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特殊护理服务范文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7-11
手机版

  护士特殊护理服务篇1

  关键词 社区护士 素质 知识 能力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65

  丰富的知识

  临床护理知识:护理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社区护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在社区内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来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工作,并提供相关的护理服务。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是学习和掌握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尤其是做好社区服务的必备基础。因此,社区护士只有全面掌握基本的内、外、妇、儿等专业患者的临床护理知识,才能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社区护理的特殊知识。

  社区护理特殊知识:社区护理主要是在社区内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等工作。工作范围较广,社区护士要扮演着多种角色,因此,社区护士除掌握一般护理基础知识外,必须还要掌握社区护理的一些特殊知识,如流行病学、预防医学、人文社会学、法律、医疗保险、心理学、健康教育等。社区护理服务要求护士是全科护士,既能从事临床护理,又能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疫等工作,做到医学知识要懂,护理知识要精,相关知识要博。

  全面的能力

  临床护理能力:能力是知识、技能和态度外在的行为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能否胜任相应工作的重要条件。社区护士在工作中承担着社区患者的一些治疗和护理工作,因此要求社区护士必须掌握护理十大技术操作能力、各种管道的护理能力、临床各科常见病的护理能力等。临床护理能力是发展社区护理特殊能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社区护理特殊能力,具有较大的优势,很容易把两种能力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实施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特殊能力:①独立工作能力:独立性是社区护理工作的一大特点,也是社区护士角色成功转变的关键。在临床上患者接受心电图、B 超、X线及各种电子治疗仪等检查时,均分别由医生、护理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负责,各种检查结果的判断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均由医生负责,护理工作也由不同的护士共同完成。而在社区由于分工不能过细,经常是一个护士要单独处理很多的事情,因此社区护士必须要不断学习各种护理知识,做到能够独立评估、诊断、处理个体、家庭以及社区的健康问题,使之具备独立的工作能力。②沟通协调能力:社区护士的工作,就是和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部门打交道,为了提高整个社区人群的健康,因此社区护士需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和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的交流,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保证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资料表明,服务对象对护士角色强调最多的是沟通交流方面,他们期望护士能有更多的时间和他们交流、听他们倾诉,使之觉得自己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被当作一个人来看。可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对社区的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③组织管理能力:社区护士作为健康的倡导者、教育者和咨询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一些促进社区保健的有关活动,因此,在开展这些活动前,社区护士必须要作出周密的计划,应用组织和管理能力的计划运作,在时间安排、人员组织、资金筹集、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才能,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④健康宣教和康复训练能力:健康宣教是社区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护士要清楚、准确无误地给人们讲解必要的健康知识,改变其对健康的态度和行为,帮助人们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由于很多病人出院后,回到社区进行康复治疗,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所以社区护士要掌握一定的康复训练能力,能够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⑤应急处理能力:由于社区护理服务人群的复杂性,社区护士在工作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如突发的创伤、火灾、中毒等意外事件和其他急诊抢救。因此,社区护士在平时工作中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遇事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挽救生命。⑥防护能力:社区护士经常要走家串户,为每个家庭提供各种护理服务,因此护士的人身安全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必须要学会自我防范的能力。此外,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特殊性,社区护理比医院护理具有更大的医疗纠纷风险,所以社区护士外出服务,一定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思维,工作中要沉着冷静,坦然应对,明确职责权限,要尊重服务对象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察觉有危险时,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自我防护。⑦学习提升能力:我国社区护理起步晚,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为此社区护士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要掌握并学会将社区不同居民的信息资料输入电脑,随时为社区居民提供系列、综合性的服务,尽量提升护士自身的能力水平,满足人群的服务需求。

  高尚的职业道德

  护士的基本职责是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其工作性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和服务性,工作内容琐碎和繁杂,所以作为一名社区护士,必须热爱自己的护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品质和奉献精神,要以人为本,时刻关心患者,要做到对病人及时观察病情和准确处置。因此,高尚的职业道德是社区护士首先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实现自我保护的关键。

  健康的身心

  健康的体魄是延续生命、进行工作的最基本条件。社区护士在提供服务时常要走街串巷,还要完成一些繁重的医疗保健服务,所以如果护士没有健康的体魄和自身不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就不能对各种问题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指导以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也就不能更好地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我们知道,人的身体健康影响着心理的健康,为此社区护士一定要保持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以及较强的自控能力,通过各种措施解决社区居民的卫生健康问题,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Pearson,C.L.Care,W.D.Meeting the continued education needs of ruralnurses in role transition.Journal of ContinuingNursing Education,2002,33(4):174-179.

  2 Arthur,D,Pang,S.Wong,T.The effect of technology on the caring attributes of an international sample of nurses.Int J Nurs Stud,2001,38:37-43.

  3 Musk,A.Proficiency with technology and the expression of caring:can we reconcile these polarized views?Int J Human Caring,2004,8(2):13-20.

  4 Carter,K.F.Fournier,M.Grover,S.etal.Innovationsincommunity-basednursing education:Transitioningfaculty.JournalofProfessionalNursing,2005,21(3):167-1,74.

  5 Zurmehly,J.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preparation,autonomy,critical thinking,and job satisfaction.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2004,Walden University,Minneapolis,MN.

  6 Milburn,M.et al.Nursing care that patient value.Br J Nurs,1995,4(18):1094-1098.

  7 Williams,A.Irurita,V.F.Therapeuticandnon-therapeuticinterpersonal interations:the patients,perspective.J Clin Nurs,2004,13:806-15.

  8 王育珊,钟华荪,邝星弛,等.广州地区老年人社区护理的实施.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182.

  护士特殊护理服务篇2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43-01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是医疗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我科自2006年开始实施病房责任护士制度,经过三年多的实践,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科学的病房责任护理管理体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方法

  1.1 病房责任护士的分配与实施

  1.1.1 护士长根据科室护士人数与科室床位数之比,按排每位护士负责3-4个病位(病房:因为我科室多为单间病房)的管理,病情危重的患者由高年资护士负责。并要求每位护士将自已的服务用语,连同护士的照片一起贴到分管的病房。使患者及家属能很快记住自已是病房责任护士。

  1.1.2 病房责任护士的主要职能 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一条龙全程优质服务护理。因为我科室住院患者多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患有多系统疾病,大部分日常活动能力有缺陷,多由保姆陪护。保姆护理经验少,对患者了解少,与患者的亲情少。就要求病房责任护士对患者要有全面了解,做到患者基本情况十知道,病情九了解,护理中七勤(勤看望,勤观察,勤沟通,勤评估,勤诊断,勤落实,勤交待)。对患者或其陪护从用药、饮食、安全、卫生特殊护理措施等全方位指导落实,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亲情。

  1.1.3 病房责任护士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要求病房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三天内与之见面,并使患者或陪护、家属知道自已是其责任护士,主要的作用是什么,对患者提供哪些帮助等。另外科室开展基础护理日,健康教育日等特殊服务日,在这些特殊时间内,要求责任护士主动到病房看望自已的病人,在基础护理日为患者落实剪指甲、刮胡子,联系理发,彻底整理床单位,清除病房内卫生死角等工作。健康教育日针对患者住院后的护理问题进行健康指导,用药指导,及流行病预防措施的宣教。对患者或家人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对患者的护理重点及难点向护士长报告,并向全科护士进行特殊交待,使大家都引起重视,以便使患者得到更周到、细致的服务,并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1.4 病房责任护士落实质量的反馈 由护士长对病房责任护士职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与评比。护士长根据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或抽查。其方法是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的反馈;患者整体护理状态,水平;对病区环境进行抽查等来了解责任护士的工作质量,对存在问题的护士进行谈话并指出其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法等。对负责任做的好的护士在周会上进行表扬,并号召大家向她学习。这样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

  1.1.5 病房责任护士的报酬 实施无报酬制度,因为每位护士都承担着病房责任护士的角色,只是分管的床位,或患者的病种不同,工作性质是一样的。所以不提倡劳动报酬之说。

  1.2 效果观察 比较实施病房责任护士制度前后,病区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医院护理部月查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为准,随机抽取20例患者进行调查,问卷表共设10个问题,总分100分,每项满分10分,依次递减2分,不满意为0分。总分得95分为满意,低于95分为不满意。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病房责任护士前后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由之前的89.7%,提升为95.8%。

  3 讨论

  3.1 增强了护士的护理服务意识,提高了患者的服务满意度 没实施病房责任制度之前,病情较轻的患者得到护理人员的关注较少,护士只是按等级护理进行查房,完成患者的基础治疗。实施病房责任护士制度后,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护士从生活到病情、治疗、护理全方位的关心和服务,所以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对168例出院患者电话随访调查显示:患者对病区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1]

  3.2 锻炼了护士的沟通能力,提升了其自我价值感 病房责任护士通过对患者护理问题的评估,诊断,收集资料,增加了护理的沟通交流检查评价机会,从而锻炼了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综合能力,提升了护士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2]

  3.3 提高了护理质量 通过病房责任护士制度,使护士主动服务、细节服务增强,提高了护士防范和识别患得护理风险意识的能力,减少了患者压疮发生率,预防了护理并发症。[1]

  参考文献

  [1] 石瑞君,夏义容.护理管理―主责护士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2009,1(26):56-57.

  护士特殊护理服务篇3

  【关键词】 特需病区;特需医疗;特色护理

  特需病区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应运而生的一个特殊病区,是医院为满足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特殊群体患者对医疗护理较高要求而专设的病区,并为这一群体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及护理。特需医疗服务是顺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组织形态的发展,伴随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医学高度进步的知识经济时代,充分利用医学及相关学科的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医疗服务形式[1]。特需病区属于医院的高级病房,特需医疗的发展离不开配套高档的硬件设施,但更离不开医疗行为为主题的内涵建设[2]。目前特需病区建设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对特需病区及其护理特色的研究,是加强特需病区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云浮市人民医院特需病区共有床位24张,自2002年8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了1867名住院患者,通过实施系统特色服务收到满意成效。

  1 特需病区的特点

  1.1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本院特需病区面对的人群包括各层次的领导干部、外宾、公司企业老总、海外侨胞等,文化素质普遍较普通病房患者高;且由于地域种族民族的差异,特需患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他们要求就医环境方便舒适,就医过程高效快捷,并能享受体现人文关怀的护理服务。

  1.2 病区应有较好的适合患者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如:宽敞、独立成套、清洁整齐的病房,可随时提供医疗监护设备、专家的随访,并考虑到患者的特殊要求,提供必要的包房和会客室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1.2.1 全科性综合病房 由于收治患者病种的多样性,包括血液、肾脏、消化、心血管内科、泌尿、颅脑、普外科、神经内外科、妇产科、小儿科、骨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等,医疗护理涉及多科室,具有综合性。

  1.2.2 全面的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努力满足患者和家属随时会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因为这些特殊群体有选择治疗医院的自由,对所患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比较注重个人治疗需要的特殊性和保健指导,在医院的选择上注重适合自己疾病治疗的医疗护理质量和特色服务。因此特殊病房的建设只有在医疗护理服务方面保持优良传统,并不断进取,努力创造新的特色,才能提高信誉,增强竞争力。

  2 特殊病区护理特色

  2.1 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根据护理对象的需求和特点,为护理对象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面的帮助和照护,以解决护理对象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达到恢复和增进健康的目标观和护理实践活动。特需病区的护理服务工作除了有一些常规的、共性的基本内容外、还应有各专科疾病的一些特殊的技术要求和一定的特色服务。要求护士在业务技术上下功夫,要严格认真贯彻医嘱,既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又要努力对患有不同病种的患者特殊的护理要求落实完成好,增强护理本身应有的实力,使患者对病房的全科护理建立起一种实实在在的信任感,提供全程、全方位护理。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要尽可能通过本院的护理服务让患者得到身心两方面优质护理,除了做好患者入院、特殊检查、手术前后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外,每位护士对所负责患者身心问题要了如指掌,不放过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使患者与病房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乐于接受治疗,增强治疗信心。护士应做到任劳任怨,冷静地对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情况,善于观察进行心理分析,耐心做好相关工作,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另外由于患者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担任着不同社会角色,对所患疾病有不同的认识,对医疗、护理水平有不同的需求,文化差别形成了人们在观念和意识上的区别,因此在护理服务中还应注重患者的社会性,注重多元文化在护理服务中的体现,以现代先进护理观和技术为指导,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贯彻整体护理思想,为患者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护理。

  2.2 专科护理 由于特需病房收住对象的特殊性,病种复杂多样性,且各专科无固定医生在病房内,有时患者病情来势凶险,时间紧迫,这无疑给护理服务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特需病区的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加强多元化护理的学习。根据科室人力资源安排低年资护士进行院内轮转及高年资护士院外学习,促进整个护理队伍各专科护理技能的提高。

  2.3 中医护理 随着中医学的研究在全球范围的兴起,中医护理也将引起各国护理界的高度重视。由于特需病房收住对象的特殊性,病种复杂多样性,将中医护理的理论融入现代护理理论也将成为特需病区护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从而促进特需护理的发展。

  3 体会

  特需病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扩大医院知名度,充分发挥医院现有资源的作用,提高办院效益,并为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特色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可延伸的空间,具有广阔前景。特色服务的形成主要依靠护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特色的形成是一代又一代护士长期探索和辛勤劳动的结果[3],只有不断提高护士素质,才能保持特色传统,并赋予时代内涵。病房的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加强对专业业务能力的培训学习,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要提倡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加强互相学习。特色服务的牢固确立还应依靠内部机制的改革。在病房内部要通过机制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形成有利于确保特色和创新的机制和人文氛围。面向二十一世纪,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对特需病房的需求将会日益增加,特需病房的建设应不断加强,在“特”字上多下功夫,尽快与国际接轨。

  总之,由于特需患者的特殊性,要求特需病房护士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要塑造一个优秀的护理团队,需要每个护理成员和管理者共同努力,在工作中不断修正自我。在护理管理中,管理者在提倡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护士对人文关怀的需要,做到以护士为中心,关心和信任护士[4],在现有人力资源的前提下,用人所长,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对新进人员,要严格把关和筛选,不断加强特需病房护士队伍建设,促进特需医疗的发展[5]。

  参 考 文 献

  [1] 包亚萍.论特需医疗服务的功能开发与管理.中国医院管理,2001,21(8):17.

  [2] 刘莉,李蓉琼,李蓉梅,等.特需医疗管理初探.护理研究,2004,18(12):2232-2233.

  [3] 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4] 朱雅文,姜冬九.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的思考与实践.护理管理杂志,2005,10(5):10-12.

  护士特殊护理服务篇4

  【关键词】 老年护理;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9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5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导致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在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领域随之不断扩展和延伸,护理工作者任务和职责也不断扩大。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大大解决了人们对老年护理的需求。如何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老年护理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探讨了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1 概述社区医疗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社区医疗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要求护士在进行老年护理社区卫生服务中,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全体社区人员为护理对象,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其具体内容如下:

  1.1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是社区医疗护理对护士素质的基本要求。医院的临床护理多以恢复患者的健康为主,但社区护理工作与医院的临床护理有所不同,它主要强调预防患者的疾病,以预防性服务达到促进健康的效果。与此同时,社区护士还需要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现有的健康问题,这就需要社区护士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在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时,结合现代护理理论,采取积极相应措施以保证社区居民的健康。因此,对社区护士而言,要从医院照顾患者、执行医嘱治疗转换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方面,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树立以保健为中心的思想。

  1.2 以全体社区人员为护理对象 从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上来看,社区医疗服务的护理对象主要是全社区人员。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个层次。社区护士在做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以整个社区人群内的健康人群和患者为服务对象,在进行具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时,要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然后集中解决有健康状况人群主要的健康问题。也就是说,社区护士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时,要认识到社区护理工作重心由个人转到集体。

  1.3 高度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高度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也是对社区护士医疗护理工作的特殊要求。由于社区护士要找出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因而工作更自主。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社区护士往往独自深入家庭进行各种护理,这就对社区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社区护士应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独立工作能力。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是指社区护士应知识面广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知识,还要了解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此外,还要掌握如疾病与饮食营养、新医疗法等技术与知识,以适应社区工作的需求。

  2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的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服务水平,在了解社区医疗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的基础上,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 促进老年群体的健康宣教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对老年人的护理工作,社区护士应促进老年群体的健康宣教工作的开展。具体说来,促进老年全体的健康宣教工作,应针对不少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容易盲目跟从、盲目就医的特点,对社区老年人的医疗知识及保健知识进行不断普及,在对老年人的宣教工作中,借助黑板报、宣传单、电视等多种方式,开展对老年人基本医疗知识的科普,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发展。

  2.2 重视特殊老年群体的照顾 重视特殊老年群体的照顾,也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的重要内容。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不断扩大,这一类特殊老年群体尤其需要护理。社区卫生服务应深入了解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及生理特征,开展有针对性地护理工作,以解决他们最根本的问题,使人口老龄化社会趋向健康化。

  2.3 拓展社区的卫生服务事业 拓展社区的卫生服务事业,在加强老年护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是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核心,就目前而言,社区的医务人员是处于匮乏状态,不能满足社区老年护理工作的需要。拓展社区的卫生服务事业,必须鼓励更多的医疗服务人员向基层转移,以满足社区老年服务的需要。在拓展社区的卫生服务事业中,一方面,可以增设一个特别服务老年人群的点,让更多老年人获得自己疾病的治疗及一些保健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增加必备的医疗设施,满足社区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群)的需求。

  2.4 加强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还可以在加强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上下功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培养更多社区医疗服务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以改善社区老年护理医护人员不足的现状。不仅如此,加强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还应加大对转移到社区的医务人员的鼓励政策,引进人才,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社区、社会的发展。

  3 结 语

  总之,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老年护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老年护理的过程中,应促进老年群体的健康宣教、重视特殊老年群体的照顾、拓展社区的卫生服务事业、加强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不断探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的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丽珠,郝伟平.爱心护理――专科化老年护理实践工作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01).

  [2] 林晶晶,蒋玉宇.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社区老年护理中应用的优势[J].中华护理教育,2009(04).

  [3] 朱珑.社区老年护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14).

  [4] 晏富宗,王昭宁,李继民.城市社区老年护理机制现状及措施[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9(05).

  护士特殊护理服务篇5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手术室 服务质量

  根据卫生部关于深化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我院全面铺开,手术室也不例外。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而手术室护士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护理服务理念的转变,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有最精良的护理技术,还要更加全面的为广大患者及手术医生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开展,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原则,从环境、技术、人文等方面全面提高,从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给予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早日康复。

  1术前访视的改进

  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都要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走到患者床旁,查对患者后面带微笑的自我介绍,耐心亲切的和患者交谈,详细的了解病史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讲解治疗疾病的有关知识,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麻醉、手术过程以及术后不适的原因,为此我们制作了《术前访视手册》,以真实的场景图片方便患者能更加形象的了解相关知识。并介绍本院历年来手术病人的情况,安排接受相同手术成功的病人介绍情况,使病人了解真情,做好思想准备,并树立信心,相信医院,相信医务人员,激发其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对生活的信心,使患者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及病情,准备特殊的手术用物,如老年人及小孩,我们可以提前将手术室的温度升高,防止患者在手术时感冒。

  2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护理细节

  2.1手术器械“个性化”。根据手术医生的特殊需求购置专科手术器械,并对专科医生的特殊手术器械进行精细化管理,满足医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手术医生姓名命名器械包,特殊器械专人专用;制作特殊器械图谱,并配以文字说明,避免与普通器械混淆;根据手术医生习惯及操作特点制作“手术医生器械喜好卡”放置在手术间,以提醒护理人员根据医生习惯备齐器械,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和手术成功率。

  2.2手术护士“专科化”。实行专科管理,采用专科手术组人员固定及轮转制度,成立以手术科室为单位的专业组,设立专业组长和专科护士,并根据专科特点进行相应的专业细化,以提高专科手术配合质量。

  2.3后勤服务“人性化”。为医生提供“人性化”的后勤服务,体现手术室“对医生的优质服务就是对患者的优质服务”理念。手术室着力打造温馨、舒适的茶歇环境,缓解医生工作压力与疲惫感。提供各种茶叶和咖啡、报刊阅览、洗浴用品等,为防止医生在休息区休息时着凉,手术室还准备了“加温衣、加温毯”。

  2.4为小儿提供“母爱式”服务。手术室添置各类安全性强的玩具供患儿玩耍;购置小儿手术凝胶床垫保护患儿皮肤,避免压伤;允许患儿家属着装规范进入复苏室陪伴患儿,减少术后患儿哭闹,降低复苏期患儿风险的发生。

  2.5为家属提供“清晰化”服务。设立温馨、舒适的家属等候区,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反馈患者手术进程,缓解家属焦虑、担忧的心理状态。等候区内建立健康知识宣传栏,陈列相关书籍供家属阅览,满足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3术中安全护理,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3.1全程跟踪服务。手术患者从入手术室到出手术室均需护士陪同,以便及时护理,对患者进行全程服务。首先,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接患者时与病房护士查对;入手术室时巡回护士第二次查对;麻醉前,医生、麻醉师、护士进行三方查对;手术开始前暂停,再次查对确认无误后开始手术;取下的标本,与医生核对后,进行固定并送检。其次,全程陪同患者。连台手术患者在等待间有护士陪同,建立静脉通道,并与患者进行交流,消除手术患者的恐惧心理。

  3.2微笑服务。巡回护士通过微笑把信心和温暖带给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温馨热情的服务,消除对陌生环境的陌生感和孤独感,减轻痛苦、焦虑,让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也能体会家人般的关怀,才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3.3手术结束后护理。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及消毒液,整理好患者的衣物或盖好被单,注意保暖,搬运患者时注意保护切口和各种引流管、静脉通道等,对躁动患者采取适当束缚,把患者安全、平稳地送回病房,并与病区护士进行交接。

  4术后随访,提高管理水平

  术后1~3天,到病房访视患者,先和患者拉家常,告诉他我就是你的责任护士,从术前1天、术中的护理都是我在为你服务;问候患者,说明来访目的;对于全麻患者告诉他手术很成功,你很勇敢,对我们的操作给予很大的配合,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对于非全麻患者,再次对他的表现给予肯定;适当介绍一些术后的注意事项、健康指导等。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无并发症及恢复情况,一方面丰富了护理经验,另一方面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加手术室的社会效应。最后要征求患者及家属对于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意见与建议,定期做满意度调查。

  优质护理服务是对患者、对医务人员、对护理团队姐妹们的全面服务,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手术室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物,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完善了手术室护士的人文修养,提高了我们的护理质量,同时,也体现了手术室文化建设的品味。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

  [2]翟丽霞,孙妍.关爱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J].中国伤残医学,2010,(6):154-155.

  [3]陆琴.关注患者满意度,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J].医学信息,2010,(1):108.

  [4]李淑萍.手术室护士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中的作用[J].西南军医,2011,13(1):153-154.

  护士特殊护理服务篇6

  [关键词]护士;压力;应对措施

  1.护士压力的来源

  根据本人日常工作中的切身感受,在护理工作中之所以造成压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特殊的工作性质在医院工作环境下,由于护士是患者乃至患者家属的第一接触者,对患者健康负有直接的、重要的责任,护士既是医生治疗措施治疗执行者,又是日常医疗活动的管理者,同时还直面着患者及其家属,护理工作繁杂且琐碎,并且责任重大,可以这么认为,大多数的护士都长期处于超负荷体力劳动和紧张脑力劳动并存的状态下,加之生活规律的工作状况,因此容易产生压力。

  1.2特殊的工作环境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每天接待的对象是处于非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一类特殊群体,不仅是患者,同时包括患者家属都是处于一个充满焦虑、担心的状态,护士长期的工作工作环境充满了“应激源”。护士日常工作中要接触不同性格的患者,应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各种情绪变化,既需要处理各种应急情况,又要承受患者治疗状态下的各种情感冲击,在竭尽所能完成繁重的本职工作,同时还要应对各种检查。同时在医疗环境中,护士经常会受到许多致病因子的侵害,如细菌、病毒、核放射等,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使护士更易遭受疾病的侵袭,造成心理的压力。

  1.3较大的职业风险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的工作。护士作为医疗手段的执行者和患者的直接面对者,在不同的患者和病情间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容不得半点疏忽,否则将直接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恢复乃至生命,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杜绝医疗事故是每个护士努力的方向。因此,职业风险给护士带来一定的的压力。

  1.4知识技能更新的要求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护理学科必须在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方面开拓创新,发展创新才能有活力,才能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仪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设备不断运用于临床,各种新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对护士的知识技能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创新,提供以人为本的高质量的护理,才能跟上护理专业的发展,体现出新时代护理工作关爱生命的价值。这就迫使护士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要努力学习,这也给护士带来了新的知识更新挑战压力。

  2护士心理压力的应对措施

  作为一名护士,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笔者认为,应从自身及外界几方面做好准备,以应对护理工作中的种种压力:

  2.1提高护士自身应对压力的能力首先作为一名护士,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面对现实的心态,学会客观看待问题,提高精神层面的适应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不断充实自己,善于调整心态,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

  2.2医院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改善护士工作环境的硬件服务设施,组织各项活动,丰富护士业余生活,鼓励护士积极参加体育、文娱活动,在工作之余充分放松身心,同时护理管理者要积极引导护士疏解压力,保持护士心理健康。

  2.3护理管理者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护理管理者要充分考虑轮班制度对护士生理、心理和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现有人员及工作量,合理安排护士的值休时间,实行弹性工作制,使护士能够做到工作中的劳逸结合,也有利于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2.4知识更新培训医疗机构要建立严肃工作、快乐学习的理念,根据现代护理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护士技能更新项目,不给护士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一切以搞好护理工作和提高护士操作技能为出发点,进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小结

  护士特殊护理服务篇7

  关键词:手术室;伦理道德;缺乏与遵从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67-01 护理伦理道德是指护士在医疗护理实践中调整护士与患者之间以及护士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其实质是要求护士认真履行职责,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1]。

  近几年,我们手术室将整体化、人性化的观念融入了护理工作,收到了可喜的成效。现将于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与护理伦理道德相悖的原因及对策表述如下。

  1 缺乏护理伦理道德的表现

  1.1 缺乏工作的热情:由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特殊的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给护士的职业心态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2],从而使护士在工作中表现为态度冷漠,易急燥,导致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下降。

  1.2 缺乏高度的责任心: 在现实的工作中时常有病人安排错,手术部位错误,器械敷料遗留患者体腔等情况发生。手术过程中,医护之间有关病人隐私的谈话及无聊话题的话语被病人知晓,精神上及经济上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1.3 缺乏精湛的业务技能: 手术室护士不能适应高科技、新手术、大量精密仪器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对技术操作的不熟练耽误手术时间,增加患者术后感染机会,加重病人经济,精神负担。

  1.4 缺乏“慎独”精神[3]: 由于手术室的特殊工作性质,手术室护士经执行口头医嘱,工作忙碌的时候,容易将医嘱内容遗忘而未能执行或是执行剂量与医嘱不相符。

  2 护士遵从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护理质量的优劣与医疗质量的高低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指的就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护理质量的好坏受很多因素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护理道德水平。护士在工作中,应具备良好的医德修养,热爱本职工作,富有同情心,对病人应满腔热情,为病人着想。

  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伦理学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变,人们已不再单纯地强调生命的神圣和生命的延续,而是以发展生命,完美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和追求完善的生命为道德目标。所以在进行护理工作时,不仅要考虑到生命的延续,还要考虑到生命的价值和质量。

  3 手术室护理道德的特点

  3.1 严格性:因为手术治疗具有损伤性、危险性、失误的不可逆性的特点,如手术前有严格的术前护理准备要求,手术室有严格的无菌制度,手术中有严格的分工和操作要求,手术后有严格的观察制度等,而且要求执行,互相监督,确保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安全[3]。

  3.2 衔接性:普通手术护理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护理都由于不同的护士担任,而且通过交接班连续进行。如果各个阶段衔接不好,就会影响整个手术过程,甚至造成手术的失败。

  3.3 协作性在手术中护士要与麻醉师、医生以及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密切协作。不仅如此,护士还发挥着承上启下和协调手术现场的重要作用[4]。

  4 手术室护理伦理道德的要求

  护士应为病人着想,主动地关心、体贴病人,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的各种疑虑,使病人以良好的心境接受手术。护士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规程,抢救物品要齐全,位置固定、标签清晰,各种手术器械、电器都要认真检查,确保功能完善和安全运转[5]。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及尽是满足病人的要求等。使病人以良好的情绪配合手术,并在温暖的关怀中度过手术。熟练地掌握各种操作,并且做到认真负责。如静脉穿刺、导尿等争取一次成功,传递器械眼明手快、准确无误,手术结束时,物品、器械要清点核对,护送病人到病房,要认真给病房护士交班,手术标本也要及时送检等。

  5 体会

  护理伦理学贯穿于整体护理工作之中,护理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护理职业道德的科学。学习护理伦理学可以提高护士的道德认识,激发护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提高护士的道德水平和奋发进取的事业感,以满足社会对护理的需求和为护理发展作导向。护士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病人,护士要带着爱护同情的感情不厌其烦地为其护理、治疗,带着最大的职业涵养去理解患者的痛苦。

  在手术室护理服务中,病人不仅承受着躯体的病痛,也会因医务人员不注重论理道德修养而产生精神上和经济上的伤害。护士作为医疗服务中的执行者,要加强护理伦理道德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工作中。保持工作的热情,“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让病人感受到生命受到保护,人格受到尊重,维护病人应予受到的权利,成为病人利益的忠实维护者。护士行为道德与否,与病人的痛苦紧密相连,并直接影响病人生命安全,护理工作中任何一个部分环节的疏忽或偏差,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整个医疗工作的进行,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害,增加不应有的痛苦。手术室护士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紧紧维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只有树立良好的护理伦理道德品质,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所以,护士要在平凡的职业工作中,不断努力刻苦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勤奋工作,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关心体贴照顾患者,对病人一视同仁,促进患者身体早日康复。

  我们开展了术前、术后的护理访视和心理疏导工作。手术前一天,手术中的巡回护士要到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告知病人术前、术中的注意事项,了解病人的特殊需求。手术前访视工作开展以后,病人提前有了思想准备,通过自我克制及术中镇静药物的合理应用,基本都能情绪平静、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术前访视还能满足病人的一些特殊要求,排除了病人对手术的顾虑和心理压力[6]。

  护理伦理道德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可以提高护士的道德认识,培养护士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荣誉感与责任感,让每一位护士都能够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医护人员是患者心灵的寄托与安慰,身上肩负着救死扶伤的职责”,护理人员应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救治患者的生命就是至高无上的命令,护士应该刻苦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任劳任怨,辛勤工作,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为患者的健康康复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许军萍,蒙春霞,论手术室护士护理伦理道德建设[J]中国医药指南,2008,13:188

  [2] 徐晓晶,护理伦理道德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7:234

  [3] 楼建华,朱海英,徐丽华,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3:46-47

  [4] 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02.

  [5] 介小霞,李晓燕,人性化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9,13:206

  护士特殊护理服务篇8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总结和分析急诊科发生的护理纠纷的原因。结果: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规章制度不健全,护士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有效的沟通技能,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护理操作技术水平低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及价值观念提高,患者本身不配合,不切实际的期望值等。结论:规范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强化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责任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掌握沟通技巧等,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是减少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纠纷;对策

  因急诊科病人的特殊性、复杂性、危重性,使急诊科护理管理更要科学与规范化、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急诊护理工作函待解决的问题。急诊科的特殊性使其成为护理纠纷的多发地。现就急诊科的护理纠纷与防范讨论如下:

  1 急诊科的特点

  1.1 病人特点:病人多发病急骤、病情复杂危重、变化迅速,病人及家属焦急心理和急切得到诊治的心情,导致他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比一般病人高。

  1.2 护理特点:急诊科护理首先要突出“急”、“准”、“好”。急诊护理工作除接诊病人、正确及时分诊、应急抢救护理,在短时间内写好急救护理文书,及时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安慰,协调好各相关科室的协调工作。因此,急诊科护理工作不仅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具有多学科性,而且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抢救分秒必争,抢救药品、仪器设备及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2 急诊科护理纠纷的易发原因

  2.1 急诊病人的特殊性、复杂性、危重性、急切性等特点易引起护理纠纷:在病情急危、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除了需要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外,还要具有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思想素质和服务态度。否则就会慌中出乱,忙中出错,引起护理纠纷。

  2.2 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随着人们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的增强,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综合水平都有的较高要求,而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服务理念尚未跟上时代潮流的新要求,势必导致护理纠纷。

  2.3 急诊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要求较一般病人高: 因为急诊病人病情危重急迫,加上医疗市场的白热化竞争,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抢救设施、环境卫生、快速高效的应急措施、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等方面的要求都比一般病人的要求高,这些要求达不到,往往会引起纠纷。

  3 对应措施与防范

  3.1 转变观念,提高护理人员思想认识:首先要增强法律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急诊科护理人员要加强相关医疗护理的法律知识学习,明确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法律问题,正确区分法律服务和道德义务、区分抢救行为和违法行为,自觉遵纪守法,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权利,避免护理纠纷。

  其次是强化风险意识,急诊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科疾病人群以及偶发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伤、批量伤员,其病情变化交织着多种因素,因此加强对护士风险意识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急诊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对一些高风险护理活动,要加强管理,制订措施,如:加强危重卧床病人的安全管理及预防褥疮管理,对自杀患者防止其再次自杀等,做好每个细节的工作,使风险因素降低最低限度。

  再者要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医疗护理是一种服务,病人是一个特殊消费群体。针对目前急诊护理队伍年轻化,护士服务意识差,在工作经验不丰富、缺乏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在急诊工作中容易引起护患关系紧张的特点,经常组织年轻护士学习,请一些经验丰富护士或护士长讲如何处理护患关系的技巧,讲清服务态度在急诊工作中的重要性。规范护士的服务行为,如对病人讲话语言不要生硬,不许对病人只打手势不说话等,让急诊科的每位护士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为上做到处处为病人着想。经常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使护士体会到病人及家属就诊时焦急的心理和迫切得到诊治的心情,为病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让病人及家属信任和理解护士,积极配合抢救,使护理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这是防范纠纷的重要环节。

  3.2 加强护理管理:一是要建章立制。作为护理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预防管理,使每个环节达到管理标准。管理者根据急诊科的特点,制订各种工作制度和防范纠纷的对策,并组织护士学习。

  二是要加强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文件书写是护理工作质量、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及专业水平的客观反映,也是护士的基本功。重视病历书写,要求护士书写工整,病情描写确切,重点突出,及时记录。急症患者的抢救,护士执行口头医嘱,不能立即书写护理病历时,也应在正确及时地执行医嘱后,用备用纸作简要记录,记录项目包括入院时间、给药时间、特别处置时间、给药的剂量、患者的生命体征、特殊病情变化等,在力所能及的时间内记下必要的内容,为抢救补记护理病历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与医生沟通,有效地避免医护文书不一致而引起的纠纷。

  3.3 加强业务技术管理:加强急诊科硬件设施的管理急诊室是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场所。急救物品、器械时刻处于备用状态,如果管理不善,会引起护理纠纷。如抢救病人时,电动洗胃机压力不足、吸引器负压不足、氧气不够、药品不齐,均可耽误抢救时间造成纠纷。因此对一些抢救仪器、设施的管理要做到“四定”、“三及时”,既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保持、定期消毒、及时检查、及时补充、及时维修,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将隐患降低到最低点。

  加强护士业务能力的培养由于急诊护理的特点,对护士的业务水平有较高要求。因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或业务知识缺乏、对急救护理不熟练、对病人观察病情缺乏预见性,都可造成纠纷。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提高整体的技术水平,培养他们成为全科业务的护理人员。这样可以预防或减少纠纷的发生。

  3.4 不断完善护理管理机制,提高护理质量。护士长要根据急诊工作的特点,合理安排科内护理人员,弹性排班,切实做到治疗高峰期,如09:00~11:00时间段也能保证护理服务质量。根据科室存在的隐患,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使护士有章可循,经常检查和督促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要让护士意识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为,为患者提供温馨、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丽芳.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践[J].护理管理学杂志,2006,6(2):23~24

上一篇:爱游戏平台的游戏下载
下一篇: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