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全身骨骼神经分布图,人体骨骼神经系统图片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1、消化系统:人体内与消化摄食有关的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因此称它们为消化器官。

  这些消化器官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所有的消化器官的总和称为消化系统。2、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

  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能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3、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

  气体交换地有两处,一处是由外界与呼吸器官的气体交换,称肺呼吸或腮呼吸;另一处由血液和组织液与机体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4、血液循环系统是生物体的体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

  从动物形成心脏以后血液循环系统分为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叫做心血管系统。

  循环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由鳃或肺吸进的氧输送到各组织器官并将各组织器官的代谢产物通过同样的途径输入血液,经肺、肾排出体外。

  5、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60%。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起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和维持人体基本形态的作用。

  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收缩和舒张,收缩时,以关节为支点牵引骨改变位置,产生运动。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的被动部分,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主动部分。

  6、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它的分泌物称激素。对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起着调节作用。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胸腺和性腺等。

  7、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

  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产物。此外,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类。

  8、生殖系统:生殖系统是生物体内的和生殖密切相关的器官成分的总称。生殖系统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分泌性激素和维持第二性征。人体生殖系统有男性和女性两类。

  按生殖器所在部位,又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体八大系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运动系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经系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分泌系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循环系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呼吸系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消化系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泌尿系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殖系统。

  谷歌人工智能写作项目:神经网络伪原创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种器官所组成。它们占人体体重的大部分,并构成人体的轮廓。 运动系统顾名思义其首要的功能是运动。

  人的运动是很复杂的,包括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以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收缩而实现的。

  即使一个简单的运动往往也有多数肌肉参加,一些肌肉收缩,承担完成运动预期目的角色,而另一些肌肉则予以协同配合,甚或有些处于对抗地位的肌肉此时则适度放松并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使动作平滑、准确,起着相反相成的作用。

  运动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支持,包括构成人体体形、支撑体重和内部器官以及维持体姿。人体姿势的维持除了骨和骨连接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紧张度来维持。

  骨骼肌经常处于不随意的紧张状态中,即通过神经系统反射性地维持一定的紧张度,在静止姿态,需要互相对抗的肌群各自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所取得的动态平衡。

  运动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护,众所周知,人的躯干形成了几个体腔,颅腔保护和支持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腔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脏器;腹腔和盆腔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的众多脏器。

  这些体腔由骨和骨连接构成完整的壁或大部分骨性壁;肌肉也构成某些体腔壁的一部分,如腹前、外侧壁,胸廓的肋间隙等,或围在骨性体腔壁的周围,形成颇具弹性和韧度的保护层,当受外力冲击时,肌肉反射性地收缩,起着缓冲打击和震荡的重要作用。

  人体骨有206块,借关节、韧带、软骨连结其中。骨以不同形式(不动、微动或可动)的骨连接联结在一起,构成骨骼skeleton,形成了人体体形的基础,并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

  (见人体骨骼示意图)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动动力装置,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 人体各骨连结基本上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直接连结包括颅顶各骨之间的膜性连结(缝);椎体间的软骨连结;骶椎间的骨性连结。这是三种直接连续的方式。间接连结又称关节。尽管人体的关节有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结构不外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各骨相互接触处的光滑面叫关节面。关节面为一层软骨复盖称关节软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组成,它附着于关节面周围的央面上。关节腔就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间所密闭的窄隙。

  躯干骨包括脊柱骨26块,肋骨24块,胸骨1块。这些骨互相连接构成脊柱和胸廓。脊柱由二十四块椎骨(其中颈椎七快,胸椎十二块,腰椎五块)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相迭而成。

  胸廓由胸椎、肋骨、肋软骨和胸骨组成。肋骨共十对,左右对称,肋骨前端借肋软骨与胸骨连结构成胸肋关节,后端与胸椎连结构成肋椎关节,第八至第十肋的前端不接胸骨,各与上位的肋软骨连结形成肋弓。

  第十一、十二肋骨的前端不与上位肋软骨相连,称为浮肋。胸骨居胸前正中部。 颅骨包括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骨6块。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①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上臂的肱骨,前臂的尺骨及桡骨和手的八块腕骨,五个掌骨和十四节指骨。

  腕骨可分为两排:近侧排由拇指侧向小指侧,有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豆骨;远侧排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掌骨由拇指向小指依次称第一、二、三、四、五掌骨。

  指骨除拇指为两节,其余各指为三节,共计十四节。指骨由肢体近端到远端,分别称第一(近),第二(中)和第三(远)指节。 肩关节由关节囊包围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而成。

  因肱骨头的关节面大,呈半球形,肩胛骨关节盂小而且浅,加上关节囊松而薄,所以,肩关节活动灵活,是全身易脱位的关节之一。 肘关节是一个复关节,由三个关节共居同一关节囊而成。

  肱尺关节是肘关节的主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可展伸140°。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的关节凹构成。只能作屈伸和回旋运动。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上端的桡切迹构成。

  伸肱时,前臂与上臂不在一条直线上,前臂与上臂之间形成一开向外侧的角度,这个角叫提携角(男性约为165°,女性约为135°)。

  桡腕关节 由桡骨的腕关节面与舟、月和三角骨构成,可做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运动。桡腕关节与腕间关节共同活动的范围是:屈最大,约90°,伸45°,内收40°,外展20°,环转度极小。

  腕掌关节由下排腕骨与掌骨构成。除拇指腕掌、小指拇掌关节能作屈伸、收展、对掌及环转(仅拇指腕掌关节有)等运动外,余三个腕掌关节基本不动。

  ②下肢骨包括髋骨、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胫骨及腓骨以及足骨。 足骨分为跗、跖、趾骨。跗骨:7块,分别叫做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和楔骨。

  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内侧是距骨,它与胫腓骨构成踝关节;距骨下方是跟骨,形成足跟;距骨前内是足舟骨;跟骨前外是骰骨;骰骨内侧依次排有外侧、中间和内侧楔骨。

  三块楔骨与第一、二、三跖骨形成第一、二、三跗跖关节。骰骨与第四、五跖骨形成第四、五跗跖关节。跖骨:5块,与趾骨一起构成足的前半部。近端与跗骨相关节,远端与趾骨相关节。趾骨:14块,趾2节,余均3节。

  第一跖趾关节附近常见有一对籽骨。 骨盆由两块髋骨与骶、尾骨连结而成。两块髋骨的前部借软骨连结在一起称耻骨联合。该联合仅在女性分娩时有一定的活动性。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

  由于髋臼较深能容纳股骨头的2/3,而且髋关节囊及其周围的肌肉又比较强厚,因此,稳固性比肩关节大。髋关节脱位也仅次于肘关节和肩关节。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的关节面,胫骨上端的关节面和髌骨关节面构成。

  滑膜腔被两条交叉韧带分割。前、后两条交叉韧带尚有防止胫骨前、后移位的作用。膝关节内有月牙状的关节盘,叫半月板,其内侧大,外侧小。当膝关节半屈于内旋或外旋位时,突然的强力伸膝运动,可使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囊坚韧,关节囊的前壁有髌骨和髌韧带;两侧有胫、腓侧副韧带;后方有斜韧带加强。 踝关节由胫骨下端及内踝、腓骨外踝与距骨构成,属于滑车关节。

  踝关节负重最大,关节面较小,但踝关节囊有韧带加强,内侧韧带从内侧将内踝、足舟骨、距骨和跟骨连结起来;在外侧有距腓前、后韧带和跟腓韧带连结腓骨、距骨和跟骨。

  因踝关节周围韧带强而有力,以致在踝扭伤时,即使内外踝发生了骨折,韧带尚未受损。 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人体肌肉可分为骨骼肌(又叫横纹肌)、平滑肌、心肌三种。

  按着是否可以随人的意志而收缩,可分成随意肌和不随意肌。骨骼肌是随意肌,心肌、平滑肌是不随意肌。 运动系统所讲的肌肉属于骨骼肌。在神经的支配下,肌肉收缩产生运动。

  肌肉的形态多种多样,可概括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四肢肌多为长肌,收缩力强,活动幅度大。短肌多分布于各椎骨之间。腹部多为阔肌,对内脏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轮匝肌由环形肌纤维构成,分布于眼、口、肛门周围,收缩时关闭各孔裂。

  锥体外系统是运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锥体系统以外的运动神经核和运动传导束,由基底神经节(新纹状体——尾状核、壳核,旧绞状体——苍白球、黑质)和丘脑底核、红核、网状结构等组成,主要调节肌张力、肌肉的调节运动和平衡。

  锥体外系统损害,可出现肌张力的改变,不自主多动,如帕金森氏综合征、舞蹈症、舞蹈样手足抽动症和扭转性痉挛等。

  生殖系统:女{输卵管、膀胱、尿道、外阴、卵巢、子宫、阴道} 男{输精管、尿道、阴茎、附睾、睾丸、精囊、前列腺}。

  从外形上,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身体的内部组成有:肺、肝、腹部、胸部、心脏、胃、肠组成的。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之间存在着非细胞结构的物质。

  细胞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构成,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部的稳定性,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的作用。

  人体包括:1、皮肤:25岁左右开始老化,随着生成胶原蛋白(充当构建皮肤的支柱)的速度减缓,加上能够让皮肤迅速弹回去的弹性蛋白弹性减小,甚至发生断裂,皮肤在你25岁左右开始自然衰老。

  女性在这一点上尤为明显。死皮细胞不会很快脱落,生成的新皮细胞的量可能会略微减少,从而带来细纹和褶皱的皮肤。2、大脑:20岁开始衰老,随着年龄增大,大脑中神经细胞(神经元)的数量逐步减少。

  出生时神经细胞的数量达到1000亿个左右,但从20岁起开始逐年下降。大脑细胞末端之间的这些微小缝隙被称为突触,突触的职责是在细胞数量随我们年龄变得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保证信息在细胞之间正常流动。

  3、头发:30岁开始脱落,男性通常到30多岁开始脱发。4、骨骼开始衰老:35岁儿童骨骼生长速度很快,只要2年就可完全再生。成年人的骨骼完全再生需要10年。25岁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

  但是,35岁骨质开始流失,进入老化过程。骨骼大小和密度的缩减可能会导致身高降低。椎骨中间的骨骼会萎缩或者碎裂。

  5、眼睛开始衰老:40岁老花情况比我们预想中出现得早,一般人从40岁开始就变成了“远视眼”。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眼部肌肉变得越来越无力,眼睛的聚焦能力开始下降。

  6、心脏开始衰老:40岁40岁开始,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大幅降低,这是因为血管逐渐失去弹性,动脉也可能变硬或者变得阻塞,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脂肪在冠状动脉堆积形成。

  7、牙齿开始衰老:40岁人变老的时候,唾液的分泌量会减少。唾液可冲走细菌,唾液减少,牙齿和牙龈更易腐烂。牙周的牙龈组织流失后,牙龈会萎缩,这是40岁以上成年人常见的状况。

  8、肾脏开始衰老:50岁肾脏过滤量从50岁开始减少,肾过滤可将血流中的废物过滤掉,肾过滤量减少的后果是,人失去了夜间憋尿功能,需要多次跑卫生间。75岁老人的肾过滤量是30岁壮年的一半。

  9、肠:55岁开始老化健康的肠可以在有害和“友好”细菌之间起到良好的平衡作用。肠内友好细菌的数量在我们步入55岁后开始大幅减少,结果使得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肠道疾病风险增大。

  随着我们年龄增大,胃、肝、胰腺、小肠的消化液流动开始下降。发生便秘的几率便会增大。10、肝脏:70岁才会变老肝脏似乎是体内唯一能挑战老化进程的器官,因为肝细胞的再生能力非常强大。

  如果不饮酒、不吸毒,或者没有患过传染病,那么一个70岁捐赠人的肝也可以移植给20岁的年轻人。扩展资料:细胞新陈代谢的中心,主要由水、蛋白质、核糖核酸、酶、电解质等组成。细胞质中还悬浮有各种细胞器。

  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等。细胞核由核膜围成,其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含有核酸和蛋白质。核酸是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

  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体。

  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肌3部分。全身各骨借关节连接构成骨骼。运动系统不仅构成人体的骨骼支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各种运动,而且还对身体起着重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如颅骨支持、保护脑,胸廓支持保护心、肺、脾、肝等器官。四肢的骨骼则以运动为主。骨骼肌附着于骨,收缩时牵动骨,通过关节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运动的枢纽在关节,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

  故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中的被动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骨骼肌是运动系统中的主动部分。

  第一节 骨学一、总 论骨bone是一种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坚硬而有韧性,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能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具有改建,修复和再生的能力。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的良好发育和生长,长期不用导致骨质酥松。

  骨在成人为206块,按其在人体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和颅骨四部分1),其中躯干骨51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颅骨29块。骨的重量,在成人约占体重的l/5,而新生儿则占1/7。

  每块骨都是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的器官,既坚硬而又有弹性。(一)骨的形态骨有不同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1.长骨long bone 呈管状,分布于四肢。长骨有一体和两端。

  体又名骨干,骨质致密,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端又名骺,较膨大,并有光滑的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2.短骨short bone 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地连结一起,如腕骨和跗骨。

  3.扁骨flat bone 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对腔内器官有保护作用,如颅盖骨、胸骨、肋骨等。4.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 形态不规则,如椎骨。

  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空腔称为含气骨,如上颌骨、额骨等。(二)骨的构造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和骨膜等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1.骨质bone substance 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致密坚硬,分布于长骨干、其他类型骨和长骨骺的表层。骨松质呈蜂窝状,分布于长骨骺和其他类型骨的内部。

  2.骨膜periosteum 为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膜,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成骨细胞,故感觉敏锐,并对骨的营养和生长有重要作用。

  3.骨髓bone marrow 充填于骨髓腔及骨松质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呈红色,有造血功能;黄骨髓为大量脂肪组织,呈黄色,无造血功能。

  胎儿和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六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但红骨髓仍保留于各类型骨的骨松质内,继续保持造血功能。

  (三)骨的理化特性成年人的骨由1/3的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蛋白)和2/3的无机质(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钙等)组成。有机质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有机质和无机质的结合,使骨既有弹性又很坚硬。(一)中轴骨骼1.躯干骨包括24块游离锥骨、一块骶骨、一块尾骨、一块胸骨和12对肋。椎骨由椎体、椎弓和从椎弓发出的突起构成。

  各部颈椎的主要特征第7颈椎特长且末端不分叉,活体易触摸,是临床计数椎骨的标志。肋由肋骨和软肋骨构成,共12对。第1~7对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第8~12对肋不与胸骨直接连接,称假肋。

  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3部分。2.颅由23块形状、大小不同的骨块组成。分为上部的脑颅和下部的的面颅。幼前缘向前突出称为岬,为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骶骨尖向前下,与尾骨相连。

  骶骨的两侧有耳状面,中央有一纵贯全长的管道为骶管,向上与椎管连续,向下开口形成骶管裂孔,骶管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骨前面略凹而平滑,有4对骶前孔;后面凸隆粗糙,有4对骶后孔。

  ⑤尾骨coccyx呈三角形,底朝上,借软骨和韧带与骶骨相连,尖向下,下端游离。2.胸骨sternum 是位于胸前部正中的一块扁骨,由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上部较宽称为胸骨柄。

  胸骨中部呈长方形称为胸骨体,其侧缘连接第2~7肋软骨。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触及,它平对第2肋软骨,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胸骨的下端为一形状不定的薄骨片称为剑突,幼年时为软骨,老年后才完全骨化。3.肋ribs 共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肋骨为细长弓状的扁骨,可分为中部的体及前、后两端。

  肋骨前端接肋软骨,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体有内、外两面及上、下两缘。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肋间血管和神经沿此沟走行。(二)上肢骨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侧共计64块。

  1.上肢带骨 包括锁骨和肩胛骨。(1)锁骨clavicle:呈“~”,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全长于皮下均可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扁平为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锁骨中、外1/3交界处较脆弱,易发生骨折。

  (2)肩胛骨scapula:为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胸廓后外上方,介于第2~7肋骨之间,有三缘、三角和两面。上缘的外侧角有一弯曲的指状突起称为喙突,体表可触及。内侧缘薄而长,外侧缘稍肥厚。

  上角和下角分别为内侧缘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可作体表标志。外侧角最肥厚,有梨形关节面称为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

  前面为一大的浅窝,朝向肋骨称为肩胛下窝;后面被一横行的肩胛冈分成上方的冈上窝和下方的冈下窝。肩胛冈的外侧端,向前外伸展的突起称为肩峰。2.自由上肢骨 包括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

  除手骨的腕骨外,其他都属长骨。(1)肱骨humerus:位于臂部,分为一体和两端。上端膨大为半球形的称为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头周围的环行浅沟称解剖颈。

  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有隆起的大结节和小结节,向下延伸的似嵴,称为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大、小结节之间的纵形浅沟称为结节间沟,其中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为外科颈,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肱骨体的中部外侧面有一粗糙呈“V”形的三角肌粗隆,是三角肌的附着处。体的后面有由内上斜向外下呈螺旋状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有桡神经通过。肱骨干的骨折,易损伤桡神经。

  肱骨下端前后扁平而略向前卷曲,外侧份有半球形的肱骨小头,与桡骨相关节;内侧份有形如滑车的肱骨滑车,与尺骨相关节。小头的外侧和滑车的内侧各有一个突起,分别称为外上髁和内上髁。

  内上髁的后方有一浅沟称为尺神经沟,有尺神经通过。肱骨内上髁骨折时,易损伤尺神经。(2)桡骨radius:位于前臂外侧部,分为一体和两端。

  上端细小,有稍膨大的桡骨头,头的上面有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头的周缘有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相关节。头下方变细的部分称为桡骨颈,颈的内下方有一粗隆称为桡骨粗隆。

  下端粗大,内侧面有关节面称为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下端的外侧份向下突出称为桡骨茎突;下端的下面为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3)尺骨ulna:位于前臂内侧,分为一体和两端。

  上端较为粗大,前面有一半月形关节面称为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在切迹的后上方和前下方各有一突起,分别称鹰嘴和冠突,冠突外侧面有关节面称为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冠突前下方的粗糙隆起称为尺骨粗隆。

  尺骨下端称为尺骨头,其前,外,后有环行关节面与桡骨的尺切迹相关节。尺骨头的后内侧有向下的突起称为尺骨茎突。(4)手骨:分为腕骨、掌骨及指骨。

  ①腕骨carpal bones由8块小的短骨组成,排成两列,每列各有4块。由桡侧向尺侧,近侧列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②掌骨metacarpal bones共5块,由桡侧向尺侧,分别称为第l~5掌骨。③指骨phalanges of fingers共14块,拇指有2节指骨,其余各指均为3节。

  由近侧至远侧依次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三)下肢骨下肢骨每侧31块,共62块。1.下肢带骨 包括髂骨、坐骨和耻骨(1)髂骨ilium位于髋骨的上部,分为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

  (2)坐骨ischium位于髋骨的后下部,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3)耻骨pubis为髋骨的前下部,分为一体和两支。

  2.自由下肢骨 可分为近侧部的股骨,中间部的胫骨、腓骨和髌骨以及远侧部的足骨三部分(1)股骨femur位于大腿部,是人体最长和最结实的长骨。其长度约占身高的1/4,分为体和两端。

  股骨上端包括头、颈及大、小转子。(2)髌骨patella是全身最大的籽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有光滑的关节面与股骨髌骨面相关节。髌骨可在体表摸到。

  (3)胫骨tibia位于小腿的内侧,为呈三角棱柱状的粗大长骨,分为体和两端。(4)腓骨fibula细长,居小腿外侧,分为体和两端,无承重功能。(5)足骨 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共26块。

  ①跗骨tarsal bones每侧7块,属于短骨,与手的腕骨相当,但跗骨承重并传递弹跳力,故粗大而理解紧密。

  ②跖骨metatarsal bones共5块,与掌骨相当,由内侧向外侧依次命名为第1~5跖骨。③趾骨phalanges of toes共14块。

  构成人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cell,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着细胞间质 intercellular substance。

  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的不具有细胞形态和结构的物质,它包括纤维、基质和流体物质(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等),对细胞起着支持、保护、联结和营养作用,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microenvironment。

  众多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由细胞间质组合成的细胞群体叫做组织tissue,人体组织有多种类型,一般传统地将之属于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以一种组织为主体,几种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器官organ。一系列执行某种同一功能的器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system。

  构成人体的系统有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肌,是人进行劳动、位移与维持姿势等各项活动的结构基础;内脏诸器官分别组成了消化系统----担负摄入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残渣排出;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泌尿系统----排出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极产物;生殖系统----产生生殖细胞并形成新个体以延续种族;以及将上述执行新陈代谢的各系统联系起来,为它们提供营养物质并运输代谢产物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中枢部分的脑和脊髓和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以及做为特殊感受装置的感觉器官,它们感受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产生适当的应答;此外,还有散在于身体中功能各异的内分泌腺。

  人体各系统既具有本身独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又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和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统一的整体活动和高级的意识活动,以实现与瞬息万变的内外环境的高度统一。

  扩展资料:运动系统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肌3部分。全身各骨借关节连接构成骨骼。运动系统不仅构成人体的骨骼支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各种运动,而且还对身体起着重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如颅骨支持、保护脑,胸廓支持保护心、肺、脾、肝等器官。四肢的骨骼则以运动为主。骨骼肌附着于骨,收缩时牵动骨,通过关节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运动的枢纽在关节,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

  故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中的被动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骨骼肌是运动系统中的主动部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体解剖学。

  1、在肢体方面,人体一般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2、在系统方面,人体分为十大系统,骨骼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

  3、在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几种组织相互结合,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如骨、脑、心、肺、肾等.系统是由器官组成的,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个系统有机协调,相互配合,人体才能正常.。

上一篇:未成年驾驶摩托车处罚标准
下一篇:不结婚可以生子?涉及到这些问题,必须要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