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还需要安抚玩具正常吗?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7-24
手机版

  题主,你好!

  首先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

  长大了还喜欢摸毛绒玩具很正常。

  不知你听说过“玩具修复师”吗?

  就是帮助许多成年人修复一直陪伴他们的小玩具,可能是毛绒玩具,或是自己小时候盖的小被子等等。

  很愿意陪你聊聊你提出的这个问题。

  1、我们的安抚玩具提供一个过渡性客体。

  心理实验“恒河猴实验”表明:爱源于接触,而非食物。

  身体的接触是建立安全感的基础。

  这也就解释了小孩子都喜欢被拥抱,被抚摸。

  有不少小孩,在独自睡觉时,妈妈会给孩子放一个他喜欢的玩偶,让玩偶代替妈妈陪孩子睡觉。

  孩子就会安心许多。

  我们即使我们长大了,也喜欢这种感觉,因为毛绒玩具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抚慰。

  这在心理学上的解释就是玩具就是“过渡性客体”。

  过渡性客体与外在客体(母亲的乳房)和内在客体(被内摄的母亲的乳房)都有关系,但独立于两者。

  有过渡性客体存在,会消除我们的焦虑、不安。

  所以不必刻意去“戒”掉,让毛绒玩具陪着自己也挺好。

  2、发展更多的方式,渐渐放下对安抚玩具的依赖。

  我们有安抚玩具很正常。

  但如果觉得没有就感觉特别焦虑那种,我们也可以认识到自己到底在关注什么?

  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一般而言,我们虽然会依赖毛绒玩具,但当毛绒玩具暂时没在身边时,也不会觉得不适,不会特别焦虑。

  因为我们可以发展出更多的有效的方式。

  比如,尝试自己抱抱自己,就像妈妈抱自己一样。

  还可以多到大自然中走一走,感受自己是大自然的孩子,时刻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多交几个好朋友,感到被陪伴,有人能够安抚自己等等。

  或是一本好书,一首音乐,都可以成为安抚我们的替代品。

  那时,我们就不再只执着于一个毛绒玩具了。

  这让我想起来,那个毛绒玩具小。

  我在心情烦躁的时候,就喜欢摸摸柔软的,心慢慢就会平静下来。

  所以,摸毛绒玩具很正常。

  找到适合安抚自己的方式就好。

  3、可以尝试探究自己到底在焦虑什么。

  当没有毛绒玩具时,特别焦虑,可以问问自己,到底在焦虑什么?

  害怕什么?

  是怕没有人支持自己,怕没有安全感?

  还是怕没有人爱?

  自己的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

  焦虑都是针对未来的。

  那么当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减轻焦虑?

  自己去尝试拆解一下,自己焦虑的具体是什么,从这个具体的事项出发,更有利于让自己获得成长。

  简单分享这些吧。

  祝好呀!

上一篇:参演人员
下一篇:护理干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