷茫、家庭的纷争、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莫名的痛苦、宗教和文化的隔阂以及国家和经济的种种兴衰起伏。

  为了解脱这些烦恼,很多人向宗教寻求答案。信仰宗教的人,不论是基督教、佛教还是伊斯兰教,大都会获得某种信仰的支撑,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人生。但人类社会的发展让很多现代人不再坚定于特定的信仰。

  要克服人生的挑战,其实途径很多。本文希望给大家指明一条新的途径。这个途径不是信仰,也不是人生的成功经验和感悟。它由世界级的心理学专家经过数十年的积累逐渐成形,并经过大量的数据验证,清晰得描述了人的头脑成长的历程和可以实现的更高状态。用一句话说,这样的途径就是通过“头脑的升级,迈向“自变”的人生。“自变”是一个学术的概念,它描述了一个人可以达成的最高心智模式,也代表了后现代社会人类思维的全新状态。自变的理论主要源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Robert 凯根的成人发展理论。在Robert 凯根最初提出成人发展理论的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自变”这样的概念还是一种理论上的推导。但在现在的社会中,“自变”俨然已经成为解决现在人类社会种种问题的最佳思维模式,是我们可以改变社会,迈向理想人生的关键所在。 

  一个人达成“自变”的思维,就更可能从容明智和客观的看待这个世间上遇到的各种挑战,获得内心真正的和谐统一。 有自变状态的人肯定会是强大的领导者,他们可以帮助自己,他人, 团队乃至整个社会发生转变。 

  谈到自变的状态,我们就必须系统介绍凯根教授(Robert 凯根)的头脑复杂度理论。 凯根的理论有效整合了历史上众多心理学家的理论,包括马斯洛、安娜.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 

  5c04afe049aab.jpg

  按照凯根的理论,成年人的头脑(心智)发展可以有三个阶段:社会化意识(Socialized mind)、自主意识(Self-authoring mind)和自变意识(Self-transforming mind)。当然,社会中还是有一部分成年人即使已经成年,心智还停留在孩童或者青少年的阶段(用现在流行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巨婴”的心态)。 

  不同的成年人的头脑复杂程度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我们的行为背后的逻辑,以及我们自我人生的意义构建方式(Meaning-Making)。 

  社会化意识的人会表达出强烈的社会和团队认同度。他们可以是表现良好的社会公民、和睦的家庭成员和组织中的温文尔雅的员工。他们忠实于特定的组织和团队,寻求联盟和关系支撑。传统社会被定义为“关系型”的社会就是社会化的状态。很多人以拥有关系为荣,而在他们的表达中,鲜少有自己独立的,与众不同的,甚至是叛逆的观点。他们的观点往往来自于社会上的权威和流行观点。这些观点塑造了社会化意识的个体的思维模式。 

  自主意识的人会逐渐摆脱社会集体思维的影响而形成自我的主见,这会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独立的身份认知和意识形态,也会让他们形成一些自己或深或浅的信仰体系。他们有可能会认为自己是某个方面的专家,他们通常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在组织中,成功的管理者往往具备自主的意识。但拥有自主意识的人也会被自己的特有的思维所困,他们跳不出自己观点的局限,往往喜欢用自己认可的价值系统来评判其他的价值系统。 

  而自变意识的人会摆脱自我的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束缚,他们可以退后一步审视自我观点的局限性,从而可以有效整合其他的观点和意识形态。 

  从三个阶段的描述我们就可以看出,社会化意识的人活在权威观点和他人的看法中,由于没有自我的独立判断,当遇到多变的环境时,会感觉到苦恼和困惑。而自主意识的个体由于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会不遗余力的捍卫自己的观点,在遇到挑战和反对意见时会造成强烈的内心冲突。相对而言,自变的个体会感受到真正的内心和谐,因此,他们也可以更好的领导他人,协调冲突,给自己和特定的团体带来真正的变革和突破。 

  5c04b00b62af0.jpg

  历史上凯根教授和Torbert教授主导过两次大型的关于人的头脑复杂度的分布研究(见上图,研究A和研究B),研究A中有342人参与了头脑复杂度的客观评估,使用的方法是“主体-客体访谈法”。而研究B有497人参加,使用的方法是“华盛顿大学句子完成测试”。两个研究中的参与人大部分是受过教育的职业人士。 这个研究表明有大约58%的人群都无法达到自主的意识。达成自变意识的人更是少于1% 

  因此,自变按照凯根教授的观点是这样的状态: 

  我们能退后思考自我意识形态和个人权威的局限性,能看到任何系统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能友好对待反对和矛盾,能够了解和掌握多个系统,而不是用一个系统判断另外的系统;

  我们的自我体现表达在可以完整的看待世界,而不会产生内在的不一致和混淆。不会采取极端看法而是通过内在对话而达成和谐统一。 

  如果用凯根教授的同事和朋友Bill Torbert教授的理论,自变可以被类型化为三种不同的行动逻辑类型-再定义型,转化型和炼金术士型(在我询问Torbert教授时,他认为凯根的自变类型包含再定义型和转化型,并不包括炼金术士)。 

  1.  再定义型的风格:

  会采取一个相对的观点,更关注当前和历史背景,经常能觉察到矛盾情绪;

  能体验到时间既有着打动人心的独特时刻,又是一种流动可变的媒介;

  对自已和他人独特的自我表达方式感兴趣;

  寻求独立、有创造性的工作;与相似性和稳定性比,更易受差异和变化的吸引;

  不倾向评判或评估;通过倾听和发现模式而不是通过主张来产生影响;

  注意自己的缺点(和自己的负面影响);

  2.  转化型的风格:

  认识到要制定和保持良好决策、原则、契约、理论和判断(不仅仅是规则、习俗和特例)的重要性;

  高度重视适时的行动探询、相互关系和自主性;

  将短期目标导向与长期发展进程导向相结合;

  了解“人们能看到什么取决于其行动逻辑”的悖论;富于创造性地解决冲突;享受发挥不同的作用;

  机智,存在主义式的幽默;意识到权力的阴暗面并被其诱惑

  3.  炼金术士型的风格:

  持续练习自己的专注力,寻求对直觉、想法、行为和外部世界影响的相互作用的单环、双环、三环反馈;

  立足包罗一切的当下,洞悉光明与黑暗、永恒模式的复制以及隐含意义的浮现:

  直面矛盾,寻求协调矛盾双方;

  有意图地参与到历史精神转型的工作中;共同创造那些重构形势的神秘事件;

  濒死经验、自我身份瓦解;认为时间和事件是某种象征,可以进行类比,并带有隐喻的含义(而不仅仅是线性的、数字化的、字面的含义) 

  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描述,“自变”的个体可能会具备如下特征: 

  1. 他们认识到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可以放下自我的好恶和判断;

  2. 他们能够清晰的观察和理解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意识模式并能够看到其他人不同的想法、思维模式和意识形态,他们不会用一个思维系统去判断另外一个系统;

  3. 他们可以形成流动的观点,可以看到自己想法和观点的局限,对其他的观点持开放态度

  4. 他们可以从更大的时间跨度,更复杂的因果关系, 更多元的利益视角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5. 他们在自我的思维上不会感到矛盾和混淆,他们能达成内心的和谐统一 

  因此, 在自变者的眼中: 

  1. 观点是流动的,而不是停滞的,固化的

  2. 世界是丰富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简单的

  3. 内心是和谐统一的,而不是矛盾挣扎的 

  自变的人可以达成一种“高我”的状态: 

  1. 他们不再纠结于负面的情绪,如恐惧、嫉妒、憎恨、烦恼、担心等;

  2. 他们更加真实,因为能够看清自己,他们对自己和他人更加坦诚,更加真实,而不会刻意掩饰自己;

  3. 他们可以和自己融洽相处,不会感觉到孤独,甚至享受孤独;

  4. 他们不再盲目崇拜,也不被各种观点左右,因此更加理智;

  5. 他们更加健康,能够自我管理,生命中充满正的能量;

  6. 他们惠及他人,愿意传播善良;

  7. 他们体验丰富,愿意探询人生的各个层面,有更强大的人生目的和使命感。 

  自变的状态在古代可能会被认为是圣人。在现代,自变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但在未来的社会中,可以预计会有更多的个体达到自变的状态,有智慧的人的比例将有所增加。自变因而有可能会成为未来人类社会的主流思维模式。 

  迈向自变的人生因此可能成为一种人生追求(这也是本文希望唤起大家注意的领域)。 

  自变和佛法所讲的理念非常接近。凯根教授也曾提到,有人告诉他自变的概念和佛法很接近(当然他并没有像彼得.圣吉那样研究过佛法)。我个人的体验是自变的思维可以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佛法的内涵。 

  佛法实际上讲的就是一种高度自变的状态。但佛法讲究“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佛法提供了一条通过自律和勤奋修炼达成智慧的道路。但这可能并不是唯一的道路。自变的理念,至少从心理学的角度给我们每个人指明了一条心理成熟之路,你不需要一定去研习佛法,也不需要遵循佛教的戒律,而是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断思考和锻炼,也能达成自变的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达成自变的状态,也有很多方法,如果没有关于自变理论的认知,个体获得自变的状态往往是通过现实中的历练得来的。这样的人往往遇到过严峻的挑战和苦难,经历过一般人没有经历过的挫折,同时又擅长于思考人生,总结经验。 

  但我认为, 如果我们了解“自变”的理论,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模式,来逐渐推动自己的思维接近或达成自变的状态。这些方法包括尝试学习教练,学习批判性的思维,建立充分的自我认知, 理解自我的变革免疫系统和内在障碍。 

  可以明确的是, 自变的人的最大特征就是会不断构建和不断进化自我,他们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而是认为自己可以不断成长。 

上一篇:整治纹身行业乱象 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下一篇:护理心理学(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