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女宰相上官婉儿,李隆基为何执意要杀她,三个原因不得不杀!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巾帼女宰相上官婉儿,李隆基为何执意要杀她,三个原因不得不杀!

  伍绵2022-06-2214:55山东生活领域创作者关注公元710年7月21日,唐朝才貌双绝的“巾帼宰相”,在李隆基发起的唐隆政变中,香消玉殒。世人对美人凋零,总有些“意难平”的感叹。李隆基杀她,也是因为在那个女权滔天的年代,上官婉儿是绝对的“易燃易爆品”。

  光听上官婉儿这个名字,就足以引人无限的遐思。名如其人,她将高贵、温婉、端庄秀丽集一身。上官婉儿出身名门,祖上三代都是朝廷大官,本该过着锦衣玉食的千金生活,然而她自小却没过上一天的享福日子。她的爷爷上官仪,是唐高宗李治时期的宰相,因参与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家族遭受牵连,父亲和爷爷全部被诛杀。刚出生的上官婉儿和母亲则被发配到掖廷当起了奴婢,生活非常艰苦。

  虽身处窘境,但是母亲郑氏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面对眼下的艰难,她没有自怨自艾,总归是抱着一线希望。她对婉儿各方面用心培养,在她的熏陶下,婉儿熟读诗书,不仅擅长吟诗作对,还异常聪明通透。从小的生活艰苦,但在她身上却散发着一种高贵优雅的气质。公元677年,14岁的上官婉儿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姑娘。在掖廷乃至整个后宫,她渐渐成为别人口中讨论的对象。武则天听闻后,便想亲自瞧瞧这个姑娘。武则天将她召于内殿,果然名不虚传,上官婉儿仪态大方,长得非常漂亮。便决定出题考核一下她。出人意料的,上官婉儿挥毫泼墨般地,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一气呵成。不仅辞藻优华,书法也娟秀有力。武则天大喜,立即下令褪去她的奴婢身份,让她掌管宫中诏命。

  这场面试堪称双赢,武则天对她的欣赏和加以任职,仿佛一只手将上官婉儿从生活泥淖中拉出来,后来武则天称帝,上官婉儿视她为栖身大树,对武则天恭敬迎合,精心伺候,深得武帝的欢心。武则天惜才,而且对她非常信任,朝廷大小的诏书,全部由上官婉儿也拟定完成,她还担任了处理百司奏表的工作,武则天还让她参决政务,上官婉儿的前途一片光明,大家都送她“巾帼宰相”的美名。晚年的武则天也渐渐失去了权力重心,经常沉迷与男宠的享乐之中,导致武则天母子关系和君臣关系都十分紧张。

  武则天有两位比较知名的男宠,分别是张昌宗和张易之。他俩仗着武皇的宠爱,在宫中横行霸道,嚣张跋扈。连朝廷百官都十分畏惧。在他们二位的谗言进献下,武则天做了很多误杀之事。太子李显的儿子女儿都含冤而死,已严重威胁到了前朝和皇室家族,直接导致武则天母子关系和君臣关系都十分紧张。公元705年,陪伴武则天搞事业28年的上官婉儿迎来生命中又一大转折。此时的武则天已达81岁高龄。而上官婉儿非常识时务,她与太子站在一条线上,与他们里应外合,很快,张柬之等拥护李显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

  护位有功的上官婉儿被李显看中,纳入自己的后宫,封为昭容,还将婉儿的母亲郑氏封为沛国夫人。唐中宗李显的后宫中,主力是韦皇后和他们的女儿安乐公主。为了与她们交好,上官婉儿经常主动去拜见,与她们聊武则天的故事。上官婉儿不愧是陪伴武则天28年的得力帮手,在洞察人心这一块可是拿捏独到的。她洞察了对权力的野心和渴望,而且李显对这位皇后宠爱至极,可谓百依百顺。于是她便顺水推舟,明里暗里地鼓动韦皇后做武则天第二。

  皇后韦香儿虽有野心,却缺乏经验。上官婉儿便充当起“引路人”的角色。将自己多年的政治辅佐经验倾囊相授,凡是朝中能为她所用的官员,她全力拉拢过来,给韦香儿增添羽翼。韦香儿的羽翼中,有一个叫武三思的人,便是由上官婉儿推荐的。这个早年靠着武则天侄子的关系,被武则天启用,他人品极差,为了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全靠着武则天起家。武则天去世后,他不仅没有失势,反而更得帝宠,说起来,他和皇帝李显还是儿女亲家。

  早年,在武则天夺位时期,李显被武则天废帝,将他与有孕在身的妻子韦香儿软禁。后来妻子生下女儿,也就是后来的安乐公主。当时条件艰难,连包裹婴儿的布片都没有。李显就将身上的衣服脱下用来包裹女儿。安乐公主长到16岁时,被武则天指婚,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武三思也作为皇亲国戚,成为皇宫里的常客。后来武三思就经常周旋在婉儿、韦后之间。在武三思与亲家母韦后勾结之前,他就曾与上官婉儿有一段风流故事。他们三人长期厮混在一起,三角关系也相当扭曲。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三人混乱宫闱的行为在后宫中被传得人尽皆知。而唯一被蒙在鼓里的,也只有唐中宗李显。

  [图片17]

  自己的两个女人与武三思保持不正当关系,李显浑然不觉,反而还视亲家武三思为知己心腹。如果武三思有几天没入宫,李显就要带着韦后去他家里微服私访。韦皇后与武三思调笑戏谑,李显也不以为然。宫中丑闻外扬,加上武三思仗着韦皇后和上官婉儿的势力,把前朝后宫搅得乌烟瘴气,宫中上下都对他咬牙切齿。贪婪不满的武三思,甚至还想要废掉太子李重俊,这个李重俊不是韦后所生。武三思便鼓动儿媳妇安乐公主在李显及韦后面前谗害李重俊,想让李显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将来继承皇位。

  [图片19]

  太子李重俊本来就对武三思极度不满,再加上武三思对自己的人身攻击,彻底激起了他的怒火。公元707年七月,太子发动兵变,杀掉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随后又直奔内宫,扬言要杀死上官婉儿。太子诛杀在即,为保住性命,上官婉儿急中生智,她跑去李显和韦后面前告状:“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杀皇后和陛下。”皇帝勃然大怒,便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去玄武门躲避。后又调集羽林军二千余人,将太子李重俊兵队围困在太极殿,李重俊兵败被杀。化险为夷之后,上官婉儿依旧改不掉见风使舵的习性,宫中太平公主的势力壮大,她又依附上了太平公主。表面上,她与韦后站在一起,私下里又与太平公主谋划着大唐霸业。

  [图片21]

  公元710年6月,李显驾崩。朝政大权落到了韦后的手里。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其中写明立“立李重茂(李显第四子)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希望以此来控制他们的势力。遗诏虽出,却遭到了韦后一派的拒绝。当朝宰相宗楚客、韦温拥护韦后做第二位女皇,打算彻底清除李家势力。千算万算,韦后没有算到,半路杀出个李隆基。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发动了神龙政变,韦后和安乐公主都被杀身亡。

  [图片23]

  旧盟友倒台,上官婉儿为求自保,迅速做出“表忠心”的反应。在新帝李旦、李隆基父子回宫当夜,她率领宫女出来恭迎。又将之前与太平公主拟写的遗诏拿出来示众,想以此来证明她上官婉儿的立场,始终是和李氏系统站在一起的。翻弄两朝风云的上官婉儿万万没想到,自己慷慨激昂的陈词,并没有感动李隆基。李隆基并不买她的账,仍旧下令将上官婉儿斩于旗下。牵制李氏唐朝30余年的上官婉儿,从此就成了浩瀚烟波里的凋零之花。

  [图片25]

  李隆基执意杀死上官婉儿,笔者认为有以下方面的原因。其一、结束女性干预朝纪的时代。李隆基杀上官婉儿,是一种必然趋势,他是在终结家族皇权里女性玩弄政权的时代。自武则天当皇后以来,唐朝一直处于女人当政的局面。上官婉儿作为女权稳固的核心人物,曾多次鼓动女权思想,严重威胁到了李氏家族的皇权地位,也扫了李家颜面。

  [图片27]

  其二、上官婉儿用来示好的诏书,李隆基并不满意。前面我们说到过,上官婉儿为了保全自身。她将当年拟写的李显遗诏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誓与李氏共存,为李氏效力。然而这道诏书对李隆基而言,不如没有。昭书中表明,立李显的儿子李重茂为太子。虽同为李姓,李重茂却并非出自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这一分支。上官婉儿对公拥护的,也只是李显一家,而非自家。他如果买下这笔账,那就是认同了李重茂这位未来的皇帝。而且这份诏书是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联合出品,如果留下她,李隆基也担心上官婉儿与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勾结,对自己造成威胁。

  [图片29]

  其三、自古红颜多祸水,李隆基担心东窗事发。所谓伴君如伴虎,上官婉儿陪伴了唐朝两代皇帝,还混得风生水起,可见其智谋和手段。如果上官婉儿不死,她凭借自身的美貌和才华,很难不迷倒新皇帝李旦。说不定后面又冒出个“张则天、上官则天”,那李隆基可就功亏一篑,努力白费咯!所以说,为避免夜长梦多,一刀了断的做法,才是李隆基最唾手可得的安全感。

上一篇:2022年必看片单,66部,期待感让人头皮发麻
下一篇:中文字幕伦理第1页 第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