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7-31
手机版

  本题已收录至知乎圆桌 30 岁人生攻略 ,更多「30 岁」相关话题敬请关注讨论,也欢迎进入知乎「真人图书馆」,借阅其他知友 30+ 的人生。

  哈哈哈哈,毫无例外的我这个保险经纪人给出了这张图!咱先从这张图说起……

  这张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其实有点金融知识的人都能看出来,这里面是有点问题的,第一个象限“要花的钱”和第二象限“保命的钱”严格说,应该都是支出,属于负债项,而“生钱的钱”和“保值的钱”才是资产配置。其次,这个图没有考虑家庭的基本生活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考虑时间在资产中的作用。如果真的按这个图来操作,起码对于一个月工资挣8千,房租交5千来的北漂一族就不可行……

  但是,这个图的思路很好,不管它是怎么来的吧,起码对于我们如何处置家里的钱能有个不错的建议。通过我的理解,我给它按照时间先后,从横向又重新整理了一下。

  

  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一切的投资理财,最初都是来源于一个稳定的现金流,最常见的就是工薪收入了。这个收入要用在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生活开支中,只有能剩下盈余才能再往下一步走。

  第一个账户就是应急账户,额度要有3~6个月的基本生活开支,要求是随用随取。它的作用是能负担临时的一般支出,也能在收入中断后有个时间过渡,不至于一下子陷入困境。这个账户看个人的工作性质可以灵活配置,像公务员这种工作稳定的工作,完全可以用信用卡来承担,而如果是不稳定的工作,还是有个活期储蓄更安全。如果这个月动用了这个账户,下个月发工资后要及时补充。对于很多高举及时行乐的月光族来说,这个账户的建立需要牺牲一些生活品质,不是那么容易做成的。如果卡在这里进行不下去的话,那么就不需要往下看了,提升自己努力挣钱吧!

  如果已经有了第一个账户,那么我们可以着手建立第二个账户——风控账户。把还盈余的钱留下来一部分,这个账户的钱主要是用来转移我们不可承受的人身风险的,也就是用来配置人身保险。人身风险四大类:老、死、病、残,这些都能用相对应的人身保险产品来转移。留多少钱合适呢,一般是以年收入的10%为基准。有富裕的话,建议也不要超过20%,因为这样做,资本的效率会低很多,但是再少也不要低于5%,如果不够的话,还是那句话,努力挣钱吧骚年!有了保费的预算,保额买多少呢?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身故保额起码以10倍的年收入为基准,生命无价上不封顶,最低也不要低于自己的负债。这么做的目的是保证一旦发生意外,不幸身故,起码留给家庭自己十年的年收入,给依靠自己收入维生的家人一个过渡期或者清偿给自己身上的负债,不给家人留下负担。比身故对家庭影响更大的是生病,这时候我们用到的钱,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看病的钱怎么来?一个是养病的钱从哪找?一般有医保的人,只需要一份一年几百的补充医疗险就能负担百万级别的看病费用,而养病的重疾险以癌症5年生存率为基准,自己权衡能负担5年自己的养病费用即可,也可以简单换成5年的年收入。

  按小康家庭40%左右的恩格斯系数来说,一般我们再攒3个月左右就能把第二个账户做好了,剩下的几个月就可以把工资盈余的部分,用于第三个投资账户啦。这部分我也不是很专业,只能以自己的体会来写写,专业人士欢迎指证哈。首先关于投资,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的,我们一般老百姓能接触的也就是银行的理财、国债、货币基金、定投基金、股票、P2P等等银行和证券理财产品。在投资中只要能耐下时间慢慢积累早晚可以积少成多,就拿最稳定的货币基金来说,4.5%的年化收益,每月存入1千,复利增长5年就有6万8左右的本息。等资本达到一定程度,被动收入大于我们的基本生活开支,就能初步达成财富自由了。

上一篇:《消失的她》正在热映,电影多残酷,现实就有多真实
下一篇:Qt是什么?Qt简介(非常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