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喝3水,命比纸薄!别让你的身体栽上面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7-06
手机版

  水是生命之源,俗话说:“人可数天无食,不可一天无水”,可见水对我们的重要性。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指出, 成年人每天要喝1500ml~1700ml的水,你达标了吗?

  

  不过,喝水也不能只讲究“量”,还得注重“质”。

  很多人虽然每天都喝水,但喝的却是“无效水”,不健康反伤身。

  比如下面这3种水,表面上看起来无毒无公害,背地里却干着危害身体的勾当。

  

  人喝3水,命比纸薄

  很多人觉得只要是跟水相关的饮品,喝下去了,四舍五入就等于喝水了。

  大错特错!

  有些饮品虽然主要成分是“水”,但喝多了不仅伤肝肾,还致癌!

  今天就来给大家排排雷~

  1、伤肾水——饮料、浓茶、老火靓汤

  ①老火靓汤

  现在的人,为了养生,都越来越喜欢喝汤了。

  特别是以“爱喝汤”闻名的广东人,一天不喝,心里就发慌。

  在煲汤上,他们也十分有讲究,通常要“煲三炖四”,即煲汤3个小时,炖汤要4个小时,待汤变成浓浓的老火靓汤才罢休。

  

  殊不知,煲汤时间越长,汤里的嘌呤含量也会越高。

  嘌呤可不是啥好东西,它的代谢产物是尿酸,尿酸通过肾脏代谢,如果肾脏代谢不了,就会导致血液里的尿酸增高。

  尿酸一高,就容易引起痛风,对肾脏也会产生损害,严重时,还可能诱发肾衰竭。

  所以,爱喝汤的人不要过分迷恋老火靓汤:

  普通人每周喝“老火汤”最好别超过3次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者,最好一口都别喝。

  一般建议,肉类汤煲1个小时左右,最长不超过2个小时;鱼汤则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

  

  ②浓茶

  喝茶,也是时下比较流行的养生法。

  明代顾元庆在其所著《茶谱》中对茶叶的功用作了全面叙述,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利尿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

  现代实验证明,茶叶对常见的癌症都有预防效果,如前列腺癌、胃癌、肝癌、肺癌等。

  有人觉得喝浓茶效果能翻倍,还更能提神醒脑,便偏爱浓一点的茶。

  

  但其实,浓茶除了提神效果好外,对肾的伤害却很大。

  其一,浓茶中的草酸含量较高。

  草酸在尿路中容易草酸钙结石,引起肾结石,还不利于铁的吸收。

  其二,浓茶含有较多的氟。

  氟主要经由肾脏排出,当人体摄入过多的氟时,肾脏负担就加重了,一旦超过负荷,肾干脆不干了,大量的氟在肾中滞留,可导致慢性氟中毒。

  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少喝浓茶。

  怎么判断茶浓不浓呢?

  一看颜色,茶水颜色很浓,有点浑浊;二尝味道,尝起来很苦,没有茶的清甜。

  

  ③饮料

  有些人觉得白开水喝起来寡淡无味,所以偏爱饮料,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经常把饮料当水喝。

  不可否认,口味多样的饮料确实比白开水好喝,但却一点也不健康。

  市场上最常见的饮料,尤其是含乙醇饮料、含电解质饮料、含咖啡因饮料等,都不宜代替水,也代替不了水。

  这些饮料中的糖分、磷酸盐等可能会使人体的钙离子流失,让尿液中的钙浓度随之升高,时间久了,很容易形成肾结石或尿路结石。

  除此之外,饮料中的电解质、香料、色素、防腐剂等会使肾小球过滤的负担加重,进而损伤肾功能。

  

  2、伤肝水——酒水、鲜榨果汁

  ①酒水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也就是酒精,酒精入肚后,会在肝脏进行代谢,转换成乙醛。

  酒精和乙醛都是一级致癌物,摄入多了,会在体内大量囤积,进而对人体组织和器官产生毒副作用,其中,肝脏首当其冲。

  就算短时间内看不到危害,长期一点一滴一杯,久而久之,对肝的伤害会慢慢累积: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最后导致肝癌。

  

  图源/壹图网

  不管是白酒、红酒、啤酒,即使喝很小一口,只要摄入了酒精,就会对肝脏产生一定的危害。

  还有那些打着养生旗号的“药酒”,大多也不靠谱。

  药酒选用的的大多是高度数的白酒,度数越高,酒精含量越多,喝下去,危害可想而知。

  ②鲜榨果汁

  在很多人的眼里,鲜榨果汁是非常健康的饮品,常被打上“纯天然”“无公害”“原生态”“有益健康”等标签

  有的人为了能随时喝到新鲜的果汁,还会去买那种可携带的榨汁杯,想喝了,就榨一杯。

  

  一些家庭,会把鲜榨果汁当做早餐标配,替代牛奶、豆浆。

  但实际上,鲜榨果汁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健康。

  水果榨成果汁后,为了保证口感,一般会去掉果渣。

  果渣的主要成分,是果胶和膳食纤维,一方面可以让水果所含的糖分占比低一些,延缓其在人体中的吸收时间,使血糖不至于急剧上升;另一方面有助于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去掉果渣的鲜榨果汁,除了水,剩下的几乎都是糖,基本上就相当于是一杯浓缩糖水。

  

  图源/壹图网

  而水果中所含有的糖分,是一种被称为“果糖”的特殊物质,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代谢。

  如果摄入过量,就容易导致能量过剩,影响脂肪代谢,增加肝脏负担,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

  时间久了,肝会越来越肥,甚至越来越硬。

  3、致癌水——烫水

  多喝热水,是咱们中国人独有的养生之道。

  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几乎人手一个保温杯,想喝的时候,嘬一口,从嘴里暖到心里。

  人们对“热”的追求,不仅仅是体现在水上,还有饭菜、汤、茶,经常会有人提醒你“趁热吃喝”。

  但这种饮食习惯并不健康。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65℃以上的热饮列入2A类致癌物,已有动物实验证实,65℃~70℃的热饮足以烫伤喉咙,可能导致食管癌。

  也就是说,摄入超过65℃的食物、饮品,是有致癌风险的。

  因为口腔和食管表面覆盖着娇弱的黏膜,它们对温度很敏感:

  适宜的进食温度是10℃~40℃

  能耐受的高温也只在50℃~60℃

  超过65℃便能烫伤黏膜

  偶尔一两次的的烫伤,黏膜还可以自我修复,但如果反复被烫伤,就会导致不正常的“异型性”细胞会越来越多。

  我潮汕地区食管癌高发,就与他们爱喝滚烫的功夫茶有关。

  所以,奉劝大家饮食时要注意温度,遇到过热的食物、饮品,稍微放一放,凉一凉,用嘴唇抿一抿,试一试,感觉不烫口再吃喝。

  举报/反馈

上一篇:睡觉磨牙,是虫是湿?
下一篇:不怕别人看不起,就怕自己没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