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数字报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7-09
手机版

  马上到七夕节了,这个节日来源于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故事。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她与农人牛郎相遇相爱成亲,并育有一儿一女,后来被王母娘娘得知,强迫他们分开,只允许每年的七月初七在天河相见。这就是神话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1 恶人王母娘娘

  西王母,简称王母,又称金母,俗称王母娘娘。西王母在古代被奉为月神。据古代神话记载:混沌初始,天地初分,元始天王与太元圣母阴阳两气生成了两位大神,一位是由东华至阳之气化生的木公,又称为东王公,另一位是由西华至妙之气化生的金母,又称西王母。东王公居于蓬莱仙岛,西王母居于昆仑瑶池,天上天下三届十方的男女仙人都由这两位大神管辖。西王母就掌管天下女仙。两位定期会见,根据仙人修行程度和品行道行商定位次。可见,西王母在仙界的权威之大。

  在古代典籍中,西王母的形象不断完善,《山海经》里的西王母,是一个介于人兽、人神之间的图腾形象。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玉山即昆仑山。从此可以看出,西王母是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杀的神,即冥神;西王母还是医药之神,掌管有不死之药。而在《庄子》《淮南子》《易林》里,西王母又成了一位得道不死的仙家和掌不死之药的月神;在《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博物志》中西王母则是尊贵美丽、温柔多情、能诗擅歌的女王。

  由于西王母特别受人信奉和膜拜,就连汉武帝也曾得到西王母的馈赠和指点,据西晋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母乘紫云车而至。”

  传说,就是王母娘娘拆散了织女与牛郎。所以,王母娘娘也就成了婚姻方面恶人的象征。

  2 织女星是天琴座最亮的星

  其实,在神话传说中,织女和牵牛最初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据天文学家测定:织女星,也叫织女一或天琴座α,又称“天孙”,因和附近的几颗星连在一起,形成一架七弦琴的样子,西方文化称之为天琴座。牵牛星,即牛郎星,包括河鼓一、河鼓二和河鼓三三颗星星。河鼓二为牛郎星,即天鹰座α星。牵牛星在银河东,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分别是天鹰座和天琴座的亮星。

  在星空观测中,牛郎星是夏季大三角中的一角,它和河鼓一、河鼓三的连线正指向织女星。有史载,河鼓一和河鼓二是牛郎织女的两个孩子。我国现存最早记录农事历书《夏小正》中有载:“七月,……初昏,织女正东向。”即指七月黄昏,织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点,在人们的头顶上清晰可见。而织女星与旁两颗较暗的星星,正好形成一个朝东方开口的阵型,正好可见东方的牛郎星。这些牛郎星和织女星的位置巧合,也为人们演绎牛郎织女神话,提供了基础条件。

  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最先对牵牛织女星进行拟人想象的是《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说,天上的织女,一天七次行路忙。虽然一天七次行路忙,却总也织不成美丽的花样。看那明亮的牵牛,不能来回驾车辆。这时的牵牛织女已经是有感情的星宿了。

  牵牛和织女开始成为神,是在《春秋元命苞》中,说织女是神女。《后汉书·天文志》则说:“织女,天子真女。”《焦林大斗记》也载:“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谓之织女。”

  到了南北朝时,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女嫁牛郎也’。”同时代任眆在《述异记》中则记载了织女嫁牛郎比较完整的故事:“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成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就是说,因为织女嫁给了牛郎,沉湎于甜蜜的爱情,耽误了纺织工作,所以受到了天帝的惩罚。

  东汉后期《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也咏牵牛织女成为夫妇后而被离隔。

  3 织女飞天下凡

  后来神话传说演变成了织女下凡,织女下凡与牛郎结为夫妻,并生下两个孩子。

  那么织女的原型是什么样的呢?据晋干宝《搜神记·毛衣女》载:“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这也许就是牛郎织女的原型吧。在《搜神记》中干宝还把牛郎与织女双星,写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

  在晋代张华《博物志》中,甚至记载有人见到过牛郎织女:“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这个记载是说,有人乘着浮槎,一直到了银河,看到了牛郎织女,他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到了哪里,牛郎让他回来问成都的星相学家严君平,《汉书》记载严君平长期在成都占卜为生。严君平告诉这个人:“某年某月某日,我看到天上有一颗奇怪的星,出现在牵牛星旁。”严君平所说与这个人遇到牵牛人的时间相同。

  据东晋王嘉《拾遗记》载:尧帝登位的第三十年,距今四千多年。当时西海出现了一艘漂浮着的巨大飞槎。常年浮在空中,绕行四海,十二年绕转一周。往复循环,名叫“贯月槎”。通过上述记载来看,浮槎和贯月槎都类似今天的宇宙飞船。在东晋葛洪《神仙传》中也记载了不少神仙飞行的办法:“或耸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太阶;或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

  所以,神仙都是可以飞行的,织女是仙人,她来到地球,要么是御风飞行;要么是乘坐“浮槎”降落。

  4 七夕节的演进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不断演进发展的,七夕节也是不断演进的,三国曹植《九咏》写道:“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那时候的七夕节,还是指祭祀牵牛星、织女星。

  到了汉代,七夕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妇女的节日。东汉应劭《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西京杂记》:“织女渡河,使鹊为桥,故是日人间无鹊。”“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则记载“七月七日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此时七夕节又有了乞巧的说法,久而久之,七夕节又被称为“乞巧节”“女儿节”。

  唐诗人林杰有一首描写当时民间乞巧盛况的诗,名叫《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可见当时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做法已经很普及。

上一篇:课堂教学经验分享十篇
下一篇:急诊科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