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年人还需要安抚玩具正常吗?
题主,你好!
首先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
长大了还喜欢摸毛绒玩具很正常。
不知你听说过“玩具修复师”吗?
就是帮助许多成年人修复一直陪伴他们的小玩具,可能是毛绒玩具,或是自己小时候盖的小被子等等。
很愿意陪你聊聊你提出的这个问题。
1、我们的安抚玩具提供一个过渡性客体。
心理实验“恒河猴实验”表明:爱源于接触,而非食物。
身体的接触是建立安全感的基础。
这也就解释了小孩子都喜欢被拥抱,被抚摸。
有不少小孩,在独自睡觉时,妈妈会给孩子放一个他喜欢的玩偶,让玩偶代替妈妈陪孩子睡觉。
孩子就会安心许多。
我们即使我们长大了,也喜欢这种感觉,因为毛绒玩具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抚慰。
这在心理学上的解释就是玩具就是“过渡性客体”。
过渡性客体与外在客体(母亲的乳房)和内在客体(被内摄的母亲的乳房)都有关系,但独立于两者。
有过渡性客体存在,会消除我们的焦虑、不安。
所以不必刻意去“戒”掉,让毛绒玩具陪着自己也挺好。
2、发展更多的方式,渐渐放下对安抚玩具的依赖。
我们有安抚玩具很正常。
但如果觉得没有就感觉特别焦虑那种,我们也可以认识到自己到底在关注什么?
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一般而言,我们虽然会依赖毛绒玩具,但当毛绒玩具暂时没在身边时,也不会觉得不适,不会特别焦虑。
因为我们可以发展出更多的有效的方式。
比如,尝试自己抱抱自己,就像妈妈抱自己一样。
还可以多到大自然中走一走,感受自己是大自然的孩子,时刻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多交几个好朋友,感到被陪伴,有人能够安抚自己等等。
或是一本好书,一首音乐,都可以成为安抚我们的替代品。
那时,我们就不再只执着于一个毛绒玩具了。
这让我想起来,那个毛绒玩具小。
我在心情烦躁的时候,就喜欢摸摸柔软的,心慢慢就会平静下来。
所以,摸毛绒玩具很正常。
找到适合安抚自己的方式就好。
3、可以尝试探究自己到底在焦虑什么。
当没有毛绒玩具时,特别焦虑,可以问问自己,到底在焦虑什么?
害怕什么?
是怕没有人支持自己,怕没有安全感?
还是怕没有人爱?
自己的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
焦虑都是针对未来的。
那么当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减轻焦虑?
自己去尝试拆解一下,自己焦虑的具体是什么,从这个具体的事项出发,更有利于让自己获得成长。
简单分享这些吧。
祝好呀!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