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哲学伦理角度看待爱国行为?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7-24
手机版

  根据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人类的阶段分为:独居→聚居→阶级分化出现政权→锁定人群形成国家

  初始阶段:独居。人在原始独居状态时,是什么幺蛾子都没有的,人与人之间没有联系,也就没有人性的善恶。

  第二阶段:聚居。一旦进入聚居的社会状态,人就有了攀比、掠夺、剥削等。为了维护治安、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人民群众就自发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也就是法律法规的前身。

  第三阶段:阶级分化,形成政权。这是聚居后自然而然出现的,一部分人会靠武力、金钱等手段凌驾于其他人之上,成为统治阶级,也就是广义上的“政权”,有支配这片土地和人民的能力。

  第四阶段:锁定人群,形成国家。国家是什么?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愿意听从统治阶级的指挥,用自己的付出(如徭役、赋税,也就是义务)换取政府的保护(如法律、法规,也就是权利),这需要互惠互利。因此,光有政权和领土是没有用的。

  国家的核心是人,而人长着腿,是流动的。这一点《孟子》已经说的很透彻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王无罪岁,则天下斯民至焉。

  这种流动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一天都存在着,只不过在乱世特别明显。比如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魏国人对自己的君主不满意,他可以跑到秦国去定居、做官、经商等(张仪、公孙衍就是这么干的)。

  因此,要说“爱国行为”,首先得整明白,什么是爱国?

  爱国,爱的是这个“政权”?还是这里的土地和人?

  要说爱的是政权,那历史上所有的起义军、开国君主都是不爱国的。一一但你能说陈胜吴广不爱国、唐宗宋祖不爱国、朱元璋孙中山不爱国吗?这明显不太对劲。

  要说爱的是土地和人,那一切就合理多了。一一由于文化的浸染,人会对这片土地产生联结与眷恋,对这里的人产生亲切感与保护欲,这种“感觉”就是爱国。

  所以,同一片土地上,因为见不得人民水深火热、而发动起义推翻政权的陈胜吴广、唐宗宋祖不是不爱国;因为见不得人民水深火热、而奋起抵抗他国入侵的宋末抗金/辽之士、明末抗清之士、民国抗日之士也不是不爱国。

  武则天曾说过:“老百姓根本不在乎谁来当皇帝,只要日子过得好就行。”一一绝对是真理。

  当人已经生活不下去的时候,即使外族入侵,都不一定会抵抗。比如,明末甚至有很多城市打开城门迎接清军、清末甚至有很多城市打开城门迎接八国联军。

  所以,从哲学的角度上、从国家形成的起源上,从来都是“有家才有国”的。

  关于评论区的讨论(先列在这,目测这个回答下杠精不会少。欢迎点赞评论收藏转发,也欢迎戳付费咨询哦。)

  1.有人说:“没有祖国你什么都不是”

  (感谢评论区提醒,原来这话出自纳粹宣传部)

  我不明白说这话的人是被洗脑了、还是逻辑思维能力太差了。

  站在哲学的角度,所谓的“祖国”只是一个“国籍”,不是一个人的定义,人首先是人。我想上文已经说的已经很明白了,理解能力有限的那些人我也没办法了,杠就是你对。

  2.就上面孟子和武则天的话,举个例子。

  考虑一下:现在有这么三个国家。国家A:经济发达,社会福利好,看病不要钱,住房价格适中,教育资源丰富,工人时薪高且不加班。国家B:经济一般,社会福利一般,看病贵,住房更贵,教育资源有限,工人时薪一般且常常加班国家C:经济贫瘠,社会福利没有,看病天价,住房天价,教育资源贫乏穷人上不起学,工人时薪非常低但天天加班

  问题来了:

  (1)如果人口可以流动(自由流动或偷渡),你猜国家C的人会不会往国家AB跑,国家A的人又会不会往国家BC跑?国家C的人跑到国家AB 是因为不爱国吗?国家A的人不跑到国家BC是因为爱国吗?

  (2)如果国家A侵略国家B,最终目的是榨干国家B,让国家B边给自己上供边逐渐没落到国家C水平,你猜国家B的人会奋起反抗吗?奋起反抗是因为爱国吗?反之,如果国家A的最终目的是同化国家B,让国家B的人给自己上税并达到国家A的水平,你猜国家B的人会奋起反抗吗?不反抗是因为不爱国吗?

  因此,对国家来说人最重要,对人来说生活最重要。

上一篇:继《晚娘》之后又一部大尺度电影来了
下一篇:猥亵未成年人是犯法的!连亲生父亲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