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雪莲的若干侧面
《我不是潘金莲》的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相同的一帧画面,定格于范冰冰所扮演的李雪莲执拗的侧影。李雪莲这个人物就像一个线头,带领观众窥见其背后中国复杂的社会百态。
各式人物轮番粉墨登场的《我不是潘金莲》,就像一幅清明上河图。在选角上,冯小刚无疑是无可挑剔的。张嘉译演起官员来自然是驾轻就熟。于和伟、赵立新两位演员都是话剧舞台出身。于和伟扮演的郑众是官员中比较出彩的,对上时谄媚小心,对下时颐指气使,两种态度一对比人物形象就丰满起来。赵立新的戏份中,最后一场在北京站吃饭的戏,我总觉得剧本本身就略显怪异,不太好评价,但总体还是满意的。张译近两年在大荧幕总是给人带来惊喜,贾聪明邀功时忍不住的得意,耍小聪明的劲儿让人看着就想笑。李雪莲听到前夫死讯崩溃时,一群人伸手搀扶她,贾聪明嫌弃的拎着她的书包带把她往上拉的细节,也被很多人频频赞许。大鹏本次也挑战了他以前从没演过的人物形象。
本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是李雪莲,虽然范冰冰以往在不同的电影中表现起伏比较大,但看完电影我认定冯导选择她出演时一定是胸有成竹的。而范冰冰也不负期待,凭借本片斩获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影后。之所以能获奖,是因为李雪莲这个角色确实太适合范冰冰,而且也很容易出彩。李雪莲这个人物看似简单,其实又有很多个侧面。
【徒劳的李雪莲】
李雪莲一开始打官司是想要证明和秦玉河离婚是假,和他恢复婚姻关系然后再离婚,用王公道的话说“这不是瞎折腾吗?”
李雪莲是为了生二胎和秦玉河假离婚的,然而因为秦玉河立即转头和他人结婚,自己也气得流产,假离婚生二胎的自作聪明,到头来一场空。
李雪莲不想再告秦玉河了,但想得到秦玉河一句真话,承认离婚是假。只要秦玉河说了这句话,她就可以开始新生活。没想到换来的却是秦玉河公开说“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呢”。李雪莲万万没想到秦玉河会说出这种话来。之前她折腾的是她和秦玉河离婚真假的事,没想到折腾来折腾去,竟折腾出她是潘金莲的事。从此,她又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而上访。
李雪莲最后一次上访,辗转终于到了北京,却以得知秦玉河已经意外死亡告终。秦玉河死了,这个案子就没了根,无从告起。李雪莲的一切努力,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没个声响。
在电影里她告了十年,原著小说里是二十年,四十九岁的李雪莲腰和胸一边粗,头发都白了半边。这十年、二十年光阴逝去,李雪莲一次又一次把石头推上山顶,然后眼见着它又滚将下来。这一切是瞎折腾吗?正如她开头给王公道的回答,“大家都这么说,但我觉得不是。”
李雪莲的徒劳让我联想到了另一位东方女性——川端康成笔下《雪国》中的驹子。驹子是出身贫寒的艺妓,每晚奔走于各式各样的酒席间,工作就是取悦客人、表演、陪酒,白天却工工整整的写读书笔记和日记。驹子总是在山沟里练习三弦琴,以峡谷作为自己的听众,没有一个真正的听众聆听,她却像在东京舞台上的演员一样弹奏得一板一眼。在男主人公眼中,驹子生活中的种种细节都是徒劳,像一只美丽的飞蛾在僵死前徒劳的挣扎。川端康成在小说中十几次直接使用了“徒劳”一词,把这作为一种审美。
我觉得这种徒劳也正是李雪莲的一种气质所在,是不是觉得这种气质很文艺,很不接地气?很难相信这种茫然、执拗的美,和农村妇女的气质如何兼容,而在以《观音山》《二次曝光》这类片子奠定自己特色的范冰冰身上恰好就兼容了。
【男权规则下的李雪莲】
在剧中,让我对李雪莲这个人物有更多认识的是范冰冰的几场独角戏。和牛说话,拜菩萨,第一次坐车去北京。
李雪莲多么孤独,以至于要和牛说话。牛能听懂她的话,官员们却听不懂她的话。李雪莲要的本不是理,而是情。她被秦玉河背叛了,杀他的心都有,全世界的人却都说秦玉河有理,你没理。所以,被赵大头骗了对她是二次创伤,别人只是不让她去上访。赵大头为了不让她去上访,欺骗了她的感情,所以赵大头比其他人还要该死。
李雪莲的恨意无法发泄,就在菩萨面前发誓诅咒,范冰冰演出了一个农村妇女的愚昧。其他人都是求人好,只有她是求人坏,有点鬼鬼祟祟,不说狠话又觉得不解恨。
而坐车去北京,李雪莲茫然地坐在大巴上,一下车就像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演出了第一次在车站手足无措,怯生生的样子。
剧中所有人,都把李雪莲的事情看做芝麻大的小事,没有一个人,真正理解过李雪莲。官员们确实没有贪赃枉法,十年前最过分无非骂了她“刁民”“法盲”,请她蹲了几天派出所最后还送她年货,十年后一群官员被她耍得团团转,又是动员前夫和他复婚,又是亲自到镇上拜访,连市长都把自己的童年讲给她听。所以,看完电影后我咂摸滋味,似乎李雪莲上访十年还真不是因为体制。
剧中其他人听不懂李雪莲,其实也正是因为其他人都是男权秩序的奉行者,而李雪莲却完全不懂男权规则,她是规则中的异类、扰乱者。她以弱小的个体对抗庞大的群体,本就是一件注定失败的事情。如果我是李雪莲所在镇子的妇女主任,我就派几个最会做妇女工作的女同志,去陪二十九岁的李雪莲一起骂秦玉河王八犊子。骂完和李雪莲一起抱头痛哭,哭完就给她介绍对象。不出半年,李雪莲肯定没心思上访了。
【身背枷锁的李雪莲】
看电影时我还注意到了这部剧的英文名字,“I Am Not Madame Bovary”,好个“我不是包法利夫人”。导演冯小刚在一个采访中说,“剧中有很多台词,翻译成英文,外国人不大能弄明白”。想必外国人首先弄不明白的就是“潘金莲”,否则何苦翻译成包法利夫人。
爱慕虚荣、耽于幻想的包法利夫人确实和潘金莲的形象有一定相通之处,但是比起儒家伦理下的潘金莲,其背负的道德枷锁要少得多。
秦玉河公开说出她结婚时并非处女,在李雪莲所处的乡镇环境中,这个道德枷锁是可以要人命的。鲁迅笔下《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被这样的枷锁压死的。祥林嫂死了丈夫,逃出来做工又被婆婆抓了回去,婆婆把她再嫁以便拿到聘礼给小叔子娶亲。祥林嫂被改嫁到贺家,几年后又死了丈夫和儿子,贺家大伯把她从家里赶了出来。鲁四老爷也是在这时候不再让祥林嫂参与祭祀的。在儒家伦理系统中,一个女人本应“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可祥林嫂却没有父亲、丈夫和儿子,“只剩一个光身”的祥林嫂就这样被排除在伦理系统之外。
所谓的“善女人”柳妈曾这样劝告祥林嫂,“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瞧瞧,一个女人改嫁,还不如死了算了。
被强加在身上的道德枷锁也正是李雪莲为什么上访十年,一定要证明“我不是潘金莲”的原因。“如今头上戴着一顶潘金莲的帽子,想开辟未来也不可能了。世界上还有谁,愿意娶一个潘金莲呢?”
所以,李雪莲这个人物形象不同于一般农村妇女的一个地方在于,她还需要有一些性感。刚开始告状时李雪莲二十九岁,胸是胸腰是腰,卖肉的老胡见到她就像苍蝇见到血,赵大头也暗恋她多年,可见这个人物是富有性魅力的“乡村女神”。如果不性感,她恐怕也不会被称作“潘金莲”。然而李雪莲又是认同儒家道德伦理的,所以她又不能演成一个荡妇。范冰冰本身就很性感,在这里分寸也把握住了。李雪莲的性感只能是天生丽质流露出来的,但在举止上不能性感,反而要保守。
在《我不是潘金莲》国际版海报上,一个女人弓起背,将巨大的石头推向山顶。显然其创意是将李雪莲比作西西弗斯,意指她的告状上访循环往复,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国内使用的海报,则是李雪莲骑在牛背,牛头上的绳子却由诸多各自心怀鬼胎的男人共同牵着。
这两版海报的设计或许也正意味着,西方人更关注她的徒劳,而只有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才更能理解一个女性背上“潘金莲”罪名后的处境。
上一篇:男人添女人下部全视频免费
下一篇:阅读与成长演讲稿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