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人总是要经历孤独,并适应孤独呢?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7-24
手机版

  原标题:成年人的世界,悲喜自渡,常态孤独

  有人说,成长,是每个人一定要经历的,人生路上,并没有自始至终的同路人。

  仔细想想,从小到大,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可自己周围所有亲朋好友的数量,却是不断减少了。

  翻开手机通讯录,里面存储着从初中开始所有的同学和后来工作中认识的同事,以及一些其他途径的朋友,几百个联系人,有些甚至同名同姓,可至今还能联系到的已经不多,甚至最早存的手机号,早已经换了主人。

  每当想找个人说说话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在网上找个陌生人,因为即便翻开通讯录,也不知道能找谁。

  今天有个朋友突然发来消息,说我在朋友圈里分享的文章,读起来有些心情郁闷的感觉,最近遇到了什么吗?

  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原来是把一篇文章转发到了朋友圈。我说没有,就只是突然想写这么一篇文章,我挺好的。

  不好,还能如何呢?

  多少次在深夜中失眠,多少次将手机摔到地上,多少次心情差到想要骂人,却终究还是一个人将所有的情绪忍耐下来。

  以前,心情不好的时候,找几个朋友一起喝喝酒,唱唱歌,喝醉了也不记得自己都说了什么。如今,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谁都不想再听别人抱怨。

  或许有的人可以陪你一段路程,然而人总是要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总是要奔向自己要启程的方向,除了说一句“我很好”又能如何呢?

  这可能便是成年人最好的相处方式,记得在《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里,三个人是最好的朋友,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较真又执着的成冬青,骄傲又自负的孟晓俊,浪漫又真实的王阳。

  三个人的友情是真实的,也是经得起考验的,即便经历再多,只要三个人中有人需要,其他人不会袖手旁观,然而在一起开公司后,因为理念不同所爆发的矛盾,还是让三个人渐行渐远。

  抛开电影本身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从友情的角度分析,三个人的关系变化很真实,不是一路人,终究无法做到自始至终的亲密无间。

  有些人,并不是不记得了,也不是不牵挂了,而是不打搅,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当成冬青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对着一堆问题焦头烂额的时候,最好的朋友和自己分道扬镳,孤独吗?我想是孤独的。

  我们,终究不再年轻冲动,不再任性,不再像小的时候,就算骂出口,甚至大打出手,还是可以重归于好。

  现实中,没有人能做到感同身受,每个人都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难题,能做到不打搅,偶尔想起,还能相互问候,已经实属不易。

  可能成年人之间的一种默契,就是从某一天开始,我不会主动联系你,你也不会再主动联系我。

  很多人,就此走散了,很多感情,就这样淡了。

  昔日的好友,恋人,终究不过就是曾经认识过的陌生人罢了。这样也好,至少,我们都曾有过感动的瞬间,有过真诚相待的时光,往后一个人,也请保重。

  没关系,往后余生,你所有的悲喜,与我无关,我所有的哀乐,自我排解。有时候相见,真的不如放在心里,默默怀念。

  只有寥寥几个,注定可以成为知己的人,无需担心,会留下的人,就会留下,想走的人,挽留也没用。

  愿深情不被辜负,愿结局无愧付出。

上一篇:出道20年,这家叙永烧烤,馋了无数泸州“老饕”!
下一篇:如何以「我同天帝和离已有三千年」开头写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