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血又刺激,2019最后一部院线大片,只有它了!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星战》拍了9部,重启2次,横跨42年。

  不论电影好坏,幕后人员坚持拍到今天,这事已经是个奇迹了。

  但也伴随争议。

  它既要玩命留住经典,也得努力拥抱潮流。

  它既要挺起大家风范,也得弯腰捡足票房。

  话说得简单,但真拍起来,《星战》怎么可能两全呢?

  当然不可能,请多厉害的导演和编剧也不可能。

  它只能选一条路走。

  也许在决定被迪士尼收购的时候,《星战》就提前写好了答案。

  ——不再做上个时代的经典,而是做这个时代的爆款。

  

  好看又好卖的电影,我们叫它“爆米花”电影。

  然而,我看《星战9》的体验——

  这简直就是“大排档”电影啊。

  “馋这口的人,一点不比嫌它脏乱差的人少。”

  我不是粉丝,以路人的视角看《星战9》,真的很过瘾。

  

  但路人看了,可能观影效果更好

  第一个原因,就是够刺激。

  我记得在首映礼上,主持人温柔提醒:

  “影片部分画面有闪光效果,受光敏性癫痫症及其他光敏感影响的观众,可能会感到不适,敬请注意。”

  话音刚落,现场有粉丝开始欢呼。

  当时我一脸懵B,实在不知道这有啥可嗨的。

  等看到海上光剑大战那一幕的时候,我懂了。

  波涛汹涌的海上漂着一艘绝望的船,同样绝望的蕾伊(正女一)和凯洛·伦(反男一)开始光剑battle。

  

  自古红蓝出CP,这两个扎眼的荧光色,在一片无垠的灰调里简直是视觉利器。

  愤怒的涛声,调和着光剑刺耳的摩擦声。

  再配上一个绝美的大全景。

  这谁能顶得住?

  我严重怀疑《星战》的团队,在开会间隙瞥了一眼的《冰雪奇缘》的视觉。(也可能是倒过来哈)

  要不然怎么全把高潮动作戏放在大海上呢。(手动狗头)

  

  视觉刺激不止于光剑battle,《星战9》全片足量添加了大场面动作戏,几乎是从头打到尾。

  开场就是“速度与激情”

  ——芬恩和波为躲追兵,驾驶千年隼极限五连跳。

  中场又来了“疯狂麦克斯”

  ——蕾伊带领一群人,开着极具异域风情的老式战舰,在沙漠里画出完美弧线。

  末尾魂穿“哈利波特”和“头号玩家”

  ——大反派帕尔帕廷两手闪电欲团灭众人,莱雅公主召唤出反抗军的同盟大军迎战。

  困到想睡?无聊到想上厕所?

  不存在的,这些狂轰乱炸的特效只会让你从头爽到尾。

  

  说句可能会被打的糙话,《星战》从根上就带着点“家庭伦理剧”的基因。

  但以往是莎翁式的,这次是“八点档”式的。

  更接地气了,更狗血了。

  这也是过瘾的第二个原因,狗血(褒义)。

  今年年底,院线电影一连几部都是小制作、小情节。

  不是不好,而是太peace了。

  《星战9》上映的时间点很妙,因为我太需要这么一部“百转千回”的电影了。

  爱情线、亲情线、友情线,全线高能。

  

  先炸我一笔的是女主蕾伊的身世。

  被原力照拂,一路开挂,主角光环赛高,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无名女战士。

  没什么比“星战杨超越”更吊人胃口的设定了吧。

  还记得后传首部曲——《星战7》上映的时候,大家乐此不疲地猜着新女主的来历。

  绝地武士一家亲?

  ——她可能是莱雅公主和本·索罗的女儿,凯伦·伦的姐姐或妹妹。

  ——她可能是欧比万的女儿。

  ——她可能是卢克天行者的女儿。

  如假包换的路人甲?

  ——她可能是女版阿纳金,一个被童贞女生下来的“天选之女”。

  没想到这胃口一吊就是4年。

  

  《星战9》直接给了一个让星战粉集体高呼“我X!”的答案。

  ▼

  她是大反派帕尔帕廷的孙女

  这感觉就像,有一天你告诉我白骨精是唐僧曾经抛弃的糟糠之妻。

  这感觉就像,一路的芬芳,还有婆娑清波?

  好一出年度大戏,让我禁不住在影院鼓起了无声掌。

  再炸我一笔的是蕾伊的爱情线。

  玛丽苏是什么?杰克苏是什么?一生一人又是什么?

  这一切在《星战9》面前都黯然失色。

  谁看完不得说一句“Reylo是真的呢”?

  

  ▼

  凯洛·伦在弥留之际吻了蕾伊

  把自己残存的生命传给了她

  我看电影的时候,甚至听到了旁边星战粉嘴里念出声的“别啃别啃别啃”。

  在全场期待值拉到最高的时候,王子和公主推翻一切伦理章法,逆天改命!

  这狗血剧情也太好看了吧。

  

  哪个大IP敢这么拍呢?哪个拍了42年的系列电影敢玩这么大的反转?

  《星战》敢。

  即使很多粉丝不能接受,这也是它冥冥之中的最优选择。

  这又回到了我开篇的观点。

  能盘活《星战》的不是延续经典,而是打造新的爆款。

  就像漫威那样,成为网生一代的宠儿.

  

  《星战》很牛逼。

  它畅销全球,收益高达400亿,让奥巴马在白宫记者会上点赞,让北美导演们争着抢着拍梗致敬。

  它几乎为后世所有科幻、漫改、超英电影绘好了蓝本。

  它将政治、文化、细腻的情感融进宇宙设定里,成为太空片、科幻片的教科书。

  《星战》善用的埋梗、洗脑台词、标志性动作,也几乎是当下所有大制作电影的必备桥段。

  

  因制作《星战》起家的工业光魔,现在几乎是好莱坞特效的代名词。

  卢卡斯影业在《星战》上尝试的IP化、实体周边化,也成为打造影视商业帝国最成功的方式之一。

  现在回过头来看,《星战》的成功,预写了往后半个世纪的影视工业变迁。

  但模式可以复制,精神内核却不能。

  《星战》问世之初,导演渴望突破,好莱坞需要革命,年轻人期待被解放。

  从人到环境,都预示着这部歌颂反叛精神电影的成功。

  但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几乎可以通过技术消除所有距离的时代,反叛精神已经逐渐被人遗忘。

  

  即使《星战》做着好莱坞最好的特效,打着最值钱的IP,传递着最正确的观念。

  只要它还压在古老的历史史诗,遥远的宿命之下…

  就依旧翻身乏术。

  也许不破不立这四个字,就是迪士尼续写后传三部曲的价值。

  《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一书的结尾,记录了卢卡斯在迪士尼公关视频里说过的一段话:

  “我们有一大堆想法,还有角色、书籍和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都能继续制作《星球大战》。”

  也许有人觉得这么拍《星战》是毁了它。

  但没准在后世看来,这又是下一个奇迹的开始。

上一篇:成年人的爱情总是因为成熟而特别迷人
下一篇:李晶|Web3.0时代通证平台的法律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