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欢庆》~《酸的和甜的 》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
知识与能力
认识14个字,会写9个字。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北京的美丽。培养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与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一、?? 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去过北京吗?知道北京有哪些有名的地方?(指名说一说)大家知道的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去北京游览一番。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
1、北京是不是像大家说的这样呢?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了解一下吧。要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读词识字。(相机引导识记部分生字)
三、品读文本 随文识字
指名分段读全文,评价,思考:北京哪儿最吸引你?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说天安门。(点击课件)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把话说通顺。看图体会天安门美丽及在北京城的中心显著地段。(出示:中央)认识“央” 。
2、读天安门。
师:天安门就在我们北京城的中心位置,是首都北京的标志,我们一起来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出示相关段落)生自由读。
同学们读书很仔细,咱们一起读这几个句子。
a、重点指导第一句
指名读。我们来看看图(师指,天安门城楼上红墙,黄瓦,多美啊!)
哪个小朋友愿意再来读一读。
指名2、3人读。“瓦”字变红学生看图理解说记字方法。
师指图描述:蓝天白云下,鲜花绿草前,天安门城楼高高耸立着。望着它,我们似乎听到一九四九年,毛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天安门啊,它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是何等的庄严啊。“”变红识记。
自己练习读一读
一二组读,三四组读,一起读一读。反复朗读读感受天安门的美丽和庄严
b、第2句指名读
是啊,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可以同时容纳十几万人呢。再一起读这句话看看那个字最能表现出天安门得大,“阔”字变红。用顺口溜或猜字谜识记。
c、出示第3句。读读这句话,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问大家,理解“矗立”
纪念碑有知道的吗?指名说。
对了,为了建立新中国,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于是,我们建立了这座纪念碑,来永远的纪念他们。(出示纪念碑图与名字)看图识记“碑”
练习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4、再次感悟读第二段。
(二)品读第3自然段
1、看完了庄严地天安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北京的马路和立交桥吧。
出示第3段,生自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立交桥)
出示难读的句子: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指名读
这个长句子给我们带来了六个新的字宝宝,“周、似、拼、图案、坛”变红。
卡片认读,说识记方法。
3、看课件理解四字词: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川流不息
4、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5、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1)激励比赛
经过作者的这一番描写,再加上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老师感到北京更美了。这么美丽的北京立交桥,这么美的文字我们真想永远记在心间。生练习背诵。
(2)共享背诵的喜悦
师:谁想背给大家听?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好方法把课文背诵的更熟练。
(三)欣赏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观赏了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北京给我们呈现了她的古老、美丽与繁华。即便是这样,北京还要给我们惊喜。
1、出示第4段,生齐读。
你们还知道那些名胜古迹和公园?课件欣赏北京的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卡片出示“迹”, “厦”。
2、正如大家所说的-------学生解读课文第四段(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 …)
(四)延伸,提升情感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有古老的长城、故宫。有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正在不停的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此刻,你最想对北京说什么——“北京真美啊!”
四、游戏巩固识字
1、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央”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到北京去游览了一趟,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们爱北京,课后同学们可以搜集关于北京的图片或照片,给他们配上文字,举办一次图片展。
教材分析
《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写的是北京终于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人们得知喜讯聚集在一起欢庆北京成功的情景。因此,在教学不宜采用理性研读的方式,甚至对文章的结构也无需梳理,而是应通过反复的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一、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喜 讯 传 来??? 聚 集??? 挥 舞??? 锣 鼓
不 约 而 同??? 高 呼??? 击 掌??? 拥 抱
奥 林 匹 克?? 泪 水?? 江 泽 民?? 飘 扬
方法:找同学读,齐读;分组检查。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板书:成功]什么叫“成功”?相信小朋友都有过成功的经历,请大家说说自己有什么成功的经历?体会题目的悬念性,注意好题目的重要性。
2、出示北京申奥成功的画面,提醒学生注意人们的欢庆。
3、还记得这情景吗?学生将自己知道的中国北京申奥的情况说给大家听,老师再补充一部分小资料。(如:奥运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是非常光荣的。那么能举办奥运会的国家更是实力强大的,奥运会的举办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很大的荣誉。)从而帮助学生了解人们的心情。谁知道是什么时间?
(点击出示句子: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了。)啊,北京终于成功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吧。(自由读,指名读)注意让学生读出感情。
这个喜讯传来,中国十三亿的儿女是多么的自豪啊。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全国人民是如何欢度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的。(播放申奥成功的课件图像:并解说: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亿万双眼睛在电视机前等待着萨马兰奇最后的宣布,当他说到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时,在场的中国人都跳了起来,热情地欢呼着。顿时,喜讯传遍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纷纷涌上街头庆祝,北京更是成了欢乐的海洋。工人、学生;老人,小孩都挥舞着国旗,热情的高喊着: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人们相互拥抱,击掌。国家领导人也来到了欢乐的人群中。北京度过了一个欢乐的不眠之夜。
4、“我们成功了”,自豪地告诉大家吧!学生读题。
5、课文用生动的语言记下了这振奋人心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三、指导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举办奥运会也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北京申办2008年的奥运会成功了。当申奥成功的喜讯传来,人们都是怎么做的?点击出示句子: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齐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为什么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师:(“不约而同”,比如:我们班在拔河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我们不约而同地……;关注不约而同的事先没有约定的前提,注意这部分描写展现的人们的喜悦。涌:就是象潮水一样快速的冲过去。因为人们听到这个好消息太激动了。都急着要去街上庆祝。)为什么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学生甲:因为人们听到这个喜讯后特别激动。学生乙:因为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想去庆祝一下。所以说此时的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2、现在让我们走进这欢乐的海洋,加入到庆祝的队伍中吧。瞧天安门广场多热闹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点击出示第二段: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几十万群众。人们挥舞着国旗,在欢庆的锣鼓声中一遍遍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指名说。让我们一起高呼吧!(学生入境演一演)指导朗读:读来表现你的心情吧!指名读,全体朗读。
3、让我们再去中华世纪坛看一看庆祝的场面吧!(点击出示句子: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在这里你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朗读句子。
让学生代入课文角色,想一想如果自己在哪里会怎样,会不会也有这种举动呢。
(点击图文: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来到欢乐的人群中,与大家同欢呼,共歌唱,把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学生读:与大家同欢呼,共歌唱,把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
四、总结,朗读全文
1、同学们,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确实是一个不眠的夜晚,祖国的每一个儿女都为申奥的成功而感到自豪和激动。申奥成功了,中国人成功了。2008年全世界优秀运动员将会来到中国北京参加奥运会,奥林匹克的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出示句子: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高高飘扬。)让我们骄傲地告诉世界:(齐读)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高高飘扬。注意学生的感情代入情况。
2、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我们成功了。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实践活动
世界选择了北京,北京将还世界一个惊喜。想想我们2008年奥运会举办的怎样?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4、体会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生字卡片、图片
两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
二、读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内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
1、可采用谜语帮助记忆汉字。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记忆汉字。
指? 接? 银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猜字游戏:巩固汉字的读音。
3、“摘苹果”游戏:识记汉字读音和字形。
五、写字指导。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六、学生自由读课文
提出不懂问题
七、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地图:学生找出台湾的位置。
二、自由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读一读对话。
2、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四、全班讨论
1、指名分角色读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质疑全班讨论。
(1)“你在哪里见过的?”孩子们为什么惊奇地问?
(2)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老师心理在想什么?
五、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读
六、布置作业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3、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一、引入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内容,学习课题。
二、进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标上生字的字音,多读几遍。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好自然段序号。
(二)认识生字
1、教师用课件列出生字,叫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正确。
2、自己读一读词语,然后教师指读:
井沿? 回答? 口渴? 喝水? 别说? 弄错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
2、教师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整体感知
叫同学按自然段读,说说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就什么问题争论起来。(青蛙和小鸟在一口井处就天到底有多大争论起来。)
(五)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天有多大?轻声读课文,找一找小鸟用什么词来形容天。(无边无际)请你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读读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词怎样理解。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提到的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等方面来理解。
3、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这句话:小鸟非常自然。
4、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5、青蛙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
6、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二——七段,做到正确、流利、有语气。
(六)整体综合
1、展开想象,说一说: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三、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2、写出青蛙和小鸟的性格,喜欢其中哪一个,理由是什么?
板书
13 坐井观天
青蛙? ? ? ?(有多大?)? ? ?小鸟
井口那么大? ? ? ? ? ? ? ? ? 无边无际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识字。
2、理解课文,提高认识能力。
主要策略
以朗读为载体,以语感训练为突破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4课,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
大家有没有注意:这个字(芦)他读的是第几声?(轻声)对了,这个字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板书:lu)其实这个字还有两个读音:lú、lǔ。(板书)常用的读音是:lú,芦苇的“芦”,芦花的“芦”,芦席的“芦”。在什么情况下读“lǔ”,请同学们课后查一查字典。
请同学们再读这个词:(葫芦)
谁见过葫芦?给大家介绍一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画简笔画)
相机简介“葫芦”:“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心脏形,(简笔画)花是白色的,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嫩时可做蔬菜,长成后硬壳可做器皿。(简笔画)
请同学们再读课题。
大家读得很准确。可是,你们知道吗,读句子的时候,强调不同的词,会表达不同的意思。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请大家强调“我”字:我要的是葫芦。这样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
下面请你们强调“葫芦”一词:我要的是葫芦。这样读,表达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两种读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得看看课文写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来听听课文录音。
三、听课文录音
你们说哪一种读法才是正确的呢?(我要的是葫芦)那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读法再读一遍课题。
按照这样的读法,那么我们学习这篇就必须弄清楚哪些问题呢?
1、他不要的是什么?
2、他要的葫芦得到了吗?
四、自学课文
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通、读顺。下面就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读课文,大家要注意做好三件事:
1、标清自然段;
2、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牢记字形。
3、读通课文。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刚才几位同学读课文的时候,读得还不是很流利。原因就是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大家还没有记牢。下面老师就帮助大家再记一记。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指名拼读,全班跟读。
(2)全班拼读。
(3)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课件上的无音节生字。如有读不出来的,请其他同学给推荐一个记忆方法。
(4)读词语。
生字我们过关了,我相信同学们这回一定能把课文读好。
3、齐读课文。
六、理解课文
1、大家读得真好,相信同学对黑板上的两个问题已经有答案了。
大家说“我”不要的是什么?(叶子,板书:不)
那么你们是从哪几个自然段知道他不要叶子的?(2、3自然段。板书)
2、谁愿意把第二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把书平放在桌面上,拿出笔来,把你认为最能说明他不要叶子的句子画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大家一起来读这个句子。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一个句子更能说明不可怕呢?(第一个句子)
请大家再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
3、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大家把这个自然段中最能说明他不关心叶子的句子画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指名读这个句子。
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能更加肯定地告诉我们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
请大家再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
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第2、3自然段,要注意读好这两个句子。
这个人真是太不关心叶子了。那我们来看看他对葫芦是什么态度。(关心)你们从哪里知道他非常关心葫芦?(第一自然段)
4、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
你认为哪些词语能说明他关心葫芦?(每天、几次)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他非常关心葫芦?(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他这么关心小葫芦,结果他得到葫芦了吗?(没有)
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第四自然段)
6、请同学们齐读第四自然段。(板书:画向下的箭头)
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们知道吗?(生答)
也就是说,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画葫芦藤)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生答)
七、拓展
如果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请你们小组合作,创编一个新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跟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_________,于是他赶紧___________。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_________。小葫芦___________。
各小组派代表到前面讲自己创编的故事。
这回他为什么这样做了呢?(生答)
师总结:也就是说他注意了叶子和葫芦之间的联系。
八、作业
把这个故事和你们自己编的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我 要 的 是 葫 芦
不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
知识与能力
1、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生活中要敢于尝试”的寓意。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抓住动物们的心理和对话品读,感悟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突破方法:抓动物们的 心理和对话来 品读课文,感悟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难点
讨论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
突破方法:观察插图,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为什么狐狸硬说葡萄是酸的。
一、图片说话、激趣导入
1、以课文的动物图片引入课题。
2、生书空,师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不加字,不掉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研读文段、角色体验
(1)读1自认段, 体验 狐狸想吃葡萄,吃不到的 心情和 感受狐狸说 葡萄酸时的心理活动。
(2)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自然段,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2、朗读质疑、分辨酸甜
(1)轻声自读4自然段,感受小猴子的表现。
(2)品读句子
课件出示: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感受猴子的速度和心情)
(3)小兔子怎么知道葡萄是 酸的?
(4)小猴子有 怎么知道葡萄是 酸的。
(5)学习第7自认段,感受葡萄的味道。(吃)
3、疑问探讨、寓意呈现
学习第8自然段,讨论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 酸的呢?
四、交流感悟、归纳总结
你们想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吗?
五、板书设计
酸的 —— 狐狸(自欺欺人)
松鼠(轻信别人)
17? ? ? ? 和? ? ? ? ? ?兔子
甜的?——?猴子(敢于尝试)
上一篇:四大美人之杨玉环“羞花”
下一篇:《触手系列》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