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传播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7-09
手机版

  一、环境传播的现实语境:风险社会与生态环境危机

  二、环境传播的媒介依赖

  三、环境传播的现实路径:环境风险、传媒与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的目的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五、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中西方环境传播研究的概况

  第一节环境传播、环境新闻与生态传播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环境传播”的界定

  二、概念辨析:“生态传播”与“传播生态”

  第二节西方环境传播的研究概况

  一、西方环境新闻研究的流变

  二、西方环境新闻研究的主要议题

  三、对西方环境风险传播的评价

  第三节我国环境传播研究的概况

  一、我国环境传播的研究现状

  二、对我国环境传播研究的评价

  第二章中外环境新闻传播发展的脉络梳理

  第一节西方环境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

  一、20世纪60年代以前:资源保护运动与环境新闻的滥觞

  二、20世纪60-70年代:环境新闻的成熟

  三、20世纪80-90年代:环境新闻的发展

  四、20世纪90年代至今:环境新闻的兴盛

  第二节 我国环境新闻传播的阶段性演变

  一、中国环境新闻的启蒙阶段(1970年代)

  二、中国环境新闻的起步阶段(1980-1991)

  三、中国环境新闻的发展阶段(1992-2002)

  四、中国环境新闻的繁荣阶段(2003至今)

  第三章环境话语变迁、环境理念的嬗变与环境

  报道的转型

  第一节生态环境报道演变的背景: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

  一、原始文明:依赖森林与生态传播的萌动

  二、农业文明:毁林开荒与生态文学传播的诞生

  三、工业文明:发展至上与科技至上思维主导下的“人类

  中心主义”传播观

  四、生态文明:“人、自然与社会和谐”框架下的传播观

  第二节西方环境新闻的话语变迁

  一、媒介的“田园话语”及其“诗意”诉求

  二、媒介的“生态系统话语”及其“科学”诉求

  三、媒介的“环境正义话语”及其“民主”诉求

  第三节环境理念的嬗变与我国媒体的环境意识觉醒

  一、环境理念的嬗变与环境报道的理念更新

  二、我国媒体的环境意识觉醒的复杂动因

  第四节我国环境报道的演变

  一、从报告文学到新闻报道的转变

  二、报道内涵不断丰富与报道领域不断拓展

  三、环境报道形式的多样化

  四、环境报道常态化

  五、单一“曝光模式”的突破

  第五节我国环境传播的发展趋势

  一、环境传播的渠道与组织机构的多元化

  二、环境传播的“融合新闻学”取向

  三、环境传播中社会资本的涉取:大众传媒与环保NGO的

  互动

  第四章风险社会中环境传播的媒体功能

  第一节风险社会中媒体角色的功能性定位

  一、媒体角色的界定

  二、风险社会学对媒体角色的探究

  第二节环境风险的媒介预警

  一、大众传媒是环境风险的反思性监控机制之一

  二、风险预警是环境传播的重要功能

  三、有效发挥媒体的环境风险预警功能

  第三节生态环境信息的传播

  一、大众传媒是受众获取生态环境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大众传媒传播生态环境信息的主要方式

  第四节环境风险的舆论监督

  一、我国的环境报道的演进:从正面报道、风险批评到

  绿色反思

  二、环境传播中的舆论监督

  三、环境沟通中大众传媒进行舆论监督的策略

  第五节媒体的生态教育功能

  一、生态教育的传播途径

  二、媒体的生态教育功能:警示与示范

  三、媒体生态教育的主要体现

  第五章转型社会中环境风险议题的报纸呈现

  第一节社会变迁与我国报纸环境新闻的演变

  一、社会转型与环境风险的媒体“能见度”之变

  二、“国家与发展”框架下环境风险的媒体建构:我国社会

  转型与环境新闻的演变

  三、报纸的环境意识不断地提高

  第二节报纸环境议题分化与“环境正义”的诉求

  一、城市“废弃物”的媒体再现:风险社会的环保主题

  二、城市废弃物处置风险报道的议题框架差异

  三、“城市废弃物”的媒介呈现:城市化与民主化的双重议题

  第六章风险社会中影视媒体的环境传播

  第一节风险社会中生态纪录片传播的多维审视

  一、生态纪录片的滥觞及其发展

  二、生态风险的影像书写及其“生态政治”

  三、参与式影像传播与环境沟通民主

  四、社会转型与我国自然生态类纪录片的变迁

  五、生态影视的“终极关怀”

  第二节环境风险与迪斯尼动画片的生态文化传播

  一、生态风险与动画片的生态意识

  二、迪斯尼公司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态主题

  三、迪斯尼动画中的绿色寓意

  四、迪斯尼动画片的生态叙事与生态文化传播

  第三节生态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优势、策略与伦理

  一、生态纪录片“影像书写”的跨文化传播优势

  二、我国生态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策略

  三、生态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风险伦理

  第七章社会资本视角下新媒体的环境传播

  第一节环境传播中的新媒体使用——社会资本的视角

  一、新媒体传播视域的“社会资本”

  二、新媒体为环保传播实践“赋权”

  三、新媒体促进环保运动的社会动员

  第二节“邻避冲突”中的新媒体、公民记者与环境公民

  社会的“善治”

  一、环境公民社会与环保公共领域的生成

  二、新媒体背景下环境生存权益的表达机制

  三、新媒体视阈下环境公民记者的参与式传播

  四、环境“善治”的重要社会机制:新媒体与环境公民记者的

  环境参与

  第八章转型社会的环境新社会运动、环境群体

  事件与媒体沟通

  第一节 媒介化社会的环境运动

  一、新社会运动视阈下的环境运动与大众传媒

  二、我国环境运动的媒介依赖

  三、生态文明视阈下环境运动与媒体功能

  第二节转型社会中环境群体事件的媒体沟通

  一、环境群体事件的界定

  二、环境群体事件报道量的增加

  三、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大众传媒的功能

  四、环境群体事件的媒体再现与公众维权的话语策略

  第三节 环境运动中的媒介与NGO

  一、环境运动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二、环境运动中NGO与媒体联盟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九章环境新闻生产视阈下生态文明传播的

  现实困境

  第一节环境新闻生产:传媒的公共属性与市场逻辑的冲突

  一、我国媒介的双重属性与环境新闻生产面临的挑战

  二、商业逻辑下报纸环境报道的价值追求

  三、《新快报》“绿版”(1998-2001)的短暂命运:新闻专业

  主义与市场主义的博弈

  第二节传媒消费主义与环保传播的张力

  一、消费社会、消费主义与环境危机

  二、传媒消费主义倾向与生态文明传播的博弈

  三、镜像与现实:高端杂志中的消费主义、阶层再现与

  生态文明的解构

  第三节环境新闻生产的偏差

  一、报道观念偏差:极端的“经济增长论”与“环境中心论”

  二、新闻题材选择出现偏差

  三、环境新闻从业人员缺乏科学知识

  四、生态报道缺乏持续性

  五、媒体生态文明传播的片面化倾向

  第四节环境新闻生产:多重博弈主体与生态环境话语冲突

  一、政党与政府:政治精英对环境话语的主导

  二、民间环保组织:环境公民社会的话语实践

  三、新闻传媒:环境议题的建构与环境话语的媒介形塑

  四、公司企业:绿色营销的话语实践

  五、专家:科学话语下的客观主义追求

  六、公众:环境生存权益的表达以及对“专家知识”的挑战

  第十章环境传播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环境传播的风险伦理

  一、坚持环境报道的风险责任伦理

  二、环境报道:从“人类中心论”转向“生态中心论”

  三、倡导风险报道的“环境正义”诉求

  四、环境风险沟通的民主

  第二节以生态思维重构环境新闻报道

  一、生态环境风险的形象再现

  二、生态报道的叙事策略:抽象议题的具象化

  三、立足于受众以强化环境报道的接近性

  四、借助融合媒介促进受众的环保参与

  五、立足媒体定位形成环境报道特色

  六、增加环境报道的趣味性与辩证性

  第三节消费社会的环境传播策略

  一、可持续消费与媒体传播

  二、“绿色消费”的媒介倡导

  三、适应消费社会特征的生态文化传播

  结语

上一篇:我愿一直徜徉于书海中作文600字
下一篇:孝亲敬老作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