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花园(48)‖ 未成年人 “网络保护” 我们共同行动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06
手机版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我们共同行动

  今年的6月1日,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一周年,新法增设“网络保护”章节。近日,滁州市实验幼儿园继续开展保护法的学习,着重于“网络保护”的宣传教育。

  规范教师网络管理。实验幼儿园在引领教师学习的过程中,强调控制使用电子产品进行教学的时长,要求提前将所需素材下载,避免在线教学时弹出不适宜的广告窗口。强化学籍信息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严守幼儿信息安全防线。

  密切家园协同配合。在班级微信群中推送宣传视频和文件,倡导家长以身作则、注重陪伴,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合理安排幼儿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加强对幼儿引导和监督,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学习“网络保护”,家长们收获良多,感触颇深:

  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保护篇的相关视频和文件,作为家长,我“解锁”了很多新认知。网络保护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可以使用适当的方式在智能终端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选择适合未成年人的服务模式和管理功能,其中“开启青少年模式”就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功能。为此,国家层面还颁布了专门的法律,开展了“净网”、“清朗”、“护苗”等系列活动,为孩子的网络空间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创造一个干净健康科学的用网环境势在必行。为此,国家在行动,学校在行动,老师在行动。作为家长,我们要义不容辞地做好表率,与老师密切配合,提高自身对待网络的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学法守法用法,把好孩子文明健康用网的第一关;作为家长,我们要做到:放下手机,陪伴孩子,注重高质量的陪伴,减少低质量的敷衍。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要使孩子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的重要性,明白“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以身作则,防微杜渐,使电子产品成为孩子学习的一把利器。

  ——大班 沐一妈妈

  “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这句话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并不陌生,也经常出现在正能量的教育短片和中小学校的家长会上,同时也说出了大部分老师和父母的心声。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的飞跃进步。媒体和现实生活中出现很多网络给未成年人以及家庭造成伤害的残酷案例。这不仅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造成这种现象频繁发生最根本的原因主要来自社会和家庭。大到社会发展,网络时代也给了一些非法网络钻了空子,小到有的家庭不仅自己“手不离机,机不离手,竟然还把手机当做“哄娃神器”。

  《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全面的从这些方面入手,制定了一套非常全面的法律体系,学校教学需要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特别是“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从根本上降低了未成年人接触非法网络的风险。

  《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对未成年人父母以及家庭其他成员也有了一些法律要求,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规范自身的言行、合理使用自己的手机,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不仅要从自身做起,严格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去执行,而且还要和身边的人做好宣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校,每一位老师,也关系到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

   ——大班 佑祺家长

  保护未成年人是我们共同的义务,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接班人,年幼的孩子充满好奇、爱玩,是天性,是探索的动力,也是创造力的来源,人类的大脑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形成,过多的接触进化晚期的产品会让我们错过进化赋予我们的天赋。有必要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筛选合适的内容。电子产品不是必须,只作为日常补充即可。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亲子之间的交流沟通,游戏阅读反而能够促进更多的积极情绪,和适应能力。当然和网络息息相关的现在,帮助孩子建立科学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网络作为记录、表达、创作的工具也是日常必不可少的,网络应该作为载体,可以鼓励孩子以创作者的身份接触网络。尝试多种创作方式来接触电子产品。相应的引导和国家方面大环境的干预非常必要。

  我们应该合理规划每天的时间,充分的亲子陪伴,游戏,学习等;安排固定户外活动时间,既可以保护视力又运动以强健其体魄;孩子观看网络视频时,家长应对视频内容应有所了解,时间有所限制。

  ——中班 子烁妈妈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网络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也许很多家长认为,我家孩子还小,是不会沉溺网络的,殊不知如今很多三岁孩子已经手机不离手了。在外面就餐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利用手机引导孩子安静下来。抖音流行的音乐不少孩子朗朗上口,流行语更是模仿潮流,可是这一切真的适合学龄前儿童去接触吗?还有,很多家长由于平时工作忙,不得不给孩子配手机作为主要的联系方式,但是,却不能监管到位。网络上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网络短视频,让那些心智发育未成熟的孩子沉湎其中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保护篇为未成年人撑起了“网络保护伞”。我们家长可以通过在终端智能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选择适合未成年人的服务模式和管理功能等方式,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同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当然,家长也要从我做起,不沉溺于电子产品,新修订的未保法也对监护人责任做了明确规定,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有法可依,利用必要的措施引导与约束,还未成年人一片网络净土。

  ——中班 星烁妈妈

  强化社会普及宣传。通过校外电子屏,宣传“净网”、“清朗”、“护苗”,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呼吁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倡导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进行预防和干预,合力营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环境。  

  

  文字:吴群

  编辑、校对:张泉

  审核:孙彩霞

  版权所有:滁州市实验幼儿园

  转载需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如有不明出处的抄袭、洗稿等行为

  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上一篇:百年渔港新升级带来新活力 大连渔人码头滨海艺术度假街区昨日开街
下一篇:助精人工授精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助精人工授精的成功率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