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第三版 黄瑚pdf,9787309131420
内容简介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三版)》是在《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二版)》的基础上,经大规模修订而成。新版延续了集体编写的做法,重新调整了编写大纲,增补了大量新内容。
第三版主要作了如下修订:首先,增加了大量有关网络与新媒体法治与伦理的内容,以顺应当下新闻传播发展的新需求、新动向与新潮流。第二,增加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法制与伦理及其建设的内容。第三,不少撰稿人还与自己的科研项目结合,所撰内容并未停留在梳理、阐述前人成果层面,还有不少撰稿人自己的创新之见,为本教材增添了不少研究性色彩。第四,在体例上,第三版也有较大的变化。全书分为3编15章:上编为新闻传播法规部分,共8章;下编为新闻传播职业道德部分,共5章;补编为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法制与伦理概述,共2章。
本教材自第一版出版后,深获读者喜爱。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三版)》既可作为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材,亦可作为新闻宣传从业人员的自学和进修读物。
作者简介
黄瑚,男,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等兼职。1986年7月起在复旦大学执教至今,期间曾在美国、英国的大学做访问学者,在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著有《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史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一版、第二版)、《新闻伦理学》、《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网络传播法规与道德教程》、《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实用教程》等专著或教材,发表过论文数十篇。曾获国家ji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上海新闻奖二等奖、上海高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等。
前言/序言
本教材自2003年问世以来,承蒙国内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生及广大读者不弃,至今已有14个年头。
遥想14年前,主编在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邀约当时在国内各高校从事新闻传播法与伦理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钟瑛(兼任副主编)、王军、顾理平、王天定、陈堂发、纪莉、蔡美华、蔡铭泽及其学生陈义珠等同仁,共同编写了这本教材,初名《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教材出版发行后,自2003年9月至2010年7月先后印刷了17次,累计印数为9万册,期间荣获2007年度上海市优秀教材三等奖,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9年,主编邀约第一版作者钟瑛、王军、顾理平、王天定、陈堂发、纪莉、蔡美华(兼任副主编)以及新加盟的作者林爱珺、杨桃莲(兼任副主编)等同仁,对本教材进行修订,其结果是2010年底本教材第二版的问世。第二版更名为《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自2010年12月出版至今印刷了14次,累计印数11万册,期间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进入2016年后,主编邀约第一、二版作者钟瑛、王军、顾理平、王天定、纪莉、蔡美华、林爱珺、杨桃莲以及新加盟的作者王咏梅、柯达群、黄裕峰等同仁,进行第二次修订,其修订之成果即本教材第三版的问世。
在内容上,本教材第三版除了反映自第二版问世以来我国新闻传播法治与职业道德建设的发展状况、汲取近年来国内外新闻法与新闻职业道德研究的重要成果之外,还具有下述3个具有创新性价值的特点:一是增加了大量有关网络与新媒体法治与伦理的内容,以顺应当下新闻传播发展的新需求、新动向与新潮流。虽然本教材第二版在修订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但第三版的相关内容较第二版明显增多。二是增加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法制与伦理及其建设的内容。香港、澳门、台湾3个地区虽然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上与大陆相异,但同为中国的组成部分之一,理应在阐述中国某一学科、某一领域或某一问题的教材或专著中占有一席之地。当下不少有关教材或专著缺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元素,实属不当。三是不少撰稿人还与自己的科研项目结合,所撰内容并未停留在梳理、阐述前人成果层面,还有不少个人的创新之见,为本教材增添了不少研究性色彩。例如,本教材第七章《传媒监督与司法公正》是撰稿人王军主持的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媒介融合环境下传媒法规与伦理研究”(项目编号10BXW016)的研究成果之一。又如,第十五章《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法制与伦理概述》是主编黄瑚及撰稿人黄裕峰参加国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1协创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在体例上,本教材第三版也较第二版有较大的变化。全书分为3编15章:上编为新闻传播法规部分,共8章(第一至第八章);下编为新闻传播职业道德部分,共5章(第九至第十三章);补编为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法制与伦理概述,共2章(第十四、十五章)。
本教材第三版主编为复旦大学教授黄瑚,副主编为东华大学副教授杨桃莲。撰稿人除主编、副主编外还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钟瑛、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理平、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军、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王天定、暨南大学教授林爱珺、山东大学教授王咏梅、武汉大学教授纪莉、上海体育学院教授蔡美华、香港珠海学院副教授柯达群、厦门大学副教授黄裕峰。其撰稿分工情况如下:黄瑚(第一、十、十三章),王咏梅(第二章),杨桃莲(第三章),林爱珺(第四、五章),顾理平(第六章),王军(第七章),纪莉(第八章),王天定(第九章),蔡美华(第十一章),钟瑛(第十二章),柯达群(第十四章),黄裕峰(第十五章)。
目录
三版前言
上篇 新闻传播法规
第一章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法的基本概念与中国现行法律制度概说
一、法的基本概念
二、中国现行法律制度概说
第二节 新闻传播法规与新闻传播法制
一、新闻传播法规、法制及法律关系
二、中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新闻传播媒体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新闻传播媒体的法律地位
一、国家发展、国资所有
二、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
第二节 新闻传播媒体的创建
一、报刊社、网络出版物的创建
二、广播电台、电视台、专网等的创建
三、网络传播媒体的创建
第三节 新闻传播媒体运作的监管
一、报刊、网络出版的监管
二、广播电视节目播放、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的监管
三、网络传播活动的监管
第四节 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的创建与监管
一、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的设立和规范
二、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活动的监管和法律责任
第五节 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
第三章 新闻、广告等各类信息的发布
第一节 重大新闻的发布与新闻发布会制度的建立
一、重大政务新闻的发布与报道
二、新闻发布会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特殊新闻与信息的发布与报道
一、灾害新闻与气象信息的发布与报道
二、证券信息和新闻的发布与报道
第三节 境外新闻在境内的发布与境外报刊的进口
一、境外新闻在境内的发布
二、境外报刊的进口发行
第四节 广告的发布及其规范
一、广告与广告立法
二、广告发布的原则及行为准则
三、广告发布的管理与监督
四、媒体广告经营的规制
第四章 新闻传播与维护国家安全
第一节 维护国家安全与禁载规定
一、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二、国际公约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禁载规定
三、外国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禁载规定
四、中国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禁载规定
第二节 禁止传播煽动危害国家的内容
一、《刑法》中关于煽动罪的规定与法律责任
二、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中涉及“煽动罪”的规定
三、严格区分批评建议与煽动性诽谤
第三节 禁止传播泄露国家秘密的内容
一、国家秘密及其范围
二、泄露国家秘密罪及其法律责任
三、新闻传播媒体的保密制度及新闻传播泄密的法律责任
四、新闻传播媒体的保密范围
五、信息公开和保守国家秘密的平衡
第五章 新闻传播与维护公序良俗
第一节 维护公序良俗与禁载规定
一、维护公序良俗是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
二、国际公约有关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禁载规定
三、外国有关维护公序良俗的禁载规定
四、中国有关维护公序良俗的禁载规定
第二节 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的内容
一、淫秽色情出版物的认定标准
二、传播淫秽色情内容的法律制裁
第三节 禁止传播邪教、暴力和其他危害社会的内容
一、禁止传播、宣扬邪教
二、禁止传播凶杀暴力和封建迷信的内容
三、禁止教唆他人自杀
第四节 禁止传播、宣扬种族歧视和破坏民族团结
一、中国有关民族政策与法律规定
二、国际公约中有关民族问题的规定
三、对宣扬种族歧视罪的认定与处罚
第六章 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
第一节 新闻权利的享用
一、新闻对现代人生活的全面介入
二、新闻权利的享用
第二节 舆论监督和新闻侵权的发生
一、舆论监督
二、新闻侵权的发生
第三节 新闻侵权的特点与四个构成要件
一、新闻侵权的特点
二、新闻侵权的四个构成要件
第四节 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与预防
一、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
二、新闻侵权的预防
第七章 传媒监督与司法公正
第一节 传媒与司法的关系
一、传媒与司法的一致性与矛盾性
二、传媒监督司法的重要性
第二节 谨防媒介审判
一、媒介审判及其表现
二、媒介审判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 传媒如何监督司法
一、传媒监督司法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二、切实做好司法审判的报道
第八章 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新闻传播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经济条件
二、思想条件
三、政治条件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发展
一、英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发展
二、美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大陆法系国家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发展
一、法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发展
二、日本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 旧中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发展
二、中华民国时期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发展
第五节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发展
一、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新闻传播法制的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后新闻传播法制的曲折发展
三、改革开放后新闻传播法制建设的日趋完善
四、中国新闻传播法制发展的展望
下篇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
第九章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道德与职业道德
一、道德的概念与特点
二、道德建设需要确立正确的道德理念
三、人类普遍道德精神在职业领域的体现——职业道德
第二节 新闻传播职业化与新闻传播职业道德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职业化与现代新闻传播的职业特征
二、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及其调节 对象
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特点
四、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生态与专业精神的重构
第三节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
一、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二、营造社会公信力,提高传播效率
三、加强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建设对社会道德具有提升和示范作用
第四节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与新闻传播法规的关系
一、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与新闻传播法规的共同点
二、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与新闻传播法规的区别
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与新闻传播法规的相互作用
第十章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概说
第一节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及其基本原则
一、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及其一般结构
二、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与特征
第二节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概要
一、从新闻自由到社会责任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三节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主要规范概要
一、新闻要真实、客观与公正
二、清正廉洁,以正当方式从事本职工作
三、自觉遵守法律,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合法权利
四、提倡公平竞争,加强协作与交流
五、同情弱者,注意保护少年儿童等易受伤害者
第十一章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解读
第一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明确“三个统一”的理念
二、保障人民群众的四种权利
第二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为改革开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
二、自觉抵制低俗有害的内容
三、舆论监督着眼于问题的解决
四、及时准确报道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节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一、坚持新闻真实性须遵循的思想路线
二、防止新闻失实的对策和路径
第四节 发扬优良作风
一、注重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深入基层群众,了解社情民意
三、保证清正廉洁,坚决抵制以权谋私
四、尊重新闻同行,反对不正当竞争
五、严格实行“两个分开”,划清新闻报道与广告的界限
第五节 坚持改革创新
一、创新观念、创新内容
二、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
三、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六节 遵守法纪
一、遵守法纪的道德意义
二、遵守法纪的主要内容
第七节 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一、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者的一项重要职责
二、沟通了解是新闻同行国际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第十二章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境界的涵养
第一节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境界
一、道德境界与职业道德境界
二、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境界
第二节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评价
一、道德评价及其作用
二、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特征
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与类型
第三节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教育
一、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
二、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第十三章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及其建设
一、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二、社会责任论的提出与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建设的加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初步实践
一、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历史来源与理论基础
二、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建设的初步实践
第三节 中国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近代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建设
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建设
三、社会主义中国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建设
第四节 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道德的建设
一、国外网络传播道德建设
二、中国网络传播道德建设
补编 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法制与伦理概述
第十四章 香港、澳门地区新闻传播法制与伦理概述
第一节 香港地区新闻法规与伦理综述
一、香港地区新闻法规与伦理的历史与现状
二、新闻出版规管机制:淫亵物品申裁处
三、违规案例及法庭判例
四、广播条例及裁决案例
五、新闻伦理制约机制
第二节 澳门地区新闻法规与伦理综述
一、澳门地区新闻法规与伦理的历史与现状
二、《出版法》
三、《澳门视听广播法》
四、修订《出版法》
第三节 港澳地区新闻法规与伦理机制比较
第十五章 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法制与伦理概述
第一节 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与现状
一、概述
二、1988年“戒严法”解除
三、1993年“有线电视法”公布
四、1999年“出版法”废除
五、2004年“通讯传播基本法”公布
第二节 台湾地区新闻传播伦理的历史与现状
一、概述
二、新闻事实与新闻伦理
三、新闻采访与新闻伦理
四、披露隐私与新闻伦理
五、有偿新闻与新闻伦理
六、舆论公审与新闻伦理
七、新闻娱乐化与新闻伦理
精彩书摘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三版)》:
为了使新闻发布会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严格控制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刹住由新闻发布会引发的一些不良风气,国务院办公厅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多次颁发有关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的管理工作的通知。如1988年7月30日发布的《关于严格控制新闻发布会和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1992年5月29日发布的《关于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问题的通知》、1993年8月8日发布的《关于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问题的补充通知》。根据上述通知的精神和中国新闻发布会的现实情况,新闻出版署于1993年9月8日颁发《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登记暂行办法》。这些法规、文件的颁行,使中国新闻发布会制度趋向完善。
根据有关新闻发布会制度的规定,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实行登记与审核制度。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可自行决定,抄报新闻出版署备案;北京市所属单位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批件抄报新闻出版署;国务院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所属单位,以及企事业、群众团体和个人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应先分别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审核批准.然后持审核同意的批件到新闻出版署办理登记手续。办理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的登记手续,举办者须在举办日期的7日前到登记机关提出书面申请。新闻发布会涉及对外宣传,需邀请外国及港、澳、台新闻机构的记者或驻华使馆人员参加的,应由新闻出版署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同审核同意后方可办理登记手续。举办新闻发布会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违反《通知》的有关规定。应登记而未按规定登记的新闻发布会,不得在北京举行,违者由有关部门追究举办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应登记未按规定登记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新闻单位不予采访,不予报道。
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应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为主。一般企业开业、产品上市等商业活动不宜举办新闻发布会。要严格遵守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凡涉及物质产品、科技成果、技术专利等内容的新闻发布会,登记时应提供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上质量、监督、检验、专利等主要部门的认定书或证明书。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泄露党和国家的机密。举办新闻发布会,还要贯彻节俭精神。新闻发布会的规模要适当,要讲求实效,不得以任何名义向记者和新闻单位赠送礼金、有价证券。
尽管中国从1983年就已着手开始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新闻发布会并没有引起各界重视。随着中国加入WTO,政府对信息发布的内容扩大,媒体对信息报道权限要求加大,公众对政务信息知情权要求增大。2003年的“非典”等突发事件,加速了中国新闻发布制度改革的步伐。2003年1月9日,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北京市局级以上单位都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之后,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开始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和日常化。2006年9月,国务院70个部门、31个省区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首次在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作了明确规定,而举行新闻发布会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渠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为适应这种形势,各种各样的新闻发布会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兴起。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后,作为中国政府对外宣传的最高机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震后不到24小时即举办新闻发布会,开创中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的最高效率。此后连续18天举行20场新闻发布会,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闻发布会之最。之后的2008年8月至9月,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新闻发言人亮相,举行了上百场涵盖北京奥运和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新闻发布会。
据统计,不包括北京奥运会期间举办的300多场新闻发布活动,2008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三个层次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的总数已达1587场,大大超过了往年。单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举办了83场新闻发布会,是历史上数量最多的一年。
关于新闻发布会的类型,常见的主要有以下6种:例行新闻发布会、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重大活动新闻发布会、宣告性新闻发布会、首脑新闻发布会和网络新闻发布会。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