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人格心理学》学习笔记二十七——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下)
第六编 人格特质理论
第一章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第二节 理论观点
四、人格动力
1、倾向于动机、风格。
所有倾向都具有动机倾向,但力量强度却有所差别。奥尔波特将个体倾向中,最强烈的部分称为动机倾向,不太强烈的部分称为风格倾向。动机倾向激发个体行为,风格倾向表征着个体的独特性。
2、动机理论。
奥尔波特认为,个体的人格,既可以是反应性的,也可以是前摄性的。前者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个体主要受缓解紧张和恢复平衡状态的需要驱使;后者主动塑造环境,并使环境对他们做出反应,个体主要受追求紧张与打破平衡状态的需要驱使。
适应环境与改造环境,是个体反应的两大主题。一个健康的个体,一定会以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方式作用于他们周围的环境,而不单单是周围环境的适应者。
奥尔波特提出了,完备的动机理论的四条标准、与机能自主的重要概念。
(1)完备的动机理论的四条标准。
①动机的当前性。
个体行为不由过去早期经验所决定,只有当前的动机才能解释现实的行为。
②动机的多元性。
奥尔波特反对将所有人的动机,还原为一种或者有限几种驱力,如弗洛伊德的本能论、阿德勒追求卓越的假说、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的最终动机等。他认为,动机的种类是如此广泛,以至于难以发现普遍地共同特性。
③动机的认知特征。
要了解个体的动机,最重要的是了解他的意图和计划。健康的个体把生活指向未来,未来的理想或目标指引着个体行动。
笔记:奥尔波特认为,人的动机的影响素中,未来目标大于过去经验。
④动机的具体性。
心理学家没有必要将一个明显的、具体的、特别的动机,上升为隐蔽的、抽象的、概括性的动机。
例如,一个人踢足球,仅仅是因为对足球运动的兴趣,精神分析将其归因为被压抑性能量的升华,是荒谬的。
(2)机能自主。
人类的有些动机(并非全部),在机能上是独立于行为起源的原始动机的。如果一种动机在机能上是自主的,那么他本身就是对行为的解释,人们无须在其之外去查探隐蔽的动机,或者追根溯源去寻找最初的原因。
例如,如果攻击是一种技能自主动机,那么施虐者的行为就无须追溯到童年时期的创伤经验或者惩罚经验,攻击特质本身那就是攻击行为最好的、最直接的解释。
①持续机能自主。
指先前经验对之后行为的持续影响,即个体未完成的任务会诱发个体继续完成的动机。
②统我技能自主。
是较为高级的心里过程,是由兴趣、爱好、态度、生活方式等高级过程组成的自主系统,指的是那些与统我有关的自我维持的动机。
技能自主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人类动机。
五、人格发展
1、躯体我的感觉阶段。
15个月左右时,婴儿逐渐认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能够将自己的躯体与外部事物区分开来。
2、自我认同感阶段。
2岁左右时,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作为一个单独的人的持续同一,即认识到自我在时间上的延续性。
奥尔波特认为,自我认同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自己的名字,一旦儿童学会了自己的名字,并能认识到名字的性质和意义,也就形成了自我认同感。因此,个体的名字是自我认同感的重要支撑点。
随着个体人格的发展,自我认同的内容逐渐丰富,到了青春期,个体主要的发展任务就是建立更丰富的自我同一感,否则就会产生同一感混乱。
3、自尊感阶段。
3岁左右时,儿童希望独立去做事、去探索,满足好奇心,从中体验到自豪与自尊。
4、自我拓展感阶段。
4岁左右时,儿童将自我概念由自身扩展到外部事物。他们不仅会认为自己的身体属于自己,而且玩具、宠物、文具、房间也是属于自己的。
5、自我意象感阶段。
4岁到6岁左右时,儿童可以根据头脑中的自我意象来行事与评价。奥尔波特认为自我意象有两种成分:要求儿童所扮演角色的习得性期待、与儿童所寻求的未来抱负。
6、自我理智调试感阶段。
6岁到12岁左右时,儿童开始学会理性地解决问题,他们喜欢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检验自己的技能。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智能和技能来思考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达到自我与环境的有效互动,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7、统我追求阶段。
青春期,个人的未来理想出现了,对同一性探索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生活目的的确定。这种探索的意义是,人生第一次关注未来,关注长远的目标和理想。
8、知者自我显露阶段。
成年期,正常成熟的成年人,具有机能自主性,不依赖于童年的动机,自我达到了统合,他们理智地把握现在,有意识地去创造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上述自我统一体八个阶段中,任何一个阶段的挫折和失败,都会削弱下一阶段的出现,并阻碍它们协调地整合进自我统一体中。
虽然统我中的不同部分,产生于不同阶段,但一旦该成分发展起来,就会与其他成分相互作用并持续发展。
六、人格成因
1、遗传。
遗传是人格的基础。
2、学习过程。
人格的发展过程基本是学习的过程。人格的发展可以看成分化与整合的过程,不但需要刺激——反应学习原理,也需要认知学习、顿悟、认同、模仿等参与学习。
3、无意识基础。
奥尔波特认同弗洛伊德对自我防御机制的描述,正常人会创造性地使用这些防御机制。
4、文化、情境和角色。
人格是一个系统,它根植于外部结构、和与之相互作用的内部结构。在人格发展中,要考虑到内外结构的有机融合。
5、动机的发展与转化。
动机不是不变的,它是发展变化的。人们经常把成年人的某种行为追溯到他的人生早期,但成年人的行为与早期行为并不一定处于相同的动机。
6、认知与人格。
奥尔波特认为,所有的动机都是认知与感情的混合,动机源于认知与情感趋向,这些趋向指引着我们对个人世界的知觉、想象与判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认知风格。
在某种程度上,文化影响了这种风格,使人们的思想与行为趋向一致。但最终,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文化与自己的存在统合起来。成熟、健康的人格的重要标志,就是宽容、自信、灵活的认知方式。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合理研究人格的方法
奥尔波特视人格为独特的、复杂的动力系统。要了解人格的全貌,尤其是每一个个体的独特人格结构,但用一种方法,仅对其一两个侧面进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人格研究必须采用合理的方法。即必须在客管系统地观察研究对象的基础上,运用高信效度的评鉴程序搜集资料,并对结果的意义加以解释。
二、人格研究的侧重点
1、一般规律研究法和特殊规律研究法。
一般规律研究法,试图在普遍意义上理解人的行为和人格,了解群体中,某一人格特点的分布,以及个体这一人格特征在群体中的位置。
特殊规律研究法,是为了了解某个特定个体的行为,以理解特性个体的机能为主要目标,研究人格的特殊规律。
2、个人档案技术。
第四节 理论应用
一、健康、成熟人格的标准
奥尔波特是第一个,研究成熟的、正常的成人,而不是研究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理论家。
1、具有自我扩展的能力。
2、能与他人建立温暖的相互关系。
3、情绪安定和自我接纳。
4、具有实际的现实知觉。
5、对自身具有客观的了解。
6、具有统一整合的人生观。
二、价值观研究量表
笔记:奥尔波特的理论重点:
1、人性观:
①不赞成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和行为主义的机械论。
②认为人格是不断发展的,人可以主动选择人生方向。
③认为人受未来目标的影响,大于受过去经验的影响。
2、个人倾向:首要倾向、中心倾向、次要倾向。
3、完备的动机理论的四条标准:动机的当前性、多元性、认知特征、具体性。
(认知特征:未来目标 > 过去经验)
4、机能自主:持续机能自主、统我机能自主。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