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监狱实验」设计得好吗?意义在哪?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本题已加入圆桌 ? 心理学实验室,更多「实验心理学」相关的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成书的实验报告:

  《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The Lucifer Effect——Understanding How Good People Turn Evil)

  改编的题材电影:

  《死亡实验》

  (Das Experiment,德国2001年;The Experiment,美国2010年)

  Zimbardo 的這個實驗(與 Milgram Expt.⑴)在今天看來設計得十分不好,但對於實驗心理學的意義是極為重大的。

  設計得不好的原因在於: 對參與者造成了身體及心理上的傷害。Subject bias所有參與者均為斯坦福大學學生,所以實驗結果無法用於一般大眾 ( cannot be generally applied )。Demand Characteristics.因為實驗場地不真實而且實驗參與者都有獎勵(每人每天都有 $15 工資),所以實驗參與者做出的反應極大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是被期望的 ( expected role ),覺得「既然都收了錢了就賣力演出吧!」......很多反應並非他們本身無意識做出的反應。Anecdotal Evidence 因為 Zimbardo 本人也參與其中,所以實驗結果不客觀,並沒有什麼數據,大量證據都是靠觀察或直覺聯想產生 ( anecdotal evidence )。 這樣的數據也造成了此實驗非常難重演 ( not replicative ),實驗結果無法使用於一般大眾。Lack of Ecological Validity實驗場地不真實導致無法把此實驗的結果等同到真實的監獄中。實驗的報告指出並不是所有扮演守衛的參與者都是殘忍的,大部分守衛其實都還是好人。 = =

  意義:

  Zimbardo(與其高中好友 Milgram 一起)給心理學界帶來了一個重磅震撼,讓所有心理學家開始思考心理學實驗的邊界。這兩個實驗是心裡學倫理 ( ethics ) ⑵ 的一個標杆(而且很顯然是 unethical 的標杆 XD ),讓心理學家們對於實驗參與者的保護得到了重新討論 <del>(讓現在的我們做實驗綁手綁腳)</del>。

  對於我來說,這是個非常令人興奮的實驗呀。

  Zimbardo 跟 Milgram 太好玩了,高中學的心理學裡要不是有他們這兩個實驗我還真不想在大學裡學心理學(另外 ⑶ ⑷ 也很有趣)......

  因為太喜歡他們,所以我跟好朋友還自詡 Vanny Milgram + Jessica Zimbardo (不要臉)。大一放暑假回國的時候還想拍一輯監獄照向他們致敬(因為他們也是高中好友呀),最後不了了之因為當時相機太爛拍不出想要的效果囧。

  Ref.:

  ⑴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lgram_experiment

  ⑵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search_ethics

  ⑶ http://psycnet.apa.org/index.cfm?fa=buy.optionToBuy&id=1970-03549-001

  ⑷ http://www.psychwiki.com/wiki/Tajfel,_H._(1970)._Experiments_in_intergroup_discrimination._Scientific_American,_223,_96-102.

  Further Reading:

  What You Didn't Know about 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http://skeptoid.com/episodes/4102

  P.S. 請問你覺得莫名其妙在哪哇?沒說清楚所以搞不懂......

  因為沒用中文學過,所以很多可能用詞不當,就給出了原文,不好意思 T_T

上一篇:营销推广软文的撰写技巧,帮你更好的转化
下一篇:不是青梅竹马也不是天生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