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风起长林,看似《琅琊榜》的续集,实乃前传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7-13
手机版

  原标题:风起长林,看似《琅琊榜》的续集,实乃前传

  001:战争与权斗,梁朝永无休止的风

  作为一个王朝,一个国家,梁朝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是对外开疆拓土,第二是对内巩固政权。所以无论谁来做梁朝的皇帝,主要都是要搞好两件事,第一是训练一支劲旅,确保所有对外战争的胜利,第二是选一班子治世能臣,和自己一起管好国家。

  简单地说,战争和权斗,是梁朝永恒的主题,只要这个政权还存在,就永远不会停止。

  好皇帝不能制止战争和权斗,但能够警惕,处理好战争和权斗的关系,令国家在斗争中稳步发展壮大;而坏皇帝,往往处理不好战争和权斗的关系,让战争和权斗的烈火烧到自身,甚至玩火自焚。

  至于那个皇帝的私德如何,其实并不会直接影响一个王朝的生死存亡,不信看看历代所谓开国明君,私德往往比亡国之君还要坏。

  002:赤焰与长林

  历史总是惊人地类似,几十年前发生在梅岭的往事,差点就又在甘州重演。

  功勋赫赫的长林军,遭遇到与赤焰军相似的处境,外有战斗力强劲的大渝,内有梁朝的朝臣和内奸作祟,非要将长林军置于死地。

  长林比赤焰幸运的是,新梁帝不像他爷爷那样暴虐,坚决地支持长林王,才没有让长林蹈赤焰之覆辙。

  外表看起来很软弱的新梁帝,其实也是个权术高手,他一边对长林王表现出亲切与支持,一边却悄然将荀白水这样的长林反对势力提拔到了首辅位置,对长林形成强力制衡。

  这与当年他爷爷提拔谢玉,制衡赤焰军,是异曲而同工。

  长林王比林燮情商高,知道与皇帝必须亲密无间,肝胆相照,并可以为了皇帝忍辱负重,这是皇帝信任长林军的根本原因。如果长林王也不知进退,他很有可能变成第二个林燮。

  003:荀白水和谢玉

  我很赞同《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的忠臣奸臣之说。一个臣子做忠臣还是为奸臣,常常并不是其主观意志所能决定的,很大程度上是看你背后的势力需要你做什么。

  荀白水和谢玉,都是皇帝为了制衡强臣,而着意培养的新势力,我们并不能因为他们时常站在长林和赤焰的对立面,就简单将他们归类到奸臣行列。

  未雨绸缪,制衡所有可能威胁皇权的势力,本来就是做皇帝的基本素质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制衡势力有可能做一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事情,危害国家,但若因此就不培养制衡势力,坐由赤焰或长林继续壮大,就有可能给国家造成更大的危害。

  退一万步说,即使林燮和萧庭生对皇帝忠心不二,但谁敢保证他们同样对主帅忠心不二的部下,不会逼着他们黄袍加身呢?

  至于荀白水和谢玉们私德有亏,做过一些缺德事情,皇帝即使知道也不一定追究,相反还会觉得他们更加可靠。

  荀白水和谢玉犯了错误,皇帝可以责骂处罚,而萧庭生和林燮如果有错,皇帝会投鼠忌器。

  在皇帝眼中,有把柄的奸臣,往往要比没有把柄的忠臣可靠的多。

  004:濮阳缨和秦般若

  大国梁朝的崛起,建立在滑族和夜秦等小国国破人亡的基础之上。和梁朝国土一起增加的,还有仇人。

  在梁朝的历史书上,滑族人都很狡猾,夜秦人个个可恶,所以杀掉他们是不必质疑的政治正确。但一个悖论随之而生,那样狡猾可恶的异族人,是怎样被正义善良的梁朝灭亡的呢?

  答案揭晓,梁朝之所以能够消灭滑族和夜秦,是因为梁朝人更狡猾更可恶,只是他们在掌握修史之权后,将狡猾美化成了智慧,将可恶美化成了勇敢。

  濮阳缨和秦般若,就是那别国壮烈背后的影子。因为族人死的太惨太冤,他们的怨念也就分外强烈,扎根梁朝,以颠覆梁朝复国为志向------复国之事多是水中月镜中花,但颠覆梁朝的具体行为却可以认真实施。

  在梁朝人眼里,濮阳缨秦般若都是BK头子,但在他们本族人眼里,他们是朱元璋孙文。

  濮阳缨和秦般若瞄准梁朝的每一个破绽,意图破坏,成功的时候多,失败的时候少,但战术的胜利挡不住大势所趋,越成功反而离复国越远。复国之梦,终在他们百年之后,化为泡影。成功的朱元璋孙文如凤毛麟角,失败的濮阳缨秦般若枯骨如山。

  东海的墨淄候,滑国的璇玑公主,皆是一代人杰,但生错了时代,生错了国家,注定他们只能成为他们本民族小众的悲剧英雄。

  005:卓鼎风和段桐舟

  总有不甘寂寞的江湖高手,出现在庙堂的权斗之中,同样是功成名就的少,身败名裂的多。

  他们为虎作伥,在黑夜之中飞檐走壁,取人性命如割稻草,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给权力折节的武林高手,说到底都是高官显贵的白手套,夜壶,鹰犬,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就会被弃之如敝屣,甚至因为掌握太多机密,而被杀人灭口,祸及家人。

  琅琊榜上多才俊,何必无端做小人?

  006:萧平旌和梅长苏

  被皇权排斥的长林军,最后还是被分化瓦解,和赤焰军一样消亡。

  但莱阳王的出现,却让皇帝冤屈忠臣的报应来的更早,让荀皇后和小皇帝遭到了“现世报”,也让萧平旌比梅长苏更早登上了历史舞台。

  小长林王一声号令,天下旧部齐聚金陵勤王,扫平莱阳叛逆,扶保小皇帝萧元时,又书写了长林军历史上的辉煌一笔。

  但这样的辉煌,其实非常尴尬。因为刚刚遭受萧元启逼宫,母后自杀的小皇帝,虽然靠长林军旧部复位,却在心里深深地害怕长林军,比当年荀皇后和荀白水对长林军还要忌惮。

  天下兵马,不听皇帝号令,却都听命于长林王,这还了得?天下万民,不知有皇帝,而都景仰长林王威名,这还了得?

  长林军到底是大梁之军,还是他萧平旌之军?

  从萧元时看萧平旌的眼神之中,我能感觉到当年他爷爷看林燮的眼神,他爸爸看萧庭生的眼神,历史在重演,而萧平旌还不具备老年长林王那样与叔皇修复好关系的能力,不具备中年梅长苏那样防制小人暗害的心机。

  像梅长苏与萧景琰那样的君臣恩遇,已经是大梁朝的孤篇。

  而这样的孤篇能够以情义始,以情义终,是因为梅长苏身体不好,客观上不能与武靖帝同朝理政,一起打下天下而自己功成身退,让武靖帝在梅长苏身上落下一辈子难以弥补的愧疚。

  如果梅长苏身体康健,一辈子出将入相,那段君臣恩遇至少是不会那样完美的。

  就算梅长苏多智近妖,神机妙算,也休想逃过梁朝权斗如来佛的手掌心,只怕机深祸也深,能不能善终都是未知之数。

  真正难的是老长林王萧庭生,一辈子战战兢兢,既要对外克敌制胜,还得对内防止小人暗害,争取皇帝的绝对信任,几十年如一日活的如履薄冰,那才是天下第一难事。

  责任编辑:

上一篇:琅琊榜:飞流和梅长苏的特殊关系,蔺晨最清楚
下一篇:北京市居住证明起可申领 办理它你需要知道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