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爱从微信获新闻,10岁前儿童触网比例达72%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7-21
手机版

  9月10日,《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总体普及率高达98.1%,10岁之前触网的比例高达72.0%。

  上网可促进学习但也有负面影响

  报告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等单位2017年底对全国100所中小学校和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场所进行的抽样调查,涉及青少年网络使用、网络认知、网络技能、网上交往、手机上网、网络热点应用、网络素养、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网络阅读、阅读实践等焦点问题。这也是上述机构推出的第4本报告。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总体普及率高达98.1%,10岁之前触网的比例高达到72.0%,比2010年的55.9%显著增加。其中,2017年底7岁(学龄前)触网比例达到27.9%。

  报告称,上网对未成年人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促进,但也有负面影响。调查显示,52.4%的未成年人普遍认为互联网对自己的学习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并且未成年人的学习成绩和他们的网络学习行为呈现正相关,这说明互联网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未成年人在获取知识、吸收知识、提升应用技能等方面提升学习效率。但是,过度上网挤占了未成年人线下课堂的学习时间,调查显示,超过90%的未成年人会使用手机上网,大约有28.8%的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课堂上课或者课间作业)用手机上网,且其手机处于待机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降低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影响了实际课堂学习的效果。

  微信成未成年人获取新闻第一渠道

  报告显示,未成年人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正在全面更新,微信超过电视成为未成年人第一新闻获取渠道。2017年被调查未成年人总体的微信使用率高达84.6%(而2014年的比例仅为49.3%,2013年47.5%),其中通过微信获取新闻信息的比例为49.2%,超过电视的45.1%,成为未成年人获取新闻信息的第一渠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说,从社科院舆情调查实验室2013-2017年的我国城市居民媒介接触状况调查看,我国18岁以上城市居民的首要新闻获取渠道仍是电视。

  报告指出,未成年人对微信和QQ这两个社交工具的使用表现出不同偏好。自2006年的调查开始,十年来,QQ一直是未成年人最依赖的平台,QQ聊天、QQ游戏、QQ空间等等一直在未成年人中有非常高的使用比例。而在2017年的调查中,出现了一些变化。整体上未成年人更多还是用QQ,比用微信的比例高出26个白分点。但是,小学生群体较中学生更多使用微信。可见,微信已经开始在低龄未成年人中间养成了习惯和依赖。

  就未成年人微信使用来看,2013-2017年的调查显示,发语音、朋友圈和群聊是未成年人使用微信的主要方面。然而,微信支付在未成年人中悄然兴起,2017年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加,未成年人微信支付比例成倍增加。

  亲子关系影响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

  报告认为,父母与孩子在互联网的使用上互相影响,不断互动,是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重要特征。过去,父母对于孩子使用互联网更多的是担心,担心影响学习是第一位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父母开始通过一定的监督和管理来支持孩子上网,进而出现了父母上网需要经常向孩子请教的“后喻文化”现象。随着更年青一代成为父母,父母又成为孩子上网技术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与孩子在互联网运用方面形成较为良性的互动,父母对孩子的上网指导和管理更为普遍。2017年调查显示,七成多父母教过自己孩子上网的知识或技能,而未成年人向家长传授上网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也逐渐增多。

  报告还认为,亲子关系一定程度影响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使用。2017年调查显示,与父母感情不好的未成年人使用自己手机上网比例为48.1%,与比父母感情好的孩子高出近10个百分点(39.0%);而与父母感情好的孩子用家人手机上网的比例高于与父母感情不好的孩子。在台式机上网方面也能看出父母关系影响其选择上网地点,与父母感情好的未成年人多选择在家里上网,而感情不好的未成年人多选择在学校和网吧。另外,与父母感情不好的未成年人单次上网时间更长,尤其是上网持续超过5个小时以上的比例高达25%,明显高于与父母感情相对较好的孩子。

上一篇:“来自星星的你”翻拍,男主与赵丽颖合作多次没红,却被吴昕带红
下一篇:一起全面保护未成年继承人权益的成功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