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奇遇记》就是童话版的变形计?是孤独丁克老人临终前的幻想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7-05
手机版

  电影版《木偶奇遇记》海报

  《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创作的童话,也是其代表作,发表于1880年。

  如果大家不记得这个童话的内容,但只要说起那句:说谎的小孩鼻子会变长,你就应该会记得这个匹诺曹小木偶。

  小匹诺曹是典型的熊孩子,他因贪玩而逃学,因贪心而受骗,被诱拐到玩儿国疯玩后变成了驴子。最后还掉进一只大鲸鱼的腹中……

  他经过一连串的磨砺最终变成一个懂礼貌、爱学习、勤奋干活、孝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好孩子,简直就是童话版的变形计。

  这个童话主要强调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意大利哲学家贝内戴托就曾评论说:“用来雕刻皮诺乔的那块木头,实际上就是人类本身。”,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不可推脱的责任。

  卡洛·科洛迪画像

  卡洛·科洛迪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这样的作品的呢?其实他当初创作是为了偿还债务。

  卡洛·科洛迪参加了第二次意大利民族解放战争后回到家乡佛罗伦萨,生活过得比较困难为了偿还债务,他给在《儿童报》工作的朋友寄了一些稿子,并附有一张纸条,说送上"这点傻玩意儿",请朋友随意处理。这些稿子就是《木偶奇遇记》的前身。

  而没有料到的是“这些小玩意儿”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兴趣,从1881年7月7日起在《儿童报》上连载了两年,期间科洛迪一度想停止连载,却被读者“不满”的信件所淹没而继续完成创作。

  

  以该书创作的时代背景来看,当时意大利正处于奥地利的统治之下,人们生活压抑且贫困,渴望释放,渴望冲破现实的局限,且将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大人们以国家、民族的意愿,训导孩子成为复国之栋梁,而《木偶奇遇记》中老人皮帕诺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老人卖掉上衣,供儿子上学。与当时意大利国情切合,皮帕诺是一个孤寡老人渴望亲情,渴望有一个优秀的孩子,不惜一切供孩子上学成才,而现实中不会有仙女,木头不会变成人,所以这一切可能是老人临终前的幻想而已。

  木偶奇遇记在《儿童报》首刊

  1883年,《木偶奇遇记》整本书出版,风靡意大利。科洛迪也为此成为了《儿童报》的总编,直到1890年10月26日,还有不到一月就64岁时,他因动脉瘤突然死在自家门口。他的遗体被埋在佛罗伦萨圣米尼亚托公墓。

  而他因《木偶奇遇记》这部作品被意大利人铭记,意大利人认为《木偶奇遇记》与但丁的《神曲》及薄伽丘的《十日谈》一样,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上亿次播放!年轻人的花式旅行,餐饮小店的新机会
下一篇:当代恐怖片:日复一日的社畜生活